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钟情于北方老家的卤面,面条粗如筷,适合大口吞咽,颇有北方彪汉的粗犷与豪爽。然而,定居苏州后,我竟不由自主“移情别恋”于苏州汤面了,她细如线,小口品嚼才有味道,恰似水乡女子,柔美而雅致。
我曾吃过伟记面馆的奥灶面,陆长兴的爆鱼面,同得兴的素交面、黄天源的炒肉面、近水台的三鲜面、松鹤楼的卤鸭面……而我去吃得最多的面馆,当属观前街老字号——朱鸿兴面馆了。尽管面馆离家三站路,但经过半个多世纪打磨和凝聚出来的幽香,总挑逗着我舌尖的味蕾。
步入面馆,一如陆文夫先生名作《美食家》里所描写的:往店堂一坐,“喂!来碗焖肉面。”跑堂的稍许停顿,随后便拉着长嗓:“焖肉面一碗!”跑堂的为何要稍许停顿?他是在等待客人吩咐做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免青、重油、清淡点、重面轻交、重交轻面……功夫不大,“来哉,一碗焖肉面!”悠扬的吆喝声和着热气腾腾的汤面,弥漫了面馆,热情而又热闹……
端起一碗汤面仔细端详,淡酱色的面汤清澈见底,那面被撩得紧紧的,齐整地盘放碗中,象刚梳好的仕女的发髻,和着宽汤,略带了几份飘逸与素雅。细细品尝一口吧,怎一个“鲜”字了得。面汤的制作,我熟知,是用黄鳝骨、青鱼鳞、河虾壳,再加上去腥的几十味中药熬出来的。汤清味鲜,口感丰富,不油不腻。如果你大清早看到面馆有顾客在排队,别奇怪,他们在等第一道清汤做出的“头汤面”,要说那味道,自然更胜一筹喽!
焖肉面是我最爱吃的,浇头香气徐徐,那是将猪肋条肉入水浸漂后,再佐以调料,用文火细笃慢焐而成的。这样的焖肉,入口肥而不腻,食之唇齿留香。我常边品嚼,边会下意识抬头看那些写了浇头名称的吊牌:爆鱼、爆鳝、蹄膀、虾仁、三虾、虾腰、虾蟹,还有炒鳝糊、炒什锦、炒三鲜、炒猪肝……吊牌琳琅满目,浇头种类繁多,可称得上是一部简易的苏帮菜菜谱了。
一碗苏州汤面,色、香、味、形俱全,怎能不让人迷恋呢?这碗里仅仅是面和汤吗?总觉得,还融入了精、雅、细、巧的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