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因。最开始是没有边后视镜的,那时汽车很少,公路都是单车道,只有室内后视镜就足够了。后来二战后汽车多了,出现了多车道,边后视镜才出现。最早的边后视镜确实是有安在前车身那里的,调节方式是博登线,原理和自行车钢丝车闸一样。所以边后视镜的英文是"Wing Mirror",虽然现在大家日常都叫"Side Mirror",不过专业术语还是"Wing Mirror"。后来调节方法变成了齿轮和电动,所以基本上已经没有用博登线的了,这是一个原因。
功能的一致性。边后视镜是为了让司机看到后方左右车道的车况,所以安装地点必须在人的视野范围之内。人在开车的时候,眼球的移动范围是有限的,既要看前方路况,又要通过三镜观察边后方车况,又要注意方向盘后仪表盘的车辆状态,所以必须让这些模块处于同一个足够紧凑的平面以便人眼扫视。这样,边后视镜,后视镜,挡风玻璃,仪表板就需要处在同一个平面区域上。当代的汽车,就算后视镜长在车身上,这些模块也是尽量处在同一平面上,避免了眼球变焦引起的不适应感。
美观。装在A柱根部的边后视镜像“耳朵”,而装在车盖附近的就很像“角”了。所以在汽车脸谱设计的时候,前置的边后视镜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很难设计的很美,处理不好不但不会萌萌哒,而且还会沦为逗比。当然,上面的风神除外。
后视镜的功能越来越多。原来后视镜就是一块固定的平面镜,后来引入了很多人性化的功能,比如电动可调,电热除雾,停车收合,更重要的是现代的后视镜加上了转向灯的功能(因为转向灯安装在后视镜下方对后面车辆的提示比装在车身边侧更有效,这已经是公认的了),将来很多公司还会推出功能更强大的带显示屏的智能后视镜,这样后视镜模块就更复杂了。功能很多样,模块很复杂,组装就很麻烦,接下来请看下一条。
模块化与流水线安装。汽车的生产是走流水线的,这就造成了汽车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比如前方引擎盖下面就集成了所有动力相关的模块,如果把边后镜集成上去就很不协调。而车门上本来就已经集成了很多的电控原件,所有连接线缆打包毫无违和感,所以把后视镜模块和车门结合起来更适合流水线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