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唐时又称为《欸乃歌》。柳宗元在一首很著名的诗《渔翁》诗:
渔翁夜傍西崖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
诗写得很美,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之中,一声《欸乃歌》,真会令人心旷神怡。
《欸乃歌》后来不仅仅是船工渔父在唱了,江边之人都会唱;所唱的内容也不完全是与行舟有关了。唐刘言史有一首《潇湘舟中听夷女唱暧乃(即欸乃)歌》说:
夷女采山蕉,缉纱浸江水。野花满髻妆粉红,闲歌《暧乃》深峡里。《暧乃》知从何处生,当年泣舜肠断声。……
再后来,又不仅仅是船工渔父和江边之人会唱,文人们为它写了歌词,成为乐工演出的曲目之一。中唐诗人元结就作有《欸乃曲》五首。《词林纪事》卷一说:
大历初,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郡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欸乃曲》,令舟子歌之,以取适于道路,云:“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欸乃”的含义和《欸乃歌》的演唱形式已不太清楚。有人认为“欸乃”是橹声,有人认为“欸乃”是人声,也就是象“竹枝”、“女儿”一样的“和声”。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欸乃”条说:
其谓“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所歌也耶?今徽、严间舟行,犹闻其如此,顾其诗非昔诗耳,而“欸乃”之声可想也。《柳枝》《竹枝》尚有存者,其语度与绝句无异,但于句末随加“竹枝”或“柳枝”等语,遂即其语以名其歌。“欸乃”殆其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