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后期制作一再拖期,惜别第61届戛纳电影节。但奥斯卡的华裔评委卢燕认为陈凯歌如果拍得好,一定可以冲击奥斯卡。
近日,记者获悉,自《霸王别姬》起,陈凯歌的人文片在海外有很好的口碑,《梅兰芳》的海外发行一路看好,也使得该片最大投资方中影集团在海外发行谈判时掌握了更重的砝码。一位业内人士猜测,《梅兰芳》的海外发行将一改以往国产片卖断发行权的简单方式,很可能采取保底分账的模式。
成为国际预售势头最好的国产片
目前还处在后期制作阶段的陈凯歌年度巨作《梅兰芳》,仅粗剪样片就已吸引了不少国家片商浓厚的兴趣。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亲自率团,与日本和韩国市场谈判签约,日本角川映画签约价格超过8位数人民币,创下近几年中国电影的新高。而后又以7位数的价格拿下韩国的国内发行权。
不光亚洲,目前欧美许多国家发行商也都表现出对《梅兰芳》的浓厚兴趣,相关的销售事宜正在洽谈之中。据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袁文强介绍,中影集团拥有《梅兰芳》的版权,作为最大的投资方,中影集团负责国内以及欧美市场和日本、韩国的发行,另外两家投资方“中环国际娱乐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英皇电影(国际)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该片在中国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发行工作。
《梅兰芳》海外发行实行直营制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近些年国产电影 “走出去”的发行模式越来越灵活,一些合拍大片成功打入国外主流院线,相当多的国内制片商虽然大多倾向直接卖断海外发行权,但已经出现了“保底+分账”的范例。
中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史东明说,此次《梅兰芳》的海外预售,一改以往选择国内代理商或者委托其他海外公司发行的规则,而是自己直接操作海外发行,“以前是代理制,现在是直营制”,史东明解释道,而且,原先有相当部分国产影片根本不能进入国外的主流院线,这次跟日本、韩国签订的发行合约是,确保《梅兰芳》进入国外的主流院线放映。
此前陈凯歌的《无极》走向海外时票房相当惨淡,造成海外发行商要求退片退钱,袁文强明确表示,此次中影集团推行的是“保底”模式,不会再出现《无极》的现象。
衍生品版权“待价而沽”
中影集团深知,真正的考验在于欧美市场的谈判。袁文强表示,中影希望《梅兰芳》在欧美发行时也能够按日、韩的模式走,但还要看具体谈判来决定。
对于此次颇为敏感的海外票房分成和相关衍生品的利润问题,中影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待价而沽。如果谈判价格合适可能会把音像制品等衍生品的发行权附带一起签约,但是价格不合适我们就不会接受。”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使他一举成名,他的人文片在海外拥有很好的口碑。从中影此次选择的海外合作伙伴实力分析,买下日本发行权的日本角川映画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娱乐内容供应商,业务覆盖电影制作、发行、影院经营等多个方面。中影的韩国伙伴艺家娱乐有限公司在其国内地位也很重要。角川映画公司当初还代理了《无极》的日本发行。
该人士说,现在国产影片海外发行,一般视发行地区而定,如果发行透明度高、监控能力强,可能会选择“保底+分账”的方式,如果对陌生地区或者小地区,则倾向于卖断发行权。国外对“梅兰芳”题材很喜好,而且角川映画公司有自己的院线,如果中影和它谈得好的话,很可能采取“保底+分账”的方式,将为国产影片走向海外再添上“创意”性的一笔。
《梅兰芳》瞄准奥斯卡
韩三平很高兴地表示,《梅兰芳》是具有浓厚文化含量的国产大片,也是2008年中影集团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对完善中国电影的产业类型、海外推广都具有不一般的意义。韩三平说,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与销售还很艰巨,价格往往卖不上去。但此次《梅兰芳》的日本之行实现了突破。
而业内专家表示,中影集团以董事长挂帅亲自推动海外发行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中影集团的上市加重筹码。而且相对于以往海外流行的中国功夫片来说,《梅兰芳》无疑是最具有中国元素、最容易轰动海外的电影题材。中国电影人想凭借《梅兰芳》实现进军奥斯卡的梦想。
国外看好《梅兰芳》影片的实力
因为之前遭遇了《无极》被恶评、恶搞的尴尬,使得陈凯歌对《梅兰芳》坚持力求完美,不但在剧本上精雕细琢,前后共7个多月的拍摄周期号称国内电影拍摄最长的周期,精益求精的后期制作,使得《梅兰芳》赶不上本届戛纳影展。
但现为奥斯卡评委的70多岁华裔影人卢燕跟梅兰芳一家渊源颇深,她小时就受到梅家人悉心的照顾,卢燕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如果拍好了,这部电影一定可以冲击奥斯卡。同时,据京剧界人士介绍,1930年梅兰芳曾经在华盛顿演出,当时就把美国人看傻了,那时“奥斯卡”刚诞生。
此次购得《梅兰芳》日本发行权的角川映画,是日本最大的上市娱乐内容供应商,当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就交由该公司发行,创造了外国电影在日本发行的最高纪录。公司主席角川历彦先生在得知《梅兰芳》的拍摄计划后,便积极和制片方联系,并在拍摄期间多次赶到现场探班。角川表示,梅兰芳当年曾3次赴日,给日本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商业性融合得恰到好处。商报记者 吴颖
国产片海外发行部分战绩
2003年《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属合拍片,海外版权以3000万美元卖给了Miramax(米拉麦克斯),但《英雄》海外总票房超过了11亿元人民币。
2005年《无极》,约以2000多万美元卖断海外发行权,但曾因票房过惨,部分海外发行商要求退钱退片。
2005年《十面埋伏》,新画面公司分别以1.15亿和0.85亿元人民币,向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华纳电影公司出售了《十面埋伏》在北美地区和日本的发行权。VCD和DVD版权售出1500万元。
2006年《夜宴》的海外发行权预售高达4亿元,光海外发行权收入就已收回所有制作成本,打破以往影视作品海外发行权一次性卖断的方式,尝试我国首次影视产品海外发行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合作模式,华谊兄弟在影片的海外票房中能够得到分账。
2007年《集结号》,仅有英国、韩国、法国、俄罗斯等国购买了海外发行权,华谊兄弟从海外收获20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