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独挡一面的人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80 回复:2

[职场之道] 如何成为独挡一面的人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77恋兰

ZxID:1124748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浮生缘
http://www.paipai.fm/r5969083/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1-08 0
  

摘要: 首先理解一下独挡一面的能力,独挡一面能力不是简单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极强的综合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一个人的能力一定分为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在一个分工细化的内部,独挡一面的能力往往偏重于专业技 ...

首先理解一下独挡一面的能力,独挡一面能力不是简单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极强的综合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一个人的能力一定分为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在一个分工细化的内部,独挡一面的能力往往偏重于专业技能的深度,在对外协作方面的工作独挡一面的能力往往更是综合技能的体现。

在这里就不再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包括的范围,还是围绕应该如何培养独挡一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培养,是否有方法可循。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小到大,从简入杂,小问题往往反映的是大道理。很多时候都要从最小事情做好,不断的思考和改进,考虑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或者如何能够做得更好。多个小事情经验的积累往往就能够为自己独立解决大问题奠定基础,关键是进一步分析小事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如何的?存在哪些相互影响和约束。

工作后的能力培养一定是问题和实践驱动型的,而不是理论驱动实践的。实践驱动在问题解决后才能够有真正的验证标准,才可能进行实践活动的分析和总结,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下一次实践。没有问题,没有项目的实战往往很难培养独挡一面的能力,即时有再完备的理论基础也没有用。这也正是我们谈的工作要主动承担任务,并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原因,很多时候解决问题越多积累的经验越多.

君子不器,独挡一面的内在往往是你必须是一个多面手你才能够真正的独挡一面。在这里我们看到小公司往往更能够培养一个人独挡一面的能力,因为公司小很多岗位不细分,你必须什么都会,必须要自己亲自去搞。而大公司分工很喜欢,做需求的只会做需求,做编码的也只会编码,把个人的技能限制的很死。比如我们新接了一个项目需要派一个人到前方,这个人可能需求,方案,原型,沟通交流,后续实施部署都清楚,需要综合能力,否则很难真正独挡一面。再说到内部,即使拿编码岗位来说,如果不清楚需求,不懂设计和测试,连编码都做不好。所以说在广度具备后再某一个专业方向有深度,或者说深度具备后扩展足够的广度,这样才能够独挡一面。

一个人不可能是所有专业领域的专家,独挡一面也不是说所有事情都要你去做,但是你要能够说清楚,能够提出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协调和整合好资源,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如果综合技能有10个考察的方面,那么每个方面你如果都能够达到80分,那一定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如果有一个或多个短板,即使某一个方面再强也很难独挡一面。而真正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又是沟通协调能力,在沟通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有问题一定先独立尝试解决,多分析和搜索网上知识库,即时最后别人协助积极了也要进一步分析自己思路上存在的缺陷和差异。有知识深度时候一定要探寻广度,弥补综合能力上的短板;有广度的又要重点提示自己核心价值体现方面的专业深度,弥补深入沟通中体现的不足。有问题要主动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也要主动去发掘和解决问题。有实践机会一定要先去实践,但是实践完成后一定要总结和回补理论。有参考一定要先去参考和模仿,但是完成之后一定要总结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独挡一面不容易,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旧知识的沉淀,新知识的补充,欲速则不达,最后积累总结下来的隐性知识才是精华。
✿✿✿  ✿✿✿  ✿✿✿  ✿✿✿  ✿✿✿  ✿✿✿  ✿✿✿  ✿✿✿  ✿✿✿
✿✿✿  ✿✿✿  ✿✿✿  ✿✿✿  ✿✿✿  ✿✿✿  ✿✿✿  ✿✿✿  ✿✿✿

走向成功:细致分析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与社交经验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也会得到改善。人们不单可以减少与别人发生冲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别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经验。

    有些人认为社交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属性。譬如,一个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较外向、善于交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社交能力实比移山更为艰难。多数的心理学家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反之,他们认为只要能辨认出可以预测社交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来培训这种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这种"因时制宜"的说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学所提倡。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说:"国有道,共言足以兴国;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便说明了进谏及保持缄默都是合宜的处事方法,但朝臣采取那种方法才可产生较理想的后果,却取决于他们身处的国家是有道还是无道之国。又以本章开头提及的杨修为例,他是个机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个性格多疑的人。杨修自恃聪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来杀身之祸。若他的主公是个宽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杨修不但不会被杀,反而会被委以重任。虽然有人会慨叹杨修生不逢时,但若以"因时制宜"的说法,杨修似乎只顾一时言语之快,却忽略对方(曹操)的思想性格,因而说出一些合乎事实但不合对方心意的话,白白地把性命断送了。由此可见,要成功地达成社交目标,便要审裁客观情势的变化,因时变通,以适应各种各类的社交情境。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些虚构的处境,然后问受测者在这些处境中会有什么反应。其中两个处境是:
    (1)你很怕见牙医,但现在却要到牙医那里修补牙齿。
    (2)你被一群持械的恐怖分子胁持在一所公共大楼内。
                                
    人们在这两种情境中,均可以选择细心地观察周遭的危险讯号。譬如,在第二个处境中,可以留心恐怖分子有什么武器。他们也可以尽量分散注意力,不去注意一些会令自己紧张的危险信号。当然,在见牙医的处境中,主动地监察危险信号只会令自己更紧张,肌肉收得更紧,痛苦愈多。但在被胁持的处境中,留心危险信号可以提高逃生的机会。接受测试的人当中,有些人较能辨析两种情境的不同,在见牙医的处境中选择分散注意力,在被胁持的处境中选择观察环境。有些人的辨析能力则明显较低,在不同的情境中也选择观察环境。
    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们在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时,较能完成交往目标,并较能改进双方的交情。
    亦有证据显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们会遇上较多愉快的交生经验,而他们也较少出现抑郁的情绪。
    需要强调的是,"因时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随形势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亦不是指盲目顺应对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变色龙,只懂得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标(例如替某医院筹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懂得审时度势,既能够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让他们觉得捐款后心情愉快,这便是辨析才能的应用目标了。

    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我们的研究中,曾向受测者描述一个人的行为,然后请他们将这个人的资料转述给另一位受测者听。在转述过程中,有些人自发地加入了一些对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断(例如"他是一个贱人"),而有些人则主动地对故事人的的内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为他想取得律师资格,所以对有权势的人所做的坏事视若无睹")。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也测量了受测者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的成果,发现越倾向性格道德判断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倾向作内心剖析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既然主动地作性格判断和道德评价对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碍,而尝试了解虽人的内心感受对社交能力有利,那么如何可以降低前一种倾向而加强后一种倾向呢?

    我们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觉得怀可和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个人素质,相信每个人也有固定不变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他们的注意力便集中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来推断对方具备哪种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变数,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这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并不急于判断别人的性可和道德水平。反之,他们会较留心于一些可变的因素和行为的关系。譬如,他们会较留心环境因素的改变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改变,又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问受测者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譬如,"甲旅行时给同事实了些纪念品,那很可能是因为--"。或"乙将一盒橙汁倒在同学的图画上,那很可能是因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乙则是一个无赖"等解释。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想取悦他的同事,而乙则嫉妒他的同学"等解释。

   由此可见,相信性格不可改变的人较重视评估别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则较留心别人的行为动机和做事的情绪状态。
    也有研究显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觉得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较喜欢评鉴别人的行为。他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较大的倾向马上评价这行为是好还是坏。由于他们专注于评估行为本身的好与坏,便较容易忽略行为发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状态了。

    这种倾向判断行为的好坏和别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别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容易因为对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评价而产生偏执和成见。已有研究证据证明,在美国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相信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对社会上的少数族群成见较深。在香港地区,我们也发现相信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较岐视内地人士。譬如,他们会觉得内地的人有较多负面特征,较少正面特征,他们也觉得内地的人在香港犯了法,应该受到较严厉的处分。

    由此可见,对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单与社交能力有关,它也关系到社会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总括而言,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
    
司凌。

ZxID:9742737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1-14 0
已审核,感谢分享

土方十四郎°

ZxID:11404147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2-25 0
要想独挡一面真是不容易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