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角陪你过大年 我学我玩我赚赚赚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401 回复:35

[Complete] 英语角陪你过大年 我学我玩我赚赚赚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微青。

ZxID:15587666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Little.C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0830周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08 0
— 本帖被 微青。 从 English Corner 移动到本区(2013-09-06) —

英语角陪你过大年 我学我玩我赚赚赚

✿ ✿ ✿ ✿ ✿ ✿ ✿ ✿ ✿ ✿ ✿ ✿ ✿ ✿ ✿ ✿ ✿ ✿

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不管是老的,少的,上学的,上班的,待业的都有欢聚一堂,共庆春节。英语角为此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让广大的pairs在春节吃好、玩好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英语,赚到了派币。

活动一:春节七天乐,签到也快乐

凡在春节期间(2.9——2.16)日在英语角签到帖内签到的,除了基本奖励之外,再每人多加66pb鼓励奖。希望大家多多去英语角签到,~(≧▽≦)/~啦啦啦

活动二:各地的习俗我来说

春节是咱中华民族所共有的节日,但是LZ相信,每个地方的过年肯定是不一样的,你那里都有什么独特的春节习俗呢?欢迎与我们一起分享。

活动时间:即时--------2.16号
活动内容:分享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每一条30pb,上限300pb。可用中文表达。如用英语表达有额外加分。

活动三:年夜饭之我来晒晒晒

每年过年,最丰盛的莫过于年夜饭了。同样,年夜饭也是每个家庭过年所必不可少的晚饭。甚至没有年夜饭就不叫过年了。那么,你家里的年夜饭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呢?是不是让人有着食指大动的欲望呢?请与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年夜饭”。以照片形式,每张照片30PB,上限180PB

活动四:春节知识我知道

春节是众多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但和春节有关的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快来尝试一下。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会有丰富的奖励哦!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Q6:请问你知道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活动五:红包我要领领领

英语角将于2月9日------2月11日开启红包贴。回复即有100PB可领。咱图的就是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新年新气象。~(≧▽≦)/~啦啦啦


PS:活动一和活动五均有红包暗楼,踩中暗楼者将有额外惊喜,~(≧▽≦)/~啦啦啦


英语角祝大家祝新年快乐,蛇年大吉

此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英语角所有
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请PM英语角版主
[ 此帖被微青。在2013-02-12 19:46重新编辑 ]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微青。

ZxID:15587666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Little.C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0830周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2-08 0
[ 此帖被微青。在2013-02-08 22:58重新编辑 ]
桓错

ZxID:14050368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风司夜
现充,半潜 ps 纪念馆撒完10.21&回礼撒完10.10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2-08 0
活动二
       扫尘 大扫除 说实话是很痛苦的。。

  贴春联 。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我以前会剪喜字。。哈哈。。。


  年画 这个以前贴 现在看得比较少了


  守岁 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完整的守过了 守着守着我就睡着了。。


  放爆竹 这个晚上十二点放 初一起床放


  拜年

活动四:
     Q3: 传说: 一: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来源:中国网
  二:  关于春节的民俗事象林林总总,春节要贴春联,可谓家家户户的一件重要事项。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Q4 见活动二
   Q5: 饺子、腊肉、鱼

楼主留言:

错姐姐……
我多么想说活动四不是答题么?

[ 此帖被错、在2013-02-09 15:2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90
-不知-

ZxID:20383863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大扫除
贴春联
吃饺子
办年货
团年饭
去亲朋戚友家拜年讨红包
拜佛(家里长辈会去,求个来年平平安安~)
去维多利亚港看烟花汇演 (Lunar New Year Fireworks Display)
到尖沙咀看花车巡遊(Chinese New Year Night Parade)
逛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Flower Market in Victoria Park)

活动三:





活动四:
1.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
2.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3.1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3.2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4.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放爆竹、看春晚、办年货、年夜饭、舞龙舞狮
5.蒸花馍、灶糖、鱼、萝卜、饺子、馄饨、长面、元宵、饮屠苏酒、七宝羹、腊八粥、年糕、春饼
6.“最早的春节”(1966年的1月21日),“最迟的春节”(1985年的2月20日)

楼主留言:

都是在这个帖子里面回复的……

[ 此帖被-不知-在2013-02-10 19:1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695
姬姬姬姬姬萨

ZxID:13742329


等级: 热心会员
仁义不施而攻受之势异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大年初一吃汤圆,除夕要家人一起吃~~当然少不了红包啦啦啦~~除夕守岁放爆竹还有很多啊感觉大致都差不多哇

活动四:
Q1汉朝

Q2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Q3①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②很久以前一种动物叫年,365天出来一次危害百姓,有一户人家门口贴了副对联,屋里还有响声把年吓跑了,从此以后每到春节家家贴春联,放鞭炮。

Q4
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守岁、年画、爆竹、拜年……

Q5
蒸年糕、年夜饭、吃汤圆……
Q6
1966年公历1月21日最早,1986年2月20日最迟

[ 此帖被姬姬姬姬姬萨在2013-02-09 21:3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355

姜莱。

ZxID:11832680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金昭。
1.19生日4.23周年7.20婚礼9.18上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英语角签到贴在哪里  我默默地找不到
活动二:
吃饺子  拿红包  基本上哪里都一样吧  貌似  我们这里没有啥特别的习俗
但是我是汉族  好像百度出来的  没做到几点啊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活动四:

1汉朝 汉武帝是恢复到正月初一
2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3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
  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4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年前三件事:送灶神 大扫尘 备年货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接财神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5※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6 我记得有一年是1月20号就过年了 因为我19号生日 还说过年那天可以吃蛋糕  但是我忘了是哪一年了

2007年2月18号  算是迟的了吧
[ 此帖被唯庚小七在2013-02-09 11:0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510


阿白°

ZxID:10360888


等级: 热心会员
我爱你。与你无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好吧。。。我来
活动二(我觉得我们这里挺寻常的)
1.办年货啊,香肠,腊肉,瓜子花生,水果,糖
2.年夜饭,一定要有鱼,鸡。
3.贴春联,这个一定要有。
4.打扫卫生,但是我们家今年还没开始,貌似是春节过了才开始的。
5.看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每年都在吐槽,但是这是个最传统的节目了。。。一定要有的。
6.压岁钱~~~这才是最重要的有木有。我们貌似是工作的还是有呢。没有年龄限制。。。
7.拜灶王爷。这个是我在姥姥家看见的,灶台旁边有香炉,插着香,还有水果呢。
8.扫墓。给家里过世的人说说话,打扫下卫生。
9.走亲戚啊。。。小孩子最高兴的、、、无数压岁钱。。。
10.买新衣服。新年新气象嘛。
活动三

你能看出来是鸡汤吗??
活动四
Q1。汉朝

Q2。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Q3。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Q4。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Q5。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Q6。最早 1966.1.21 最晚 1985.2.19
[ 此帖被阿白学长`在2013-02-09 13:1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530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1.壮族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2.藏族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 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 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3.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称为“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 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初一凌晨先向长者 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4.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青年男女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满族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福”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5.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 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 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6.山东省    
宁阳县春节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春节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7.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初一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
8.陕西省
高陵县初一,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初一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9.福建省    
厦门人春节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10.浙江省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活动三:
1.
2.
3.
4.
5.
6.

活动四: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两个版本:
1.  古六历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历法,依次为夏历、殷历、周历、黄帝历、颛顼历、鲁历。夏历以寅月为岁首,殷历以丑月为岁首,周历以子月为岁首,颛顼历以寅月为岁首,据说黄帝历以寅月为岁首,估计鲁历以子月为岁首。
现在的春节即农历岁首,从前叫元旦。民国始行公历,于是元旦以公历计算,原农历元旦就改称春节,此习俗延续至今
2.是夏朝!
早在夏朝《腊祭》中记载,传说在腊月里,人们杀猪祭祀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又跳又唱,这便是春节的一种雏形。《尔雅》中云:“夏日岁,商日祀,周日商,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亦是关于春节的记述。
当然那时候过年不象现在这样,也没有固定的日子(也可能是历法的原因)。到了周朝春节的日子才固定下来。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春节的来历(一) 传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着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会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春节的来历(二)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节的来历(三) 在福建省民间,流传着过年的美妙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活似两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却说那时候,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个叫阿水,他俩是好伙伴,胆子都很大,常常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家里的人对他俩说:“孩子,山上有年,去不得呀!” “不怕!”阿山和阿水有心计,说:“我们背上弓和箭,年要是来了,就爬到树上射死它!” 话虽这么说,他俩上山几次,幸喜都没有碰到年。转眼到了腊月三十日,天色黄昏。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回家。真怪,牛儿惊慌得哞哞叫,挤成一团。这是咋回事呢? “呔,快走!”阿山和阿水挥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几下。忽然听到“嘎哇”地一声怪叫,一只怪物吓得朝村前路上跑去。 阿山道:“阿水,你看,是一只年跑了!” “真怪,年是凶兽,怎么看到我们反而害怕得逃走了。”阿水觉得挺奇怪。 “嗯,”阿山果断地说,“我们追过去看看。” 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哦,是哩!”阿山猛悟过来,“原来年害怕牛鞭声!” 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 那边也有一个村子。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他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 乡亲们听了,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往回跑了。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春节的来历(四) 在河北省邯郸一带民间,流传着关于过春节的神话故事。 过春节,俗称过年,是人们重视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过春节贴对联,横联往往写着“行夏之时”四个字。中国的农历,是从夏朝开始的,所以又叫夏历。 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觅汉(即长工)。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 “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的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了。 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于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1.壮族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2.藏族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 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 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3.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称为“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 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初一凌晨先向长者 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4.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青年男女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满族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福”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Q6:请问你知道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春节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游动。立春则一般在2月4日或2月5日。“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个月。
[ 此帖被云柒梦筝在2013-02-09 22:2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630
以漠

ZxID:14141364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濡呴
还是要保持微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1、
活动三:
活动四: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桃符、门神、年兽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扫尘、守岁、贴春联、拿零花钱、吃饺子AND SO ON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饺子、汤圆、我们这边还有面线糊
Q6:请问你知道 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出现在1966年公历1月21日,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是2004年1月22日。最迟的农历春节则出现在公历的1986年2月20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70
Laecheln

ZxID:22920558


等级: 热心会员
你好,我是十二,喜欢猫、植物和科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济南:我们现在在大扫除啦,这也算是习俗吧,当然还要办年货,像吃的喝的,可惜我还未成年只能喝酒精饮料。然后要领压岁钱,或给压岁钱,多的少的都是份心意。当然还要看春晚!!不过好像没有什么独特的……小区全民大擦车算不算?!!像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这边倒是不常见。
枣庄:枣庄是我老家。大年初一要起的早,可怜我还睡得晚。然后给各家拜年。那里拜年是真的要磕头的,不过不用很使劲,磕两次就好了。家家户户还要贴对联,我还自己做过糊糊,糊糊就是用来贴东西的胶。
其余的就是百度的贡献了——————————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活动四:
1、    汉,汉武帝
2、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3、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桃符的传说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古代的贺年卡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我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4、习俗很多啊,有领或送压岁钱,贴春联,舞龙,吃饺子或年夜饭,守夜,看春晚
5、吃年夜饭,吃饺子,吃鱼
6、最早的春节出现在1966年1月21日最晚的春节出现在1920年,1985年2月20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505
樱桃爱飞飞

ZxID:11258113


等级: 内阁元老
大张伟&0713再就业男团冲鸭~~~莎头将军奥运夺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习俗的话,我们这边,就是除夕晚上12点吃饺子(现在我们都坚持不到12点了……)然后就是初一出去拜年啊
,初二是去姑姑家(米有姑姑,就米有去过╮( ̄▽ ̄")╭)初三去姥姥家,就酱紫◡‿◡✿

活动4
1 淮安
过年时大人会领孩子拿着火把从农田的头走到尾 这里正处于中国旱田和水田分界线既”秦岭淮河”
线
2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
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
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
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
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3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
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
、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
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
4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米花的糖水祝
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
的活动。
5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
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6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
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
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
箫、唢呐乐曲翩翩
7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
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
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
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
唱歌等游戏
8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
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9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
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
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


10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
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
路。

活动五
1  汉朝
2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
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
叫春节。
3 年兽,年兽害怕红色  桃符     门神    
4  扫尘 贴春联 倒贴福
5  饺子  汤圆
6历史上“早春节”(1966年的1月21日)和“晚春节”(1985年的2月20日)
[ 此帖被樱桃爱飞飞在2013-02-10 14:3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340

口羊口羊。

ZxID:10405821

等级: 热心会员
他哪里帅过,是你爱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占楼
活动四:春节知识我知道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Q6:请问你知道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淡若嫣

ZxID:1044058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四: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汉武帝太初元年始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桃符、年兽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扫尘、守岁、贴春联、拿红包、丰盛的年夜饭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饺子、汤圆、藕饼,虾片~
Q6:请问你知道 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出现在1966年公历1月21日,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是2004年1月22日。最迟的农历春节则出现在公历的1986年2月20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0


叶南絮

ZxID:1203864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叶北疏
是路路也是柚子。2.8周年!网盘+素材+活动+图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占占占

活动二:
我们家这边,大年三十也是需要上坟的。比如我家早上一早我就要和我爸回老家,和爸爸叔叔弟妹一起去山上上坟吖。
饭前要贴上春联,燃放鞭炮,然后动筷子啦。
饭桌上一定有条不能吃的鲢鱼,意味年年有余的意思啦~
上桌一开始吃菜,但是后来不管你喜不喜欢吃米饭,你都要去乘一点米饭吃,意味团圆饭。
在吃饭桌上,任何人不得讲不吉利的话,有的人怕招不利,便用红纸写上:“童言妇语,一概不忌”,贴在墙上。
吃完年饭,就是我最期待的给红包环节!这个环节我真的是年年最期待的啊!
吃完年饭,还用两条红纸写上:“封门大吉,开门大发”的封条,十字交叉地把大门封起来,封后,全家人下得外出,外来人也不得进家。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先给自家长辈拜年,再出门互相道贺新年。
不管去哪家,只要家里有人的,都会在家里备上早茶,糕点啊、茶叶蛋啊、凉拌千张丝啊,都要拿出来招待人的。
初一早晨,家家都争先开大门,放鞭炮,意思是,谁家新年开门早,谁家就大吉大利,最能得到“财气”。
[ 此帖被迷失尘路君三生在2013-02-09 16:3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00
紫淼

ZxID:11475538


等级: 热心会员
是花,便要飘落,醉了世界,香了世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舞醒狮,武术队会在广场前献上精彩的狮艺,“六星报喜”、“高桩寻宝”等节目。
我们会搞大扫除,这个最辛苦。
吃年夜饭,这个最幸福,都是我爸爸亲自下厨的。
扒龙舟,每年都会在山上搞比赛。

活动四: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汉武帝太初元年始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桃符、年兽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守岁、贴春联、拿红包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饺子、汤圆
Q6:请问你知道 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出现在1966年公历1月21日,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是2004年1月22日。最迟的农历春节则出现在公历的1986年2月20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00
止观鱼

ZxID:12957239


等级: 热心会员
周年8.14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活动二:
我们这儿会在过年前大扫除,然后买年货,比较重视的是大年三十的团圆饭,再一起看春晚,然后大年初一早晨会吃水饺,先去庙里拜拜,然后会去亲戚家拜年,十五会吃类似糊的吃的,一起去看花灯,猜灯谜。
活动四: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汉武帝太初元年始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Q3:你知道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人们用鞭炮赶走年兽,贴桃符赶走鬼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贴春联,扫尘,拜年,压岁钱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年糕,莲子,鱼
Q6:请问你知道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出现在1966年公历1月21日,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是2004年1月22日。最迟的农历春节则出现在公历的1986年2月20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340
南君

ZxID:14735801


等级: 热心会员
红尘醉卧醉红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已经补完。
活动二:各地的习俗我来说
1、祭灶。福州这边是农历腊月二十四祭灶的。从祭灶开始就算进入过年了~ 要大扫除、拜土地公神马的。
2、置办年货。比如花生、瓜子、福橘、腊肉、年糕、芋泥等等等等。
3、团圆饭,鱼、肉、海鲜、年糕等等肯定有。另外,福州特色就是必备“太平燕”、芋泥、佛跳墙(这个一般是酒店年夜饭的时候必点)
4、除夕贴春联,这个应该全国都差不多啦。
5、除夕守岁(春晚+爆竹)。 看春晚~~~必须有啊!一年一度吐槽大会怎能错过!另外,到了子时放鞭炮放烟花“赶年”!(不过我们一般过了10点就全城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了,哈哈~)
6、正月初一不干活,这一天爱怎么懒就怎么懒~~ 不晓得是不是福州的特有习俗呢?(话说我个人觉得这个习俗很符合福州的特色:悠闲,自在,慢生活。哈哈~)
7、正月初二必须回娘家吃顿团圆饭。(也就是回外公外婆家)
8、接下来正月里就是各种聚会、亲戚家串门等等~
9、压岁钱~ 我们家好像是25周岁之前(没结婚的)都可以收压岁钱~ 25周岁以后木有红包包鸟。。。
10、逛街,买新衣服新鞋子~ (这个应该全国都一样吧?)
11、元宵节吃汤圆、放烟花、看元宵灯会~ 福州元宵节非常热闹,全城皆花灯,处处有灯会。近几年和TW关系好了,经常搞海峡两岸的“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
12、农历正月廿九过拗九节。拗九节是我们福建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过完拗九节,基本就算过年真正进入尾声了。


活动三:年夜饭之我来晒晒晒



团圆饭必备的年糕和红糟鱼!



活动四:春节知识我知道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汉朝。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春节起源于历法与王法的结合, 形成于政治与科学的统一。商汤伐夏,夏桀灭于灰烬。商朝建立,商王钦定以《夏历》十二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朔”。周武王吊民伐罪,牧野之战打败商王,以臣诛君,建立周朝,仍按《夏历》钦定十一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旦”。1911 年辛亥**建立中华民国,改用公历、国历、农历三者并用纪年法,将“元旦”名称让给公历每年一月初一,将中国农历一月初一定为“春节”,1912 年称中华民国元年。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
    (1) 传说一: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年)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年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年,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年,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传说二: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3)传说三: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恶兽每到除夕夜便会出来吃人,这时人们就跑到山中避难。一次村里来了个老乞丐。村民都进山后他在门上贴了大红的纸,年来的时候看到红纸不敢进去,这时乞丐向它丢炮竹,把年吓跑了,于是人们知道年怕红色和响声,故有了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4)传说四:某年元旦,明太祖传旨,下令全京城的人们都得在门口张贴春联,而且隔天一大早,皇帝还亲自出巡,一家一家观赏.忽然,皇帝看见有一户人家门口没贴春联,一问之下,原来这户以阉猪为业,没念什麼书,还来不及请 人撰写春联.於是皇帝在当天心情大好之下,就写了一联赐给这户人家:「双手擘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一时传为佳话. 朱元璋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推广到普通百姓之家。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1、祭灶,扫除
2、贴春联、福字等
3、吃团圆饭
4、放烟花爆竹
6、舞龙(狮)
7、串门拜年,压岁钱
8、换新衣新鞋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
1、年糕必不可少~ 福州这边还必须有“太平燕”和芋泥~
2、必须有鱼!年年有“余”嘛!呵呵~
3、要从除夕一直吃到元宵~ 尽量每天都剩一两样食物留待第二天,也是取“年年有余”的意思。(不晓得是不是福州的特有食俗?)
4、饺子

Q6:请问你知道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最早的春节:1966年的1月21日
最迟的春节:1985年的2月20日

楼主留言:

记得要填坑啊亲……

[ 此帖被南君在2013-02-16 22:5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610
小缌

ZxID:11790208


等级: 热心会员
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假装自己是个过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3-02-09 0
占楼...

楼主留言:

记得要填坑啊亲……

纹枷善

ZxID:13788543


等级: 热心会员
努力姑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3-02-10 0
二:中山和增城的习俗
1.年28要大扫除,要在扫把上绑上柚子叶。将屋顶扫一次,地面要从门外开始扫到里面,意思是聚财进宝。
2.年29要用柚子皮,香茅,还有柚子叶煮水来洗澡去除晦气。
3.更好玩的是我们每年30晚上都要卖懒惰,就是在鸡蛋上面插一炷香,大街小巷里面走叫卖懒惰。寓意来年不懒惰。以往9成都是我爸吃的
4.我妈的娘家要包茶果、还有煎堆,我爸家除了那个卖懒惰之外就是油角、油糍、糖环、鸡公仔



鸡怎么少得了
活动四
Q1:春节日期固定下来起源于哪个朝代?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Q2:春节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也有说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Q3:你知道春节的传说么?(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1.年兽
2.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3.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Q4:春节的习俗有哪些?(至少三个,不设上限)
贴对联、花市、放鞭炮
Q5:春节有哪些食俗呢?(至少两个,不设上限)
吃糖环,茶果,年糕
Q6:请问你知道最早的春节和最迟的春节分别出现在哪一年么?
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出现在1966年公历1月21日,今个世纪最早的春节是2004年1月22日。最迟的农历春节则出现在公历的1986年2月20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310
qq3e6fd

ZxID:21333944

等级: 文坛鼻祖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3-02-10 0
活动二:各地的习俗我来说

除夕 要煮好過年的菜 因為大過年廚房不動刀子  12點要吃元寶 同時要放鞭炮
初一 吃素 清晨去總統府前 升國旗 拜拜
初二 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20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