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10 回复:0

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魅想-红茶

ZxID:18136753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29 0
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


[color=#000000][attachment=12683452]

张艺谋的《红高粱》是张艺谋个人电影的巅峰作。第一部就成了精品,可以担当时中国电影的代表。
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该片的主题是赞美生命。“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阐述) 这一场红色风暴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也征服了世界。正是凭借这部电影,中国人第一次拿到了国际性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正是这部电影,使得世界开始关注并赞美中国新电影。
《[url=http://www.yuji123.com/dianyingjuqing/295736/][color=#000000]红高粱[/color][/url]》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虽故事情节大抵相同,但张艺谋却在此基础上做了稍许修改和调整。他没有延续原作中时间,空间错乱的形式进行叙述,而是以顺序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叙事也非常流畅。其实本片可分为两大落:“我爹”未出生的前半段和“我爹”出生后的后半段,前面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面又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升华,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颇为紧密,甚是自然。虽然并无新鲜之举,但却因其一气呵成而可见导演的功底。正是因为这样顺畅明了的叙事才使得影片思想能很好的融入其中。[/color]
[color=#000000]另外,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color]
[color=#000000]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把影片放到一种故事性的,传说性的概念上,很亲切,也不突然,同时亦节约了很多时间用来渲染气氛。[/color]
[color=#000000]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皮肤饱满,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男主角姜文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一首歌,倒抱"九儿"的这一动作,往新酒里撒尿,抱土雷炸车......这一形象很好的成为了突破传统道德的一个符号,成为导演对全中国人呼唤新生活的符号。[/color]
[color=#000000]导演在这部片中大胆的使用了红色。红衣裳,红盖头,红轿子,红高粱,红高粱酒,红色的鲜血以及红色的太阳。作者是要以一场红色风暴袭击观众的眼球,给人们以视觉冲击。除此之外,影片释放出来的粗犷,野性,自由,浪荡,激情,渴望以及喜悦都包含在这红色之中,以红色为大背景,托出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尤其在结尾,“九儿”和众兄弟都死了之后,“我爷爷”和“我爹”久久伫立,没有悲嚎,没有落泪,只有凝望,在鲜红的血色的阳光中凝望。这时甚至出现了日全食,短暂黑暗后又出现了深沉的暗红,作者以这种极度唯美的方式放大了两个人,成为对这两位英雄的礼赞。自此之后,许多导演都开始使用单纯颜色来增强视觉感受力,而张艺谋导演也在自己的后续影片中多次使用红色。冯小刚也在"夜宴"中采用红黑白三色结合的方式给人以享受。可见,颜色的运用已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color]
[color=#000000] [/color]
[color=#000000]“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 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啊”[/color]
[color=#000000] [/color]
[color=#000000]“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color]
[color=#000000] [/color]
[color=#000000]这是两首在红高粱里震撼着我的灵魂,神合却又风格迥异的歌曲。第一首歌,出现了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两次。第一次和“我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后,奶奶骑着小骡子,轻轻拢一拢不知是被风吹乱了还是在高粱地里激情散乱了的秀发,暗自偷笑着,高粱地里传出了爷爷毫不修饰粗犷沙哑的歌声。那是怎样朴实,诚恳的语言?那是怎样的欢快心境?恨不得把所有的爱意,用西北汉子独特的方式唱给自己钟爱的女子。那是毫不做作,不恣情的,如同那红红的高粱酒,象征着西北人民的原始的豪放的爱。而第二次,就是在影片结尾时,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红中,高粱地里再次响起了这首歌,是作为背景,淡淡的衬着,却让我有了流泪的冲动。那歌声带着黄土地的苍凉感,配上满眼的血红,脑中浮现中铁塔一般汉子看着妹妹踏上天边之旅的孤独和沉默着的深切的痛。随着这首歌的淡去,响起了豆儿清澈的念白式的指路冥文,“娘,娘,上西南……”。红色开始翻腾,那忍住了哭腔送娘上路的童音,一遍遍击打着我的灵魂,以一种最直白的,没有哭天喊地,但天地同泣的悲壮,在一片深红中,结束了这部优秀的作品。[/color]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