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500,#ffffff,#000000,3][tr][td]
[color=#ff0000][b]如何博取别人尊重[/b][/color]
在理想中,人际关系都应该以彼此间的真诚尊重、畅顺沟通和关怀体谅为基础。可惜的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有些人常常对别人步步进逼,不断地提出请求,需索和进行试探,直到遇到对方抗拒为止。而另一方面,有些人则不肯抗拒这些试探,事后却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他们何以永远被欺侮。
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几个日常例子。
艾媚有个朋友不断向她借东西,但从不归还。艾媚鼓不起勇气向她追讨。她的解释是:“如果我去质问她,就会伤害她的感情,而她又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约翰在工作单位里有个能言善辩的同事,三番五次地说服约翰替他做一部分工作。约翰一向把自己视作愿意为别人帮忙的好好先生,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好心只是使那个同事腾出点时间去进行交际应酬。约翰的解释是:“老是找不到适当时机和场合来提起这个问题。”
安德莉亚对她的两个孩子所要求的任何事情,不论是购买新玩具,迟迟不上床睡觉,或是不做作业而看电视,差不多全都答应。安德莉亚的解释是:“他们只是孩子,满足其要求会使他们快乐。”
象艾媚、约翰和安德莉亚这样的人,往往为了想让别人赞许而牺牲了他们的自尊。他们简直就不知道怎样拒绝别人——而正因为这样,他们吃亏不少。
但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认为你也象艾媚、约翰或安德莉亚一样,那么,你可以学会利用一些方法来表明你的感受和希望,保护你人格的完整和获得别人的尊重。
第一个步骤是辩认并纠正一般消极的人所共有的不适当的沟通方式:
[b]不要给别人一个现成的托辞[/b]
例如:“近来你天天迟到,不过,我知道你不是一个早起的人,要那么早就开始工作是很难的。”如果你给了对方一个藉口,他便会认为你可以容忍他的所作所为,从此他就会继续迟到。同时他还认为你是个软弱无能、不愿贯彻意旨的人。
提出合理要求时不要表示歉意例如:父亲厉声叫儿子打扫他的房间,但3个钟头后却对儿子说:“孩子,我刚才不应该粗声对你说话。你知道吗?我不是生气。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自动清理你的房间的。”胡说八道!做完一件事之后表示的歉意,通常是心有内疚或忧虑的结果。用这样的方式来取消一个坚强的声明,会使你丧失自尊。
[b]不要过分宽限你分派的任务[/b]
例如:“我真的要在星期五看到那份报告,不过我可以等到下星期。假如事情顺利的话,也许再迟一点也无妨。”去掉那些“假如”和“不过”之类的字眼吧。一项清楚说明你希望那份报告什么时候完成的直截了当的声明,既能防止误解,又可以使报告更有可能及时交卷。
不要把你的责任推给别人
例如:“老板说你应该……”或是“你妈妈说你必须……”之类的说法,虽然可使说话的人不负责任,但却使他变成了一个毫无实权的传话者。假如你一开始就说“我要你做……”,人们就会把你看作是一个坚强的人。
在你消除沟通上的不良习惯时,你必须用更为有力的办法来代替。下面有八种办法供你试用。不可操之过急。先在你的人际关系中使用一两种,然后再使用其他几种。要记住,前后一致和坚持不懈是非常重要的。
1.要直截了当把你的期望说得清清楚楚。
消极的人常常以为,他们就是不吩咐,别人也会知道该怎么做。这往往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2.要考虑透彻
说明问题之前,脑子里先要有个概念。事先把事情想通想透,你才能陈述得合情合理。
3.碰到问题立刻解决
躲避问题只能使问题更趋严重和更难解决。如果你对小的问题亦及早处理,那无异是一开头就说明了你的期望,而别人也就能确实知道你的看法。
4.小心选择要对付的问题
新近才学习维护自己权利的人常会做得过火,在同一时间对付太多问题,以致往往弄得焦头烂额。如果能适当选择问题,你便更能控制局面,取得较大的成功机会。
5.表现自己时不可愤怒
如果你只在怒不可遏的时候表现自己,那表示你是软弱的。假如你不能平心静气地表现自己,你对别人的话的反应便可能过于激动。况且,当你大发脾气的时候,别人很可能会为自己辩护。这样,真正的问题通常便解决不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别人听了你的说话之后产生过分激动的反应,你也不可感到愤怒。你的毫不动气,可以在相形之下显示出对方的态度很不成熟,而且,你的镇定通常还能使他冷静下来。
6.利用你自己地盘
球队在本地和外队比赛,常较易获胜。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一样。在一位同事的办公室或他的家里和他对抗,往往会处于下风。因此,在可能范围内,最好在你自己的“领地”坚持你的意见,这样你便可以占到不少微妙的便宜。
7.利用非语言的暗示
说话时眼睛要与对方保持接触。不要反复不断地说明你的理由,要用停顿来加强效果。用适当而非挑衅性的手势来强调你的论点。
8.不要虚作恫吓
你在虚张声势的时候,即使年幼的孩子也知道。要建立你的威信,就必须说明你的合理期望,以及说明如果这些期望不能达到时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贯彻到底。要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只有让他们确实知道你言出必行。
从消极变成积极并不是一条易走的路。你会失去一些亲密或友好的关系。但是,为了争取自己的自尊心,即使丧失几个人的好感,也是值得的。当你让别人知道,他们对你的态度应该象你对他们的态度一样时,更为健全的新关系就会产生。毕竟,你的人际关系如何,应该由你自己负责。
[color=#ff0000][b]说服别人的六种妙法[/b][/color]
在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严重的恶果。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本文总结了以下六种说服技巧供大家参考。
[b]一、调节气氛,以退为进[/b]
在说服时,你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如果你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有一位中学老师接管了一个差班班主任工作,正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躲在阴凉处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怎么说都不起作用。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都很怕热吧?”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个雪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说服,不等太阳落山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b] 二、争取同情,以弱克强[/b]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有一个15岁的山区小姑娘,不幸被拐到上海卖淫。当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小姑娘的房门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阿拉”走了进来。小姑娘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她还是很快地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中年“阿拉”一愣,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似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好人,看你的年龄,与我爸差不多,可我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乡下种田,去年栽秧时,他热得中暑……”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阿拉”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后,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面对强壮的“阿拉”,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弱小,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一句“伯伯”,一下子拉开了两人年龄距离,让“阿拉”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心头萌发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标准看齐。用“我爸”和“阿拉”对比,进一步强化了“阿拉”的同情心理。
[b]三、善意威胁,以刚制刚[/b]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不时地加以运用。这是用善意的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的技巧。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统铺水平,我们只能照统铺标准,一人降到15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反会弄巧成拙。
[b]四、消除防范,以情感化[/b]
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给帮助等等。
有个“的姐”(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样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在这个事例中,“的姐”典型地运用了消除防范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b]五、投其所好,以心换心[/b]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惟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某精密机械工厂生产某项新产品,将其部分部件委托小工厂制造,当该小厂将零件的半成品呈示总厂时,不料全不合该厂要求。由于迫在眉捷,总厂负责人只得令其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负责人认为他是完全按总厂的规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双方僵持了许久。总厂厂长见了这种局面,在问明原委后,便对小厂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令你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们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然有这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完成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那位小厂负责人听完,欣然应允。
[b]六、寻求一致,以短补长[/b]
习惯于顽固拒绝他人说服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组织状态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势。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问题,绝不能打破他“不”的心理。所以,你得努力寻找与对方一致的地方,先让对方赞同你远离主题的意见,从而使之对你的话感兴趣,而后再想法将你的主意引入话题,而最终求得对方的同意。有一个小伙子固执地爱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但姑娘始终拒绝正眼看他,因为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
这天,小伙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姑娘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当时姑娘看着小伙子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color=#ff0000][b]应付无聊话题的绝招[/b][/color]
[b]△“这种东西你怎么吃得下去?”[/b]
对方问这句话,通常是你嘴里正吃着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把东西慢慢嚼完,咽下去了,然后回答他的话。
a.“很容易,你看,就是这样吃。”(同时你再吃一口示范)
b.严肃地说:“我想到非洲有那么多人在挨饿,我就有胃口了。”
c.告诉他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因:“因为可以治感冒呀!”
[b]△“我没有打扰你吧?”[/b]
a.“我不知道,你说说看你在干什么,我才好决定。”“抱歉,我没注意。”
b.你被他烦得受不了,可以说得重些:“以前都不问,怎么今天问起来了?”
c.“还没有。”你答了之后,继续和另一个人讲话,不论他走开或是质问你,都已经是你获胜了。
[b]△“听说你离婚了?”[/b]
这种人对别人的私事太过关心了。如果是你好友,应该早已知道你的实际情形。既然他是“听说”,可见,你并不曾告诉过他,当然,也没想让人知道这件事的意思。
a.跟着他说:“我也听说了。”
b.反问他:“真的?什么时候?”他一定答不出话来。
c.当它是件公事,一本正经说:“哦,你要去问我的法律顾问,这些事他最清楚。”
[b]△“你先生为什么没同你一起来?”[/b]
在社交场合中,听到不相干的人,或是特别爱管闲事的人问起这句话,你都会觉得懒得回答。对方也许不是恶意的,视他的态度、语气,可做如下不同的答复。
a.懒得理会:“他没有告诉我。”
b.或调皮一些:“家里堆满了钞票,总得有个人看管哪。”“逢周末、周日,他是不敢出门的。”
c.带一点锋芒:“他觉得到这种场合来无聊,决定省点力气。”
[b]△“你的脸色很难看,怎么了?”[/b]
说这种话的人,往往并不会太顾虑到你的感受,关怀的成分也就不多了。我们无论有没有心事,总不爱听不相干的人说“脸色难看”之类的话。
a.当这是个开玩笑解闷的机会,瞎编些你头疼、腰疼、腿疼一类的话给他听。
b.以沉重的语气说:“×××逝世了。”用一个已逝大人物的名字就可以了。
c.反问他:“你说,怎-么-了?”
d.故作好心告诉他实话:“我有个毛病:每年的这一天总是这样的。”
e.装做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人太无聊了,脸色自然就不好看了。”
[b]△“你有没有考虑过后果?”[/b]
不论后果如何,需不需要考虑,这都是你自己的事,偏偏世上就有这种爱为别人操心的人,要不要接受他的“好意”,主动权都在于你。
a.恍然大悟地说:“对呀!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的,原来就是后果!真亏你提醒。”
b.严肃地说:“你脑瓜子转得快,你帮我考虑好了。”
c.故作正经地说:“真主会替我考虑的。”
d.有按部就班的必要:“还没有,那是下一个题目。”“没意思。”
[b]△“你上班比我们俩的事还重要吗?”[/b]
这种话的无理取闹成分很大。不用说,职责所在,你不得不上班,这是维持你生活的根本,自然是重要的。
a.当它是个问题:“对了,这问题很有意思,我要去找电脑解答。”
b.他既然认定了,你一时答不上来,可以推卸责任:“我们老板当然认为上班更重要。”
c.衡量两者的价值:“当然是我们俩的事重要喽,不过不上班怎么活?”
d.略带讽刺地说:“我们俩在一起,当然是正事喽。我上班是为了打发无聊和沉闷。”“不用上班更好,但是这样日子就难过了。”
[b]△“你的看法如何?你怎么老不吭声?”[/b]
你不讲话,是因为他一直在讲个不停,任何场合中,遇到这种人,我们最起码可以不听他讲些什么,沉默是金。但是,他不甘寂寞,偏要考考你有没有在听他的高谈阔论。
a.“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大好。”(最好能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这么说)
b.反问他:“你猜是什么原因?”
c.拿他的问句做文章:“你究竟要我看呢?还是要我讲呢?”
d.带些讽刺:“我讲不过你,让我仔细想想。”“我要说的话都让你抢去了。”
[b] △“你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怎么还没有男朋友?”[/b]
问这话的人,一般只有两种:一是讲话不经大脑的;一是出于好奇心驱使。
a.来个“破罐子破摔”:“嫁不出去嘛。”
b.给对方出难题:“有些男人说,靓女是祸水。这道理你都不明白?”
c.“这问题倒要问问我妈妈,干吗把我生得这么漂亮?”
d.故意显示“秘密”:“你想知道?怪事,我也弄不明白。”
[b] △“我知道你生气了。”[/b]
通常,对方会在说了一些令你不悦的话之后,来上这么一句。他所持的态度,可能属于下列任何一种:
第一,他以此表示好意;第二,借这句话,希望你否认在生气,他也不再感到良心不安;第三,有意逗你,不论你是否在生气,他目的在于取笑你——如果你确实生气了,他会幸灾乐祸。
a.鼓励他再讲,看他是否还能讲下去:“别扯到题外去,我正听得高兴呢。”“你讲嘛,我气不气是另外一回事。”
b.“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我不敢肯定现在是否在生气。”
c.“你不用感到不好意思。”
d.“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e.“那你知不知道怎样才能不生气呢?”
[b]△“你跟××是否在谈恋爱?”[/b]
如果不是朋友问这句话,一般都是喜好搬弄是非的人。
a.反问:“我也搞不明白,你帮我问问××好吗?”“你继续留意嘛。”“你猜?看我们会不会谈恋爱?”
b.模棱两可:“我说是,你信么?”
c.理直气壮:“跟你有关系么?”
d.略带幽默:“你吃醋?我不想解释。”
[b]△“你说你喜欢我,谁知道你是不是真心的?”[/b]
a.坚定地,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信不信是你的权利,喜欢是不用理由的。”
b.移开话题焦点:“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你对我这么没信心。难道我看错了?”
c.撒赖:“你要多少真心?我都给你。”“我嘴巴笨,不会表达,你教我说好吗?”
[color=#ff0000][b]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b][/color]
第一是花时间。任何人感觉他的人际关系好是因为他觉得别人花时间跟他在一起。
第二,要百分之百地接受对方。也许,他有些坏习惯我不喜欢,也许,他讲一些话实在很不中听,也许,他目前令我实在很不满意,但还是百分之百接受他。
第三点是不断地找他的优点赞美他;我太太时常会跟我讲,"你是全世界最棒的"、"你是全世界最帅的"、"你是全世界最有钱的"。虽然目前我不是,但她不断地激励我,所以不好意思让她难堪,自己要努力一点。我有时会给我太太讲"你怎么那么漂亮"、"你怎么越来越漂亮"、"我太太真是漂亮极了"、"我怎么那么幸运啊!我的太太那么漂亮!"我会不断地这样跟她讲。当然有时会吵架,吵架之后我又会开始百分之百地接受她,我会开始想办法赞美她。
第四点是要学会倾听。有时候我发现我没花时间跟她相处时,她就会抱怨,她就会讲一些问题,我就会说不要烦我!走开啦,我现在正在忙!越是这样她越气,越找我麻烦,所以我说,不对不对,你有什么事情你来讲给我听,后来她开始慢慢讲,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发现她真是有道理,她的出发点永远是好,我当时以为她不喜欢听我讲话,可是她的动机是好的。
所以我发现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是花时间相处,百分之百地接受,不断的赞美,适时的倾听,我觉得这就是人际关系最高的处理原则。
[color=#ff0000][b]学生人际关系分析[/b][/color]
大学生们四年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人际关系问题了,从大一开始,大学生的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缺陷开始在人际关系中暴露得淋离尽致。宿舍问题,人际失调,交往嫉妒,交往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很多同学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往往几个回合下来,便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一再报怨,大学生太自私了,太难相处了。几乎每个人都在历数别人交往中的缺点与不是,几乎大家都感到大学的人际关系复杂。与此同时,大学生们的交往触角大大延伸,他们积极主动伸向了老师,伸向了校外,伸向了社会,渴望从这些“无字这书”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体验和真知灼见。然而,一室难以交往,何谈走向社会呢?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术技巧的缺乏,认知偏差等等,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打击和困惑。美国心理学家W。巴克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因此,人生需要友情,人生需要交往,人生需要自我的形象推销与展示。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人生的公关。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用诚实,宽容和谅解的原则,树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不断赢利他人和社会赞誉,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
小程是大二文科的学生,作为寝室长的他向我诉说了他的苦衷:我们寝室7个人,可就是有两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打开水,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还常常要享受。作为寝室长,开始想着帮他们多干点没啥,时间久了,觉得心里特别不平衡,为什么他们那么缺乏起码的集体观念?为什么他们该坐享其成?可他一管,不仅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反而使矛盾闹得更僵了。女生小米是学工科的,住的是混合寝室,她们班4人,别的班上2人,可好感觉,她们班一女生和另一班女生两人在寝室结成小集体,关系特好,但她们也是我行我素,不去管别人,从不参加寝室的活动,更不去打开水什么的;而另一位县长家的千金凭着自己的经济优越也是谁也看不起,好端端的寝室弄得整天死气沉沉,与自己心中渴望的有说有笑,融洽和谐的气氛相差太远了。一个住着7人,有4人是班干部的寝室同样也是矛盾重重,其中的一名女生说到,真没想到,现在的大学生还如此的自私狭隘,缺乏集体观念。一位因自己缺乏其他爱好,只会摆弄电子元件的同学诉说他与寝室同学关系疏远,陷入孤独的苦闷中。一位学计算机的同学因使用电热杯和乱拉电线而与同室同学发生冲突,觉得人心难测,产生朋友关键时候会背后戳你一刀的报怨,还有位女同学谈到同学丢东西,而自己无端受到误解,猜疑后的气愤与伤心。。。。如此种种的宿舍问题一直成为同学尤其是大学新生刚入学时遇到的一大问题。一个寝室七八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和睦相处。总有那么一二人缺乏集体责任感,总会有二,三个发生冲突与不快。想象中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宽容待人,没想到现实中也是那么小里小气,也是那么难以相处,逃避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人则选择谁都不理,我行我素的处世策略,泯灭自己的丰富情感,变得冷酷和自私。一位大三的学生则干脆说,“你想不惹麻烦吗?那就干脆一进寝室就闭嘴少说话”。
实际上,这种大学生的“宿舍问题”并非是今天才突出的现象。人个宿舍几个人,由于出身不同,性格的差异,天天在一起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这些应该说都是正常的,但如果长期宿舍矛盾激化,问题重重且死气沉沉,则就会影响同室多个学生的学习及个性发展。在寝室中,同学相处,许多同学都觉自己是主人,一味要求尊重自己的个性,不会求同存异,一味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更有些同学眼睛只别人的不足,而从不往自己身上考虑,不会宽容,谅解和设身处地的处理问题。当一位同学有缺点时,往往是群起而攻之,使人难以立足,而不是报着一种同情心来诚心地解决问题。以上种种,是缺乏共处艺术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是一种只会盲目和无序竞争而缺乏共处艺术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color=#ff0000][b]你喜欢什么样的评价[/b][/color]
对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选择肯定的评价,但在现实中却没有这么简单。
春节刚过,突然想起应该问候一下自己久未谋面的两位朋友。他们两个都是我的大学同学,现已结为夫妻,并且已经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兴冲冲地抓起电话,接电话的是我的女同学,没说上几句话,她竟然抽噎了起来,原来是两个人刚刚闹了不愉快。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原因很简单,但也很奇怪:尽管两个人都认为对方婚前婚后没有什么变化,但就是觉得刚刚结婚时的那种感觉没有了,互相感觉不到对方的爱了,平淡中搀杂着些许无聊,时间久了,就无原由地互相埋怨起来。鉴于自己的特殊身份,我把他们分别数落了一顿,很扫兴地结束了这次通话。
有的读者可能会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夫妻之间的必修课,等时间久了,两个人适应了就好了,并且还会搬出平平淡淡才是真等话来搪塞。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心理学家阿森特和林德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这个问题。该实验通过巧妙的安排,让参加实验的人每次都可以听到其合作伙伴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他们安排了四种实验环境:1)先进行否定评价然后进行肯定的评价;2)一直进行肯定的评价;3)一直进行否定的评价;4)先进行肯定评价然后进行否定评价。
结果显示,听到第一种评价的人对自己的合作伙伴的喜爱程度最高,听到第二种评价的人比较喜欢自己的合作伙伴,第三种较低,第四种最低。尽管一个人总是对一个人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但他获得好感也没有先否定后肯定的多。
从这个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喜爱程度,除了态度外,还取决于态度的变化。这不禁使我联想到生物课本上冷热感觉的定义:温度的变化引起冷热的感觉。可见变化在感觉中的重要作用。两人之间的美好感情是一种高层次的感觉,但也没有逃脱她作为感觉的本来秉性。长久地处在一种平稳的状态中,人就会迷失自己,同时也会感觉不到自己交往伙伴的存在。就像我的那两位同学那样,尽管他们有外人羡慕的家庭生活,互相也找不到对方的缺点,但这种相互的迷失却时时困扰着他们。
据有关方面报道,中国的离婚率逐年提高,其中第三者插足占了很大的比重。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标准混乱外,还有重要的心理原因。按照阿森特和林德的实验结果,一个陌生人对我们的赞许比配偶的赞许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因为从配偶那里得来的赞许也许只是一顿家常便饭,而从陌生人那里得来的却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因此也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记得曾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时,是独身一人。在他们公司的拐角处,有一个常驻的职业乞丐。每当发薪水时,这个年轻人都给他一笔可观的乞费。乞丐开始是千恩万谢,不过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但后来这位年轻人娶妻生子,生活负担日益加重,不得不取消这笔乞费。一次,乞丐拦住了这位年轻人讨钱,年轻人不得不如实说明了原因,而乞丐却对这位善良的年轻人喊道:“你怎么能够把我的钱给别人呢!”
把我们自己比做那个乞丐实属不雅,可事实上这是人类的一种寻求积极变化的天性。夫妻乃至恋人的相处中需要不断地创造新的情趣,平平淡淡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生活,当然也不是真正的生活。
既然人类的天性如此,那么我们在交往时便不妨使用这个技巧,刚开始交往时,应该稍微压抑一下对别人的好感,等到后来才表现,这样会更受人喜欢的。
[color=#ff0000][b]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b][/color]
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简称网际关系,就是以网络数字符合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多维性和全球性。多维性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属性,当互联网以其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将地球连接成一个小小的村落时,网际关系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空间中蔓延、伸展着,这样的多维性使得现实“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相形见绌。网际关系突破了种族、国家、地区等各种各样的有形或无形的“疆界”,真正体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交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互联”及“无限关涉”。因此,网际关系是迄今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最为复杂、最为广泛、最为宽阔、最为开放的关系结构。
——虚拟性。网际关系的虚拟性根源于网络世界的人工构造性。网络世界是人类通过数字化方式,链接各计算机节点,综合计算机三维技术、模拟技术、传感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三维的感觉世界。进入网络世界的人,其基本的生存环境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空间的电子网络空间或赛伯空间。这样,一方面网际关系的虚拟性是与实体性相对的。交往主体隔着“面纱”,以某种虚拟的形象和身份沟通、交流着,交往活动也不再像一般社会行动那样依附于特定的物理实体和时空位置。另一方面网际关系的虚拟性并非与虚假性等同,尽管由于人的恶意操作它会堕落变质为虚假。在人工构造的虚拟情境中,网络赋予人一种在现实中非实在的体验,从功能效应上说这是真实的。所发生的虚假关乎于交往者的德性,而与网络的上述功能无关。
——不确定性。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社会关系:亲戚、朋友、同事、邻里、师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熟人型”的,其交往活动依附于特定的物理实体和时空位置,并受着较为稳定的社会价值观念文化的支撑和规约。而在网络世界里,尽管计算机专家可以将一切信息还原为数字“0”或“1”,换言之,信息在其构成上是确定的,但是信息的庞杂性、虚拟性和超时空特征使得作为行为目的、意义和情感的传播通道并不是清晰可辨的。同时,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世界,它跨越了时空的地理界限,但却无法聚合历史文化的差异。这些都使得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网络交往易变、混沌,网络世界中的人际关系也因此充满了不确定性。
——非中心化。网络交往突破了人们现实社会行为所具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互动特征。当你随着网络进入他人的行动空间,或进行在线交谈、网络讨论,或进行超文本的创作和阅读时,他人也同时进入了你的行动空间中。没有了专家平民之分,没有了作者读者之别,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处于一种交互主体的主体际界面环境之中。互联网技术消灭了“客体”这个字眼,消灭了权威式中心化的主体意志,而代之以平等自由的主体间交往,所形成的网际关系是非中心化的。
由此可见,网络世界的人际关系赋有与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所不同的新内容、新特征。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大大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阶层、地位、职业、性别等差异,意味着个体间的真正平等;增强了主体的道德选择、自我评价的行为能力;使道德个体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得到提升和确证,从而拓展、延伸和强化人性中的品德结构和伦理气质,促进了人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它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道德情感日益淡漠、非理性行为激增、道德人格异化加剧等负面价值,如“网络幽闭症”、“网络飘移症”,网络欺骗、犯罪行为等。在错综复杂、超时空的网络交往中,对交往主体来说,在现实中的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辱感、尊严感等被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地带,由于网络人际关系的虚拟性、不确定性、多维性、使得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意识失却了稳定的地基;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充斥使得主体的价值选择趋向盲点,这些都使得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形成的人群,缺乏基于道德、价值共识所具有的在情感、责任、信念和理想等心理机制上的内在张力。因此,一方面是网际关系内在张力的贫乏,另一方面是网际关系外在维系的空缺,这或许就是网络关系在充实润泽人的正向发展,却同时又设置种种障碍的人文原因。
因此,既然我们无法根本上改变网络技术的虚拟和数字符号特征,不如切合实际地做好:一是增强主体的自律,理性和良知是网络世界的精神家园;二是构建网络伦理文化,培植网络社会的人文精神。
[color=#ff0000][b]由此可见你的人际关系[/b][/color]
一般而言,单身女性比较不擅于照顾婴儿。也可以说是不习惯,但是答案并不尽如此。当然,在外面有时候会碰到不认识的小宝宝,也会有很会逗弄小宝宝的女性。
那么,为什么会有此差别呢?
在此,考虑的原因之一是,不仅是对于小宝宝,而是对于男性方面人际关系的基本技术。在这方面可以看出女性对自己自信的问题。
很会逗弄小宝宝的人,其内心中不会有“被讨厌怎么办”的不安。
心里的情绪表现在脸上,或是从态度中流露出来,这种不安感和不信任感就传达到小宝宝身上。小宝宝就会表现出相同的感情。
大人的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睡着的小宝宝,你一接近他就醒了。你认为小宝宝会有哪种反应?哭出来?笑出来?再睡回去?咳嗽?你的选择可见你的人际关系。
[b]①哭出来[/b]
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自信可能会因为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不好,而感到烦恼,或是正为了爱人的关系而烦恼。
[b]②笑出来[/b]
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相当有自信的人。如果在人际关系上能够更加积极,从对方那儿也能够得到相当好的反应。
但是,过于自信有时也会伤脑筋。
因为回答“笑出来”的人,也许是过度的乐天派。是否会对周遭的人造成困扰,有必要再检查检查看。
[b]③再睡回去[/b]
喜欢独处,不关心人际关系。
即使自己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孤独。也许,反而觉得比较轻松。
但是,有时候,团体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和别人交往,也能够提升自己。
[b]④咳嗽[/b]
你选择这答案,可见你是一个比较容易担心的人。
虽然有能力,但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朝坏的方面去想。并且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应该要更轻松些,坦诚地和别人交往,你一定会是个受人欢迎的人。
[color=#ff0000][b]际中的“冷热水效应”[/b][/color]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不过是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随着心理的变化,秤砣也在变化。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运用这种冷热水效应。
[b]一、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获得对方好评[/b]
人处世上,难免有事业上滑坡的时候,难免有不小心伤害他人的时候,难免有需要对他人进行批评指责的时候,在这些时候,假若处理不当,就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就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形象,反而会获得他人一个好的评价。当事业上滑坡的时候,不妨预先把最糟糕的事态委婉地告诉别人,以后即使失败也可立于不败之地;当不小心伤害他人的时候,道歉不妨超过应有的限度,这样不但可以显示出你的诚意,而且会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当要说令人不快的话语时,不妨事先声明,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使他人体会到你的用心良苦。这些运用冷热水效应的举动,实质上就是先通过一二处“伏笔”,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小,如此一来,它“称出的物体重量”也就大了。
某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卖出30辆以上汽车,深得公司经理的赏识。由于种种原因,老李预计到这个月只能卖出10辆车。深懂人性奥妙的老李对经理说:“由于银根紧缩,市场萧条,我估计这个月顶多卖出5辆车。”经理点了点头,对他的看法表示赞成。没想到一个月过后,老李竟然卖了12辆汽车,公司经理对他大大夸奖一番。假若老李说本月可以卖15辆或者事先对此不说,结果只卖了12辆,公司经理会怎么认为呢?他会强烈地感受到老李失败了,不但不会夸奖,反而可能指责。在这个事例中,老李把最糟糕情况——顶多卖5辆车,报告给经理,使得经理心中的“秤砣”变小,因此当月绩出来以后,对老李的评价不但不会降低,反而提高了。
蔡女士很少演讲,一次迫不得已,她对一群学者、评论家进行演说。她的开场白是:“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自然不会说出精彩绝伦的话语,因此恳请各位专家对我的发言不要笑话……”经她这么一说,听众心中的“秤砣”变小了,许多开始对她怀疑的人,也在专心听讲了。她的简单朴实演说完成后,台下的学者、评论家们感到好极了,他们认为她的演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于蔡女士的成功演讲,他们抱以热烈的掌声。
一个人不能直接端给他人一盆“热水”时,不妨先端给他人一盆“冷水”,再端给他人一盆“温水”,这样的话,这人的这盆“温水”同样会获得他人的一个良好评价。
[b]二、运用冷热水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b]
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鲁迅先生的精辟论述,谈的就是运用冷热水效应去促使对方同意。当提议“把房顶扒掉”时,对方心中的“秤砣”就变小了,对于“墙壁上开个窗口”这个劝说目标,就会顺利答应了。冷热水效应可以用来劝说他人,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一盆温水”,为了不使他拒绝,不妨先让他试试“冷水”的滋味,再将“温水”端上,如此他就会欣然接受了。
某化妆品销售公司的严经理,因工作上的需要,打算让家居市区的推销员小王去近郊区的分公司工作。在找小王谈话时,严经理说:“公司研究,决定你去担任新的重要工作。有两个地方,你任选一个。一个是在远郊区的分公司,一个是在近郊区的分公司。”小王虽然不愿离开已经十分熟悉的市区,但也只好在远郊区和近郊区当中选择一个稍好点的——近郊区。而小王的选择,恰恰与公司的安排不谋而合。而且,严经理并没有多费多少唇舌,小王也认为选择了一项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双方满意,问题解决。在这个事例中,“远郊区”的出现,缩小了小王心中的“秤砣”,从而使小王顺利地接受去近郊区工作。严经理的这种做法,虽然给人一种玩弄权术的感觉,但如果是从大局考虑,并且对小王本人负责,这种做法也是应该提倡的。
老陈、老时是一家大型化工工厂的谈判高手,这对黄金搭档一出马,几乎没有谈不成的业务,他们深得公司员工的尊重和信赖。原来,他两人十分擅长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说服对方。一般的,老陈总是提出苛刻的要求,令对方惊惶失措,灰心丧气,一筹莫展,也就是在心理上把对方压倒了。当对方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老时就出场了,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当然这个方案也就是他们谈判的目标方案。面对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对方愉快地签订了合同。在这种阵势面前,就是该方案中有一些不利于对方的条件,对方也会认为折衷方案非常好,从而接受。这的确是一种奇妙的谈判技巧,预设的苛刻条件大大缩小了对方心中的“秤砣”,使得对方毫不犹豫地同意那个折衷的方案。这种谈判技巧,在经商洽谈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人们在判断事物时,无意中要进行相互比较。有时为了让某人接受某事(温水),不妨用另一件更困难的事(冷水)作反衬,出于趋利避害、两难当中取其易的本能,他会痛快地接受想让他接受的事(温水)。
[b]三、运用冷热水效应去激起对方高兴[/b]
一位哲人看见一位生活贫困的朋友整天愁肠百转,一脸苦相,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他快乐起来。他对这位朋友说:“你愿意不愿意离开你的妻子?愿意不愿意丢弃你的孩子?愿意不愿意拆掉你的破房?”朋友一一答“不”。哲人说:“对啊!你应该庆幸你有一位默契的伴侣,庆幸有一个可爱的后代,庆幸有一间温暖的旧屋,你应该为此高兴啊!”于是,这位朋友的愁苦脱离了眉梢,忧郁离开了额头。在这个寓言式故事里,哲人运用冷热水效应,缩小了朋友心中的“秤砣”,从而使他对自己的拮据生活感到快乐。一个人快乐不快乐,通常不是由客观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等决定的。运用冷热水效应,可以使一个人从困难、挫折、不幸中挖掘出新的快乐来。
一次,一架民航客机即将着陆时,机上乘客忽然被通知,由于机场拥挤,无法降落,预计到达时间要推迟1个小时。顿时,机舱里一片抱怨之声,乘客们在等待着这难熬的时间渡过。几分钟后,乘务员宣布,再过30分钟,飞机就会安全降落,乘客们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又过了5分钟,广播里说,现在飞机就要降落了。虽然晚了十几分钟,乘客们却喜出望外,纷纷拍手相庆。在这个事例中,机组人员无意之中运用了冷热水效应,首先使乘客心中的“秤砣”变小,当飞机降落后,对晚点这个事实,乘客们不但不厌烦,反而异常兴奋了。
夏厂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给刚刚聘请的技术员小宫1.2万元的年薪,这个薪金数虽然不高,夏厂长认为小宫会接受下来的,惟一担心的是怕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影响他的积极性、创造性。老成持重的夏厂长想出了一个妙法,他对小宫说:“基于咱们厂的实际,只能付给你8000元的年薪。”稍一停顿,夏厂长接着说:“不过1万2千元也可以考虑,你认为如何?”小宫一听“8000元”,就有点儿不乐意,“秤砣”随之缩小了,当听到“1万2千元”时,心里就有点儿高兴了。他爽快地说:“我听厂长您的。”夏厂长说:“1万2千元相对于厂里的其他人员来说,已经很高了。实话和你说,我这个做厂长的对此也犹豫不决,不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1万2千元钱发到你的手上。”小宫心里感动热乎乎的。在这个事例中,夏厂长运用了冷热水效应,使对方对并不算高的薪金数,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心情愉快。
假若首先让对方尝尝“冷水”的滋味,就会使他心中的“秤砣”得以缩小,因此他会对获得的“温水”感到高兴。人际交往中,如果让对方在关键时刻甚或平常日子里高高兴兴,还有什么事办不成,还有什么样的硬仗打不赢呢?
综上所述,冷热水效应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使他人心中的“秤砣”变小,发挥着三大作用,但如果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大,就会出现三大负作用了。人与人交往,应力避这些负作用的出现。最后说一句,一个人只有保持心中的“秤砣”合情合理,前后一致,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和外在的事物。
[color=#ff0000][b]你的命运决定于你的朋友[/b][/color]
你的朋友对你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你的命运不决定于你自己,而决定于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朋友会影响你的行为模式。
一个很诚实的、很老实的人,他可能不敢作怪,两个在一起也不敢作怪,三个在一起就可能开始起哄了。
所以人的行为会经由团体而改变,假如你今天和一个人在一起,他很重视健康,你跟他在一起,他每天运动。你发现自己不运动好象很奇怪,所以你也开始运动。你今天所在的这个环境之下,每个人都开发顾客,只有你在那里游手好闲,你自己会觉得自己很奇怪,不自在。然后你会跟他们一样努力,不然你就会离开这个团体。
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非常大。当你了解这点之后,接下来我要求你做两件事情,不妨拿出你的纸和笔,分析一下你目前跟你时常最接近的有哪五位伙伴,这五位对你到底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我时常看到一些业绩不好的伙伴,天天和业绩不好的人在一起,可是他的目标却说是要成为公司第一名SALES,我觉得这有很大的问题存在。因为第一名有第一名的想法,第一名有第一名的习惯,假如你老是跟这些业绩不好的人在一起,他们整天只会抱怨,只会质疑制度,这样的影响对你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你必须想办法让自己不要陷入负面的影响中,你必须主动去参与正面积极有影响力的组织和团体。这样对你的成功才是有帮助的。
[color=#ff0000][b]面对患病的亲友如何说话[/b][/color]
亲友患病住院治疗,人们免不了要上医院去探视。然而,人们探视病人时的言语是否得当,将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颇大影响。尤其是一些患者因为病魔缠身而产生抑郁、焦虑、怀疑、恐惧、灰心、被动依赖及孤独自怜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和心理波动时,倘若探视者的语言运用得好,将会使病人精神振作,进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恢复健康。因此,它是抚慰患者心灵的一剂“良药”。若是探视者言语失当,将会对患者构成颇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那么,人们在探视患病的亲友时,该如何说呢?
一、运用安慰性语言。探视者对患病的亲友病痛的安慰,是沁人心脾的。这时候,安慰性语言的力量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生动、有力,它易于勾起患者与自己情感的共鸣,进而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例如,有个初患胆囊疾病的患者,因为疾病发作时疼痛难忍,加之一时未得到确诊而心理恐慌,大喊大叫。这时,患者的一个同事闻讯前来探望,并安慰说:“请你冷静一下,医生正准备给你作B超检查。你放心,这个部位不会有大病,我的一个亲戚和你有过相似病症,一查才知道不过是胆囊炎,容易治疗。”一席安慰话,似乎是一剂灵丹妙药,患者的情绪很快稳定了下来。
二、运用鼓励性语言。人们对患者适时的鼓励,是对其心理上的支持,它对调动患者战胜病魔的意志和勇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某些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时,你若适时地给予真诚和符合客观事实的鼓励,也许就能在患者身上产生“起死回生”的作用。有一个年轻的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在医院里苏醒后,觉得下肢不听使唤,遂怀疑自己将终身残废,萌生了轻生念头。患者的一个友人发现这一思想苗头后及时鼓励说:“你年轻力壮,生理机能强,新陈代谢旺盛,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日后加强锻炼,肯定不会残废,这是医生说的,请你相信我!”短短几句鼓励话,终使患者抛却了轻生念头,增强了治疗信心。以后的日子,患者不但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坚强地投入了生理机能的恢复锻炼。数月后即伤愈出院。后来他跟友人说:“要不是你适时给予我鼓励,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恢复健康抱有信心的。”
三、运用劝说性语言。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手术的疼痛或怀疑有危险而产生恐慌心理,进而拒绝治疗。面对患者的这一心理障碍,人们去医院探望时,应该积极做些说服工作。尤其是一些颇具现身说法性的劝说性语言,说服力更强,效果最好。有一个年老的胃癌早期患者,因为害怕剖开腹腔而拒绝手术。其家属虽一再劝说,都不奏效。后来,一个曾经做过胃切除手术的老朋友前来探视,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劝慰道:“你看我做了手术后恢复得多好。你还是早期,手术后更容易复原。所以,你不用害怕。”通过朋友的劝说,这个患者终于接受了手术。
四、运用暗示性语言。有些患者往往因为自己的疾病好转缓慢而灰心。这时,探视者如果能抓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缓解的依据,适时予以积极的暗示,将会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使其鼓起希望的风帆,积极配合治疗。有一个患黄疸型肝炎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总以为自己的病没有好转,产生了悲观情绪,丧失了治疗信心。这时,一个亲戚前来探视,遂暗示说:“你的脸色比以前好多了,听医生说,你的黄疸指数已有所下降,这说明你的病情在好转!”这句暗示性语言,客观实在,使患者的精神倏然振作,于是,他乐观地接受治疗,加快了康复进程,不久便病愈出院了。
诚然,关怀激励和稳定患者情绪的语言形式远不止这些,因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总之,人们去医院探望住院治疗的亲友时,应该多说些有利患者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促进疾病治疗和恢复健康的语言。倘若,面对病情较重而丧失治疗信心的亲友,你说:“哎呀,你病得不轻啊,看你瘦成这般模样了。”或者说:“唉,治你这病比较麻烦,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就会使患者的情绪“雪上添霜”,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所以,上医院探视病人时,所运用的语言大有讲究。
[color=#ff0000][b]人际关系并非愈宽广愈理想[/b][/color]
建立人际关系——乍听这个说法,大多数的人们都会产生“扩展人际关系”的想法。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勿宁说,人际关系狭窄也无所谓。倘若仅是藉由互寄贺年卡或交换名片而成立的人际关系,你应该抱持宁可舍弃的态度,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人际关系。
没有朋友也无所谓的心境,反过来可以建立牢实的人际关系。反之,“我人面极广”,抱持这种想法的人,反而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腐朽。
从自认人面极广那时起,此人即已踏上人生的下坡道。因为一个人倘若自认已经拥有宽广人际关系时,必然会停止努力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抱持这种误解的人,在大众传播界尤其常见。这是因为在大众传播界工作的人们,通常自认比一般人拥有更多邂逅他人的机会。这其实是严重错误的观念。即使邂逅机会较多,也不过是高出1%左右而已。
即使在就业考试的面试中,“我人面很广”,以此答称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然而,被问及在具体上认识哪些人时,几乎无人可以答复出来。他们所谓的“拥有很多熟人”,其实形同“在我所念的的大学里有许多学生”的说法。这是因为他们会在无意中,将自己身旁存在的大批同学称之为“人际关系”。然而这根本称不上人际关系。
无论认识多少位同年龄的学生,也只不过是相同类型的人们大量聚拢在一起罢了。这种情形就人际关系而言几乎毫无意义。比起相同类型的100人聚集而成的人际关系,即使只有5位成员但全属不同类型人物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具人际关系素质深度。
上班族通常所指的人际关系,几乎也只是同性质人们大量的聚集而已。或许有人认为只要公司或行业不同,类型自然有所差异,然而所谓上班族,无论如何地仔细分类,仍然可以视作单一类型的人们。
[color=#ff0000][b]快乐来自于真实的人际关系[/b][/color]
也许你很熟悉这样一种经验:某天你陪友人参与一群陌生人的聚会,因为人不熟,没太多的共同语言,可你又不能退出,还得礼节性的交谈,三个小时过后,在回去的路上,你的内心是什么感觉?同样一个聚会,是你大学毕业同学的十年聚会,可能聚了一天,分手的时候,你的心里涌现的又是什么感觉?我想你肯定会说,这两个聚会的性质不同嘛,当然是前一个聚会人坐在那里很不自在、很别扭,让人有无聊、乏味之嫌;后者则与前者大相径庭,老同学阔别十年,同窗学情,难得一朝相见,嘘寒问暖,谈天说地,氛围自然亲切怡人多了。
俗语里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我跟你很有缘”、“我和你说话很累”的话。在人际交往的过程里,人们往往因着不同的人、环境和主题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人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每一次的交往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及反应:有人可能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至交”;有异性朋友可能第一次见面就彼此来了“感觉”,遂发展成恋爱关系;也有人可能第一次谈话不投机,性格迥异,便草草收场,以后再也不联系了。凡此种种,我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两个人的关系短时间拉近?或者疏远?或一见钟情?或话不投机?
心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在人际互动的过程里,除双方的价值观与信念(或称心态)的差异影响沟通的效果与品质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理性的元素能导致沟通质量的高与低,那就是——沟通中的双方心灵的开放程度及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滋养与满足状态。如双方在谈话或任何形式的互动里,能最大限度的开放自己的心理与情感空间,势必带给对方在人性深处更多的了解、理解及共鸣,这对心理健康的支持是非常有助益的。如果二人的价值观与信念有较多的“交集”,再加上坦诚的心理互动,将会带来他们合作与友谊的“双丰收”!即使二人的价值观及信念的差异较大,不能共事合作,至少也能促使双方发展良好的友谊。
依据人在人际互动中心灵开放的程度,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六种型态:
[b]一、孤岛型。[/b]
此时的心灵处于完全的封闭、退缩状态,紧紧关闭心门及感觉,如同置身于一个“孤岛”之上,比鲁宾逊漂流在“孤岛”上还要寂寞,至少鲁宾逊还能和与一条他相依为命的狗交流。而这类人没有任何的开放与沟通,冷漠的对人对己,非常的孤独,内心处于寂寞、匮乏、无聊的状态。假如要对心理健康及心灵滋养的程度打分的话,那么孤岛型则是零分,即心灵得不到任何的滋润与连接。
[b]二、仪式型。[/b]
在人际里表现为寒暄、问候及固定仪式的状态。仅限于表浅的人际接触。如在电梯里遇见认识的人,只是点头微笑问好而已。若有人随口问你一句:最近好吗?你正好心情糟透了,告诉他你很痛苦,并痛苦失声,你猜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对方一定会吓坏了!为什么?因为对方的问候并不是真的要关心你,只是随便问问罢了,何必当真?在这样的互动里,仪式型要比孤单一个人要有所进步,可让心灵得到一、二分的滋养。
[b]三、社交型。[/b]
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每个人只谈及与自己的角色有关的内容,完全不触及内心的情感。如隔壁邻居大妈们在聊天时,只谈谁家的媳妇孝顺、孙子可爱;卖电脑的哥们只谈论电脑行情、业务情况;女孩们在一起评论流行时尚;老板们谈论生意难做,等等。这样的一种社交状态,维持着彼此的关系不至于疏远,却很难有再进一步的进展,它对心灵的正面滋养比仪式型的人际关系要提升了七八分。
[b]四、嗜好型。[/b]
你熟悉这样的画面吗?一群人在餐馆里大行酒令、山侃海吹,个个嘴里嚼着肥肉、喷着酒气,这时恰好年轻的女服务员走过,一人大叫“服务员,你长得好漂亮啊!”“是啊,”“是啊,”桌上的“酒友们”立即随身附和着……
嗜好型是两个人因着共同的兴趣、梦想、嗜好而在一起交流,比如游泳、爬山、跳舞、蹦极、读书、画画、娱乐等,在从事这些活动时人的心灵处于较开放的状态,对彼此的心理有极大的满足和滋养。当然,嗜好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区分,前一类是健康的嗜好,还有一类诸如喝酒、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嗜好。在这些活动的过程里,对人的心理满足能达到十分左右的程度。
[b]五、心理游戏型。[/b]
比如,恋爱中的一个男孩对女孩在晚上约会后分手说,明早你是希望我推醒你还是叫醒你?又比如,你的朋友总是向你哭诉说她的男朋友对她不好,她不想和他好了,问你她该怎么办?你看她一脸痛苦的表情,就帮她出主意,建议她干脆分手好了,可你一建议她,她又说她有多么爱他、离不开他。再过几天,她又会来找你抱怨……又重复上一次的过程,弄得你拿她没办法,满心的好意频频受挫。以上的两个例子中的男孩和女孩都是在玩“心理游戏”。玩“心理游戏”的过程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的滋养程度大约有三四十分。可是,玩“心理游戏”的人常常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他们不能简单、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采用所谓暧昧、迂回的方式沟通。“心理游戏”一面让他的内心得到滋养,一面又勾起他生命的“原始创伤”,使其他的心灵再度受伤,如同饮鸩止渴般自欺欺人,并错过与人之间的深刻接触。
[b]六、亲密关系型。[/b]
久别故乡的游子在见到母亲的那一个片刻,所有的压力与忧愁刹那间便烟消云散;身陷情网的男女恋人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能除却对方心头的烦恼与不快。实际上,真正能丰盈与提升我们生命品质的营养元素是亲密关系。它包括父母双亲、男女爱人、兄弟姐妹、及一切至亲好友,涵盖你的一切亲情、爱情与友情。
情出于真,真生出亲。亲密关系是人心灵的润滑剂,是生命丰富与成长的维他命。从小在缺少亲密氛围下成长的人,比较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难以创造温馨、和悦、宁静的心灵状态,在亲子关系、婚姻关系乃至人际关系上将会遭遇更大的障碍及挫折,生命的小溪时常处于干涸、断流的状态。
建设亲密关系的能力不仅需要你用心,还得提升你四项基本的素养及能力:觉察力、表达力、同理力、信赖力。具备这四种能力的人,有望在他的生命里营造温暖、轻松的情愫。
亲密关系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我们生命的能量,生活在亲密状态下的男人和女人是俱足人生里的一切智慧与勇气的人,他们有能力去传承及分享爱与生命的智慧,让自己真实的并快乐的活着。
追求并享受快乐而自由的生活,是“天赋人权”,也是生命本身存在的价值,假如你与我一样,愿意选择用心去体验自由与丰富的生命,那就请你从告别虚假的世界开始,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吧!
[color=#ff0000][b][color=#ff0000][/color]如何关怀灾后的朋友或家人[/b][/color]
灾难后,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有恐惧而未到立即求医的状况者,那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的你,你的关怀接纳对他们来说十分有效,但必须具备以下的态度:
温水、面纸、陪伴、大耳朵小嘴巴、说停就停
1.无言的陪伴(Presence)-----是恐惧者最重要的药方,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根据心理大师所说,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2.一杯温水(Warm)----------心理治疗大师面对个案叙述痛苦时候,曾说一杯温水胜於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3.一张面纸(Care)------------对於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於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
4.大耳朵小嘴巴(Listening)---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听他说故事罢!这就是目前风行世界的心理治疗派别(Narrative述事派)的作法。
5.说停就停(Respect)-----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别人的推逼(pushing)他。
[color=#ff0000][b]身体范围与人际关系亲密度[/b][/color]
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与双主的空间距离成正比。心理学家艾德沃迪霍尔将身体范围和人际关系亲密程度分为4个空间段并加以分析。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也随之逐渐降低。人在无意中已在内心里设定了与对方的心理距离,一旦不太亲密的人过于接近自己,就会下意识地采取后退等被动的防御姿态。以下4种类型都有与之相应的人际关系及地位关系。
亲密空间(40-50cm)
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表情,甚至感觉到对方的气息,并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拥抱或撕打都属于这个空间段。
个人空间(50-120cm)
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并进行对话,但感觉不到气息。
社会空间(2.7-3.6m)
必须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进行交谈,是处理公务或社交时所需的距离,也可称之为商业空间。
公共空间(3.6m以上)
指类似演讲场所、教室等适合向公众讲话的空间距离。
[color=#ff0000][b]生活中避免树敌应怎么办?[/b][/color]
处世待人中“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墻”,这个道理是无所不在的。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得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别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你这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无论他多么不对,他都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去指责他们。我们都是这样。在你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得记住,指责就象放出的信鸽一样,它总要飞回来的。要记住,指责不仅会使你得罪了对方,而且他也必须要在一定的时候来指责你。即使是对下属的失职,指责也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你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么你得想想,这种不满不仅不会为对方所接受,而且就此树了一个敌;如果你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那为什么不去诚恳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呢?
手段应当为目的服务,唯于不良的动机,才会采用不良的手段,而后树敌。许多成功者的秘密就只在于他们从不指摘别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显得自己高明。面对可以指摘的事情,你完全可以这样说:“发生这种情况真遗憾,不过你肯定不是故意这么做的,是吗?为了防止今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原因……”,这种真心诚意的帮助,远比指摘的作用明显而有效。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象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得牢记,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已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了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口头上的牺牲有什么要紧,何必为此结怨伤人?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既然你愿意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何必让伤人的举动来“逞能”。
微笑、眼色、语调、手势都能表达你的意见,唯独不要直接说“你说得不对”、“其实是这样的”等等,因为这等于在告诉并要求对方承认:“我比你高明,我一说你就能改变你自己的观点”,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挑衅。商量的口吻、请教的诚意、轻松的幽默、会意的眼神,定会使对方心悅辗馗谋渥约旱氖螅氪送保阋膊换崾鞯小R溃挥泻苌僖徊糠秩说乃枷胧欠下呒模蠖嗍松淳途哂衅⒓刀省⑻袄泛透甙恋龋嗣且话愣疾辉父谋渥约旱囊庖姟K侨粲写砦螅樵缸约焊谋洹H绻鹑瞬呗缘丶右灾赋觯蚱湟不嵝廊唤邮懿⑽约旱奶孤屎颓笫稻穸院括D―问题是,你得让他们有这种感受和体验。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待别人的“回泄”自来,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历史剧一直在演。廉頗自恃积功过人,多次故意见辱于后来居上的蔺相如,而后者见状忍让,不与为敌,不愿去争,直至后来廉頗负荆请罪
演绎流传千古的“将相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争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沒有胜利者。即使你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真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采用争吵的方式。争吵除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沒有丝毫的作用。如果只是日常生活中观点不同而引致的争论,就更应避免争个高低。如果你一面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而几近于强使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如果你经常如此,那么你的意见再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在场时别人会比你在场时更高兴。你知道得这么多,谁也不能反驳你,人们也就不再驳你,从此再沒有人跟你辩论,而你所懂得的东西也就不过如此,再难从与人交往中得到丝毫的补充。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而使自己树敌,实在是不足取。
[color=#ff0000][b]人际交往中不要“过度投资”[/b][/color]
不要对人太好了!好事几乎都被做尽了,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卡耐基成功人际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有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专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