俺在666T时,发文感概一下,古人不怕热,潇洒面对酷暑,于是很多童鞋反驳俺说,古代自然环境好,木有现在这么热。真乎?假乎?于是俺的考据癖发作,搜集了一下有关资料,如下:
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的统计分析来看,热灾相对其他自然灾害并不是太多,与“霜灾”并列,约占总数的1%。历史资料上看,从隋唐到北宋初年,夏季极端高温天气较多。
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春夏大旱,粟麦枯槁”。《旧唐书·德宗纪》上称“夏,热甚”。通俗说来,就是这个夏天太热了。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六月辛亥(公元908年7月17日),《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记载,这天是“亢阳”,意思是太阳太厉害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毒太阳”。
三伏酷暑的极端天气在两宋期间较多,而且宋代诗中多有描写。如孔武仲《伏中作二首》“酷暑已旬日,熏炙势自如”;陈造《立秋日》“酷暑如酷吏,顷刻不可对”……
公元1400年以前,高温热浪天气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发生于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今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份均遭受热灾。这一年又恰逢大旱,灾情严重。《宋史·五行志二》上有这样的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温度在乾隆8年,连续5天40度以上高温,最高一天达45度,仅北京地区就热死11400人。这个温度从未被超越过
据统计,在公元1911年以前的1000年间,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炎夏”有19次。遇到如此极端高温天气咋办?宋人释子益的选择是,“北窗一枕黑甜余,细听松风杂流水”,这即是古人“战高温”的一种态度。官府也有措施,给打工的人放假半天,减少劳动量。
所以尽管夏日炎炎,亲们还是学一下古人,潇洒面对,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愿亲们在微风和花香中愉快地度过夏日,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