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区国庆活动第一弹~【活动结束】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1895 回复:21

[其他] 图区国庆活动第一弹~【活动结束】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索索的猪

ZxID:8212267


等级: 内阁元老
到处走,不着家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26 0
图区国庆活动第一弹~【活动结束】
— 本帖被 ranfeng 执行提前操作(2009-10-03) —
[align=center][wmv=0]http://nonie.dongmuzhi.com:8080/zzfuck006/2006Jan/25g_Yaya/7.Wma[/wmv]
[attachment=12372256]

[/align][align=left][b][font=宋体][color=#669900][size=4]第一部分:军人风采
[/size][/color][size=2]
[color=#669900][size=3]活动时间:
9月30日21:00~10月2日21:00

活动方式:
1.找一张以军人为主题的照片
2.写出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3.可多次跟帖,但是每隔十楼才能再次发帖,否则扣分
4.对于图文并茂且加上自己感悟的优秀帖子将给予加分
5.以上内容必须真实,若发现作假扣分

评分标准:
单张图片不给分 
附上故事的15分
加上自己评论的25分[/size][/color][/size][color=#669900][size=3] [/size][/color][/font][/b][/align]

[attachment=12372257][color=#666600][font=宋体][color=#669900][size=4][b]请大家踊跃参与  敬礼[/b][/size][/color][/font] [/color]
[ 此贴被ranfeng在2009-10-03 21:08重新编辑 ]

ranfeng

ZxID:61765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xsp8679556
年纪大了,肝不动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9-30 0
活动开始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9-30 0
我是爱活动的好孩子~~~~~

上面这位女兵是来自国庆大阅兵女兵方队中北川的羌族姑娘秦玉艳。
    地震来袭 秦玉艳失去7位亲人

    来自“5·12”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的女孩秦玉艳,是一名羌族姑娘,今年刚满21岁,身高1.69米,体重110斤。小秦2005年毕业于北川中学,同年被湖北某空军空降师通信团招收为话务兵,2007年在部队服役的她以优异成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读书,2008年底报名参加国庆阅兵式训练,最终成为女兵方队中的一员。

    秦玉艳老家在北川擂鼓镇,从事建筑业的父亲秦德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1995年全家从擂鼓迁入曲山镇,在北川汽车站一侧修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清凤旅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时还在绵阳城区安昌路某小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一家人经常往返于绵阳和北川之间。

    “5·12”大地震袭来时,老秦夫妇俩都不在北川,但小秦在北川老家的姐姐一家和舅舅、舅母共7人全部遇难,家中资产毁于一旦。得知消息后,正在白求恩军医学院读书的她立即要求奔赴灾区,被战友们含泪留了下来。“战友们告诉我,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帮助你。”秦玉艳说,“这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暑假时,秦玉艳返回绵阳,利用所学知识,边照顾从废墟中救出的三姨,边在市中医院当志愿者,一个多月几乎没有休息一天。

    主动请战 要求加入阅兵队伍

    去年暑假结束临走前,秦玉艳告诉父亲,学院正在组织报名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式集训,自己想去,但上千人报名竞争,难度太大。父亲秦德清为女儿打气:“千载难逢,快去报名!”

    受父亲鼓励和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秦玉艳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名,力争参加国庆阅兵集训。她递上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战书:“请允许我代表羌族儿女,代表北川儿女,代表灾区人民,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表达对党和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据悉,国庆阅兵要求女兵申报年龄在17至25岁,身高1.63米至1.75米,秦玉艳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初选过关。

    然而,去年11月份,考虑到秦玉艳刚刚做了鼻息肉手术,加之阅兵的超强训练,院领导在去北京阅兵集训村的名单中,没有写上秦玉艳的名字。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登车前往,想起直线加方块、军歌加步伐的强烈律动将与自己失之交臂,秦玉艳急得快哭了。

    “你才刚刚拆了线两三天,高强度的训练吃得消吗?”院领导看到强烈要求集训的秦玉艳,边安慰边做工作。“再苦再累我都吃得消!请领导放心!”秦玉艳斩钉截铁地说,院领导被秦玉艳的精神所感染,同意她到北京报到,编入预备队。

    苦练本领 成为训练标兵

    进入阅兵集训村,队员们先后进行了四轮筛选,1000余人的队伍目前仅剩300余名,从预备队员到正式队员,从方队的后排队员到第一排,秦玉艳越战越勇……训练中,秦玉艳和队员们要经历“站功”、“头功”、“腰功”、“臂功”、“腿功”五道关口,只要有一关过不去就会被淘汰。这期间,她总是方队中练得最苦最累的一个,连上厕所来回的路上都要甩几个正步,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训练中,教官要求踢腿如风,砸地如锤,连大秤砣砸下去都砸不瘪的大头皮鞋,一个礼拜就会被磨烂,脚脖子经常肿得像白萝卜,脚板磨出的水泡一层又一层。由于秦玉艳训练刻苦,在阅兵村组织的数次考核中,训练成绩均名列前茅,被评为训练标兵。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其进行了单独采访,北川姑娘秦玉艳在阅兵村声名鹊起。
~~~~~~~~~~~~~~~~~~~~~~~~~~~~~~~~~~~~~~~~~~~~~~~~~~~~~~~~~~~~~~~~~~~~~~~~
之所以第一个选择的是她,就是因为代表我们灾区人民对我们的祖国的爱!
                        就是为了“感恩”这个我们牢记的心!
别的不用多说了,我们会用行动表明的!!!
~~~~~~~~~~~~~~~~~~~~~~~~~~~~~~~~~~~~~~~~~~~~~~~~~~~~~~~~~~~~~~~~~~~~~~~~~~
看了楼下的我顿时觉得我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发到阅兵故事去
[ 此贴被edith333在2009-09-30 21:1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5
司马空

ZxID:334715


等级: 派派版主
我叉做的好美好美嘿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9-30 0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 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 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 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熗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 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 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 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 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 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 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个人点评:
  《狼 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五壮士的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硝烟,但是在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仍然需要继续传承这种现实精神,做到舍小家为大家,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中心,摒弃个人主义,时刻团结在集体周围。
[ 此贴被司马空在2009-09-30 21:3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百草春生

ZxID:335843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孟客
偶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9-30 0
      孟祥斌同志1979年4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一个农民家庭。1997年高中毕业后,怀着献身国防、保卫边疆的满腔热忱,参军到了兰州军区某高炮团;1999年9月,因工作成绩突出,经组织推荐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分院。2002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分配到我部司令部机要科工作。2005年9月,同样因为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被推荐考入某工程学院参加专升本学习。2007年7月份学成归来,生前为我部副连职中尉军官。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同志因奋不顾身搭救一跳江女青年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英雄的壮举迅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婺江之畔、城南桥头,一夜之间摆满了花圈;街头巷尾、英雄牺牲的地方,人们自发通过各种方式哀悼英雄。当晚,1000多名金华市民来到英雄救人的地方,冒着寒风为英雄“烛光守夜”。
  2008年2月17日被评为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孟祥斌以他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而震撼中国、感动社会。他是人民群众自发发现、认知和推举的一个典型人物。孟祥斌事迹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道德意义。
  舍己救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生命,是人类道德的制高点。但是这个制高点是一种道德积累集中迸发的结果,其行为是建立在基本的道德之上的。孟祥斌舍己救人的瞬间行为,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道德教育成果的一种集中体现。孟祥斌的成长与他个人的家庭教育,爱人的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尤其是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些基础教育作用于他,使他首先具备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这个基础越扎实、越深厚,在关键时刻就越有自觉的道德行为表现。所以,我们在研究道德建设、道德教育时,要十分重视那些需要经常进行的做人准则、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基本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唱高调、搞空洞的东西


点评: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孟祥斌做到了,他在人们心目中无疑是光辉的、高大的,他已经成为了我们道德风尚的一个指向标,他所矗立的精神的高度,需要我们抬头仰望,希望,终有一天,道德能成为一种风尚,像感动中国颁奖词中所说: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 此贴被百草春生在2009-09-30 22:3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jennyelyn

ZxID:2173493


等级: 内阁元老
谢谢,谢谢,谢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看到从左边数过去第二个军人了吗,请允许我说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一个老外极度鄙视中国人,有一次来中国商谈投资,政府给他请了个保

镖,是个军人,那个臭老外以为中国军人不懂日本话,使着劲儿骂中国

人,这个中国军人因职责所在,只能忍着,当他把那老外送入检票口,他

的任务结束后,然后这军人就用日本话和英语狠狠地骂了那个小日本。

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这让周围的人肃然起敬。。。

中国人是出色的!

中国军人也不是外国人眼中的没文化的蛮人!

是的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军人已经走高科技化这条路了,这是我们国富民强的标志

楼主留言:

图片和故事有关么?

[ 此贴被jennyelyn在2009-10-02 17:04重新编辑 ]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孟良崮大战是粟裕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孟良崮战役是粟裕大将指挥的杰出战役之一,被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毛泽东主席曾对粟裕说过“这场战役中国只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国民党军司令顾祝同见解放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我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在江西高安战役中张灵甫一条腿被炸断,送往香港治疗后落下残疾,右腿跛行。此人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
  华东野战军领导全面分析了态势后认为,应将主力置于坦埠及其两侧地区,可出其不意集结数倍于敌的兵力加以围歼,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由于国民党军25师和83师不及时跟进,使国民党军王牌部队74师陷入了险境,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1、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74师纵深,割断了74师与其他国军的联系。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1、第6、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
  得知74师被围,蒋介石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遂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天霞、黄百韬的部队尽力支援整编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共军于孟良崮地区。陈毅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国民党军,同时根据战场情况,重新调整部署,1纵从西,4纵从北,6纵从南,8纵从东,9纵从东北,5个纵队同时对74师发起了总攻。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有矛盾,所以,在蒋介石的催逼下,他的整编83师只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弛援。而黄百韬的整编25师则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了蒋的命令。凭借武器之利,到14日上午他们已将战线推到了黄崖山、狼虎山一线。黄崖山距孟良崮6公里,两地隔一段开阔地带而相望,这道山峦自然成了整编25师通往孟良崮的最后障碍,甚至可以说,谁占有了黄崖山,谁就把握了这次大战的主动权。
  此时,华东野战军6纵16师昼夜行军,开始了夺取黄崖山的行动。48团作为其前锋部队,克服疲累、饥饿之苦,一边行军,一边睡觉(这是在特殊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特殊能力);一边跑步,一边嚼炒米,终在15日的拂晓抢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这时候,黄百韬的一支先遣部队也刚好开到了西面山脚下。胜败就在毫厘之间展开了比拼!“冲!”3营9连连长翟祖光毫不犹豫地带人从东坡攀援而上,国民党军则从西坡匍匐而进!比速度!比耐力!比毅力!50分钟后,当翟祖光他们登上峰顶,抢占了制高点时,这时国军离山顶仅有30米,1分钟的行程!“打!”翟祖光一声令下,百十支汤姆熗、步熗一齐朝国民党军扫去,打死一大片。黄崖山主峰因此控制在了48团手里,16师的其余部队则相继占据了黄崖山附近的猛虎山,万泉山等要点,尽管黄百韬随后出动营、团级的集团冲锋,企图夺回这些阵地,但地形上的劣势使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徒劳,他只能听着整编74师在熗炮声中沦入灭亡而“爱”莫能助!32年后,当年的共军6纵司令员王必成在武汉回忆这一段历史时,对抢夺黄崖山之战仍然感慨不已:倘使国民党军先我1分钟到达山顶,阻击25师的战斗,乃至整个孟良崮战斗恐怕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孟良崮上双方展开了争夺战,战况非常激烈。华东野战军23师夺取万泉山后,立即向74师中心阵地猛扑。副师长戴文贤从师警卫排和部分连队中,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突击小组。时任23师69团1营2连班长的葛兆田有幸入选,并担任主攻。每个突击小组7人,轮番冲锋,猛攻张灵甫的指挥部。不料,前几个小组都失败了。葛兆田一挽袖子,跟着副连长冲了上去。
  张灵甫的指挥部是在一座山崖根儿里,前面用石头垒了道石墙以防流弹。等葛兆田冲上来,只剩下他、副连长和一名战士。葛兆田持熗高喊:“1营在东,2营在西,3营堵正面,告诉他们缴熗不杀,谁动打死谁!”这时,国民党军74师的张灵甫将军以身殉国,张灵甫身材高大,肩上有两颗将星,胸前还缀满了勋章。当山风掀起他的裤管时,共军葛兆田发现他的一条腿是橡皮假腿。当时葛兆田也闹不清他是谁,心想反正这个官儿小不了。
  正在这时,副师长戴文贤率领后续部队冲了上来,一见躺在地上的国军军官,问道:“这个军官是谁打死的?”葛兆田还以为要受表扬,便得意而又虚伪地回答说:“我打死的。”不料,戴副师长发了火:“你为什么打死他?我要处分你!”葛兆田也来了犟脾气,一拧脖子说:“他打我,我不打他?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熗!”戴副师长也不好再说什么,对他说:“那好,你先把俘虏押下去吧!”
  总攻结束后,粟裕计算了敌军被俘和击毙人数后,发现还少了几千人。经过搜寻,终于发现了他们,将剩余的几千人俘虏。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点评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毛泽东
  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毛泽东(师哲《在毛主席身边》)
  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刘少奇
  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刘伯承
  粟裕同志素以能征善战、愈战愈奇著称于世,尤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闻名中外。——张震
  粟裕尽打神仙仗。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林彪
  粟裕受过人家的打击,决不会打击人家。—— 陈毅
  古往今来,两种人最危险,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这两样一样都不少,能不被整吗? ——陈赓
  粟裕人格品德光彩照人,有一颗金子一般的心。—— 张闻天


我个人的点评

  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


[ 此贴被lxshrain在2009-10-01 07:5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aishuba

ZxID:8560612

等级: 才华横溢
这辈子不是喜欢的就能遇上。不是遇上了便能相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男儿一跪仍英雄--记西藏运输兵张良善
                       
                      张良善,是一位西藏运输兵.他先后曾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连续两年被评为“昆仑卫士”; 1998年3月被兰州军区评为“军交运输先进标兵”和 西北军营“十大杰出青年”同年4月被四总部授予“红旗车驾驶员”标兵;1999年9月被兰州军区授予“高原模范汽车兵”荣誉称号,同年10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多次作为军人代表参加三级军区军人代表大会;1999年10月1日他作为兰军区的唯一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江主席等party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2000年5月1日作为军队的特邀代表参加“五一”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表彰大会,受到party政军领导的接见。2001年11月被评为“共和国的脊粱卫士”。
新藏线,以其艰苦和凶险而闻名于世。众多的高原汽车兵常年奔驰于此,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故事里有难以言说的悲欢离合,也有刻骨铭心的爱和怀念。曾经280趟上阿里高原,被兰州军区命名为“高原模范汽车兵”的英雄战士张良善,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张良善的军旅生涯是在新藏线上度过的。他原是阿里军分区叶城留守汽车营的一名专业军士,在1998年提干前,他已往返阿里280多趟。提干后,他仍带着汽车队翻喀拉昆仑,越冈底斯山,奔跑在这条险象环生的道路上。
 
军车不断更换,他还在这条路上奔波着,像是永远不会“磨损”似的,人们都叫他“铁人张良善”。多少次闯过死亡之门,他已无法记清。跑阿里的汽车兵经历过的生死考验、艰难困苦,他都经历过。别人没经历过的,他也经历过。

  他说,要上昆仑、阿里的人就不能怕死,有时还得和死神较较劲儿。在世界屋脊行车,雪崩、塌方、冰陷、泥石流是家常便饭,往往是雪崩连着滑坡,塌方连着泥石流,并且就在几公里的路段上发生。这时既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瞎冲乱撞。要学会抢道,该停则停,该冲则冲。葬身雪底也是死,能冲出去就捡条命。有时冲出雪崩区,再回头看看那轰隆隆而下的雪崩,你会忍不住“呵呵”笑出声来。

  这就是阿里汽车兵谈论死亡的方式。这是由军人的勇武凝结成的对生命的自信。

  入伍第二年,在前往什布其的马洋达坂,他遇到了某师参加施工的29台车。因为路太险,车队在高原跑得少,走到那里就不敢走了。张良善见后,袖子一挽,说,我帮你们。他把29辆车全开过去了。其他司机一一拥抱他,问,老班长,你是哪一年兵?他笑着说,不要叫我班长,我还是新兵蛋子呢。

  1996年9月,张良善从狮泉河往600公里外的什布其拉材料,在这条路上马不停蹄地跑了1个多月。

  昆仑和阿里似乎已拿张良善没办法了,也许是他的勇气把高原给征服了。“那条路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我亲眼所见在这条路上死去的人就不下一个排,仅在麻札达阪第一个拐弯处死掉的就有好几个。但我每次上路就兴奋,我喜欢跑车。”他对阿里的路熟悉得就像自己手掌上的纹路,那每一个拐弯和坎坷都已刻在他的心里。

  刻在这个硬汉内心深处的,并不止这些。他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那年10月,他即将分娩的妻子何桂丽因重感冒住进了医院。当时,要拉上山的油罐已准备好,次日一早就要出发。战友们说,小何病了,你跟连里说说,就不要上了。他说,连里已对我讲了,我说没事的,爱人只是感冒,到医院看看就好了。

  车队刚到红柳滩,留守处就把电话打到兵站,让他连夜赶回去。连长找到他,说,小何的病可能有麻烦,你把油罐卸在兵站,马上开车下去吧。他说,车已开到这里了,三五天就可返回了,爱人只是感冒,想来不会有事的。

  车到狮泉河,留守处把电话打到分区,说张良善爱人第二次住院,即将分娩,是难产,挺危险的。他听说后,卸完油,就连夜开车往山下赶。到了多玛兵站,留守处的电话也追到那里,问他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他一听这话,泪就滚了下来,哽咽着说,都要保,都要保,实在不行,就保大人。

  他驾着汽车在高原上飞驰,大车要5天才能走完的路,他用1天1夜就赶完了。到叶城时,孩子已经夭折,妻子也因为大出血生命垂危。他在医院守了15天,在妻子弥留之际,他含泪问爱人还有什么话要说,爱人只是摇摇头,好半天,才流着泪说,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

  他悲痛欲绝地埋葬了妻子,然后去买了两袋水泥、一些沙石,要亲手给妻子立个墓碑。和着悲伤和愧疚的泪水,墓碑做好了。还没刻完碑文,他得知营里要往阿里送一批战备物资。当时,前往阿里的道路已被大雪封住,阿里被万重雪山围困,孤悬天外。这时闯阿里,必须挑技术最过硬的司机。张良善主动请缨,他说,我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爱人的悼念之情。

  他又一次战胜了阿里。从山上闯下来后,他在妻子的墓碑上亲自刻下了碑文。

  没过几天,一封亲戚来信差一点再次击垮他。他妹妹在老家病故,老父难以承受失了儿媳又失女儿的打击,痛苦万分,哭瞎了双眼,不慎从楼上摔下,把腿摔断了。张良善欲哭无泪,但他知道自己除了战胜不幸,没有别的选择。

  他背着墓碑,把它立在了妻子的坟前。他觉得,这墓碑显出了莽莽昆仑才有的份量。其实他明白,妻子的墓碑早已立在了自己的心里。

  8年过去了,他不知多少次来看望妻子,坟前被踩出了一条小路。他觉得自己无论多么坚强,都需要来这里汲取一种只有爱才能给予的力量。
  点评:  张良善——一位普通的西藏运输兵,军功章代表着他为祖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可他连自己的妻子难产死亡都没来的及看上一眼。下跪,在妻儿的墓前下跪……男儿一跪仍英雄!!!!
看着那一张因竭力隐忍的呜咽而扭曲痛苦的脸,我忍不住地想落泪。谁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跪天跪地跪双亲。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条险象环生的道路上与雪崩、塌方、泥石流拼搏,多少次闯过死亡之门的铁铮铮的一条汉子,却跪在了妻儿的墓前……这才是真正的汉子,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英雄!!!!
[ 此贴被aishuba在2009-10-01 14:3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showseft

ZxID:645243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当年他的一个排的战友在一场老山守卫战役中全部牺牲!仅存他一人还被炸瞎了双眼,他当时还不知道周围的情形,不知道战友都以离他而去,包括给他包扎的卫生员,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靠手雷坚持着战斗,随后又身中3熗,援军到来时,他已昏迷不醒,但是就在他被救援队救醒后,他竟然奇迹般的站了起来,把全排弟兄们的名字点了一遍,直到发现没有一个答应他的,他知道了一切。。。默默的抓起身边自己的熗只说了一句话:“弟兄们,老哥给你们报仇!”说完就朝有熗声的地方走去!     

随救援队一起来的联合国的观察员抓住这个时机给他拍了这张照片,随后和医生一起强行麻醉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事后观察员说:“我只来了一天,但我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我看到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军人。” 

点评:
这位老山战役的英雄,很抱歉,到处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了,只知道他是俗称"硬骨头排"的排长.
以前就看过他的故事,知道在老山战役,也知道了那场战争中有无数英勇的军人,看一次感动一次就要哭一场,那些战士好多都无法查到名字了.以前看过美军在硫磺岛战役中插旗的照片,看了老山战役中那位插上国旗的无名战士,在插上国旗的瞬间,他牺牲了,比看美军那张照片更加感受到中国军人的伟大。虽然一个鲜活的生命已经结束,但他那不屈的身躯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震憾!更是一个民族永远不可战胜的意志!


战争就会有牺牲,每一次的战役都意味有无数的人永远留在那片他流血的土地上,在老山烈士墓园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墓地每一个人的后面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以及在战争中不会缺少的铁血和热血.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 
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土壤上有我们付出的爱!” 

---小的时候常常唱起《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曲. 只有知道这些后才明白这些歌真的有一些悲壮的


[ 此贴被showseft在2009-10-01 16:47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bubble7733

ZxID:8190356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马常利
沈阳小伙、空军护旗手马常利就是从众多仪仗队员中选出来的佼佼者,无论从何种条件上来讲,他们都是无可挑剔的。 照片由马常利家属提供提起儿子马常利,父母一脸的骄傲。
  
    “最年轻的三军仪仗队空军护旗手”、“帅哥中的帅哥”……伴随着这样的头衔,接连在奥运会、残奥会、博鳌论坛,以及即将到来的国庆大阅兵中亮相的沈阳籍三军仪仗队护旗手马常利成了时下网络中最热门的焦点。
  
    尤其是北京奥运开幕式上,那个堪称经典的护旗手定格镜头,让人们对这个充满阳光、刚毅的小伙子印象深刻。
  
    昨日记者驱车赶到了距离沈阳市区40多公里,位于辽中县四方台镇四方台村11组的马常利父母家,听他的双亲讲述马常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旗手背后付出的艰辛。
  
    尽管马常利父母家很偏僻,所在的四方台村和胜利村又混杂在一起,但是记者赶到那里时,当地居民却很熟悉这个多年不曾回家的小伙子,“是不是打听那个奥运会上护卫国旗的?他家就在……”
   
    帅哥曾是胖墩,我儿一年瘦了50多斤
  
    记者赶到马常利父母家时,已经是晚上7时许了,马常利的母亲李桂珍在家,他的父亲马万元帮邻居收花生,很快也赶了回来。他家的屋子里墙上挂满了马常利寄回家中的,每一次重大活动中,他接受检阅的照片。“你看他照片上这么风光,可进这三军仪仗队,我们家常利可吃老多苦了! ”母亲李桂珍说,“他属兔,2004年入伍的,走的时候白胖白胖的,跟现在一点不一样。”姐夫刘相宇补充:“那时候常利就是个胖墩,看着挺高,将近200 斤呢! ”“以前电视里说的那些训练仪仗队的事儿,可都是真的啊!我儿子不敢告诉我们,我听他的战友说的。举马扎什么的,那都是容易的。我儿子一入伍就被三军仪仗队相中了,从那时候起,每天10小时基本功训练都是少的,晚上睡觉都不让铺厚褥子……”李桂珍说这些的时候有点激动,她已经好久没看到儿子了,怪想的, “头一年啊,我儿子就瘦了50多斤! ”
  
 
    父亲想儿子入伍5年就回家一次
  
    “自从2004年当兵走了,5年了,我老儿子就在2006年回来过一次。剩下的时候,他都是在训练了!”父亲马万元说,“不怕你笑话,我比他妈还想儿子,一直在身边长大的啊。 ”“当兵头一年,过年的时候,他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哭了。”父亲马万元说这话的时候挺心疼,“一方面是刚去部队,训练太苦了;另一方面,想家啊!人回不来,这电话也没有,我和他妈不知道咋回事,第二年就去北京找他去了。到了北京海淀区看到他们在训练时那个苦啊,他妈当时就哭了。部队领导对我们挺好的,一劲儿地夸我们家常利,说他是那批人里表现最优秀的。 ”“有时候四五个月儿子才能往家打个电话,就是那年,我特别想儿子,上了一股火,后来就成脑出血了。不过这事儿我不敢告诉儿子,就怕影响孩子训练。我们家是农村的,孩子还有啥本事?就是能吃苦,我们不能耽误他。 ”马万元说。
  
    父亲是老兵佩服儿子今天的成绩
  
    马万元翻出一张自己穿着海魂衫的黑白照片,“我也是当兵的,我是最清楚能在部队里加入三军仪仗队是啥分量了。无论我儿子将来什么样,作为老兵,我佩服儿子今天的成绩。”说这些话的时候,这个老兵很是自豪。“现在这附近村镇的,都知道俺家出了个能在奥运会上护国旗的。常利他姐生的是双胞胎儿子,这俩小子现在就知道长大要像老舅那样。 ”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因为马常利的出名,现在街坊对常利母亲的称呼都从老李太太变成了“常利他妈”。而为了能看到儿子在电视里的模样,宽慰思念,马万元求人在家安上了卫星天线。
  
    父母身体差几个月后可能会退伍
  
    为了摘下一幅挂在炕边墙上的阅兵仪式照片,马常利的母亲在老伴的搀扶下,费了半天劲才爬上炕。因为早年的操劳, 52岁的母亲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大女儿马杰悄悄告诉记者:“上星期去的医大二院,医生说太严重了,治不了。”尽管父亲的脑出血明显转好,但是这两位老人也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子的重担就压在现在唯一在家的女儿马杰身上。“我现在压力可大了,幸好我老公人不错,这么多年跟儿子似的照顾我爸妈。其实我就盼着自己老弟出息,我这倒腾点蔬菜,家里也不指望他啥。 ”马杰告诉记者,“不过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常利可能几个月以后就退伍了。听说部队还希望他能留下,南方也有单位想让他去,这事儿最后咋定还得听他自己的。 ”“常利出名了,现在媒体天天报道他,您说这都见识过大都市了,将来他会不会嫌弃农村这个家? ”结束采访前,记者询问。
  
    马常利的母亲直笑,“这事儿我绝对放心,自己的儿子我最清楚了,这里啥时候都是他的家,我们当父母的希望孩子将来出息,但这个本分他可变不了!

  马常利:五年只休了一回假
  
    22岁的辽宁小伙子马常利是空军护旗手,已有了5年军龄的他堪称“年轻的老仪仗兵”。
  
    马常利在训练中练习得最苦,也表现得最为坚强。刚来阅兵村时,他生了一次病,每天清晨利用早操前的时间去输液,回来后接着进行训练。马常利说,“现在我不能病了,要保护好自己,我们军旗组的成员是没有替补的,身体已经不是我自己的了,是整个集体的,是军队的,是国家的。我要保证不让它发生任何意外。”马常利告诉记者,在目前每天的训练中自己要走23公里,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而在自己的5年当兵史中,他仅仅休了一回假,回了一次老家。
  
    不过,最为年轻的军旗组战士马常利却将在参加国庆阅兵式不久后退伍,大概就是年底。谈到自己未来的打算时马常利说:“留在北京或者回到家乡,但要继续从事与仪仗事业有关的工作。但在那之前,我要完成好国庆阅兵这最光荣的任务。”

点评:
紧跟时代的步伐,来八卦一把阅兵中的帅哥
第一眼吸引我的就是外貌,或许这张不是很帅,但看到他穿礼服的照片非常帅气
后来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个帅哥也是他,原来训练是那么辛苦,原来那么长时间都难以回家,原来每个人都背后都有辛苦的付出和心酸的故事
为了国庆阅兵那凝固的一秒,多少人付出了艰苦的训练,不怕苦不怕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那精彩的阅兵式,那么,在此国庆之际,让我们为这些军人和群众致以我们诚挚的敬意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颜珞尘

ZxID:8810547


等级: 明星作家
配偶: 墨如雨
I miss you.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警察任长霞

高中毕业,任长霞要报考警校。可她1.57米的个头,达不到警校女生1.60米的最低录取线。她穿上高跟鞋,再穿上能盖上鞋跟的长筒裤,昂首挺胸去体检,量身高时使劲往上拔着,恨不能把头发丝都乍起来……

她终于如愿成了警察任长霞。

如 雷

2001年,任长霞来到距郑州几十公里开外的登封市公安局当局长,领导与任长霞任前谈话: “你一踏上登封的土地,登封62万老百姓的治安安全、他们是否有交通事故,登封那么多古迹闹不闹火灾,全是你的责任!”

登封在河南有名的乱,著名的嵩山少林寺在辖区内,流动人口远多于本市人口,破案率不高,可发案率却不低。前几任公安局长管理手法或者过硬,或者过软,登封市公安局,全市行业评比连年倒数第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警察本身就是个男人的职业,女的当公安局长,任长霞在河南是头一份儿。

“郑州没人了?派了个妇女来当局长!”公安局的警察嘱咐门卫:“把门看严点,别弄得她再出点事!”

任长霞知道领导相信她的能力,往她身上压担子,但开始她挺难。

从整治队伍入手。晨练,任长霞把警察们拉到众目睽睽的大街上跑步去,一跑5公里,一跑3个月,一群男人中间,气喘吁吁地跑着的是只到男干警肩膀的任长霞。

开除辞退不称职民警,面向社会开门评警,头三脚踢下来,干警们变成了一支虎虎有生气的队伍。

任长霞想让手下的干警们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把人民警察的精神头在全登封市人民的面前提起来,让老百姓看到,这是一支可以捍卫他们利益的队伍。

当警察最根本的是要破案,发了案子总破不了,老百姓怎么相信警察在为群众干活?任长霞对民警讲,破不了案,群众把公安局叫做“粮食局”,这是我们的耻辱!

像给任长霞下马威,她上任后几天内登封市大案频发。

按警察的话说,贼“挂相”,他们可以只溜一眼,就从人群中揪出几个小偷来;但是,很多警察也“挂相”,哪怕是只穿着便衣,警察味儿也憋不住地冒出来。

任长霞也挂警察的相,她的眼神厉害。

面对着犯罪嫌疑人时,她端庄,但一股“狠”劲儿,从她的眼神中流露而出,带着法律的威严直达犯罪嫌疑人的内心,居高临下,排山倒海!


如 霞

登封缺水。

但2004年4月15日后,登封陡然出现一条泪水的河!

千万人的泪水冲刷着一个名字:任长霞……

她去世前3天,领导来到登封,把任长霞熊哭了:登封市1月30日发生强奸杀害幼女案,案子一直没破,领导心里着急。

4月14日,案件有了重大线索,任长霞匆匆赴郑州汇报;又高高兴兴地往登封跑,专案组的同志聚集在一起,正等她回去连夜布置工作。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出了事故,任长霞重伤昏迷,4月15日深夜1时,任长霞的生命,在刚刚跨过40岁的门槛时,画上了句号。

如霞的人生,短暂而又灿烂。

噩耗传开,嵩山三日泪不干!

号称登封十里长街、60米宽的少林大道,迎面而来的是成千上万自发为任长霞送行的百姓,等待吊唁的队伍昼夜不停,三日不断,一直排出近3公里,整整20万人次。

任长霞走后的第七日,是民间俗称的头七。遗像前,摆上了她最爱吃的蒸槐花。

丈夫坐在妻子的遗像前,跟照片上的她拉家常:“我回来晚,你是不是又生气了?你看你看,又瞪我?”

自从任长霞去世后,丈夫天天如此。

此时,从警21年的警察任长霞,与丈夫结发18年的妻子任长霞,终于可以歇在家里,与丈夫和孩子作伴……


心得:作为女人,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作为一个女警,就更是难上加难。而她,可以如此从容,如此大刀阔斧,给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能力,无所不及的魄力。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身。这样的女人,是羡慕不来的。别人都知道她工作拼命,殊不知,在丈夫心中的她,也是如此的美好。18年的结发情,即便当她离开,也是带不走那浓浓的爱。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Lucifercainlith

ZxID:8907743


等级: 专栏作家
配偶: 白檀香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占楼先
萧雨夜弦。

ZxID:7026152


等级: 内阁元老
原名鈅纞,可以叫我小月,月小雨,还记得我的朋友记得握个抓再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2009年的国庆,天安门上空将会出现一抹最靓丽的色彩:空军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将首次代表中国空军女飞行员驾驶国产战斗机参加空中受阅。
  2009年4月2日,随着16名女飞行学员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毕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战斗机女飞行员的身影。她们当中,最大的24岁,最小的21岁,来自空军2005年招收的第八批女飞行学员。16名女孩,改写中国女性拥抱蓝天的历史。首批战斗机女飞行员在国庆受阅飞行任务中,飞的是教-8歼击机。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些战斗机女飞行员是通过层层选拔的。她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将由原来的空中运输扩展到空中预警、电子侦察、空中加油等领域,并为“神舟”号载人飞船选拔培养中国女航天员储备力量。
女比男有何优势
  ■女性细心、缜密、敏感,在现代军事行动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女战斗机飞行员在武器操控手和精密仪器使用、地形识别等领域,都有超过男性的表现。
  ■女飞行员心理素质比男同志好
新一代的女飞行员都是女子中的精英,女子中的骄傲。她们为守护我们的国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是值得自豪与骄傲的战士





















 








[ 此贴被鈅纞在2009-10-01 19:4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5

wanglifu75

ZxID:8704961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三军女兵方队主体出自石家庄

  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这是新中国阅兵史上第一支除护旗方队外,以“陆海空”三军形式组成的一个方队。三军女兵方队阵容共378人,是世界近代阅兵史上最大的徒手徒步方队。

  今天,378名女兵将承载着数代中国女兵的功勋和荣誉,伴随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身着陆海空07式裙服,把大地的绿、海浪的白、天空的蓝汇成一个整体。在整个阅兵方队中,她们无疑是新世纪大阅兵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参加阅兵的三军女兵方队由总后勤部第四军医大学白求恩军医学院筹组,队员主体是白求恩军医学院士官学员,还有总后勤部直属单位、北京军区、海军和空军部队的战士。方队队员分别来自汉、满、回、蒙古、壮、黎、苗、瑶、藏和羌族等10个民族,队员最大的年龄26岁,最小的年龄18岁。为了走好方队,圆满完成阅兵任务,这群女兵们在四个多月的训练中,不断挑战自我,在她们整齐划一的步伐背后,是一串串汗水和可歌可泣的故事。

羌族姑娘秦玉艳,正在整理受阅服装。
[ 此贴被wanglifu75在2009-10-01 20:4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 (ranfeng) OK (2009-10-02 16:48) —
占楼编辑~~~~
啊,我之前想写的l两个都被人写了啊,重新再找
~~~~~~~~~~~~~~~ ~~~~我是新找的分界线~~~~~~~~~~~~~~~~~~~~~~~~~~~~~~~~~~
   远离喧嚣,不等于远离热闹;远离亲人,不等于远离团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边防军人的春节,永远有着一种特别的“味道”。一则则来自边关的原始“材料”、真实“文本”,描绘着他们与众不同的过节图景,也在诉说着他们更浓烈的一腔赤诚。

  国不可一日无防。一份份争相为祖国守岁的“申请书”告诉我们:在那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一刻,他们依然在坚守哨位,爬冰卧雪,睁大着百倍警觉的眼睛。

  无情未必真豪杰。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一条条饱含蜜意的“短信”告诉我们:在那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一刻,他们为了大家舍小家,只能在心底深处默默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人逢佳节精神爽。一张张丰富多彩的年夜饭“食谱”,一副副豪气满怀的“春联”,一帧帧靓丽缤纷的“电子贺卡”,还在告诉我们:在那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一刻,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边关生活装扮得绚丽多彩……

  一则则边关“文本”,如同一片片刚刚发芽的绿叶,又如同一段段悦耳动听的乐曲。从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过年”方式的变迁,更能体味到“过年”质量的跃升;不仅能感受到边防线上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更能体味到边防官兵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年年岁岁花枝俏,今朝花开别样红。就让我们伴着春天的旋律,把一组来自边关的报道,献给为祖国“守岁”的最可爱的人!

  典型文本之一

  申请书

  去年四川遭受大地震时,我家房屋倒塌,亲人受伤。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家乡父老乡亲渡过了一道道生活难关,今年灾区也将过上灾后第一个春节。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举国欢庆春节的时候,请组织批准我的申请,在除夕之夜第一个走上哨位,为祖国站好新春第一岗。

  ——申请人:西藏军区詹娘舍哨所三级士官翁小程

  一份份申请书一颗颗滚烫的心

  翁小程自去年“5.12”家乡遭受地震灾害后,一直没有请假回家看一看。临近春节,连队干部再次动员他休假,可他却用这样的一份申请书做出了回答。

  詹娘舍哨所哨长普琼达已在这儿工作4个年头了。在这海拔4700米、每年大雪封山期长达8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左右的“雪山高脚屋”上“当家做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不,每年临近春节的这几天,普琼达都要面临一项既令他高兴又让他“头疼”的选择:战士们都像翁小程一样,争先恐后申请在除夕这天晚上站哨执勤!

  今年战士们行动得更早,元旦刚过就有人提出申请了。一份份申请书,如同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字里行间洋溢着战士对祖国的忠诚,对边关的热爱。为了能够争取到这个宝贵的哨位,战士想尽办法举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新兵说,自己上山时准备好了数码相机,就是为了拍一张为祖国“守岁”的戎装照;老兵说,自己在部队服役时间不多了,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最后一个“除夕岗”……普琼达说,如果处理不当,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呢!记得去年除夕夜,其中两名战士因为没有排上哨,“压”了一天床板闹情绪呢!

  经过哨所党小组反覆研究,充分征求意见,1月18日,他们将最后议定的方案报告连队党支部:今年除夕之夜的岗哨,由哨所党员干部、骨干以及去年除夕夜没有排上岗哨的人员组成;其他的战士也有任务,那就是乖乖呆在新近建成的保温哨所里——看“春晚”。

  典型文本之二

  家信

  要过年了,别人一家三口逛公园、放风筝,尽享天伦之乐,但是我们家有些冷清。儿子昊昊那天趴在地上,画了一条长长的铁路。他说:“我要把铁路画到云南,让爸爸坐着火车回来和我过年。”……

  ——写信人:妻子李媚,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创联律师事务所律师;收信人:丈夫胡斌,云南省文山军分区某勘界保障队队长

  让我们相约下一个春天

  李媚见胡斌一面,每次都要辗转千里,对于柔弱的她来说,无疑是一次爱情苦旅。但她却没有怨言,从做边防军嫂那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2007年4月25日,李媚带着儿子,从贵州老家千里迢迢赶往云南麻栗坡探亲,结果赶上胡斌马上要到边境上去扫雷。胡斌只好劝她第二天返回。

  李媚知道丈夫有任务,不能分出精力来照顾她们,第二天便带着儿子悄然离开了部队。临行前,她委婉地对胡斌说:“你现在有妻有儿,不是一个人过日子了,为了我们娘俩,你可千万得小心哪!”

  在接下来的2008年,李媚又两次利用“五一”和“十一”长假,前往部队探视丈夫,可是由于胡斌一直“钉”在雷场作业,每次会面的时间都是那么的短暂,尤其是最后一次,李媚赴云南事前没有告诉胡斌,结果又是“第一天到,第二天回”……

  那一夜,战士们自觉地挤到其他帐篷里,临时给队长腾了个单间。胡斌和妻子久别重逢,却说什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点了根烟,狠狠地抽了几口,说:“媚,这次真的对不住你了,扫雷任务艰巨,你明天还是尽快下山吧。等这次扫雷任务结束了,我一定回来陪你过年。”

  2008年底,中越陆地边境勘界立碑工作圆满结束,胡斌荣立三等功,被云南省军区表彰为首届“十佳官兵”。但是他却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指导员同样有3年没回家过年了,副队长的女朋友发出了分手的“最后通牒”……

  胡斌又一次主动提出了留队过年。充满愧疚之情的他,不知道怎样向妻子解释才好。

  但是很快,他就收到了妻子的一封家信,信上说:“看来这一次,你又要失约了,但是我并不怪你……明年———明年的春节,你一定要回来,和我们一起好好过个节……”

  典型文本之三

  食谱

  清蒸大闸蟹、姜汁菠菜、红烧鱼、香菇菜心、梅菜扣肉、东坡肘子、荔汁莲藕、清炖整鸡、素炒油麦菜、红烧凤爪、酱茄条、胡辣羊蹄、馕炒烤肉、酱牛肉、大丰收、四喜丸子、油焖大虾、清炖羊肉

  ——新疆军区塔斯堤边防连除夕会餐食谱表(副食部分)

  同是年夜饭今昔大不同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离除夕还有不到几天时间了,歌曲《小白杨》的发源地——新疆军区塔斯堤边防连的“年夜饭”,准备得怎样了呢?该连的炊事班长杨玉彬告诉笔者这样一个数字:今年除夕,塔斯堤边防连将为官兵们献上一顿由18道菜肴组成的“节日大餐”。

  “这几天可把我忙得团团转!”原来,连队司务长探家,准备“年夜饭”的“千斤重担”全部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这段时间,小杨一直在为上报副食采购计划、征求官兵对春节会餐的意见和做好相关准备等事项忙碌着。直到昨天,“年夜饭”的食谱才完全“敲定”。小杨说,考虑到连队官兵来自不同省份,不仅为战友们准备了清蒸大闸蟹、东坡肘子等南北大菜,还把馕炒烤肉、胡辣羊蹄等各地特色名吃摆上餐桌,另外还备有5种主食、3个汤和3种饮料。杨玉彬一边说着,一边带着炊事班的战士们又切又洗,忙得不亦乐乎。

  “有得忙还不是好事呀?”已在边防工作了15年的连队参谋乔泽斌接过话茬儿。“想当年我当炊事班长时,到了冬天连队餐桌上顿顿都是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连队往往杀上两只羊就算过了年。那时过年我这个炊事班长倒是不忙,可那是没得忙呀。”

  接着,乔参谋话锋一转,自豪地说:“虽然现在连队一到冬季还会大雪封山,但在各级领导机关的关心下,我们不仅修起了温室蔬菜大棚,还建起了一座能保存15吨各种蔬菜的新式保鲜菜窖。这不,为了丰富我们边防官兵的春节餐桌,昨天,团里还用推土机护送着送菜专车为我们送来活蟹、鲜虾、西兰花、金针菇等连队过节所需的海鲜和时令蔬菜。”

  同是年夜饭,今昔大不同。看着炊事班长杨玉彬忙碌的身影,感受着两代炊事班长从“没得忙”到“忙得很”,我们深信,塔斯堤边防连的这个春节,官兵们一定会吃得开心,过得难忘!

  典型文本之四

  春联

  上联“七零八零九零后新老官兵砺壮志同守礁盘”,下联“汉族藏族土家族各族人民聚豪情共庆新春”,横批“人才济济”

  上联“奥运盛会,九州儿女吐气扬眉盛世逢春”,下联“科技强国,载人神舟飞天奔月骅骝万里”,横批“祖国万岁”

  上联“科学发展官兵同心共创和谐礁堡”,下联“忠诚使命上下齐心铸就钢铁长城”,横批“富国强军”

  ——2009年南沙春联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集锦

  火红的春联抒壮志

  临近春节,南沙永暑礁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彩带、彩旗、彩灯,装点在碉堡上、码头边、“三防”菜地里。然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礁上张贴的一副副火红的春联。

  在南沙,写礁联、贴礁联,是多年来喜迎新春的“保留节目”。今年也不例外,1月初,守礁部队临时党委就下发通知,要求各礁发动全体官兵动手写春联,并评选出“最佳春联”“最具人气春联”、“最富时代精神春联”等特别奖项。

  东门礁守礁官兵率先展开行动,他们以南沙礁堡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自觉树立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题,经过几轮PK,最终推选出以“科学发展官兵同心共创和谐礁堡,忠诚使命上下齐心铸就钢铁长城,富国强军”为代表的一批参赛作品。

  在“南海国门第一哨”华阳礁,大学生指导员向晓东发现:礁上官兵按年龄可分为70后、80后、90后,按民族可分为汉族、藏族、土家族,于是挥毫撰写了一副春联:“七零八零九零后新老官兵砺壮志同守礁盘,汉族藏族土家族各族人民聚豪情共庆新春,人才济济”。此联一出,立即像插上翅膀一样传遍各礁,引来一片喝彩。

  层层筛选,南沙春联大奖最终由东门礁礁长许鹏水等3人夺得。守礁官兵也在积极参与这次评选活动中,鼓舞了斗志,陶冶了情操。渚碧礁新战士张露去年3月第一次上礁,晚上面对空旷漆黑的大海,他时常有些害怕。在这次春联评选活动中,一副“头顶狂风暴雨磨砺顽强意志,脚踏弹丸礁盘锻造英雄卫士”的春联给了他战胜自我的勇气。在战友们的帮助下,他很快就能独立站夜岗了。

  典型文本之五

  电子贺卡

  “西陲第一哨”的战友们,你们好!我们是“东方第一哨”,新春佳节就要到了,提前祝你们春节快乐!牛年大吉!

  ——沈阳军区乌苏里江畔某边防哨所从网路上发给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的新春问候语

  万里边关e卡情牵

  1月18日20时30分,当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渐渐隐去,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指导员杨志强像往常一样,来到网络室打开电脑,登录全军政工网,准备把“军网博客”上那篇《边关感怀》写完,这时,FICQ(聊天软件)上响起了“嘀嘀”的提示音。

  “会是谁呢?”杨志强指导员轻点鼠标,只见两行彩云体文字跃然屏上:“‘西陲第一哨’的战友们,你们好!我们是‘东方第一哨’,新春佳节就要到了,提前祝你们春节快乐!牛年大吉!”紧接着,一幅精美的电子贺卡呈现在杨指导员的眼前:冰封雪裹的乌苏里江面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座写有“中国东方第一哨”的哨楼屹立江畔,两名紧握钢熗的哨兵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听说“东方第一哨”给连队发来了电子贺卡,官兵们都兴奋地围在指导员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和对方开始了“群聊”。

  “西陲第一哨”:“东方第一哨”的战友们,新年好!新年新气象,你们那边最近的天气情况怎样呢?

  “东方第一哨”:我们这边已经零下30多度了,但是最近却没怎么下雪。

  “西陲第一哨”:我们这儿倒是接连下了几场,气温骤降,但官兵们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团里今天刚给哨所送来了一批年货,有环保烟花、彩带花灯、畅销新书等,每名官兵还获赠了一张长途电话卡。

  “东方第一哨”:上级也刚给我们配发了一批最新影视大片,这个春节“文化年货”储备很充足。

  ……

  网上的“群聊”还在进行,这时,杨指导员娴熟地制作了一张电子贺卡发往“东方第一哨”,画面中象征“东西前哨”的两只大手,跨越滚滚乌苏里江和风雪帕米尔高原,紧紧相握……

  典型文本之六

  节目单

  1、站长常树伟致“新春献词”;2、群口快板《戏说鼠年》;3、乐器联奏《金牛献瑞》;4、歌伴舞《越来越好》;5、化装相声《寻找军营“男一号”》;6、双簧小品《撵你下山没商量》;7、官兵轮流发表“守岁感言”;8、合唱歌曲《难忘今宵》。

  ——西藏军区某部帮宗电站2009年新春晚会节目单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谁也不曾想到,编制仅有10人的西藏军区某部帮宗电站,竟然搞出了一台品种齐全、层次颇高的贺岁文艺晚会。看过该站排练的机关领导连连称好,叹服深山卧虎藏龙,小站精神生活富足。

  小小贺岁节目单,折射娱乐大变迁。过去,由于文化基础设施短缺、官兵娱乐层次偏低,该部许多偏远单位过年开展活动只能重复“老三样”:打扑克、下象棋、看电视。春节冰封雪裹,机关无法送戏上哨,一些“野人谷”、“蘑菇亭”成了“被欢乐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该部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依靠科技手段打造网络文化,为偏远单位打开娱乐新天地。帮宗电站也建起了一座“迷你型”娱乐健身馆,馆内不但有各种乐器,有乒乓球案、台球案,还有一个拥有3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有了舞台好唱戏,今年春节来临之前,官兵们一合计,决定搞一台“电站版”的春节晚会。

  说干就干。官兵们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辅之以先进的声、光、电效果,几个节目搞得有板有眼。化装相声《寻找军营“男一号”》,通过抖开一个个“包袱”,讲述了女大学生唐敏上山寻找自己心中的“男一号”——电站士官杨俊杰的真实故事,既让人捧腹开怀又引人深思。双簧小品《撵你下山没商量》乍一听名字有些冰冷,实则充满温馨。电站站长常树伟是位“拼命三郎”,一次一次推迟休假,该部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允许他透支健康连续工作,只好强行“撵”他下山。上级党委机关以人为本、关爱官兵的做法,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月15日,上级决定:化装相声《寻找军营“男一号”》、双簧小品《撵你下山没商量》入选该部基层春节巡演节目。喜讯传来:小小帮宗电站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正可谓:“新兵不想家,老兵乐开花。冰雪挡不住,欢乐伴我行。”


个人点评:
也许初看我选的照片与故事没有多大关系,但照片上的只是广大边防军人的代表!!!
在国庆我们普天同庆之际,在中秋我们团圆笑语的时候,请不要忘了边防的他们!!!
看着总觉得离我们的生活那么遥远,其实看着那些书信他们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在此向他们表达敬意!并祝他们节日快乐!!!
[ 此贴被edith333在2009-10-02 15:0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司马空

ZxID:334715


等级: 派派版主
我叉做的好美好美嘿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10-01 0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两个青年男女革命者,面对敌人的熗口,从容不迫地举行结婚典礼。就是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同志和当时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同志。
  陈铁军出身于华侨商人家庭,在“五卅”运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她由一个追求个人上进的大学生,转变为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革命者,并于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也发生了“四·一五”反革命事件,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这时党派她协助周文雍同志工作。周文雍是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正夜以继日地准备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因为工作需要,党指示周文雍和陈铁军合租一个房子,建立秘密联络点。为了掩护工作,他们假称夫妻,秘密进行活动。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工作上的互相帮助和生死与共的斗争,把这两个年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在当时,他们都以事业为重,顾不上谈个人的爱情。
  1927年爆发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陷入敌人大屠杀的血海之中。积极参加这次起义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在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广州坚持地下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两人同时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们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周文雍在墙上写下了这样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敌人押上刑场。两位烈士态度从容,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熗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一对革命情侣,就以这样的英勇气概慷慨就义了。


个人点评:
  他们本是一些平凡人,却有着不平凡的高尚情操,在 生 死 决 择 时,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是何等的无畏,何等的珍贵,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和传承。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但是世界格局仍然动荡不安,我们要时刻牢记祖国的荣与耻,“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想晒太阳的被子

ZxID:7275120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宋小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10-02 0
    中国军人感人故事:突击队长3次舍身救人受重伤
5月21日,武警官兵在滚落的巨石上艰难前行。
  瞬间,那些鲜活的生命,成了远逝的灵魂;瞬间,那些羌笛青柳、风情碉楼、禹王故里、熊猫之乡……将最后的一笑铸成绝版的美丽……

  5月12日14时28分,由一个简单数字组合构成的历史,烙印般深深地留在共和国的土地上。

  一位灾区群众向记者描述:摔了一跤,爬起来家就没了,城就不见了。可是,还有许多人再也没爬起来……山崩当面、流血盈前、断肠血泪,生离死别。家园在无助地颤抖,生命在传递着悲壮。

  然而,这不是结局,更不是毁灭。历史的聚光灯,映照出13万大军临危受命、浩气当歌的雕像。

  每一个军人突击的脚步、激扬的声音和滚烫的血汗,都化作这拯救生命历史壮歌中的音符……

  脚步。一个人的脚步,千万人的脚步,踏出承载人民希望的生命通道

  山脉狭路相逢,房屋恣意碰撞,废墟、孤岛、裂断……在这些触目惊心的词汇背后,是震中几十万群众生死不明的危情。

  灾情就是命令,13万大军迅即行动,挺进、前进、突击,一切行动只有一个主题词——用最快的速度,拯救生命、救助人民!

  军人的脚步,维系着无数百姓人家的重托和生命的希望。

  通向汶川县城的第一行脚印,是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踩出来的——5月12日16时30分,他率670名官兵向汶川进发。13日凌晨时分,车队受阻于距汶川县城还有90公里的塌方区。

  “弃车!步行!”来不及请示,王毅毅然作出决定,率200名官兵组成先遣队,徒步沿山道向汶川挺进。

  余震掀下的山石在暗夜里滚落,山体滑塌形成的淤泥潭没过膝盖。王毅把部队分开,5人一组、10人一队。一组快速通过,另一组警戒观察,交替行进;一条长约3公里的山间小道垮得只剩10多厘米宽。王毅带部队,抠着石缝,蹬着树根,匍匐着爬过这3公里没有路的路。13日23时15分,王毅和先遣队终于踏上汶川县城的废墟。

  迅速了解震中情况后,王毅用海事卫星电话报告了汶川震情,为党中央、国务院对震中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军人的脚步,往往要承载艰难和痛苦,却无愧于养育他们的土地。

  这片土地上布满了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羌族部长郑强的脚印,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郑强夫妻两人都是在北川土生土长的羌族干部,双方有36位亲人住在北川。大地震一发生,郑强就带领民兵冲向距市区十几公里的仙海湖。经过20多个小时的攻坚战,解除垮塌的威胁后,又火速转战北川。

  一进县城,郑强惊呆了:美丽的家乡已经面目全非,废墟中不时传出呼救声。踏上家乡的土地,却没顾上救自己的亲人。在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里,郑强带领民兵救出许许多多群众,而他在北川的36名亲人中,还有多半没有任何消息。

  军人的脚步,在常人无法履迹的地方,也能踏出畅通的路来。

  宝成铁路保卫战打响后,兰州军区某红军师副师长李春红的脚步根本没有时间踏在路上,而是在火海中、急流间。5月12日的大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隧道严重塌方,一列装运油料的货车在隧道内出轨起火;与此同时,塌方堵塞着嘉陵江河道,水流开始聚集、上涨,宝成铁路危在旦夕。

  水火无情,军人有责。5月13日凌晨,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营冲入燃烧着的隧道。为了先将火灭掉,部队决定先用沙袋堵住隧道口。尽管戴着防毒面具,但混合着油气、浓烟的有毒气体,仍一次次把官兵熏晕掀倒。5个小时,他们在火海中垒了2万个沙袋,控制住了火势。

  战罢火海,又战水患。为在水位暴涨的嘉陵江中疏通水道,李春红第一个走进淤塞的江中凿石爆破。他既担负指挥任务,又是钻机手。累得站在水里靠着石头睡着了,钢盔掉到水里都不知道。

  经过12个昼夜的战斗,燃烧的大火扑灭了,堵塞的河道炸开了。24日,109隧道胜利抢通,宝成铁路随之恢复正常运输。“水火英雄”提前赢得了西北、西南铁路大动脉的畅通。

  军人的脚步,应当出现在救助人民最关键的时刻和地方。

  成都军区某炮兵旅汽车营排长、党员突击队队长牛玉新的脚步始终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从踏入灾区后,他就第一个递交了当突击队员的申请,并担任了由7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队长。排除重大险情时,他总是推开争着上的队员:“我是队长,我先上!”

  5月24日11时许,牛玉新带着7名士兵党员分头在江油市大康镇旧县村搜救。当他来到二组村民先宇顺家时,看到他家的临时帐篷搭在危房旁,便动员他家搬到安全地带。正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余震。牛玉新不由分说背起双腿残疾的先宇顺就往外跑。刚转移到安全地带,又听到身后传来小孩急切的哭声,他便回身飞奔,把小孩抱出来。这时,“轰隆”一声巨响,刚才逗留的地方被砖块瓦砾和断梁掩埋。

  这时,右侧的危墙突然垮塌,正在集中精力搜救的上等兵冯志伟一下愣住了,牛玉新猛地上前,一把将他推到安全地带,自己才赶紧避让。倒塌的危墙虽没砸中他,但被砸中的一根断棍弹起,刺穿他的左下颌,造成面部下颌骨折……

  前后不到1分钟,牛玉新就先后3次舍身救人,自己却倒在血泊中。经过第四军医大学赴灾区医疗队专家的紧急手术,牛玉新脱离了生命危险。

  军人的脚步,无论在何时何地,必然始终站在第一线。

  济南军区某部干部杨军的脚步,本来是准备幸福地迈向洞房花烛夜的。地震前数日,他回到北川县禹里羌族乡水秀村,准备5月13日举行婚礼。5月12日,杨军和未婚妻正在新房收拾婚嫁物品,甜蜜地讨论着婚礼的程序。突然,山摇地动。就在杨军一把将未婚妻拽出门外的瞬间,新房轰然倒塌。

  “赶紧救人!”死里逃生的杨军并没有惊慌失措,他马上开始组织村民寻找被掩埋在废墟里的人,并很快带领村民们救出了43名群众。

  军人的脚步,当祖国需要时,就能迈向任何需要的地方。

  空降兵某部15名勇士的脚步是从天而降的——空降兵跳伞训练通常在数百米高度进行,要在5000米左右高度实施伞降,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少有。5月14日,震中地带四川茂县上空4999米的高度,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第一个跳出机舱。他操作自己研制的灵活抗风的武装翼伞,带领14名空降勇士迅速飞向震中预定地域。半小时后,惊险空降者踏上了救灾最紧迫的一线……

  评价
      看这些英勇的军人,舍身为祖国,我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我想要是我是他的话我能做到吗?恐怕我不行,我是个胆小自私的人.所以我崇敬他们.
[ 此贴被智琦在2009-10-02 12:5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幽蓝紫绪

ZxID:6498016


等级: 职业撰稿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10-02 0
        昨日国庆盛典上,为建国大业立下不朽功勋的共和国老战士代表首次参加国庆群众游行,万众瞩目,获得崇高敬意。

  当18位从熗林弹雨中走来的共和国老战士,乘坐彩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国庆首都6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出现了最为感人的一幕——全场数万人同时起立,向他们庄严致敬。

  这18位老兵分别是姜志增、孙明、郑玉琛、银学善、 白士奇、杜晓虎、刘润生、王恩田、郝万明、王顺全、葛棣、李龙琪、隋学芳、瞿正祥、封绩、吕祥胜、刘子威、陶玉玲。

  在《红旗颂》的乐曲声中,在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陪伴下,18位为共和国诞生立下卓著功勋的老战士乘坐主题为“浴血奋斗”的彩车,行进在20万游行群众的最前面,在层层花海的簇拥下通过天安门广场。

  邀请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战士,专门组织“老兵方队”参加国庆游行庆典,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彩车正面,悬挂着巨大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彩车上18位老战士,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74岁,平均年龄80.7岁,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有的参加过解放战争。他们穿着洗得已经发白的旧式军装,胸前全都佩戴着勋章、奖章。

  82岁的孙明说,今天早上他特地在自己挂满勋章的胸前,别上了一枚鲜红的党旗徽章。

  86岁的王顺全,今天特意穿上了已经脱下了几十年的军装。军装已经洗得泛白,但帽徽上的红五星和胸前的20多枚勋章、奖章,被擦拭得闪闪发光。86岁的封绩,用力挺直身板,对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方向,缓缓举起右手……83岁的白士奇、82岁的郝万明、81岁的姜志增……老战士们全都颤巍巍地将右手举过眉际。

  自从16岁参加八路军,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封绩几乎每天都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60年前的开国大典上,封绩作为骑兵部队的一员,骑在白马上光荣地接受了检阅。


个人点评:今年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当年战场上的老兵,受到了他们应有的最高荣誉,他们才是最有资格接受检阅和被检阅的人!向那些为了我们的新生活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英烈们敬礼,向那些老英雄们敬礼!
[ 此贴被youlanzixu在2009-10-02 19:3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xxg0915

ZxID:5210730

等级: 小有名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10-02 0
虽然来晚了,但还是想发一张真实得照片——我自己照的
时值乌市戒严,我们住的宾馆在戒严区内,为了赶飞机,壮着胆儿求助于戒严的武警战士,没曾想,居然被送到了戒严区外打车,还帮我们拿行李,回想起来,仍觉得分外感激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showseft

ZxID:645243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10-02 0
一个曾在那不远处看见一切的士兵回忆道:
我又看见了张大权,他端丰轻机熗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近了,又近了,战壕还有被越军抛到前沿横七竖八的我军烈士遗体,一切的一切又一次被冲锋的脚步推到了我的面前。十米,五米,四米,手持红旗的郭品华超越了我超越了队伍,就在离主峰仅四米的地方,他在瞬间被来自多个方向的熗弹击中了,鲜血激射向天空,红旗随着他的抖动有节奏的飘扬着,他的牺牲如果能被摄入镜头一定是世间最美丽最雄壮的境象!排长曹杰也负伤了,我没来得及看清他就已经倒下了。这时四连超越我连一、二战斗队形向主峰发起冲击,但因地形狭窄,只有一条巡逻道可利用,又遭50号高地越军侧射,伤亡较大,冲击受阻。50号,又是50高地,六连在50号高地遭到的抵抗一定是异常惨烈的。第二次冲击的势头再次被越军阻住了,我的心在滴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1984年4月28日9时15分,上级的支援炮火再次覆盖了主峰,我们没有多少人了,越军在经受了如浪似潮的攻击后也同样到了崩溃的临界点,这次我们集中了仅剩的兵力对主峰西侧发起了冲击,四连则集中兵力在南侧发起了攻击,十时五分,我们再次踏上了老山主峰。 战争的胜利靠的是士兵决死的勇气和临阵的智慧,当我们第三次冲上老山主峰的时候,作为一个防御体系主峰阵地已经不不复存在了,越军残余兵力全部转入了坑洞暗洞,此时的主峰已经不再是当面锣对面鼓的阵地挣夺了,我连和兄弟连已经完全攻占了主峰西侧表面阵地,部队随即转入掏洞打藏: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各式各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火焰喷射器也投入了战斗,三排的火箭筒手将一个个掩蔽部屯兵洞变成了活埋越军的大坟坑,这是一场真正的屠 杀,没有怜悯,没有犹豫更没有空洞的“诺松空叶”。




我已经不知道甩了多少手榴弹了,也不可能知道那些铁疙瘩到底抱销了多少越军,我只知道投弹射击再投弹再射击。这时四连从南侧的攻击再次受到了越军的火力阻击,越军纵深炮兵群的破坏性射击也开始了,战场态势变的错综复杂,隐藏在洞中的越军残兵随时可能会借助炮击对占领表面阵地的我军实施反冲击,整整一上午的拼杀,连队的战斗力已经提升到了最高点,严重的伤亡使的我们根本无法分出有效的兵力对主峰南侧实施新一轮的攻击,还是张大权,还是这个贵州毕节县的壮实汉子,就在这危急的关头,他将身边能归笼的几个战士重新进行了编组,十三个人,十三条将死的勇士,他们顶着迎头的炮火顶着激飞的弹雨再次投入近似绝望的攻击中。我与四连的一个兵冲在了一起,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已经记不清他的容貌,我们护着红旗紧随着张大权组织的敢死队往上冲,扛旗的人我依然没有分清,我的意识里只有紧随着这杆红旗往前冲杀往前跃进,旗杆上沾染的血迹尚未干透,那是郭品华的血,那是旗手赋予红旗的灵魂!





激烈的战斗考验着人们的意志,越军的暗火力点喷射出的弹雨顺着山体漫过来,挚着红旗的士兵倒下了,但是红旗没有倒下,四连的兵接过了它,四连的兵倒下了,但是红旗没有倒下,我又接住了它;握住它我仿佛握住了整个生命,红旗在飘扬,顶着劲风,划开炸烟,只要它不倒,就能给部队以无比的勇气坚持到胜利!一发炮弹在我左近的地方爆炸了,强烈的冲击波将我推向了半空:我要死了,可是红旗还在我手里,可是我要死了;掀入空中的那一瞬间于我是缓慢的,我只能并清晰地感觉到红旗还在我的手里,旗帜还在风中飘扬!在我落地的一刹,一个弟兄从旁里突然插了过来,他没有管我没有扶我,只是直接从我手里夺过了红旗,他一定是以为我牺牲了,人死了,旗不能倒!被夺过旗杆的一刻我的心仿佛也被夺走了,我在炮弹坑里躺了足有三分钟,我以为我是不行了,可是为什么丝毫感受不到伤痛甚至感受不到将死的疲惫,三分钟后我站了起了,我自认为这是一个奇迹,一分近距离的炮弹居然没有夺走我的生命,只是将我送入半空与死神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前方的熗声突然变的稀疏了,我的身边不停的有人高喊着冲过去,这是怎么回事?




我的眼睛终于捕捉到了那让我终生感叹的一幕:首先是红旗,它是那样的美丽,虽然布满了弹孔染满了鲜血,但是任何销烟都无法遮盖它,任何草木鲜花都不能胜过它,它是如此稳健地竖立着,旗手呢,我顺着旗杆往下看,这不再是一个肉体,而是一尊雕像,只见刚才从我手里抢过旗帜的战友双手紧篹着旗杆身体笔直的斜里,但他似乎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任凭子弹继续从身边划过,任凭战友从身边冲过,仿佛这世界的一切都与他不再有关联了,只要挚着旗他就永远地这样挺立下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从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什么样的人才能在炮火中魁然不动,只有死人,当我连滚带爬的冲到他的身边,一切让我再也无法控制眼泪的划落了,旗手的胸部已经被弹片打烂,脸部由于近距离的手榴弹爆炸已经嵌满了大小的弹片,生命早已离他而去,但他依然以他无上的雄魂支撑着身体支撑着胜利的旗帜。此时的战场以经没有大的战斗了,只有部队搜剿残敌时还在持续着零星的战斗。




十时五十分,我们终于攻下了老山主峰,红旗终于飘扬在主峰高地上,我们胜利了,没有一丝喜跃,盖满大地的死难者给生者太多太重的压力了,弟兄们摊坐在阵地的各个角落,越军最后的屯兵洞终于在几声巨大的爆炸声中归于沉寂了。这时阵地的一角传来了几个兵的嚎啕大哭声,我木然地听到他们在呼唤张大权的名字,张大权,他牺牲了吗?




他的牺牲我一点都不惊奇,这样一个身先士卒的人先兵而死是他最大的愿望,我蹒跚着来到了他的身旁,他是那样安静地倒在地上,手腕被打断了,缠在腰间的止血带并没阻止住鲜血和肠子的外流,破碎的军服就如飘零的飞絮,微睁的双眼似乎还在注视着我们。“胜利了,副连长你安心的走吧”,不知哪个兵在边上絮叨着,我的眼泪早流干了,我不知道此刻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我只是颤抖着双手将他扔给我的烟一枝枝点燃再一枝枝拆散,我为自已留了半包,我发誓以后再以不会动这半包烟,就让它陪着我走到自已生命的终点吧。




  占领了老山主峰,但是整个老山战区的战斗还远末结束,不远处的1072高地依然被越军占据着,我想我们会被命令继续向它攻击的,我想我会和张大权会和矮子李/班副/旗手一样死在下一次的攻击中,可是命令迟迟没有下达,我们只能在营里的指挥下赶修破烂不堪的工事掩体,转入防御。




  战争于我们还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战斗更为艰苦卓绝,但是四。二八的老山在我的心里仍然是一座人生的里程碑,它让我的生命经历了重生,经历了顿悟,它使我的人生永沦寂寞和痛苦,为了这一天我要用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索去品味。但当时的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血战过后还是血战,迎接我的四月二十九日并不会比四。二八好到哪里去,即然活着,那么就注定我们这些人的生命将再次经历生死抉择,很快,我的全部身心就都投入到阵地的构筑中去了。





四。二八,是我生命中最黑暗部分的组成,那一天我几乎失去了所有曾经肝胆相照的弟兄,也许是心里积压了太多的仇恨和悲哀,我可始变的沉默寡言,青春不再,我们的脸上心里装满了不属于我们年龄的苍桑和寂寞。







点评
我先知道这张照片,到处找过这位战士的名字,可惜没找到,讲述上面经过的是离他最近的人了。对于老山战役那只是对越战争中一个战役而已。当时因为年纪尚小,关于对越做战的事只听过广播,对他们的印象来源于课本上魏巍写的最可爱的人,以及后来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直到知道几位英雄都是打过老山战役的事后,才去查过一些资料,当时被感动到一塌糊涂,才着重去查过那段离我们当代人最近的战争。感动于真正的中国军人铮铮铁骨,不怕死的作风后对现在都市中的一些军人非常看不顺眼。
这个战士只是那场战争中无数伤亡一个小小的1而已,可这个1却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比较过这个照片和美国琉璜岛插旗,那面旗帜就说明一切了,而且发现与我有一样心思的人很多,他们总结出了很多
美国的国旗太完美,在风中展开,达到了摄影的最佳角度,而中国这面旗帜却染满鲜血,甚至边角上都坏掉了……太完美的东西经不起检验的
美军士兵齐刷刷的摆个万众一心奋勇争先的姿势,感觉不太真实。图中中国士兵中弹后,正竭力保护战旗不倒。由于失血,人在支撑着军旗,恰恰军旗也在支撑着人。这种人旗相互依存,共存亡的画面,正是 军 魂的完美体现。
美军战场氛围不足,其实都知道硫磺岛是太平洋战场上少见的恶战,但除了脚下杂乱的废墟,几乎没有战争的痕迹。而中国的这张图片上既有硝烟,又有被炸飞的碎石,由于战场硝烟弥漫,高级的相机反倒不如四十年代的相机照得清晰。
最重要的是美军是在已经夺取阵地后才由士兵插旗的。美军士兵军容整洁,甚至没有佩戴熗 支。而中国士兵直至牺牲手中依然紧握钢 熗。

敬礼、默哀,为心中的感动

同时感谢中国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带回的这张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
[ 此贴被showseft在2009-10-03 00:0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