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学峰:中国容得下更多的马拉松赛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68 回复:0

[赛后讨论] 房学峰:中国容得下更多的马拉松赛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77恋兰

ZxID:1124748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浮生缘
http://www.paipai.fm/r5969083/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1-15 0
房学峰:中国容得下更多的马拉松赛
[color=#8064a2]
[table=500,#ffffff,#dddddd,1][tr][td] [/td][td]


[img]http://img1.gtimg.com/sports/pics/hv1/20/61/1775/115434950.jpg[/img]
[align=center]马拉松已经成为全球热[/align]

撰文:房学峰(微博)
读《给发烧的马拉松降降温》,我得坦白地说:不喜欢文中那种“醋溜马拉松”的感觉。

诚如作者所言:国内马拉松赛事近年来的升温,和很多城市政府部门在城市营销、经济拉动方面的“政绩冲动”有关,但这显然不是问题的本质。

首先,不是“马拉松赛事”而是“马拉松产业”。

马拉松比赛虽然是田径大项中的一个小项,但又和其他田径项目截然不同:它是47个田径项目里职业化程度最高的,对于最高水平的马拉松选手来说,赢得高奖金的各大马拉松比赛的冠军,比赢得世锦赛和奥运会更有吸引力;它是群众基础最好的,全世界每年举行的全程马拉松赛多达数千场、在“关门时间”内完成全程马拉松赛的总人数多达数百万、练习长跑的人多达数亿;它是体育产业基础最雄厚的,不光涉及到体育相关产业的城市营销和旅游经济,还涉及体育本体产业意义上的运动装备、运动服与运动鞋、营养品和运动补剂、马拉松博览会等多项内容。

因此就世界范围而言,不可以笼统地说“田径产业”、却可以准确地定义“马拉松产业”,如果仅仅把马拉松看做是一系列可以醋溜的赛事,这种见识显得不太有见识。

其次,不是“政绩冲动”而是民间需求。

确实有人做了这样的比较:美国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是中国的二十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人数是中国的十倍,等等。

这种类比确实有片面之处,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四倍以上和日本的十倍以上——不是不该类比而是必须类比。

在中国马拉松赛事近年来的繁荣背后,有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主要是由于体育教育的缺位,想要通过体育的方式获得健康(身体的和心理的)的我们之所以跑马拉松,除了是担心有朝一日负担不起医药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除了跑步之外,我们并没有掌握其他的体育技能,跑步虽然枯燥、毕竟简单易行。

在这种全民对于健康的刚性需求面前,更多的地方办起马拉松比赛,是社会发展使然、是观念转变使然,来自官方的“政绩冲动”在其次、来自民间的健康需求在其首。

因此,批评“政绩冲动”的时候醋溜民间需求,这种见地显得不太有见地。

最后,不是实事求是而是似是而非。

“降温”一文还谈到了办赛品质、办赛资源、办赛数量、办赛规模的问题,亦颇有似是而非之处。

先看办赛品质——

目前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中,有27个全程马拉松比赛,其中大部分诞生在北京马拉松赛之后(我一直有个观点:谓1981年是马拉松运动的“国际元年”,因为这一年诞生了五个金标赛事,另外四个分别是法兰克福、鹿特丹、东京和伦敦)。“北马”创办初期,其水平是相当高的,之后长期处在低水平状态,终于在国内马拉松进入兴旺期的2013年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而就在2015年的厦门马拉松赛上,冠军成绩不但超过了“北马”、而且超过了北京奥运会的冠军成绩。

显然,在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水平超过以往的时候——对赛事品质的指责属于误读。

再看办赛资源——

且不说幅员之辽阔、人口之众多,我只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日本的公务员川内优辉,每周只在下班前或后进行两次强度训练,然后在周末参加各种比赛(典型的以赛代练),却跑出了2小时8分14秒的个人最好成绩,代表他的国家参加了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而他在完成所有比赛的第二天会有一个“定式”——去单位上班。

另一个是我的同事于嘉(微博),他在今年厦马跑出了3小时7分多的成绩,如果赛事组织得更科学的话,他完全有可能跑进3小时之内,而且他在完成所有比赛之后也会有一个“定式”——去单位解说NBA或者CBA或者被领导开会。

显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跑者在马拉松比赛中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可不必担心没人跑完马拉松(何况有那么长的“关门时间”、何况眼见得有更多的想做体育赛事的公司如雨后春笋)——对赛事资源的诟病属于误判。

后看办赛数量——

27个全程马拉松金标赛事里3个是中国的,这好像确实不少,但是,将近80个金银铜标的城市马拉松类型的赛事里有5个是中国的,这就显得不那么多了。

更重要的是:马拉松赛事在中国的风起云涌,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问题不是绝对数量太多的问题,而是绝对数量还不够多、尤其赛事特色还不鲜明的问题——例如缺少女子马拉松、超级马拉松等品种。

这里还有一个动向值得注意:马拉松旅游正成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中国长跑爱好者日益热衷于参加国外的马拉松比赛,尤其向往那些著名的传统赛事,如果中国的马拉松赛事不能多到和特色各异到吸引更多的中外爱好者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中国爱好者到国外参赛去了。

显然,以疆域之大、以国人之多、以风情之异、以物产之饶,中国容得下更多的马拉松比赛——对赛事数量的担忧属于误会。

终看办赛规模——

马拉松比赛不是某一场“灯光秀”,假以疏导,不会让“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办赛规模的问题上,您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那几个十万八万人参加的比赛,而要也瞥一眼千把人参加的比赛,例如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赛,就是以小规模、大特色引人入胜的。

何况据我所知:很多马拉松赛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报名人数太少而是报名人数太多,组织者往往会通过抽签等方式限制参赛人群的规模,而并非是在追求“规模越大越好”。

显然,即使是职业批评家也需要触摸真相——对赛事规模的挞伐属于误解。

恕我直言:上述的误读、误判、误会、误解中,都是一种“醋溜马拉松”的心态使然,体现出行文者对跑者缺乏敬爱之情、对马拉松这项运动缺乏敬畏之心,这些昏昏昭昭中的见解让我很想说——

这种见解显得不太有见解。[/td][/tr][tr][td] [/td][td] [/td][/tr][/table][/color]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anying00010

    派派币 +10

    还要叫我倒过来看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