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就是简称的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认识心脏与了解呼吸作用与血液循环对人体功能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 由右心房吸入上下腔静脉自全身运回含二氧化碳之血液经右心室压出由肺动脉送至肺泡经由透析作用换得 含氧之血液再经由肺静脉送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压出经大动脉输送至全身以维持细胞器官组织之生机功 能,其中以心脏与脑细胞对氧需要尤殷。
[color=#FF0000][b]CPR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b][/color]
[color=#6600CC][b]CPR的原理:[/b][/color]
空气中含百分之八十的氮气,百分之二十之氧气其中包括微量之其他气体而经由人体呼吸再呼出 之空气成分经化验分析氮气仍占约百分之八十,氧气却降低为百分之十六,二氧化碳占了百分之四, 这项分析让我们了解经由正常呼吸所呼出的气体中氧的份量仍足够供应我们正常所需的要求。
利用人工呼吸吹送空气进入肺腔,再配合心外按摩以促使血液从肺部交换氧气再循环到脑部及全 身以维持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之存活。
[color=#6600CC][b]CPR的重要性:[/b][/color]
当人体因呼吸心跳终止时,心脏脑部及器官组织均将因缺乏氧气之供应而渐趋坏死,在临床上我 们可以发现患者的嘴唇、指甲及脸面的肤色由原有呈现的正常色渐趋向深紫色,而眼睛的瞳孔也渐次 的扩大中,当然胸部的起伏及颈动脉的是否跳动更能确定的告知我们生命的讯息。在四分钟内肺中与 血液中原含之氧气尚可维持供应,故在四分钟内迅速急救确实作好 CPR 时将可保住脑细胞之不受损伤 而完全复原,在四到六分钟之间则视情况之不同脑细胞或有损伤之可能,六分钟以上则一定会有不同 程度之损伤,而延迟至十分钟以上则肯定会对脑细胞造成因缺氧而导致之坏死。
[color=#FF0000][b]CPR的适用时机及步骤[/b][/color]
[color=#6600CC][b]C P R 适用时机:[/b][/color]
举凡溺水、心脏病、高血压、车祸、触电、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堵塞呼吸道等导致之呼吸 终止,心跳停顿在就医前,均可利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
心肺复苏术
一、心脏复苏术
(一)心前区捶击 在心搏骤停后的1分30秒内,心脏应激性最高,此时拳击心前区,所产生的5-15W.Sr 电能可使心肌兴奋并产生电综合波,促使心脏复跳。
1.方法 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病人胸壁,以距胸壁20-30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即胸骨下段。捶击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观察心电图变化,如无变化,应立即改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
(1)捶击不宜反复进行,捶击次数最多不宜超过两下。
(2)捶击时用力不宜过猛。小儿禁用,以防肋骨骨折。
一)手法打开气道
1.仰面抬颈法 病人去枕,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颈部向上抬颈。
2.仰面举颏法 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颏外之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
3.托下颌法 术者位于病人头侧,两肘置于病人背部同一水平面上,用双手抓住病人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颏向前、头后仰,同时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
1.病人体位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术者体位 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术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按压部位 在胸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术者用靠近病人足侧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侧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不包括剑突)处,食指紧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病人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4.按压方法
(1)成人 术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廓下陷3.5~5cm,尔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压频率80-100次/分。
三)心肺复苏术的步骤:
1、检查患者清醒程度:无反应,呼叫救援;有反应,迅速检查伤势及呼救
2、畅通气道,检查呼吸:无呼吸,打开气道;有呼吸,维持气道通畅及呼救;气道不通畅,清除异物;气道通畅,检查颈动脉
3、检查颈动脉:有搏动,施行人工呼吸;无搏动,施行心肺复苏术
(四)心肺复苏术施行有效:
1、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2、有知觉,反应及呻吟等。
(五)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
1、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2、有医务人到场;
3、操作者已筋疲力尽而无法再施行心肺复苏术;
4、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患(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电活动、呼吸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六)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color=#FF0000][b]止血、包扎和固定技术[/b][/color]
[color=#6600CC][b]一、止血法[/b][/color]
各种外伤伤口出血不止,可使血液迅速丢失,导致失血性休克,可危及生命,必须及时止血。止血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如及时、正确地止血,能减少伤员的残疾和死亡,为进一步抢救治疗争取时间。常用止血法有四种:
1、加压包扎法:通过加压包扎出血伤口达到止血目的。常用于头面部的伤口。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棉球等敷料填塞伤口内,再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常用于颈部、臀部等处较深的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住初学血管的近心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不需任何器材、徒手操作、止血效果显著,常用于以下部位的出血:
(1)颜面部出血: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1~2cm处的面动脉。如出血伤口偏在一侧,可仅压迫伤侧的面动脉,止血效果不好者再压对侧。
(2)颞部出血:用拇指压迫耳屏前的颞前动脉。
(3)前臂初学:用手指压迫上臂肱二头肌内侧的肱动脉。
(4)手掌手背出血: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腕关节内、外侧的桡动脉、尺动脉。
(5)手指(脚趾)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指(趾)根部两侧的指(趾)动脉。
(6)大腿或下肢出血:用双手压迫股动脉,此动脉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
(7)足部出血: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足腕处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4、止血带止血法:四肢的大出血应用加压包扎不能有效地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紧急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绷带、手绢等。不可应用质硬的绳索、金属丝、电线等止血。方法是降止血带扎在出血肢体的近心端,放上布垫,止血带的紧张限度是出血停止。每1~2小时放松止血带2~3分钟,并注意出血肢体远端的颜色。如果放松止血带时伤口出血停止或明显减慢,可停用止血带或减缓止血带压力。上止血带的病人,特别是战时,必须有明显标记,标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并做好向接治人员的交待工作。
[color=#6600CC][b]二、包扎法[/b][/color]
包扎是常用急救技术,通过包扎可保护创面,防止污染,止血止痛,固定敷料等作用,常用三角巾、绷带和无菌敷料。不同部位的伤口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头部帽式包扎法:用于头顶部外伤。首先用无菌敷料掩盖伤口,然后把三角巾的底边放在额前,一手在枕后拉紧两底角,另一手将三角巾顶角经头顶部拉到枕后,最后压紧顶角将两底角打结。
2、头部绷带包扎法:用于头额部、颞部、枕部、顶部、耳前、下颌等处的外伤。首先取无菌纱布掩盖伤口,然后用绷带沿额-颞-枕-颞-额横向缠绕包扎,或沿顶-颞-耳前-下颌-耳前-颞-顶纵向缠绕包扎,一般缠绕3~5周。缠绕时应拉紧绷带,以使绷带、敷料紧压伤口;如果伤口需要加压包扎,可在伤口处多盖垫多层敷料,再用绷带缠绕包扎。
3、头部面具式包扎法:用于面部的烧伤和广泛性软组织损伤。方法是将三角巾顶角打结置于前额正中,底边正中放于颌下,双手持底角向枕后拉紧,在枕部交叉后再经耳上绕向额部打结固定。在相当于眼、鼻、口处各开一小孔。
4、耳部三角巾包扎:用于耳、颞部外伤。先在伤处覆盖无菌缚料,将叠成三指宽的三角巾的1/3处压在缚料上,长端依次沿下颌和头顶绕到患侧颞部与短端交叉,再环绕额平面一周在健侧耳上大结。
5、前胸或背部三角巾包扎法:以背部伤为例,将三角巾的底部向下,围绕背部于胸前打结,再拉顶角向上覆盖背部,绕过肩部连接一绷带与底边打结处连接固定。包扎胸部伤时三角巾的绕行方向相反。应注意底边的紧张度应适当,以免影响病人呼吸。
6、腹部三角巾包扎:先在伤口处掩盖无菌纱布缚料,将三角巾的底边向上压在伤处,两底角绕至腰背后打结,顶角连接一段绷带并下拉使三角巾覆盖腹部,绕会阴部与腰背部打结处连接固定。
7、上下肢绷带包扎:先在伤处用无菌缚料覆盖,用绷带在伤处环绕2~3周,在从伤处的下部向肢体的近端呈螺旋状缠绕,每圈压盖前一圈的1/2,最后用胶布固定。
8、四肢关节部位的绷带包扎:先在伤口处掩垫无菌缚料,用绷带在关节处缠绕2~3周,然后斜过关节时一上一下交替缠绕,每圈压住前一圈的约1/2,最后用胶布固定。
9、手、足的三角巾包扎法:将手或足的伤处覆盖无菌缚料,放置于三角巾上,顶角前拉到健侧,然后将底角缠绕打结。
[color=#6600CC][b]三、骨折固定技术[/b][/color]
对于骨折病人,急救时应将骨折肢体进行临时固定,限制骨折断端活动,防止骨折周围组织(主要是血管、神经、肌肉等)的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常用固定工具是木制夹板;紧急情况下无夹板时可用能找得到的木板、塑料板、硬纸板、木棍等;有条件者可用新的固定器材如颈托、多功能夹板、充气夹板等。
固定前应先检查病人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检查有无伤口,并给予止血和包扎;固定时在皮肤与夹板之间应垫上缚料或毛巾等软物品。固定夹板的紧张度应适度。以下是不同部位的骨折固定放法:
1、锁骨骨折:先用棉垫或缚料垫于两腋下稍前部位,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在背后呈“8”字形,拉紧三角巾的两头打结,使两肩尽量向后张。
2、上臂骨折:用三个与上臂长度相似的木夹板,放在患臂外侧、内侧和背侧,用绷带与夹板的上、中、下各进行绑系固定;再取适当的宽绷带将前臂悬挂在胸前。也可用一条三角巾将患臂与胸廓环行缚绑住,在对侧胸部打结;再取另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悬挂在胸前。
3、前臂骨折:用一条与前臂长度相似的木板夹板,置于患臂的下面,用绷带作螺旋缠绕固定;在用三角巾将伤臂悬挂在胸前,使肘关节成90度;必要时用三角巾将伤侧上臂与胸廓环形缚住。
4、大腿骨折固定:用一条与身高2/3相似长度的木板夹板,放置于患肢的外侧,用两条三角巾分别在胸廓和臀部作环形绑缚,将夹板与躯干紧密固定起来;再用两条三角巾或绷带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环形包扎,将下肢与夹板固定在一起。
5、小腿骨折固定:用两条与大腿等长的木板夹板分别置于患肢的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在膝关节上、下和踝部绑缚固定,使膝关节和踝关节不能活动。
6、颈椎骨折固定:将伤员取仰卧位躺在硬质担架上,在肩背部可放置少许垫物,使头略成后仰位,头和颈部不放枕头,但头颈两侧可放中等硬度的物品(如枕或衣服)以固定头颈。
7、胸、腰椎骨折固定:将伤员仰卧在硬质担架或硬板上,尽量减少椎体活动。在胸椎或腰椎骨折部位可放置薄低枕或棉织物,使骨折部位略呈伸展位
骨折临时固定注意要点:1固定要牢固,松紧应适宜,要牢固固定好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即进行超关节固定。2四肢骨折应先固定骨折的上端,然后固定下端;必须露出手指和脚趾,以便观察末梢血运情况。如有指、趾的苍白或青紫,表明固定过紧,应该松开重新固定。如在冬季,固定时和固定过程中应注意保温。3大腿和脊柱骨折时,一般应该就地固定,尽量避免搬动;若伤员在现场仍处于危险中,应先将伤员救离事故现场后再固定。4固定器材与皮肤之间要垫以足够的棉花或衣物,特别是突出部位和固定夹板的两端,防止压迫皮肤引起损伤;尽量减少夹板与皮肤之间的空隙,防止松动。5断离的肢体有再植的可能,断端应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缚料包好,随病人送入医院。
[ 此贴被林·夏欧利在2008-01-30 15: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