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价值[/align]
古典主义时期为十八世纪最后的二十五至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五年,它强调理想的形式美、展示精巧的技艺和传达理性的明晰。古典主义音乐展示了对待生活和人生的优雅态度。
德国思想家阿多诺曾说,我们要一层层揭去音乐形式的面纱,我们要有结构的听音乐。站在音乐面前,我们要是一个大气的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结构严谨,欣赏此阶段的音乐时要了解此时的音乐特征。
古典主义音乐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其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洗练;其精神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其情感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自信,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而不是缥缈虚幻或悲观失望。
“古典主义”一词应用于维也纳乐派的重要含义是“从属于最完美的秩序”,即音乐的规范化。
维也纳古典乐派规范和确立了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协奏曲和交响曲等多乐章体裁和奏鸣曲式。正是在这些音乐体裁中,主调和声风格达到了完全的成熟。交响曲和奏鸣曲这两种体裁的品格既复杂又明确,虽然在音乐审美的听觉感知上有着庞大的效果,但曲体结构的基本特点却非常清楚,在音乐审美的情感体验上具有普适性。
交响曲由若干独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乐章(一般有四个乐章)所构成的一种大型的套曲,它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
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呈示矛盾与冲突,充满活力与戏剧性,给人视觉冲击力,强势、理性的冲动;第二乐章是缓慢的抒情乐章,为情感世界的表白,如对过去的不舍、对未来的希望等;第三乐章为舞曲性的快板乐章,此时从内心的幻想中走出,展示阳光下的付诸于行动的生活,较为积极欢乐;第四乐章形貌多样,结尾为长久的不眠不休的、全人类的欢乐或极度浓重的悲伤。
在古典主义艺术明朗、纯净、美丽的外表下面的中心主题是理性的明晰—一个有理性的人,在一个有秩序的世界中应对他的命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艺术大师在情感和理智、心灵和思想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 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都非常出色,每个乐章都充满情绪的张力又不失平衡,虽然情绪主宰着一切,却仍不失中正。
音乐结构大师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是音乐艺术的解放者,他以自身的才能和魅力使音乐艺术从一般美的境界进入到崇高的境界,从而在人类文化思想史中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并不是一首单单描绘田园风光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固然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但第四乐章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的完成者,又是浪漫主义时代的引路人;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贝多芬的音乐是真正的音乐的建筑。他的音乐对于时代与个人的情感表现,宏伟的戏剧性和对自然的依恋等都为浪漫主义开启了通向新时代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