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当地时间7月30日下午6时,伦敦奥运体操男子团体决赛尘埃落定。这一天,对英国人来说,有意外惊喜,也有些许遗憾,但喜悦远远大于遗憾。
卫冕冠军中国男队在决赛中一扫预赛颓势,上演五人出场零失误的好戏并如愿夺冠。但对东道主观众来说,他们对拿到的那枚铜牌的兴趣远远大于中国队的金牌。
当天北格林尼治体操馆座无虚席,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两兄弟也亲临现场,与公众一起给子弟兵加油。比赛结束时,观众情绪几乎是如痴如醉,很多人到了最后都站着看完了比赛,并久久地给自己的小伙子献上掌声。
如果你了解到为了这块奖牌,英国体操耗费了整整一百年(英国男子体操上一次获奥运团体赛铜牌是在1912年,而最后一次进入决赛是在1924年),那么一枚铜牌被大不列颠人如此看重就不难理解了。
要不是因为最后时刻计分上出现了歧义,英国队原来拿到的是一枚银牌。经过日本队锲而不舍的申诉并成功讨回了积分后,英国人到手的银牌变成了铜牌。但很显然,铜牌已经足够让英国人心潮澎湃了,毕竟过去的20年里,世界体操赛事都是中日美俄的天下,英国人几乎挤不进这个圈子的核心。
英国媒体对男子体操的评论一直相当低调,在绝对意外地以小组第一压倒中国队进入决赛后,他们仍然不敢提想拿块奖牌的念头。但另一方面,在预赛结束时,英国人的表现又实在让人错愕。
当路易斯·斯密斯以一套接近于完美的鞍马动作结束了预赛后,英国人才意识到他们将强大的中国队挤到了小组第二。这位也算见过大阵势的北京奥运男子鞍马季军竟然当众飙泪,次日,他哭得稀里哗啦的大幅照片就上了英国各家报纸。
更夸张的是,现场转播的BBC解说员也失控到当场大喊:“够了够了够了……就算我知道这是预赛,但能排在强大的中国队前面进决赛,我已经快疯了。”
英国人为何如此看重体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这个自己多年来都不擅长的领域花了血本,并找到了提升的空间。
自筹办伦敦奥运会以来,英国开始对自己的竞技体育项目格局做过分析,除去那些“坐着的项目”(自行车、赛艇、马术等)将坚决捍卫领先优势外,另一些具有潜力和明星人物的项目也被列入重点扶植对象,拥有神童戴利(微博 简介)的跳水和北京奥运会夺得英国80年以来第一块个人奖牌的男子体操就榜上有名。
据英国体育和奥运大臣罗伯森在奥运开幕两周前证实:英国男女体操队近几年得到的各项资金投入超过了1070万英镑。同时,全英国范围内筹建了各种高标准体操设施,其中包括世界最顶尖的“欧洲中心”。
拿英国女子体操队来说吧,本届奥运会最年轻的参赛选手——15岁的丽贝卡·汤尼就在鼓舞着无数同样和更小年龄的青少年效仿,正如14岁出道就名满天下的跳水小将戴利一样,这些明星选手的表现,正在感召这一代,并激励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