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5 回复:1

[『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九昼暖

ZxID:12957271


等级: 派派版主
❤北辰九→夙九❤1.2-5.24-8.14-11.23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0
天地寂无声,雪色染长街。
记得城中月,深院凉如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1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4-29 0
从“小我”飞跃到“大我”(一)

一、两首诗歌的比较

(一)现将夙九的《雪》全抄如下:

天地寂无声,
雪色染长街。
记得城中月,
深院凉如水。

(二)现将笔者的《灯笼花和蜡梅花——雪花歌之一》全抄如下:

        雪花,
    飞舞——潇洒。

    雪花,
    俊美——如画。

    雪花,
    骑上——一日千里的——骏马,
    走遍了——神州大地的——山山——崖崖;
    雪花对——山山——崖崖说:
    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
    我送给你们的是:
    我自己制作的——千千万万个——金娃娃,
还有——西安的——大雁塔——和——
    我自己栽种的——永不枯萎的——灯笼花。

    雪花,
    弹奏——悦耳动听的——琵琶,
    走进了——中华大地的——海海——峡峡,
    雪花对——海海——峡峡说:
    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
    我送给你们的是:
    我自己制作的——千千万万个——银娃娃,
还有——杭州的——雷峰塔——和——
    我自己栽种的——永不衰败的——蜡梅花。

二、三首诗歌的简析

(一)简析夙九的《雪》

全诗共分4句

(1)第一、二句,写“天地寂无声,雪色染长街”。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天和地寂静得没有一点声音;纷纷飘扬的大雪,染白了一条长街。

(2)第三、四句,写“记得城中月,深院凉如水”。这是写
“我”在回忆;那城市的天空,有一轮明月,而四合院中,却冰凉如水。
(3)作者在这首诗中,“染”字作为动词,用得很好,而且也有天地、长街、小城、明月、院落这些艺术形象。作为诗歌中的“小我”,只是描写了冬天小城、街道等,被大雪覆盖的景物,而“小我”的感情却描写的不够明确,更不要说向“大我”飞跃了。

(二)根据夙九的《雪》,笔者应该创作一篇新的诗歌,这叫命题作文吧!

小蜜蜂和小夜莺

天上飘雪花,,
雪花飘满城。

雪花有美梦,
美梦在秃陵

光秃秃的山陵——还没有花香——还没有美景,
雪花把雄心——两个大字——刻在了山陵。
春天来了,
雪花——开垦梯田,
种上了——
马尾松——毛果杨——
红玉杏——香水梨——
榆叶梅——黄雀花——
宝兴报春花——蓝色鸢尾花,
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品种。
花开花落——几多岁月了?
三月——游人来了——看山山青,
最爱劳动的——就是在花丛——忙碌的——那些小蜜蜂。

光秃秃的山陵——还没有笑语——还没有歌声,
雪花把壮志——两个大字——刻在了山陵。
春天来了,
雪花——开垦梯田,
种上了——
迎客柏——绿叶柳——
蜜沙桃——通新枣——
毛樱桃——帝王花——
虎口交红花——紫色鸢尾花,
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品种。
雁北雁南——几多春秋了?
五月——游人来了——看花花红,
最爱唱歌的——就是向蓝天——飞去的——那些小夜莺。

(三)简析笔者根据夙九的《雪》,创作的新诗《小蜜蜂
和小夜莺》

全诗共分4小节

(1)第一小节,写“天上飘雪花,雪花飘满城”。这一小节,主要写雪花,飘飘洒洒覆盖了整个的城市;上一句末尾的雪花,和下一句开头的雪花,是用了顶真的艺术技巧。

(2)第二小节,写“雪花有美梦,美梦在秃陵”。这一小节,写
雪花的美梦不是在城市,而是在乡村的秃陵,这里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技巧和顶真的意识技巧:下一句的美梦,接上一句的美梦,就是运用了顶真的艺术技巧。
(3)第三小节共10句,分三层意思。

<1>第一层意思,写“光秃秃的山陵——还没有花香——还没有美景,雪花把雄心——两个大字——刻在了山陵”。这儿,主要表现“我”雪花,崇高的理想。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的大地,还有些光秃秃的、没有树木的荒山秃陵。只有眼光远大,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才能做到,雪花就是这样的人,他做到了。
    
<2>>第二层意思,写“春天来了,雪花——开垦梯田,种上了——马尾松——毛果杨——红玉杏——香水梨——榆叶梅——黄雀花——宝兴报春花——蓝色鸢尾花,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品种”。春天来了,雪花在荒山秃陵上,种上了“马尾松——毛果杨——红玉杏——香水梨”和许多新的品种。一年四季,劳动在山上:刨树窝——种树
——施肥——浇水,住在小草棚里,烧水——做饭,够辛苦了,还要忍受孤独,没有理想的、意志坚强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3>>第三层意思,写“花开花落——几多岁月了?三月——游人来了——看山山青,最爱劳动的——就是在花丛——忙碌的——那些小蜜蜂”。多少年过去了,雪花把这荒山秃陵,建设成美丽的绿色青山,小桥,流水,楼房,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也成为旅游的人们,向往的地方。连小蜜蜂,也在红花绿叶中,忙碌地采花酿蜜。这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啊!

(4)第四小节共10句,分三层意思。

<1>第一层意思,写“光秃秃的山陵——还没有笑语——还没有歌声,雪花把壮志——两个大字——刻在了山陵”。 这儿,主要表“我”雪花,美好的希望。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的大地,还有些光秃秃的、没有树木的荒山秃陵。只有眼光远大,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才能做到,雪花就是这样的人,他做到了。

<2>第二层意思,写“春天来了,雪花——开垦梯田,种上了——迎客柏——绿叶柳——蜜沙桃——通新枣——毛樱桃——帝王花——虎口交红花——紫色鸢尾花,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品种”。 春天来了,雪花在荒山秃陵上,种上了“迎客柏——绿叶柳——蜜沙桃——通新枣”和许多新的品种。一年四季,劳动在山上:刨树窝——种树
——施肥——浇水,住在小草棚里,烧水——做饭,够辛苦了,还要忍受寂寞,没有希望的、刚毅不屈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3>第三层意思,写“雁北雁南——几多春秋了?五月——游人来了——看花花红,最爱唱歌的——就是向蓝天——飞去的——那些小夜莺”。 多少年过去了,雪花把这荒山秃陵,建设成美丽的绿色青山,小桥,流水,楼房,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也成为旅游的人们,憧憬的地方。连小夜莺,也在蓝色天空中,翱翔地欢乐歌唱。这是多么迷人的地方啊!

(四)诗歌的艺术美高于生活美

(1)习主席说:我们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生活在当代的青年人,一定要遵照领袖的教导,去植树造林,让生态平衡,美化祖国的荒山秃陵,美化祖国的、没有绿色的每一寸土地,纯净祖国河流的每一滴水。

(2)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歌唱家腾格尔,在2013年,建立了腾格尔林。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在故乡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苏里噶查,建立了防砂造林绿化基地,规划面积2800亩,是鄂托克旗“四大”义务植树基地之一。每年的4月,他都回到家乡植树,至今,已经累计植树造林300余亩。栽种各种树木3万余株,包括旱柳、沙地柏、樟子松等树种。腾格尔说:希望能够通过“腾格尔林”的建设,带动各界人士,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参与造林绿化。

(3)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王振荣,原籍江苏省磨山北的东海县南辰乡西山后村人。20世纪60年代,他携带妻子和儿女,落脚于黑龙江七台河市,进煤矿当上了工人。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承包了矿上的一个木器厂,很快就成了、当时还不多见的“万元户”。1985年秋天,他返乡探亲,闻听家乡这个革命老区,还是全省重点扶贫乡。眼望着磨山烈士纪念碑,他的心被震动了,一股为家乡发展出力的激情,油然而生。他想:富裕起来的自己,应该在家乡的土地上,留下一点什么。当他看到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的磨山,便毅然决定留下来,绿化古老的磨山,改变家乡的面貌。

<2>他要承包绿化荒山的消息传出后,人们无不惊讶。亲友们不理解地劝道:“你这不是看着黄金不用去炼铁,有福不享去找罪受吗?”然而,王振堂认准的事儿,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他签订承包绿化荒山合同的第二天,就给远在东北家里的亲人,发去了电报,要求火速汇款1万元。

<3>汇来钱后,他北上山东,买来了1万多棵山楂、苹果、梨树苗,开始绿化荒山。1万多株树苗,栽种在20多平方公里的山沟坡上。“三分栽,七分管”,特别是抚育未经开垦过的荒地果树,更是不容易。他一天干到晚,一年忙到头,一个人管理着20多平方公里的1万多棵树苗,光是从荒坡上挖出来的茅草,就堆了一大草垛。用这些茅草做饭,就足足烧了一年多。
<4>亲友们见他整天忙碌,饥一顿饱一顿,吃的是地瓜干,就给他送去了一些煎饼。天气炎热的夏季,煎饼头天吃还新鲜,第二天就发馊变味了,可他连一张煎饼都舍不得扔掉。那年春节,儿子给他寄来了2000元钱,可他连一斤肉、一斤白面都舍不得买,都拿去买化肥了。他说:“人吃地瓜干饿不死,树没有肥料不长啊!”

<5>为了更好地管好树苗,使荒山早日披上绿装,1987年春节前夕,他向东北家中的老伴,发出支援信,孩子们放心不下,陪同母亲一块,赶来看个究竟。在北山坡上,连坐也坐不下一家人的草舍里,儿女们看着两鬓花白、消瘦的老爸,一个个止不住,流下了泪水;老伴更是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泪。王振荣的大女儿表示:父亲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并说服母亲和弟妹,留下来帮助父亲干活。这年冬天,王振荣带领全家,栽下了4000多棵苹果树和桃树。

<6>1989年冬天,是王振荣最难忘的日子。他的21岁的三女儿凤侠,因忍受不了山中的孤独和寂寞,再加上婚姻受挫,一时想不开,匆匆离开了父母和兄弟姐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王振荣老泪纵横。他说:“闺女啊!爸爸对不起你啊!可治理荒山的任务还未完成,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这位普通的老人,含着眼泪,又上山干活了。

<7>儿女们都说:父亲爱山爱树,胜过爱自己的孩子。这些年来,他只回过东北一趟,而且只住了4天就回来了。1993年,他去东北考察,引进瓜果品种,离家只有10公里,他都没有回家看一下孩子。他牵挂的是那两万多棵桃、梨、苹果、山楂、枣树。在他的心中,那就是两万多个孩子

<8>王振荣这个家在东北、户口在东北的老人,10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偏僻贫穷的故乡,辛勤耕耘。他没有向国家和集体要一分钱,用自己的积蓄和儿子寄来的钱,垦荒造林,使古老荒凉的磨山,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山。

<9>1999年,他获得了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和全国绿化奖。2000年,他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五)简析笔者的《灯笼花和蜡梅花——雪花歌之一》

全诗共分4小节

(1)第一、二小节,写“雪花,飞舞——潇洒”。“雪花,俊美
——如画”。这是描写冬天的雪花,在空中飘舞和俊美,表达了笔者对雪花的热爱。

(2)第三小节,写“雪花,骑上——一日千里的——骏马,走遍了——神州大地的——山山——崖崖;雪花对——山山——崖崖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我送给你们的是:我自己制作的——千千万万个
——金娃娃,还有——西安的——大雁塔——和——我自己栽种的——永不枯萎的——灯笼花”。笔者不仅喜爱雪花,描写它的外表的俊美,而且描写它心灵的美。它是一个具有关心人民的善心的人,他关心“山山——崖崖”,把自己制作的“西安的——大雁塔——和——自己栽种的——永不枯萎的——灯笼花”,送给了祖国的“山山
——崖崖”,这儿,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山山——崖崖”,到底代表着什么?是广大的群众吗?那就让读者去创造吧?

(3)第四小节,写“雪花,弹奏——悦耳动听的——琵琶,走进了——中华大地的——海海——峡峡,雪花对——海海——峡峡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我送给你们的是:我自己制作的——千千万万个
——银娃娃,还有——杭州的——雷峰塔——和——我自己栽种的——永不衰败的——蜡梅花。 笔者不仅喜爱雪花,描写它的外表的俊美,而且描写它心灵的美。它是一个具有关心人民的善心的人,他关心“海海——峡峡”,把自己制作的“杭州的——雷峰塔——和——自己栽种的——永不衰败的——蜡梅花”,送给了祖国的“海海——峡峡”,这儿,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这“海海——峡峡”,到底代表着什么?是广大的群众吗?那就让读者去创造吧?

(4)笔者在这首诗中,把雪花拟人化,写它把“千千万万个——金娃娃”、“大雁塔”、“灯笼花”,送给“山山——崖崖”;写它把“千千万万个——银娃娃”、“雷峰塔”、“蜡梅花”,送给“海海——峡峡”。这“山山——崖崖”和“海海——峡峡”,不仅是全国人,而且还包含港澳台人民,以及在世界其他国家工作的中国人民。诗歌中的“小我”,已经不是个人,而是代表政府和人民,“小我”和“大我”,已经重叠在一起了;“小我”和“大我”,又和诗中所反应的“大我”即全国人民、港澳台人民等,重叠在一起了。同时,运用了积极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三、创作联想及其它

(一)生活美家加工成诗歌艺术美以及其他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在中共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完成了新民主主义与革命,如何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大步前进,我们没有经验,开始模仿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2>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在这十年当中,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的问题没有解决,科技教育也是十分落后的。

(2)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

<1>1978年11月,安徽省小岗村,实行了“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序幕;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也开始了,自主经营,自主调控市场。

<2>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决策。这个基本决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人民的富裕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60多倍。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是增长最快的时期,得到的实惠也是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大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万,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的财产,普遍增加,吃、穿、住、行、用的水平,明显提高。
<4>教育的改革,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国从1977年,恢复大中专院校考试开始,文革十年那种单位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上大学的模式,被招生考试所代替。教育制度不断进步,大中专教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转向了普通的民众,大学已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八十年代开始了出国留学热潮,发展到现在,许多家长把孩子,从初中、高中、大学,都送出国外,接受教育。这样以来,为我国和世界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化知识的各类专门人才。

<5>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和改善。自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吃饭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食品、蔬菜、肉、蛋、奶,已经极大丰富。人们已经不在追求吃得饱,而在追求吃得好,吃的健康;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风行。以前只有少数食堂和国营饭店,凭粮票定时定点用餐,发展到现在饭店林立,星罗棋布于各个社区;有许多餐厅,24小时营业,你可以吃到各地的美食佳肴。我们吃惯了城里饭的人,还有农家乐供你享用。

<6>在菜市场,你现在能买到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面粉;你能买到真正的、没有添加剂的、各种激素饲料的家禽;你能买到市场上所有的、没有添加剂的化肥、农药等。

<7>穿衣已经摆脱了蓝、绿、灰、军装、中山服,从七十年代的喇叭裤、牛仔裤,到五颜六色的时尚服装,中国成为服装的加工厂;巴黎和纽约的时尚服装,开始在中国大陆盛行。我们有了世界级的模特,有了世界级的服装。大家的穿衣,从绿、蓝、灰,到变为追求自由,彰显个性,表现自我生活的方式的一部分。

(二)两首诗歌“小我”和“大我”的比较
(1)夙九的《雪》,只是运用“小我”,描写了冬天的小城、街道。没有体现出“大我”。

(2)笔者的《灯笼花和蜡梅花——雪花歌之一》,首先把雪花拟人化,然后写它送东西,给祖国的山山崖崖和海海峡峡,含蓄地赞美了祖国的改革开放这一独特的国策,给予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对港澳台和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民的关心。“小我”,已经飞跃到“大我”,同时,运用了积极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的创作方法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