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于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个人理财投资的渠道和形式逐渐多样化,理财机构和投资渠道良莠不齐,非法集资、欺诈、不实诱导等情况也层出不穷,如何擦亮双眼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盈赫资本我们将不定期为各位提供最新的资讯和建议。
中美两国民众的理财环境虽然不同,但一些基本思路仍有借鉴意义。
量入为出是理财经典之语
生活上量入为出似乎是美国理财的经典之语,赚得多花得多,结果可能是所剩无几,赚得少花得多,最后只能成为债奴。在美国一个四口之家,如果年收入只有4万美元,日子一定过得很贫寒。但一位普通的教师就只靠这些收入却让家庭生活过得很舒适,其中的奥秘就是不和有钱人攀比,在满足家庭基本生活之需后,不去欠债提升生活水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
在家庭理财上夫妻间的沟通很重要,虽然中国人常说男主外女主内,但在家庭财务上夫妻间如果能够经常讨论、协商,就可以在家庭理财上达成更多的共识。俗话说夫妻一心其力断金,家庭理财不是夫妻中一个人的事,夫妻各发挥专长,同心合力积累家庭财富才有戏。美国人财产意识较强,即使两人结了婚,个人还是拥有自己独立的财务权。婚前的财产当然归自己所有,而婚后对家庭的责任也是相对明确,买房子要两人共同出钱,个人的信用卡可能是各自付账。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住在一起时花钱有时是笔糊涂账,在这种情况下,夫妻间更需加强共识,明确各自的财务责任。
增加收入减少债务
在今天的社会,广开财源的确不易,而工薪族如果只依赖唯一工作的收入要想致富难度很大。如何在现有工作之余增加收入是一个现实的考量,网路的发展为人们扩大财源提供了机遇,不论是做网络销售还是利用网络人气增加广告收入都是选项。常言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人的横财不能靠天上掉馅饼,而是要利用机会去赚钱。
与增加收入相对应的理财之道是减少家庭债务,负债消费源于美国,现在也在中国开始流行。特别是信用卡的普及,花银行的钱来让自己活得潇洒似乎是很时髦。在家庭所有债务中,信用卡债务最为危险也最容易让人成为卡奴。美国人在理财上特别强调要减少家庭债务是有血的教训的,不少家庭为了享受,超越自己的收入线依赖借债过日子,结果是日子过得很舒服,该享福的享了,该乐呵的乐了,最后的结果是哭鼻子,因为债不饶人,欠钱绝没有不还的道理。
明智投资分散风险
中国人储蓄率高,有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但如今银行储蓄利息率低,如果算上通货膨胀,存在银行里的钱能够保本就不错。现在银行为吸引顾客,推出不少理财产品,但风险性却也较高。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在资本市场上更没有白吃的红利。因此在金融市场上投资可能赚大钱也可能血本无归,如果怀着投机的心理在股市上充好汉,就如同土豪进了赌场,不输掉裤子决不罢休。
美国精明投资人的投资哲学是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讲的是分散投资风险。如何减少投资风险,这里不讲具体的方法,而是要谈谈投资的心理。作为投资人每一个人都希望投资利益最大化,如何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是一门科学,短期行为、暴富思维都不是投资哲学,如果投资股市每一个人都可以暴富,那么全世界的富人绝不止今天这些。投资讲究的是稳定地获利,而要想稳定获利,分散风险就是诀窍。
节省开支大有学问
省吃俭用是中国人老祖宗留下的遗训,也是一种美德,从理财的角度看更是经验之谈。如何做到省吃俭用各家有各家的经,先说省吃。省吃不等于不吃,而是如何在一定财力下吃得更划算。比如下馆子一顿饭下来可能会是百八十元,如果在家里做饭这笔钱或许会能满足三天的吃饭需要。所以美国人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首先是减少下馆子的次数,这样的结果是饭没少吃,钱却没多花。而且在理财规划上还有一条,那就是不论是家庭主妇还是家庭主男,最好有一个人能做个好厨师。做厨师不是为别人烧饭,而是要让自己享福。既然自己在家都可以当上个名厨,何必把钱花在外头的厨师身上。
其实在节省开支上有很多方面是既不影响生活品质,又可以让生活少花钱多办事。比如美国人现在开始不看电视了,上网也可以看视濒。过去有线电视每个月付费要100多美元,现在一年就省了1000多美元。与家人同住也是节省开支的好办法,成年子女同父母同住在中国被称之为啃老,这种啃老从理财的角度看未必是不好。年轻人收入低,单独生活在住房、吃饭和交通上的支出就会把挣来的那点薪水耗费掉,如果与父母同住,即使交些伙食费,剩下的还是大头。虽然孩子剩下的钱不会归到父母的腰包,但孩子能够攒下钱也是财富积累的开始。过去美国年轻人讲究独立,大学毕业后远离父母去创业,这就叫翅膀硬了。但现在美国很多年轻人翅膀没法这么硬,怎么办?回家和父母同住,节省开支。
避免盲目消费攀比消费
在家庭生活中,消费往往占有重要地位,除了衣食住行外,现代社会的消费更趋向娱乐化、高档化和休闲化。美国中产阶级的一条标准是每年可以全家到外地旅游一到二个星期,当然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标准这也不是什么很新奇的事。人们的消费习惯往往带有盲目性,很多时候购物是满足心理的需要而不是实际的需要。最常见的盲目消费是遇到商店打折甩货时以为捡了便宜,买回一大堆可能不太需要的物品。尤其是女性有着天生的购物狂特性,进了商店出门没带啥东西好像很丢人一样。美国有条新闻专讲壁橱文化,学者研究后发现,在很多家庭壁橱里摆放的衣服、鞋子实际上有一多半的物品犹如废物,主人买了之后基本不用,而购买这些物品的耗资却是不菲。
中国人喜欢攀比,而消费中的攀比是家庭理财上的大忌。由于国外的高档消费品价格比国内要便宜许多,因而很多人出国都在血拼,名包、名表、名货,似乎中国人出国就是为了购物。在购物上美国人相对比较实际,普通人并不看重名牌而是注重实用价值。美国人购物的旺季是在感恩节到圣诞节之间,因为这时商家为了促销会对销售的商品大大地打折。聪明的家庭主妇会利用这个机会将家中需要的物品列出清单,采取全家出动的方式扫货。就这么突击下来,家庭的基本生活用品一年就可以节省出千八百美元出来。
过节俭的生活不丢丑
过节俭的生活似乎是穷人的标签,而有钱人的生活在外人眼里则往往是花天酒地。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节俭生活是一种人生观念,节俭不意味着不会享受生活,节俭的含义也不是要做一个"葛朗台"。节俭生活的真正含义是不挥霍、不浪费,而是将金钱变成生财的工具,在生活上满足需要即可。美国有很多富人是靠节俭生活起家,他们开着普普通通的汽车、自己动手修理庭院、甚至自己剪发,即使成为富人后他们依然保持这种节俭的风格。
在家庭理财的教科书中,过节俭生活常被提到,因为这是一种生活哲学。节俭生活态度和习惯能使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有所改善,节俭生活也能使成为富人的家庭维持其财富不至于被挥霍殆尽。同时节俭生活不等于不会享受生活,将钱花在刀刃上,该享受时享受,该节省时节省,两者并不矛盾。
[ 此帖被独爱穿越在2015-07-24 12:0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