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雄师百万?有好事者给他算了,虚打虚算,不超十万(有说20万的),实打实算,7万挂零。从一只梅子到军国大事,曹操都是诈,不厌诈。
常说兵不厌诈,其实官也善诈,官从不厌诈。
曹操便是官诈高手,跟着曹操的,一路挨饿,饿得两眼冒金花;饿而外,口干舌燥,渴得要死,曹操便诈起来了,“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哪有啊?诈人嘛;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遗篇是啥?是遗骗:陈师百万,踏平江南。曹操有雄师百万?有好事者给他算了,虚打虚算,不超十万(有说20万的),实打实算,7万挂零。从一只梅子到军国大事,曹操都是诈,不厌诈。
若不唱高调,战争除了让女人走开,道德也是走开的。比如搞暗杀,为后来人齿冷,可是用兵时节,勉强算是作战手段,要不,大家怎么来理解斩首行动?兵不厌诈,战争时代,人间伦理多半是让位于军事智谋的了。三十六计,哪计不是诈?《资治通鉴》记511年梁、魏之战,其《梁书》捷报此战,“斩首十余万”,这次战役,魏军参战人数总共才13000人,哪来的十万陈尸?
这便是兵不厌诈了。据说古时开战,有个统计规则:战争统计是要以一当十的。开往前线,小股一万要公报曰大师十万,十万之众自然要报数雄师百万;前方报捷,杀敌一千,报捷一万;杀敌一万,报捷十万。这是古代的政治经济学,也算是古代的军事统计学吧。以后读历史,读到杀敌数字,直接除以十,便是真实数。
战争时代,人间规则都是被破坏了的,唉,姑且也理解吧,谁叫这是战争呢?战争,若啥都以和平准则为准则,那就输了。曹操挥师南下,十万不到吹成百万雄师,也是其用兵之计,这数一报出来,不吓死人?把数目往大里报,曹操想的是不战而胜,不能把敌人杀死,先把敌人吓死。报捷数,往大里夸,既是官人玩官术,虚报邀功;也是将帅玩战略战术,意在瓦解敌人,吓破敌胆。这般伎俩,叫阴谋也好,叫阳谋也好,战争是人间非常态,还真不能以道德论。稍可一论的是,这阴谋阳谋,叫官不厌诈嘛,偏把这道德坏词让兵卒子担上。
我读眭达明先生《古代公文写作中的虚报浮夸现象》,读到他文引一个故事,说的是建安十六年,曹操兵不厌诈,用兵西征,去与韩遂、马超过招,留下国渊给他守江山一角,统领河间(今河北献县地带),“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曹操前方去放火,不料后院起火,有叫田银与苏伯的,活不下去了,造反了,“田银、苏伯反河间。”
田银与苏伯,以及跟着他起义的,多是赤手空拳,顶多是锄头梭镖,哪能打得赢武装到牙齿的官兵?国渊带官兵给镇压下去了。待曹操西征归来,血淋淋的战场被打扫干净,血迹已无,唯有字迹。曹操读国渊捷报,张大鹅蛋嘴,收不拢,捷报上的杀叛数字与摆在广场上的叛民人头,是一样的,没多一个头,也没少一个数,“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这让曹操惊讶。您知道,军事捷报素来是造假的,“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您还知道,曹操素来是不厌诈的,是诈惯了的,是诈成习性了的,他读国渊汇报的真实数,“太祖问其故”,曹操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国渊说:“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抗击外来侵略,或是侵略他国,说假话,夸大话,掩真话,虚报兵马,浮报战功,不理解也且理解吧,姑且当心理战当宣传战吧,而镇压河间人民,这是征讨外寇吗?河间属于国内,非国外;田银属于国民,非外寇,再平叛,平的也是群众,内战再打赢了,赢的是也是国民,这样的胜利,值得敲锣打鼓、欢欣鼓舞吗?值得评功摆好、戴红花徽章、放礼炮搞庆祝吗?
国渊的战争统计学伦理,或还有历史局限性,不管是外寇与内民,被战争打死的,都是人,都是人之子,人命死于非命,都不值得欢呼,都不值得表功;不过,国渊其思想也领先最少千年,千年来,有这般悲悯情怀的,有几?斩了外寇,固不知其欣喜为何如;斩了内民,也多喜洋洋大吹牛皮评功摆好。内战中的死者,是谁呢?真的全是敌人么?循着血脉去配血型,谁能说没有你的亲兄表弟?“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不管有多少内战理由,胜利皆非光荣。战争是残忍的,到目前为止,或还是无法避免的,但,战后,能否多点悲悯情怀?胜利了,可不可以不以为荣?
国渊这次平叛,当了曹操打手与刽子手。好在国渊这人,还保有人类最低良知,“银等既破,后有馀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曹操杀人如麻,这回也是良知复苏,“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馀人”。良知也是能提醒良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