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乒潜力股:英伦金童蓄势待发 波尔接班人强势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71 回复:0

[体育新闻] 欧乒潜力股:英伦金童蓄势待发 波尔接班人强势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悸沫,也寂寞

ZxID:5430567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08 0
欧乒潜力股:英伦金童蓄势待发 波尔接班人强势
杜塞尔多夫,德国国家乒乓球训练中心所在地。这里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欧洲一流的教练资源,北京奥运会前,德国乒协在此把波尔、许斯、奥恰洛夫集中在一起,力图借鉴中国的集中式训练方式以达到甩开日本、对峙韩国,甚至是挑战中国的目的。

  然而,尽管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一枚男团银牌,但在单打比赛中,他们却一败涂地。一年之后的横滨世乒赛,波尔退赛,失去了“主心骨”的德国男队未能染指奖牌。

  巴黎,法国国家乒乓球训练中心所在地。那里的球员们享受着优越条件:球馆、餐厅、宿舍、学校四点一线。最近几年,法国青少年选手成绩稳步上升,在其他国家还在为没有足够强的球员参赛而郁闷之时,法国人内部却在为欧洲青少年锦标赛的参赛权而争得火烧火燎。

  可以说,法国人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类似于中国专业队的培养、训练模式。而德国人的联赛水平和教练资源虽不足以叫板中国,但绝对算得上是欧洲第一。在已经“专业”的法国人、德国人面前,其他欧洲国家只有通过加倍努力,才能弥补先天的“硬件不足”。

  那么,欧洲人怎么了?

  老瓦隐退、老佩老了、老萨疲软,大塞弗当上了比利时奥委会委员,小塞弗成功在政界转型,布拉塔诺夫忙于经营自己重金购下的古堡酒店,许斯等人迟迟不见成熟。随着曾经辉煌的瑞典王朝土崩瓦解,德国战车放慢车速,由王大勇教练一手打造的比利时男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时,难道只剩下波尔和奥恰洛夫两人苦苦支撑?

  欧洲人在等什么?

  等待天才!没错,老瓦、老佩、老萨、波尔都是欧洲乒坛不世出的天才!

  国际乒联副主席、德国乒协主席韦尔科特说:“就像中国队在1989年输给瑞典队后低迷了很多年一样,欧洲乒坛也需要时间去积聚各方面的资源——优秀的运动员资源、优秀的教练员资源以及科研资源。”

  本刊驻比利时记者田子超说:“我们的希望在明天,我的任务就是带好青少年球员。”

  前世界冠军、现瑞典男队主教练林德说:“欧洲需要时间,欧洲需要天才型的球员……”

  欧洲的天才究竟在哪里?

  也许在我们的身边,也许匆匆从我们的视野中飘过而没能留下印迹,抑或是成长于襁褓中、摇篮里。

  我们不敢说以下的几位晚熟、甚至青涩的欧洲球员就是成长中的天才。希望在明天,他们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欧洲乒坛的“潜力股”……

  男子

  鲍姆(德国)

  比奥恰洛夫年长一岁的鲍姆,实际上是当代德国新生代球员中最早跃入人们眼帘的“希望之星”。但由于个人气质等问题,鲍姆却比2007年开始在国际乒坛大放异彩的奥恰洛夫“迟到了一步”。实际上,他曾经夺得过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单打冠军,并在决赛中战胜了如今日本队的第一主力水谷隼。沉寂了两年之后,广州世乒赛中,鲍姆在波尔缺阵、许斯中途受伤,德国男队捉襟见肘的绝境中爆发,向世人展现了他全面的技术和反手超强的能力。在最近几次公开赛中,鲍姆都有上佳表现,也终于锁定了在德国国家队中的主力位置。

  近两年,鲍姆在技术上做了一些调整,反手速度加快,击球点更加靠前。虽然他的整体节奏偏慢,但单板击球质量不错,短球有一定能力。总体技战术实力较为均衡的鲍姆对强手有一定的冲击力,最近连续战胜施拉格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远的将来,在成功转型的罗斯科夫的调教下,相信鲍姆还有空间改进自己的技术,将欧洲和亚洲选手的优点进一步融合,从而进入世界高手的行列。

  弗朗西斯卡(德国)

  老的老,小的小,欧洲男子乒坛青黄不接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欧亚男选手的差距没有缩小的迹象,但欧洲的乒乓大国德国,已经重新组建了包括罗斯科夫、中国前国手朱小勇、王志在内的教练班子。同时,德国队的所有好手几乎都被集中在了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国家训练中心长期训练。

  年轻的弗朗西斯卡就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之一。弗朗西斯卡比鲍姆、奥恰洛夫更年轻,最近一年,他的整体球路更偏向波尔,正反手全部用前臂的速度击球,虽然绝对力量不够大,但得益于总能在身前击球,且还原较快,保证了稳定性。弗朗西斯卡的反手位也继承了波尔“快拉、快出、快摩擦”的特点,加上1米80以上的身高优势,他已经具备了冲击高水平好手的先决条件。

  保罗-金克霍尔(英国)

  2012年,奥林匹克盛会将在英国伦敦拉开帷幕。而作为现代乒乓球发源地的英国,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赛义德等好手挂拍后,沦为了欧洲的三流球队。

  这个时候,被誉为“英格兰金童”的保罗-金克霍尔,就成了英国乒乓球队唯一的希望。从小师从中国教练刘嘉诒(陈子荷的教练)的金克霍尔,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展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打法风格。他速度快,擅用前臂力量击球,而身体力量的运用较其他欧洲球员则更为协调,没有一般欧洲球员跑动中“卡位”的不协调。从战术上看,金克霍尔的整体套路比较清晰,发球落点好、抢攻意识好、前三板衔接很快,突出正手杀伤力的整体技术也完全是中国化的产物。2005年中国公开赛,金克霍尔险些将刚获得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不久的柳承敏拉下马;今年的横滨世乒赛,他又几乎在首轮比赛中将克罗地亚老将普里莫拉茨淘汰出局。

  佩科夫(俄罗斯)

  传统体育强国俄罗斯,从来不缺少有天分的乒乓球人才。在斯米尔诺夫逐渐走下坡路,库兹明与加宁娜结婚,系统训练不够导致水平下滑之时,年轻的佩科夫在最近两年已经开始悄悄地崛起,并向国家队绝对主力的位置迈进。

  2004年欧洲青少年锦标赛少年男子单打亚军、2007年欧洲青少年锦标赛青年男子单打冠军、2008年白俄罗斯公开赛男单四强,佩科夫已成为俄罗斯新生代球员中的佼佼者。

  佩科夫的技术特点跟欧洲传统选手不同,他的正手运用很多,加上勾手的逆侧旋发球和拱球,他的前三板技术有一定特点。不善于控短的欧洲球员在对阵佩科夫之时,总是被他用正手抢先拉加转上手,然后形成上旋对上旋的相持。佩科夫同时秉承了俄罗斯球员相持能力强的特点,总体上看,比较好地融合了欧亚的技术特点。但由于整体速度不快,抢攻一板的“吊”多于“冲”,所以只能把他归类为处在欧亚中间的一种打法类型。若能解决正手的杀伤力和跑位速度、合理性的问题,相信佩科夫有望在明年的莫斯科世乒赛中作为东道主的前三号主力登台亮相。

  马奈特(法国)

  马奈特何许人也?

  名不见经传的他,曾在横滨世乒赛的男单比赛中给王励勤制造过一点小小的麻烦;贝尔格莱德大运会,他是法国男队击败日本队的功臣,在男单比赛中,他经过鏖战,将中国队的国手李洋淘汰出局。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突然想起这个戴着高度近视镜,充满书生气质的法国选手。

  身材高大的马奈特在去年的欧洲锦标赛上差一点淘汰萨姆索诺夫,记得当时那场比赛的火药味十足:由于裁判在关键时刻将一个争议球判给了萨姆索诺夫,法国队的教练气不过,甚至把凳子扔出去老远!横滨世乒赛,马奈特能在实力强大的王励勤身上拿到两局,也算虽败犹荣。

  从技术上看,这名法国选手比较实际地结合了欧亚的主流打法,积极用正手抢攻,发球落点长短配合也不错,依稀让我们看到了亚洲球员的影子。马奈特虽然个头很高,但他的身体很灵活,手感非常不错,中远台的跑动很顺畅,跟前辈盖亭相比,他属于攻守比较平衡的球员。今后,他理想中的发展方向应该属于偏亚洲型。但欧洲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跑动中身体协调发力运用不好,缺少“一板过”的绝对实力。从这点看,马奈特若想跻身一流好手的行列,必须要苦练衔接技术,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以速度为主的攻防体系,而不能完全照搬亚洲选手的技术模式。

  女子

  瓦采诺夫斯卡(捷克)

  如果说吉隆坡世乒赛团体赛欧洲的亮点女球员当属斯蒂夫,巴黎世乒赛成就了鲍罗斯,萨格勒布世乒赛罗马尼亚双姝最出彩的话,那么当时光步入了后北京奥运时代,在横滨世乒赛上,大放异彩的欧洲球员当属“捷克姐妹”斯特比科娃和瓦采诺夫斯卡。

  与而立之年的斯特比科娃相比,更年轻、打法更先进、性格更张扬的瓦采诺夫斯卡在横滨世乒赛上孤身闯入女单八强,捍卫了欧洲的荣誉。

  瓦采诺夫斯卡在少年时代,曾得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乒坛名将赫拉霍娃的“真传”——进攻凶狠、相持能力强、技术有明显的男子化痕迹。步入青年时代后,瓦采诺夫斯卡开始长期在奥地利的“青蛙山”俱乐部效力,是该俱乐部除了刘佳、李嫱冰、朱虹之外的唯一一位欧洲裔主力球员。

  由于常年和中国球员训练,瓦采诺夫斯卡的技术风格逐渐融入了亚洲特色:站位更靠前、上手更积极、反拉反带等技术的使用率大大提高。因此,在横滨世乒赛女单1/4决赛中,我们甚至看到了这样一幕:打阵地战,打相持,攻对攻,刘诗雯几乎占不到瓦采诺夫斯卡什么便宜;一旦刘诗雯回短、控短质量不高,对手还能抢先上手,上手后有冲有吊,节奏有快有慢,且命中率较高;刘诗雯发短球,对方挑打能力强,挑打后的衔接套路非常熟。如果不是刘诗雯在首局告负后战术上有了一些变化,主动搓长后伺机上手,并从对方正手位突破的话,那么比赛的结果很有可能就不是4比1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无机时代,尽管鲍罗斯、沙尔等欧洲女线上的老将已风光不再,但像瓦采诺夫斯卡这样有力量、有进攻,将亚洲选手的“积极、主动”融入到技战术体系中的欧洲女将们,依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对手。

  希瑞琪(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女乒的主教练蒂诺是个非常有头脑的资深教练,早在萨格勒布世乒赛前,他就曾说:“我们罗马尼亚女队可用的人才很多,巴蒂斯库退役了,我们也不会把斯蒂夫招回来,我们的年轻人一样很优秀,我从不为后备人才问题发愁。”

  老蒂诺没有说大话,在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这些依旧秉承着“集中选材、集中训练”传统的东欧国家,具有天分的乒乓球人才是大把的。

  放眼乒坛,希腊名将格林卡、削球手吉奥尼斯、意大利新秀波波奇卡、德国女队前主力内梅斯、施敦坡等人,均是罗马尼亚裔选手。

  杜迪安、萨玛拉在萨格勒布世乒赛成名后,老蒂诺在广州世乒赛上又成功地起用了当时年仅14岁的小将希瑞琪。最终,罗马尼亚女队闯入八强,而希瑞琪也在中罗1/4决赛对阵李晓霞的一役中,向世人展现了她的天份和实力。

  2007年,13岁的希瑞琪就获得了欧洲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冠军、女双亚军,同年的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她作为罗马尼亚队的第一主力,获得了女团亚军的佳绩。

  从技术上看,左手横板,两面反胶的她,沿袭了前辈们相持球好、反手好、防御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希瑞琪比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女将站位更近台,摆速更快,防转攻的能力更强。在发球上,与刘诗雯等亚洲选手相似,她能够站在中路偏反手的位置,用勾手发出高质量的侧上、侧下旋球,同时配以极具迷惑性的半下蹲短“拱”球。发球后,她能两面上手,反手位能撕、能弹。2008年,如果不是因为在训练中的一次腰肌大面积急性扭伤,我们很有可能在北京奥运会以及2009年横板世乒赛的舞台上看见这个小姑娘的英姿。

  如果将杜迪安归于欧洲的速度型“反手流”打法,将萨玛拉归于旋转型“凶狠流”打法,那么希瑞琪则恰恰将两位师姐的特点做了融合,即有旋转,又有速度,且变化颇多。

  索尔佳姐妹(德国)

  在当今横板两面反胶弧圈球型打法一统江湖的女子乒坛,来自德国的索尔佳姐妹,手持颗粒胶皮“怪拍”,就像是两株奇葩,让众多球迷体会到了别样的精彩。

  姐姐艾米丽-索尔佳,是2007、2008两届欧洲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亚军,还在2008年获得了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的女单亚军。2008年广州世乒赛,戴着近视眼镜,不擅言辞的艾米丽作为德国女队的“奇兵”登台亮相。右手握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打法的她,能够熟练地运用反手长胶磕、挡、挤、刮,尤其当对手的弧圈球攻势异常猛烈之时,她的回球相当稳健,防守严密。当反手长胶制造出进攻机会时,她能用正手的反胶盖、打,或快带弧圈球。

  妹妹佩特里萨-索尔佳左手横握球拍,同样是反手长胶的横拍全攻型打法。她是2008年欧洲青少年锦标赛少年女子单打冠军。

  索尔佳姐妹的父亲曾是一名东欧裔的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移民德国后,他另辟蹊径,将东欧的乒乓球训练方法和德国完备的训练体制嫁接,使自己的两个女儿成长为德国新一代球员中的佼佼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弧圈球技术主宰的乒坛,姐妹俩的怪异打法虽然“物以稀为贵”,也曾让众多好手吃过苦头,但毕竟有悖于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是长久之计。今年,姐姐艾米丽-索尔佳就因为遇到了“技术瓶颈”,“长胶三板斧”被对手熟悉,从而在德国国内联赛中一败涂地,最终导致无缘横滨世乒赛。

  可以预见的是,如不增强正手进攻能力,索尔佳姐妹的崛起,将最终成为无奈的“昙花一现
你相信吗?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