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3147728]
国庆长假刚刚结束,从身边朋友发过来的短信和QQ留言中,我发现,在假期,大多数人“带孩子出门旅游”,除此之外,就是在家“玩麻将”“睡觉”,极少有人“谒亲”,这要在古代是行不通的。因为古代的公职人员在法定节假日里,即便以“加班”为由不回家“谒亲”,也要被上司批评教育。
《汉书·薛宣传》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及日至休吏,决曹椽(郡的专职法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挟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贯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由来已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曹椽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挟惭愧。”省高院“一把手” 张挟把节假日都“奉献”给了事业,他的上司西汉名臣薛宣知道后,批评并教育他要有“家庭观念”、“懂得孝道”、“搞好邻里关系”。由此可见,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谒亲”是法定节假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公职人员如果以“工作”或“加班”为由不休法定节假日,不仅捞不到“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奖赏,相反还被视为“不珍惜家庭”、“不守孝道”、“不会与邻里和谐相处”的对象。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公务员就实行了“五天工作制”。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公职人员实行“双休”最早的国家之一。而实行“双休”干什么呢?《汉书·万石君传》写得明明白白:“每五日休沐归谒亲……”“休沐”就是“休息”,此话的意思是公职人员每工作5天就休息2天以便回家看望父母、跟亲人相聚。《汉律》中说得就更清楚了:“更五日得沐两日。”这说明“双休”并不是舶来品。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与汉朝及更早的朝代相比,从唐朝开始,公职人员的法定假期逐渐被压缩。唐将“周休”改成“旬休”,但其他法定节假日并没减少,同时法定节假日设置得非常人性化。比如农历新年和冬至,全国放七天长假,皇帝诞辰放三天“小长假”举国同庆,甚至连道教创始人老子、佛教鼻祖释迦牟尼等的诞辰日也放假一天。即便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萌芽的北宋王朝,“假日经济”已呈蓬勃之势,政务、事务等公务活动可谓繁忙,但北宋的官僚机构对主动放弃节假日的“工作狂”仍持批评态度。其法定节假日的功能与西汉时期一样,就是传承文化、回家谒亲、会朋访友、调节身体、释放心情。
看了朋友们的国庆“度假”方式,想起众人热捧的《新24孝》,不免感慨:为什么古代人都利用节假日回家“谒亲”,现代人就不能“回家看看”、“陪父母转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