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审】中国古时女人如何化妆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85 回复:11

【已审】中国古时女人如何化妆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玻璃之羽

ZxID:11205617

等级: 小有名气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29 0
【已审】中国古时女人如何化妆
— 本帖被 流螢° 从 家居美食 移动到本区(2011-01-28) —
[align=center][attachment=12799373] [/align]

  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
 
  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 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 古代的农业社会一向自给自足,连化妆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比较起来,古代妇女没有今日女性幸运,她们没有现成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妆扮自己的意愿。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女人的化妆台前一般会放哪些宝贝,简介一下最常用的三样法宝:
 
  [b]1、妆粉[/b]
  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b]2、黛粉[/b]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align=center] [attachment=12799374] [/align]

  [b]3、胭脂[/b]
  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种手法, 另外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 譬如:

[align=center][img]http://upload.tiancity.com/files01/tianyibbs/2008/02/27/20080227113713_8902.jpg[/img][/align]
  
  [b]花钿[/b]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b]额黄[/b]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盛放化妆品的物件在古代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妆奁”。中国的妆奁文化历史可谓久矣,远古人已知用“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穿贝壳兽牙饰以颈项,“晨起对镜奁,晓妆点绛唇”。唐朱庆馀诗曰:“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
  
  在强调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无疑是女性最大的乐趣及关注所在。尽管每一个朝代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制度、道德观念、风俗民情等不同,对美也都各有不同的定义。环肥燕瘦,美或不美,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尤其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附强,终身处在被男性选择、多位妻妾共事一夫、互相争宠的低劣情势中。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想要拥有较多优势,容貌之美自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
  
  天生丽质的美貌并非人人可得,于是,大多数女性只有通过人为的妆点修饰才得以增添自身的风采,并以此博得异性的好感,而她们本身也在妆点的过程中,也获得某种程度的心理满足。
  
  古代女性相当重视肌肤之美,吹弹欲破、莹洁柔嫩的肌肤是美丽的基本条件,更是用来衡量女性美的一项重要标准,从文人墨客描述美人的形容词“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肌肤若冰雪”、“冰肌玉骨”……,也可看出一二。
  
  除了肌肤之美,古人也非常注重头发之美,每日梳理,爱护有加,并多蓄发不剪,早期披散在肩上,接着因实际需要而用绳带束发,再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发髻式样,变化多端,甚至远在周代就已使用假发来增加头上的风情及美观。
  
  学者推究古人之所以重视肌肤毛发,最基本的原因应与礼教有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过,除了礼教的观念外,我想,审美意识及健康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此,古代的中国妇女有着各式各样、适合不同需要的保养品。保养品的功用基本上是以保护和预防为主,聪明的古代人在其中再添加些药方,便增加了它们的治疗功效,至于使用方式无非是外用及内服。保养的方式亦可称得上五花八门,至于那些皇家大院里的女人如何永葆青春,还颇具神秘感,民间街坊争相窥视是否有密方流传,追逐潮流前沿的女人们对时尚的模仿力和感染力是惊人的迅速,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在化妆配饰方面,古代妇女比如今的女人有过之而不及,多彩多姿的不仅仅是形式,她们以粉饰面,两颊涂胭抹红,修眉饰黛,点染朱唇,甚至用五色花子贴在额上,增添美丽的效果。更风情的在于她们对妆容的精细以及端坐在铜镜前的从容淡定,分外的悠闲美好,而不是象现在的女人化妆,总是匆匆忙忙的感觉,在汽车,在路上草草完成。
  
  现在使用的化妆品大都是化学制剂,它们不具备治疗作用姑且不论,不少化妆品还刺激皮肤、粘膜,引起过敏,甚至于有些名品还有制癌的危险成分,化妆品在如今往往对于女人是弊大于利了。其实,早在唐代我国就已有药物化妆品和中药美容剂。那时盛世空前,女人们更有了闲情逸致,分外地注重仪容,贵族阶层盛行使用面脂、手膏,口脂等药物化妆品。随着朝代渐渐更替,妆容精致不仅将女人身份提升,而且男人也一样爱上妆容,体现贵族气质,于是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里的荣宁二府的公子、小姐乃至丫环都有搽香的习惯。
  
[align=center][img]http://home.400.com.cn/attachment/200812/14/22503_1229217838x2ll.jpg[/img][/align]
  对于一个人,美人可能是当年的邻家小妹,可能是眼前白驹过隙般掠过的一位陌生的姑娘。
  对于一段历史,美人可能是瘦燕肥环,王嫱西子,金谷园中的绿珠,钱塘江畔的苏小。
  对于女人,美人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心态,是几经风雨笑对人生的平静,是岁月流逝我心依旧的从容。
  昔日佳人已逝,我们无从想象她们当年的风致,即使最逼真的描摹也让人意犹未尽。不如藉着美人用过的胭脂铅粉,穿过的裙带衣裳,戴过的簪环钗佩来一近芳泽。
  眼前佳人犹在,从她们的心灵宣言中,我们或许可以有所感悟…
[ 此贴被琳儿来也在2010-07-29 09:06重新编辑 ]
琳儿来也

ZxID:1497904


等级: 总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7-29 0
Re:中国古时女人如何化妆
已审
有真人图示的话就好了

﹎陌颜゛J.K

ZxID:9955160


等级: 小有名气
阡陌红尘,飘落了谁的等待.曾经在千年树下等候,只求你回眸一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7-29 0
要是都长成图片那样就太漂亮了啊。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cocoli7788

ZxID:8327339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7-29 0
无论古今,化妆于我来说,都是一项难题……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6705648_u8327339/
罹爱

ZxID:9241035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7-29 0
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以往行行

ZxID:12547758


等级: 小有名气
花香满庭园,庭园满花香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7-29 0
女人都是爱美的
aoshixiaoyao

ZxID:8104734

等级: 博览群书
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7-29 0
终于知道什么是花钿了~~~谢谢楼主,长见识了~~~
嘟嘟吃糖

ZxID:12702720

等级: 牛刀小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7-29 0
看来古代的化妆品更危险啊···
「′風蘇蘇、

ZxID:13974149

等级: 脱颖而出
问弦知雅意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2-25 0
古代女子果真聪颖。
『回憶總是無辜,可惜太容易忘記。
    哪年哪月哪日,你將不記得我是誰。』
王家的琴琴

ZxID:14394867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8-13 0
古代有卸妆油吗???
鳌鳌

ZxID:12157646

等级: 热心会员
捉住青春的小尾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8-14 0
不明白,将花钿贴在脸上不会掉下来么?
家家飞飞

ZxID:10166818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8-14 0
图片哼漂亮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