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吃“春食”的习俗,所谓“春食”就是在春天被人们广泛吃到的食物,明前茶、腌笃鲜、香椿、青团等。对此,消化专家指出,吃这些食物要特别小心,每年门诊都会遇到吃“春食”不当而导致胃病的患者,有时多起来,一天就有好几十个病人。
杭州市红会医院中医科专家马铮在近期门诊中所发现的一些病例,进行总结,并对一些常见春食的吃法给出建议,或许会让你吃得更加健康。
本期指导专家
杭州市红会医院中医科专家 马铮
营养科主任 章红英
明前茶 应存放半个月后再喝
李先生平时不怎么喝茶,前两天朋友送他一罐明前茶,为图新鲜他就每天泡茶喝,在办公室也喝,回到家也喝,而且每次泡得都很浓。没想到,早喝晚喝就喝出了毛病,觉得胃很不舒服,还有头晕、恶心的情况,现在不喝了,情况就有所好转。
马铮说,这段时间,适逢新茶上市,像李先生这样的病人不少,自己就碰到过六七例,都是喝茶喝出的胃病。
“很多人平时不喝茶,一看明前茶上市就猛喝。”马铮说,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较高,刺激性比较强,而且含有复合多糖儿茶素类,其为降血糖的有效水溶性组分,倘若空腹饮用,容易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降低血糖,从而引发心悸、头晕、心慌、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即所谓的“茶醉”现象。
马铮建议,不宜空腹饮茶,新茶要少喝,存放不足半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腌笃鲜 溃疡病 尿道结石患者慎吃
腌笃鲜是一道苏帮菜,口味咸鲜,汤白汁浓,主要是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杭州人都很喜欢吃。马铮表示,春笋性寒味甘,含有较多粗纤维素,大量进食后,较难消化。很多原本就患有溃疡病的患者,食用笋后由于未愈合的溃疡面受到大量粗纤维摩擦,更易导致并发症出现。
而且春笋还含有草酸,草酸很容易和钙结合成草酸钙而沉积,患尿道结石的人不宜吃春笋。同时,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和锌的吸收与利用,尤其是儿童,多吃春笋不仅会伤胃,还可能因缺锌少钙影响生长发育,14岁以下儿童不宜多吃春笋,每餐最好不要超过半根。
香椿 很容易出现过敏症状
周小姐这两天脸上、手臂上长出一粒粒的小红疹子,又痒又难受。她跑到医院检查,医生询问她吃过什么,周小姐回忆说前两天都吃了“香椿炒蛋”。医生推测就是这道“春食”诱发周小姐皮肤过敏症状。
香椿是一种落叶乔木,椿芽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马铮表示,香椿炒蛋或是凉拌香椿,都是春季一道不错的小菜,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很多人吃了香椿就容易过敏。
吃香椿过敏与体质无关,很多非过敏体质的人,在食用香椿后也会引起过敏。春天,人的皮肤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一旦食用香椿这种“发物”后,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另外,为降低香椿本身亚硝酸盐的含量,食用前一定要用开水烫过。
清明团 肠胃功能较弱者应少吃
上周末,王大妈打算带孙儿到植物园玩,出门将扫墓剩下的清明团带着当早饭。女儿心疼妈妈,把团子全部扔掉了。王大妈觉得很可惜,悄悄地把团子藏在袋子里。半路上,急急忙忙地把没焐热的团子吃了下去。没想到,车子还没有开到植物园,她肚子就开始疼了起来,最后送进医院。
清明团主要成分是糯米,由于糯米黏性较大,吃后较难消化,滞留在胃内时间长,一方面大量内容物增加胃张力,另一方面储留物会刺激胃壁细胞及胃幽门部的细胞,使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加重对溃疡面刺激,甚至诱发胃穿孔、出血。
马铮建议,有胃器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和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不宜多吃青团。同时,不要和肥肉混吃,不然会加重肠胃负担,极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