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桃姐》,昨天看了《飞越老人院》。
桃姐的情节还记得,飞越老人院却快忘光了。两者相较,高低立现。
只能说题材很好,被拍瞎了。应该是导演功力问题。但是就现在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这样的电影通俗易懂,受众更加广泛,也算不错了。
故事情节相当俗套,通过参加一个比赛然后怎样怎样,这样类似的故事也太多了,数不胜数啊,确实是青春励志片的套路。
影片的表现手法让我不能认同,大段的对白,设计感过于强烈的台词,使得情感过于直白的展现,反而给人非常做作的感觉,人物情感的转换也过于生硬,没有深入去挖掘,显得人物与事件过于密集,处理的相当粗糙,或者是说该片的时长不足以刻画好几个中心人物,拍的过于仓促。
相反,桃姐中并没有这样,只是细节拍的很好,几个配角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节奏非常缓慢,没有主要矛盾,却能温暖人心。
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几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在河边野餐,几个老头站成一排撒尿,(一直有疑惑的说,为什么男人站在一起撒尿似乎非常happy,在电影《一只狗的大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节),老太太在远处,其他人告诉老周护工说老太太不会解裤带,让他去帮忙。老太太已经糊涂了,把老周当成了自己的老伴。后来他们在吃饭的时候,感慨老太太带的食物丰盛,想得周全,就有人感慨说,这老太太什么都记得,怎么就忘了怎么解裤腰带呢?就有人说,人家这是活到了一定的境界了,该记得的都记得,不该记得的都忘了。咱们什么时候也能活到这个境界啊?
感觉桃姐是在告诫观众千万不要进养老院,老人院在宣传大家都去老人院。我想在内地一般老人还是不愿意去养老院的,除了没办法非去不可的那种。其实老人最害怕的还是孤独。现在老龄化,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影片中也有所反映。中国传统思想中很多东西对于老人的幸福造成了一定障碍。比如老人再婚问题,比如房子引发的家庭矛盾,比如重男轻女思想的残留导致的亲情缺失。片中的老葛,就因再婚而导致老伴死后无家可归,自己亲生的儿子不管自己了,老伴的儿子也不管自己。这让我觉得,有时候穷了才没那么多事,一旦有点钱就了不得了,分赃不均导致儿女反目成仇。
总之觉得这个还是不错的,总比些胡编乱造的好多了。起码能够让人想起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