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公众尽快呼吸上“清洁”空气 面临技术瓶颈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14 回复:1

[趣味科普] 如何让公众尽快呼吸上“清洁”空气 面临技术瓶颈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叶北疏

ZxID:1436856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叶南絮
7.7素材/7.14网盘/7.18网购/8.17广播剧/8.18图材/1月推荐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0
如何让公众尽快呼吸上“清洁”空气 面临技术瓶颈
[table=590,#000000,#000000,1][tr][td] [/td][/tr][/table][table=590,#ffffff,#000000,2][tr][td][size=2]
原标题:如何让公众尽快吸上清洁空气——解读《清洁空气研究计划》

文·本报记者 李禾

10月刚至,京津冀地区又遭遇十面“霾”伏。国庆七天假期,只有10月2日一天,北京市35个监测站显示的“空气质量状况”全部为“优”或“良”;在10月4—6日,甚至出现了5级“重度污染”、6级“严重污染”天。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形势严峻。按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3年上半年,我国74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5.2%。而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高达69%,重度污染以上天次占26.2%,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其次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臭氧(O3)。

如何让公众尽快呼吸上“清洁”的空气?日前,环境保护部启动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环发〔2013〕97号),针对PM2.5、臭氧等区域性环境问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空气质量管理、监测与预警、评价等体系,促进空气质量逐步改善。

大气污染严重,治理面临“技术不足”瓶颈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能源消费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挥发性有机物(VOCs)、汞(Hg)、黑炭(BC)等排放量居全球前列,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仍然保持“高位”,33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010年有60%城市的PM10不能达到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二次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复合型污染现象频发,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此外,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张及大气污染的长距离传输,我国大气污染逐渐显现出区域性特征。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说,我国目前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是发达国家近百年来经历的大气污染问题的集中体现。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广泛、成因复杂,既涉及体制机制问题,也涵盖了调整结构和均衡发展问题,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在国际上未有先例,也没有成熟的控制经验可借鉴。而面对治污问题,还缺少支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综合技术方法和健全完善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

为降低大气污染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威胁,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吴晓青说,我国在大气环境领域加大了科技投入,已取得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大气污染物减排、新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与实施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但从总体来看,这些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重点不太突出。“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

重点解决PM2.5、臭氧等区域性环境问题

吴晓青说,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就是针对“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瓶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为消除重污染天气,加速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进程,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提供全面的科技保障。

其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PM2.5、臭氧及其健康与生态效应等区域性环境问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空气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国家层次的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相应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重点区域:首先研究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三区”复合污染问题及其控制方案,实现重点示范区域内的大气PM2.5、臭氧浓度显著降低、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现象明显减少,为推进其他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重点污染源:选择火电、交通、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行业重点污染源,根据其环境影响及技术经济特征,筛选特征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研究重点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综合方案。

关键污染物:研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PM2.5、氨(NH3)、黑炭、重金属(Hg、Pb等)、多环芳烃(PAHs)等关键污染物的源清单、影响机理及最佳控制措施,提出实现主要污染物的质量目标与总量指标的技术途径。

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技术体系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分国家层面的管理技术研发、重点区域的清洁空气科技工程两大部分。在国家层面的管理技术研发中,设置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体系研究3个主题,突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综合减排、空气质量监测与污染来源解析、重污染预报预警和应急调控、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等技术瓶颈,构建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技术体系。

首先在京津冀等重点“三区”,并逐步在其它重点城市群开展重点区域的清洁空气科技工程,为实施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扭转我国大气PM2.5和臭氧污染的恶化趋势,加速重点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进程,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研究内容分“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研究”、“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研究”、“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体系研究”和“重点区域清洁空气科技工程”四大主题。特别在公众关心的大气污染治理区域联防联控方面,设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与运行管理技术”专题,将研究支持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制度、管理办法、责任、义务及实施手段;研究并建立重点区域跨省、跨地市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及相关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还将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研究中心,构建区域大气环境管理关键信息共享机制。并完善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制度,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环评会商实施办法等。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分2013—2015年、2016—2017年和2018—2020年三个阶段实施。其中,2013—2015年的预期标志性成果:建立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平台;建立重点区域大气重污染过程应急管理技术体系。

2016—2017年的预期标志性成果:建立国家空气质量法规模型和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形成大气污染防治的制度机制和环境经济政策;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清洁空气科技工程,为国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

吴晓青说,要强化产出、加快应用。最近,环保部发布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成为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以来首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该技术指南已成为各地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必须高度重视成果的总结、凝练以及推广应用;环保部门各业务司局和地方政府是《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成果的主要用户,发挥监督和评估作用,积极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等。

[align=right] [b]-以上摘自中国科普网- [/b][/align]
------------------------------------------------------
现在环境真是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了。空气质量也非常非常的不好。北京还老是雾霾天气神马的。现在一直在说的空气质量啊什么,还不会特别明显,我在工地上见识了神马叫做真正的笼罩在灰尘里,一眼望过去,连绿叶子都看不到本来的颜色,变成黄的,全是车来车往带起的尘土。一大片地方都是黄黄的,看不到别的颜色。如果环境继续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就是把工地的这种状况扩大化,真的很可怕的。
[/size][/td][/tr][/table][table=590,#000000,#000000,1][tr][td] [/td][/tr][/table]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66
伊利雪糕

ZxID:12689483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0-30 0
我们这边空气质量还蛮好的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