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以国共内战为背景的电影,没有去讨论反思这场战争本身的意义(显然如果影片不回避这一点,结果就是,要么拍成主旋律,要么被电影局熗毙)。它只是假装没什么别的想法般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谷子地(张涵予饰)的共军连长(是哪个军的其实不重要,如果这部电影把这个连长改成国民党的兵,故事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带着他的弟兄们执行一个艰巨的任务,最后除了连长侥幸生还外其他人全部战死。内战结束后,谷子地连长回到家乡,他发现由于缺乏证据和资料,政府只能把一些战时牺牲的共军烈士按失踪或一般死亡人口处理。对于死者家属来说,这除了名誉上的影响之外,还有非常现实的问题:烈士家属可以领到700斤粮食,而失踪人员家属只能领到200斤粮食。很不幸,谷子地死掉的那些兄弟全在失踪人员之列。倒霉透顶的谷子地老师只好用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寻找老部队里可能幸存的旧识,搜集证据,写材料,挖掘旧战场找尸体,试图给死去的兄弟们及其家属“讨个说法”。辛苦折腾了许多年以后,这些烈士的身份终于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跟“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里的一根筋型人物相比,谷子地这个角色身上背负着更多的无奈:他即便自己想开了,不再寻求得到政府的认可,也不可能替他死去的手下和他们的遗属想开。因为执行最后的任务过程中,在他的手下很多人都希望弃守撤退时,他命令,或者说他要求他们战至全部牺牲。
我和我的很多朋友一样,对这部电影能通过审查多少感到有点惊讶。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直接反思战争的意义,也没有直接批判揭露我党政府对自己人的凉薄寡义,但我想不是太迟钝的观众应该还是多少能够感觉到的,从流行的手机短信“集结号提醒我们,组织是靠不住的”也可见一斑。而且在谷子地讨说法的过程中,至始至终也没有出现包青天式的我党干部满脸慈祥地替谷老师搞定一切,不知道神经习惯性过敏的电影局为什么还是放行了。讨厌冯小刚可以,但你不能因为讨厌他就说这是一个主旋律电影,在某些国家也许是,但在我党治下的当今中国,这绝对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虽然它的海报宣传语是主旋律感很强的“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但实际上影片本身给人的印象是,“每一个牺牲都至少应该得到一个交代”。
一群(懵懵懂懂的)老实巴交乡下人,被历史卷入(莫名其妙的甚至是非正义的)战争,(毫无意义地)悲惨死去之后,又被自己为之牺牲的政权当成是“失踪人口”,而唯一的幸存者是命令他们战死的耿直老大,他除了用自己的余生为这些兄弟的冤魂和遗属讨个说法之外别无选择。
去掉上面括弧内的红字部分(这正是冯老师所做的,中国人都该知道否则不可能通过审查),这仍然是一个很难让人无动于衷的故事。苛责冯小刚没有走得更远(比如认为他应该拍出上面的红字部分的内容)是另一种欠操的意见。你大爷的,你要是不管通过审查与否都肯掏出一个亿来花花,每一个为你干活儿的中国导演都可以走得要多远有多远,直到你喊停为止。
从冯小刚的访谈里看,这个曾经崇拜军事狂人的部队大院子弟,这些年对战争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个可喜的进步。考虑到冯老师开窍的年纪,我开始怀疑对中年混蛋主张放弃救治的想法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有些比较感人的细节,有两次我想哭来着,但是因为事先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主旋律电影,所以我在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完全投入进去,免得哭完了回来抽自己耳光,最后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克制。唉,真是浪费。同样花几十块钱,看哭了的电影总是比较值得的。
看电影之前知道张涵予这小子是个狂热崇拜毛泽东的左棍,也是个爱国贼,我曾经担心这会影响我观看时的心情。但看完了觉得挺好,可见他演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