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table=500,#d8d8d8,#7f7f7f,2][tr][td][align=left][color=#0c0c0c]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马上要步入职场,一般来说都是要先找到实习单位做一段实习生。下面的内容就是针对实习生入职场需注意的事项,希望一些同学有帮助——
先看看实习生到底是什么回事?实习生就是大学生还没毕业先接处社会,去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实践和学习。现在一般地方都很少招实习生的,因为大学生毕业什么都不会,还需要找人专门的辅导,比较功利的单位就不要实习生甚至是应届毕业生。但是有的单位就比较喜欢招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目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因为在目前的社会状况找工作都很难,更何况是没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在没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实习的工作会很高兴的!一般都没有钱,即使有也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有的单位就会招实习生。还有就是有的单位想让自己的企业注入更多的活力,重头培养新人什么的!如果签了三方协议再实习就没关系,反正已经有保障了。实习生毕竟是实习,而且这很可能是一个较长期的面试考核,也容易在这个时期内暴露自己的很多缺陷,因此实习期一般不好度过:)
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时应多往后面去想,最好是给自己多一点保障,全面分析一下可能出现的雷区,再进行破雷。
[color=#002060]1、 在求职时,要鉴别真伪就业信息。[/color]如果是专业招聘网站,如51job、中华英才网等的就业信息,一般都没有问题,因为他们进行了资格审查。学校或学院网上的就业信息就更加可以放心了:)若是一些旁听或外面张贴的信息就需要格外小心啦。两种方式可以核准信息:一是查询有没有相关网站及质量;二是向相关老师、朋友询问。[/color]
[color=#002060]2、 通过单位面试后,最好主动提出签三方协议或办理相关手续。[/color]如果单位不签订协议,就让单位出具接收或录用证明,以保证权益。如果有的单位提出要实习,首先要签订实习协议,如果实习时间长,那么毕业生就应该给自己找后路,同时再找工作。因为万一这家实习单位最后不录用你,又到了毕业离校,这个时候就十分被动了:)因此实习的学生可以主动提出签订三方协议,如果觉得有压力,可以通过学校的老师和单位进行沟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color=#002060]3、 就业派遣方案和就业方案是两个概念,毕业生一定要搞清楚。[/color]其实核心问题就是:就业单位能不能帮毕业生解决人事问题,即档案、户口接收等。所以毕业生在就业时同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档案、户口问题,其实就是考虑3-5年后档案、户口对自己的作用,基于此再选择就业派遣方案就比较合理和现实。
档案的作用:档案具有其真实性、原始性,具有其它任何材料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所以它有极强的法律效益。它不仅为领导决策、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服务,同时也为您的切身利益服务,帮您解决没有档案就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工作调动、出国政审、职称评审、工资调整、劳动保险,还是入党团以及离退休手续的办理、各项证明的出具等等手续都将以档案材料的审核为重要依据。
户口的作用:办理“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办理结婚、身份证遗失、计划生育证明、未婚证明、失业证明等。
[color=#002060]4、劳动合同签订如何让自己别吃亏,办法就是要学习新的劳动合同法,然后自己要去争取利益:)[/color]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劳动者应积极与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的,新招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用人单位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劳动者为保护自身利益,应积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项如工资标准、保险福利、劳动条件等等。对于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采用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2)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了解。
劳动关系与其他民事关系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某种形式上的人身属性。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应当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从事具体的劳动。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对劳动者来说就至关重要了。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要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现实情况,尤其要了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般会反映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劳动者应结合自身情况,分析自己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可能性。了解这些有助于提高自身就业的成功率,降低就业过程中的机会成本。
劳动者一旦决定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尽可能地掌握和了解其文化特点,积极融入其中;如果不能融入其中,则应当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避免用人单位用不公正的规章制度限制或剥夺自己应享有的权利。[/align] [/td][/tr][/table][/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