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联青囊理解为中医,青囊代指中医一说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1、
青囊藏旧
悬壶养生
上联可理解为中国的中医学说源远流长,蕴藏着许多旧时的偏方,土方,还有无数宝贵的医理。
下联的悬壶也是指中医,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悬壶养生意思是中医学说悬壶济世之余还含着许多养生之道。
2
青囊藏旧
丹砂伏毒
唯物辩证法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丹砂(即朱砂)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古时人多视病为邪,而且古代的大夫多用草做药,少用矿物做药,因此,当偶然间朱砂被道士发现,又用以画符驱邪,效果显现后,朱砂的大名就被“神化”出来了。历来朱砂被中医视为中药上品,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朱砂作为药品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历代本草对朱砂大多推崇备至,奉朱砂为安神第一良药。以下是医书上关于朱砂的一些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
《药性论》:有大毒。镇心,主尸疰,抽风,澼除鬼魅百邪之神物。
《本草衍义》:镇养心神。
《汤液本草》:心热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蒙筌》:镇心养神,通调血脉,杀鬼祟精魅。
《本草从新》: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解毒,定癫狂。
《本经疏证 》:丹砂之用极博。
《本草纲目》:养心气、养心血、养肾、养脾、安胎,可以解毒 ,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
《本草乘雅》:只须丹砂一 味,病莫不治,诸药俱可废矣。
但是现在人们都知道,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而汞会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对人体的伤害非常严重。因此服用含此成分的中药千万需慎重,注意服用方法,并切忌过量。而有史以来朱砂中毒的症状也不是无典记载,如《本草备要》谓:“多服令人痴呆”;《本草从新》载:“令人呆闷”。然而,历代主流中医对朱砂的毒副作用并没有特别加以说明,比如中医就有一论是“小儿惊风”,认为婴幼儿焦躁哭闹是受风或受惊吓,需要用朱砂“镇惊”。但注意因为汞能透过胎盘屏障,因婴幼儿、胎儿对汞等重金属的生理屏障作用和肾脏排泄功能尚未完善,渗透性较成人高,更易形成蓄积中毒,肝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孕妇禁用朱砂和朱砂制剂。显然这一点有矛盾之处。
所以青囊藏旧还可以理解为守旧。下联伏毒的伏则有潜伏的意思。丹是红色的意思,对青。
3
青囊藏旧
红杏创新
将上联青囊藏旧理解为中医学说藏着许多旧时流传下来的宝贵偏方和医理。
而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这个名字的起始与三国有关。据说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下联以红杏对上联青囊,红对青,红杏出墙巧创新。红杏表示应走出中医学界的象牙塔,放眼世界,坚持中医学科学的一面,去其糟粕,同时绝不固步自封,吸取西医学说的精华,争取更大的发挥。医者,治病救人,真正科学的医学应该是结合中西医学的优点,守旧的同时不断反思创新,而不是互相抨击,一味的贬驳一方,彼此水火不容。
4
青囊藏旧
伏邪内伤
脏古通作“藏”。指内脏。泛指体内器官。《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可专指“藏精气而不泻”的脏器,如心、肝、脾、肺、肾。亦可指脏腑及其所属经脉。
上联可理解为中医学里藏象学说,“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旧可理解为老旧。藏象衰竭。
下联对中医的伏邪发病说。伏邪学首应溯源于《内经》,砥定于王叔和,发展于明清时代。清·刘吉人所撰《伏邪新书》就是以《内经》伏邪发病的理论为依据。
将青囊理解为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
5
青囊藏旧
丹心救人(丹心扶伤)
下联对应青囊藏着老医书,医者一片丹心应用医书内的中医学的药理救死扶伤。
将上联青囊理解为华佗所著医书青囊经
6
青囊藏旧
黄裳谈新
黄裳是藏书界的泰斗,喜好收藏明清版本的古籍善本,像是明刻本、清刻本等等,他学识渊博、文笔绝佳,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晚年更以藏书、评书、品书著称于文坛。黄裳的藏书印有一枚叫黄裳青囊文苑。是仿藏书家吴翌凤(1742--1819,字伊仲,号枚庵,晚号漫叟)所制。吴翌凤生活贫寒之家,其藏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借抄,他经常与当时的藏书名家如拜经楼吴骞、知不足斋鲍廷博、抱经堂卢文弨等人谈书论文,相与甚欢,还常从他们那里借来善本校勘,并手录成册。吴翌凤又善书法,秀逸近似董其昌,故其抄本为后人特别看重。鲍廷博曾跋《游记续编》曰:"枚庵书法秀逸,手书秘册几及千卷,今之氏罄室也。"钱罄室即明代中业的著名书画家兼藏书家钱榖,当时钱榖也是"无力购致则手自抄写,几於充栋,至老不衰",书林称奇。“青囊”,即指“青囊经”,传为华佗所著医书,得之,可以活人无算。由“青囊文苑”可知裳老当年抱负之所在。黄裳,姓容,名鼎昌,以笔名行。其妻名“小燕”,故以“来燕榭”名斋。夫妻兴趣相近,伉俪情深常见于书跋。藏书印中有一枚“来燕榭藏旧本诗馀戏曲”,据书跋可知,其中有一段时间,裳老颇有志于诗馀之收聚。裳老著有《旧戏新谈》。
将上联青囊理解为医圣傅青主所著医书《青囊秘诀》
7
青囊藏旧
朱衣怀明
傅青主(1607~1684)本名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别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是著名的学者,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傅青主有一怪论,“悬壶济世,不为名相,当为名医”,所以,他在医术上,也有很大的成就。他的文集,在清代遭禁;他的医书,却可以“流布天下”。《傅氏女科》、《青囊秘诀》,曾经是很常见用的医书,造福社会。但是他个人行医,却有“三不治”,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富人以及声名不好的官吏,一概谢绝。他说:“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其人其言,有趣如此。刘雪崖《仙儒外记》中,记有很多他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囊针法”专治难产,“针中小儿手腕”,小儿长大以后,手腕上或有“刺痕”。崇祯十六年(1643年),傅青主出山讲学;次年,明亡。于是,傅青主弃学出家,道号“真山”。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红花石道人”。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红花会”,既本此而来。朱衣,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其间,因人诬告下狱一年,出狱以后,反清之心不改。
以下将上联的青囊理解为风水术的俗称。本来,青囊是黑袋子,因为风水师常以之装书,故民间以青囊代称风水术。风水师或者修道之人用来盛放着养生丹诀仙方、医家、术数家的医书卜具的肘后囊一般为黑色系,因古代以“青”字指黑色,故黑色系的肘后囊就谓之“青囊”了。风水术藏着古时流传下来的道教方士的辟邪方法。
8
青囊藏旧
赤袋辟邪
道法中用来辟邪的肘后香袋则是赤色绛色的红色调。
所以下联对赤袋辟邪。赤袋对青囊。
9
青囊藏旧
赤箓斩邪
箓是道教用以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
10
青囊藏旧
丹书呪邪
丹书是古代方士用以呪邪镇鬼的朱文符书。
将上联的青囊理解为古代盛官印的袋子。
11
青囊藏旧
黄裳养生
黄裳(1044-1130),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黄裳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是个著成《九阴真经》的绝世武学奇才。他本是大内文官,却从道藏经书中无师自通,内外兼修,自学成一位绝世高手。他所写的《九阴真经》影响了整个武林几百年。《九阴真经》源自道家法天自然之旨,驱魔除邪是为葆生养命,所以记载的是中原的道家武学,正大光明,博大精深,所录的都是最秘奥精深的武功,破解各家各派招数的武学,其中所包含的奇妙法门,奇幻奥秘,神妙之极。所有上乘武学的原理几乎都不脱离《九阴真经》的内容,可说是武学当中的百科全书;无论是甚麼样的武功绝学都能在真经当中找到相对应的理念,因此此书可称为武学的最高境界。当中所载的内功、轻功、拳术、剑法、指爪、擒拿、点穴密技、疗伤法门、闭气神功、催眠领域等等内容精奥无比,虽然义理艰深难学,但无所不包。《射雕英雄传》中所说的黄裳真有其人。近人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中考证宋徽宗访求天下道教遗书刻板的经过颇详。徽宗于政和三年下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所获甚众。政和五年设经局,敕道士校定,送福州闽县,由郡守黄裳役工镂板。所刊道藏称为《政和万寿道藏》,共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八十七。《演山先生神道碑》中说他:“颇从事于延年养生之术。博览道家之书,往往深解,而参诸日用。”
[ 此帖被pototo在2016-10-21 15: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