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常见术语全解析
[s:267]
送给刚入步入动漫界大门的后辈们~!!希望能有帮助~!
(1)
OP:(opening)即片头曲。
ED:(ending)即片尾曲。
TRACK:曲目、音轨(也可缩略为TRK)
BGM:(BACK GROUND MUSIC)背景音乐,在戏剧的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一般收录在OST中。
ユレクションCOLLECTION:即选集,又称合集。一张CD里即可以是同一个系列的选集,也可以是不同系列的选集,大部分收录的是所谓的“精华”。COLLECTION有BEST COLLECTION、THEMES COLLECTION、SINGLE COLLECTION、DIRECTORS COLLECTION等。
ィメ-ジ·アルバムIMAGE ALBUM:印象集,不同于OST,其中的曲子并非是对原剧中的音乐忠实的再现,而是通过与原作有些不同的方式将原曲演奏出来,以便相对独立的构成曲目(更适合像音乐会演奏的场合)。给人的感觉是印象中的原曲。
IMAGE SONG:印象曲,基本同上,不过这个是单曲
MIX/REMIX:一首曲子的混音版或一张混音专辑。和印象集又有点不同,混音版的乐曲在OST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重编辑,并加入人声、环境音效或其他五花八门的东东,以期达到一种更好的或不同于OST的效果,给人的感觉非常的酷!一首在动画中听起来很沉闷灰暗的曲子,在REMIX版里可能是一首非常劲爆的舞曲哦!
LIVE:实况录音盘,一般是现场演唱会的,可以感受到实际参加演唱会的效果。
VOCAL:有人声的,非纯音乐带,一般指歌曲。
DRAMA:类似于广播剧,即是用一群声优来演出,但一般都是相当具有水准的。
(2)
THEME SONGS:主题歌,一般是系列里最有名的歌曲。
BONU TRACK:CD后特别附加的音轨,可有可无。
SINGLE CD:只有一两首歌或两三首歌的CD,天!这样的CD也会有人买?好像是用来现炒现卖的,通常不可能见到再版。
VOCAL BOOK:有声CD书。就像是关上屏幕看VCD一样。
SM:(不是**!)笙美贸易有限公司。似乎是一个主营日本进口动画CD的公司,目前国内不管是哪个版本的D版或Z版的此类CD都是从这个公司里出来的。(原版的SMCD似乎也价格不菲)
CD编号: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些动画CD都会有一个GGGA&GGAGM之类的标识,每一个标识对应一张CD,互不相同,如果一张CD找不到对应的CD编号,则是非官方发布的CD。可能是D版的D版,质量更值得怀疑,建议大家不要买此类CD。
CV:Character Voice声优,动画角色的配音员.
OST:Original Sound Track (原声音带),即作品原声大碟,一般收录作品(动画、电影etc...)的配乐、主题曲等等。
OVA: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是指未曾在电视或影院放映过,只以录像带/VCD/DVD等形式发售的作品。一般来说,由于OVA的制作周期与投资、人力都优于TV版,因此效果也比TV版好很多。
TV版:在电视上放的动画作品。一般是一周中的某个固定时间播放一集,因为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所以TV动画的分级明确。一般黄金时间就留给商业性强老少咸宜的热播片。而深夜档的内容就比较丰富:艺术性强的,探讨人性的,情节晦涩的,H的……
由于日本的TV动画的投资少,而且制作公司一般是用上一集动画的收入作为下一集动画的制作资金,因此TV动画的偷工减料十分明显。静态画面多,人物一般是只有嘴部在动,动作场面少,这些都是TV动画的通病。还有一个恶习就是,由于TV动画的制作资金少,制作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但又能够吸引观众,通常会把TV动画的前几集不计成本的做的十分华丽,而在中期大幅度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结尾的几集再稍微把质量提高一下,来弥补以前的缺陷。(近几年来这个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以GONZO公司为甚。又比如说广为人们所探讨的《EVA》最后两话,完全是因为GAINAX后期制作资金不足而应付出来的颠覆性的拍摄手法)
剧场版:专门在电影院公开放映的动画。
(3)
同人志:来源于日语“同人志(どうじんし)”。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所出版的书籍、刊物,但当中以漫画或动漫画文化有关的为主,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自资的,有别于商业漫画,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和“想画甚么便画甚么”的味道。
在同人志中,也分为“原创同人志”(original doujinshi)和“改编同人志”(parody doujinshi)。原创同人志是指故事人物、内容、情节等,均是自己创出来的。理论上,它们的自创成分是比较高的。至于“改编同人志”,也有人称为“演绎同人志”,就是拿已有的其他故事(例如正式出版的漫画),进行再创作或改编,包括改变故事情节、改换部分人物,以至合并数个故事等。虽然题材是取于现成的故事,但也有作者的创作。
民间亦有所谓“个人志”、“双人志”的东西。其实一般同人志,多数集合了四、五人或以上的作品,但这些称作“个人志”、“双人志”的,则整本都是只得一个或两个人的作品。
絵画同人志或参与这文化圈子的人,称作[+blue]同人[+black]。在日本,有不少有名的漫画家都是以同人志的创作起家成名的。包括CLAMP,尾崎南等。同人团队负责其刊物的整个生产过程,从作品创作,到印刷商的联系,以及发行都由他们私人负责。
除了同人志外,也有同人游戏、同人词、同人小说、同人广播剧等创作。而在同人志即卖会的会场内,亦常会见到正在Cosplay的参与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原祖级漫画同人志集售会“comic market(或简写为comiket)”(就是《现视研》那帮人每届都去的)这个每年冬夏在东京各举办一场的同人志发售会。
cosplay:英文costume play的缩写,其动词为cos,而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player。
Cosplay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中的角色,最初起源于日本,后在世界范围内盛行。现在,cos的角色已不局限在ACG的范围之内,乐队成员、电影人物、偶像等,可以想出来的,都有人会cos。而且cosplay也开始独立于同人界,更多非同人的cosplayer出现自成一格。
另外,cosplayers经常被称为"layers",而给layers拍照的OTAKU,则被称为"cameko" ["camera Kozo"或"camera Boy"的简写]。(比如说《现视研》里的大野和田中)
同人女:原意应该是指从事同人创作的女性,但是现在随着BL之风的越演越烈,渐渐的已有“同人女=专门创作BL同人的女性”这种公认的理解。
(4)
kuso:名词解释为“粪、屎”;动词解释为恶搞;形容词及副词解释为事物或动作很恶搞、很爆笑;也可用来大声念出此字以纾发自己的情感,是为感叹词的解释,其带有“恶搞”或“很好”之意,或用在名词前,表示发泄的语气;此外KUSO也可以用做句首或句末助词。
罗莉:最初来源于俄罗斯裔美国作家伏拉地米尔;纳波科夫(Vladimir Nabokov)在1955年发表的成名小说《罗莉塔》(《Lolita》),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胡伯;胡伯特(Humbert Humbert)迷恋上女房东的12岁女儿而发生的故事,小说中的女孩原名桃乐莉;海兹(Dolores Haze),西班牙文发音的小名为罗莉塔(Lolita)或罗(Lo),因此作为书名。由于纳波科夫是第一位以恋童癖题材作为主轴撰写并公开小说的作家,作品在上市初期饱受抨击,但也成为后世公认的此类作品之经典。
《罗莉塔》在1962年时因被改拍成同名的电影而声名大作,该片中译片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并于1997年时再次被翻拍。
由于罗莉塔这本小说与后续翻拍电影的出名,使得这名字已经成为女童的代名词。基本上关于罗莉的具体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具体的装扮、年龄、外貌、气质等)。但是,由于现在“罗莉”在动漫界的泛滥,所以说一般只要是在初中及以下年龄段的(可爱/性感)小女孩,都可以广义的称为“罗莉”。
正太:与罗莉类似,现在指代小男孩。“正太”一词最初来源于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中主人公——金田正太郎,其形象是一个穿著西装和短裤的小男生。对于正太,最初也有“不能有胡须,年纪不能太大,样子要女性化,身材要修长,不能有太多肌肉”这些基本条件。但是,时至今日,只要是还未长胡子的小男孩,基本上都可以被称为正太。
控:“con”的音译,“con”是英文complex的简称,直译为“情结”,作为后缀词根时,有时也可以解释为一种轻度的病态,引申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比如说铁道控、制服控、眼镜控,萝卜(robot的谐音)控等等。
萌:日文“萌え”的汉字写法。萌え(萌动)这个词最初指对ACG中的女性人物产生的一种深陷的/无法自拔的状态或者感情。如“眼鏡っ娘萌え”。本来应该是燃える一词的,不知不觉间萌え的用法形成了。关于这个变化,有单纯的词语误用一说,也有「(表达)象嫩叶发芽般的感觉」一说,萌这种状态/感觉,实际上是很难向没有这种感觉的人说明的。举例来说,有人觉得是象恋爱般,欲求高涨的感觉(如想和对方拥抱,想被拥抱,或者亲吻等等);有时萌的感觉只是看到对方时简单的幸福,又或者是看到对方幸福的模样时的满足感。当然,多数情况下是后面这种幸福感/满足感。
时至今日,“萌”的用法也同样扩大成“对象+萌”,即对象不单单是指女性人物,可以为任何人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在这种情况下,“萌”可简单的理解为“对某种事物产生迷恋/爱好”。
(5)
bl:=gay
gl:=lesbian
百合:日文“yuri”的中文翻译,在OTAKU中用来指代在ACG或小说中出现的女同性爱内容。
这个词的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认为,许多女同性爱漫画或H同人志中,女主角都名为“yuri”或“yuriko”。第二种说法则是在70年代,日本一本男同性恋杂志《Barazoku》泛称女同志者为“百合族”(yurizoku)。第三种观点是因为在女同性爱的漫画中,习惯用大量的“百合花”做为背景图,以衬托浪漫的气氛,故以“yuri”之词转指该类漫画。关于第三种说法,还看到一种不同的解释,因为lily这个词曾被当作一个形容女性之间关系的具有诗意的词,随后逐渐演变成现在这种用法。比较公认的一点是“百合这个词是在OTAKU当中用来指代……”。
御姐:一般是指16-30岁,具有成熟魅力的未婚女性。
姐贵:大姐姐,也指肌肉女。
兄贵:大哥的尊称,也指肌肉男。
H:取自日文"HENTAI"(变态)罗马拼音的前缀,基本上就表示性主题。例如H杂志,H漫, **等等。[“変态”这个词最初是用在一本杂志上(一本连载小说的流行类杂志)。“H”的意思是“変态さん(变态小姐)”。据说这是一个女性角色的名字。她用这个词来挑逗男人……八十年代以后,大多数日本人已习惯使用“H”这个词来暗示性的含义了。]
后宫:一个男主角身边围着一群的美女,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文静的泼辣的聪明的白痴的,各种类型一应俱全,并且这些美女们都毫无道理的迷恋着男主角,并以他们关系的发展为主要情节的作品。
这里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只有要“一个男主角+多个女角色”的作品就是后宫向的作品。一般来说,后宫向作品一定会有多角的暧昧关系存在,而不满足这种关系的,就算女性角色再多,充其量也只能说是“男性向”。
(6)
实验动画:是在构成和制作一部动画的过程中,以颠覆传统动画和最大限度的表现制作人个人意愿为目标,带有强烈的实验性。绝大部分的实验动画是不考虑到其商业性的,而实验的色彩可以体现在内容构思、表现手法、技术手段等一切方面。(例:《星之声》)
OTAKU:OTAKU(オタク),日文汉字为“御宅”。最初为对别人家的敬称,意为您家、府上,引申为对对方的敬语,意为您、您家等。OTAKU现在则经常指代那些迷恋某些东西到一定程度,且对这些东西有一定深度研究的人。
“OTAKU”这个词最初在动漫界是当作“您”这个意思而使用的。在《macross》中首次出现了用“OTAKU(您)”来相互称呼的情节,并在以后迅速流行开来。[一种解释是说:在作为OTAKU文化中心的GENERALPRODUCTS(即GAINAX的前身)里,大多是来自鸟取县米子地区的人,因为他们普遍将OTAKU作为第二人称使用,久而久之,这也成为了动漫人士之间使用的一种语言。]由于动漫迷们普遍用OTAKU相互称呼对方,逐渐的外行的人也就把这些动漫迷们统称为“OTAKU”。
因为“OTAKU”也有“您家”的意思,所以有人就把OTAKU理解为“御宅”——一种把自己关在家,只顾自己玩乐,不管日常生活的人。因此也错误的产生了“喜欢ACG的人=一直呆在家里暗中和别人交往的坏家伙”这种错误概念,OTAKU也因此成为了“御宅族”。
1989年宫崎事件,OTAKU的社会地位降到了最低,并成为一个彻底的贬义词。
1995年,在由GAINAX所带动的ACG复兴狂潮的影响下,OTAKU这个词开始逐渐复苏。但是,时至今日,OTAKU在日本社会大众眼中,仍旧是一个负面的代号。(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则既有把“OTAKU”作为一个贬义词来理解,也有把它当作一个褒义词)
另外,OTAKU这个词并不是仅指代ACG狂热分子,现在,迷恋任何东西的人都可以称为OTAKU。而这种人在动漫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举几个例子:铁道OTAKU(坪内地丹《妄想改造人改藏》)、特摄片OTAKU(大哲《新漫画狂战记》)、玩偶OTAKU(高见泽《美鸟日记》)、模型OTAKU(keroro《keroro军曹》)
(7)
几个和OTAKU有关的词语:
OTAKING:OTAKU KING的简写。特指GAINAX的创立者之一冈田斗司夫。他参与制作了GAINAX的许多名作,并于1994年离开GAINAX后在东京大学驹场校区担任特别讲师,并曾在此讲授过“OTAKU文化论”(汗)
(8)
板野马戏:指的是在《Macross》系列(其他动画片也有出现,但以《Macross》系列使用的最频繁、最精彩)中经常出现的机体全弹发射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中,导弹不仅是自由的回旋飞行,更是给人以在立体空间里上下翻飞的感觉。
“板野马戏”这个词来源于其创造者板野一郎。当初板野一郎将火箭烟火捆绑在摩托车上,将其引燃后在发动机车在高速运动中观察火箭烟火的运行轨迹,并以一个OTAKU特有的记忆力把画面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作品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美少女梦工厂:养成类游戏的一个里程碑,就是K着这部作品及其续作的热卖,OTAKU教团GAINAX才彻底摆脱了财政阴影。(之前GAINAX制作的动画全部都是赔本:《王立宇宙军》大赔本(迫使庵野跑到吉卜力打工中毒骗人),《飞越巅峰》、《蓝宝石之谜》也都是入不敷出)可以说,没有这个游戏热买所带来的大笔收入,GAINAX这家公司都不知能不能支撑到《EVA》开始播映。因此,最近出的《凌波零育成计划》,我们可以理解成GAINAX在向这部原祖美少女养成类游戏致敬!(其实根本就在炒冷饭中毒骗人……)
矢立肇:矢立肇是SUNRISE企划本部的集体笔名,目前为止共有三个人使用过这个笔名。
“初代”矢立肇是初代高达制片人(长滨忠夫)使用的,他在虫Production和SUNRISE的创始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初代”在《高达》的上升期突然病逝了(据说是因为过度疲劳而死的),于是“二代”矢立肇(高桥良辅)便继承了初代的笔名和意志继续完成《高达》。因为当时的气氛并不适合随便谈论此事,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在《高达》进行中“矢立肇”就已经换人了。
“矢立肇”原本是个想只用到高达结束的一个临时笔名,但由于周围对作品以及“矢立肇”强烈的期待,所以这个笔名就被“二代”矢立肇一直沿用,从此奠定了SUNRISE的原作只有一个“矢立肇”的传统。现二代矢立肇已经脱离SUNRISE以自己本名活跃着。
二代离开后,继承了矢立肇笔名的就是目前的“三代”矢立肇,目前他比较知名的作品有《The Big-O》、《Gundam Seed》等。
美形恶役:这个词是直接借用自日本汉字的词汇,原意指“相貌俊美的反派人物”,也可以理解为招人喜欢的反面人物。动漫史上第一个美形恶役出自《勇者莱丁》(创映社,SUNRISE的前身),并在以后影响到了整个动漫界,比较知名的美形恶役如夏亚、贾图、星史郎、杀生丸等。
三无少女:三无指的是“无口,无心,无表情”。动漫史上第一个三无少女——凌波零,作为《EVA》中一个最另类的而又最神圣的存在,可谓带动了整个动漫界女性角色的革命。《EVA》热播后,很多动漫作品都对Rei这个三无角色进行模仿借鉴、或挖掘再创造,典型的“三无少女”如星野琉璃(《机动战舰》)、夕业雾香(《NOIR》)等。又比如雪代巴、桔梗等,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三无”的影子。
(9)
超级系、真实系:原则上,把作品本身与类人形机械有着相当大的相关性或依存性,而这机械人又具备着超越当代(指作品中的年代)常识的能力或构造(也就是说不存在发展维科学的基础)。这样的作品,就称为超级机器人动画。第一部的Super系动画是1972年永井豪监督的《魔神Z》,而正统Super系动画结束的标志是1984年的《电脑战士雷扎里奥》。
而真实系作品的背景一般比较庞大,作品中各种设定与其中的年代的科技水平相符合,战争描写比较写实。第一部Real系的动画是1979SUNRISE出品的《机动战士高达》,而正统real系动画结束的标志为1986年的《机甲战机DRAGONAR》。
当今的机器人动画,已经不能简单的划分为S系和R系。现在的机器人动画风格多样,有SD系(Q版化的人物和机器人,如《SD高达》、《魔神英雄传》等)、新超级系(在传统超级系基础上增加了华丽火爆的战争场面)、新真实系(追求真实场面的同时抛弃了繁杂的背景设定)等等。
其实玩游戏的人就应该很清楚它们的区别了。
顺便提一下:
G本位主义:《GUNDAM》系列中的术语。指在作品中表现出只要对手是杂兵,主角(高达驾驶员)无论怎么样都不会被打中,即使被打中也不会有事。反过来,无论杂鱼有多少都可以轻松消灭,甚至以一机就可以左右整个战局。换句话说,高达是“绝对无敌”的代名词。这样违背真实系机器人动画法则的极端个人英雄主义描写在GUNDAM系列中被称为“G(UNDAM)本位主义”。
三大女神:鲇川圆(《橙路》),Belldandy(《我的女神》),拉姆(《福星小子》),以上三人被称为80年代漫画中的“三大女神”。(也有“四大女神”的说法,即再加上《相聚一刻》中的音无响子)由于她们那动人的外貌、温柔的性格,深深触动了当时的读者,成为读者心中的“梦中情人”,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称号。
(10)
特别附赠:请勿张冠李戴——“Ghibli”篇
吉卜力双头蛇: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由于1984年《风之谷》的火热上映,为了能够制作出更多优良的剧场动画,在德间康快的带领下,由德间康快、铃木敏夫、宫崎骏、高畑勋四人共同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而宫崎骏和高畑勋,他们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两个顶梁柱,被业界称为“吉卜力双头蛇”(“Ghibli”原为意大利语,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上吹的一种热风)。
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人最初在东映动画共同工作过,当时他们共同制作过了很多部动画,如:
《阿尔卑斯的少女海蒂》(高畑勋监督,宫崎骏制作),《熊猫の小熊猫》(高畑勋监督,宫崎骏剧本、人物设定、动画),《寻母三千里》(高畑勋监督,宫崎骏场景设计)等等。
花絮:
Ⅰ:“Ghibli”这个词的正确拼法应该是“Gibli”。据说当初为工作室起名的时候,宫崎骏提出了“Gibli”这个名字,但是他记错了这个词的拼写,于是就演变成了现在的“Ghibli”。
Ⅱ:二战时期意大利军队的一种侦察机也叫做“Gibli”,《红猪》中主人公所驾驶的那种飞机就是“Gibli”。
Ⅲ:宫崎骏监督的所有作品名称中都有“の”。据说《幽灵公主》最初是起《阿西达卡战记》这个名字的,但是为了符合“作品名中有’の’”的惯例,才被铃木敏夫改为现在的名字。
Ⅳ:宫崎骏早在吉卜力成立之前就拥有自己的个人事务所:“二马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宫崎骏监督的作品包装都可以看到“二马力”这个词的原因。
Ⅴ:虽然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人曾经是亲密工作伙伴。但现在两人已经交恶许久,要是没有铃木敏夫在中间做和事老的话,吉卜力未来会怎么样还真是让人担心……
下面列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大部分作品
风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ツカ)
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萤火虫之墓(火垂るの墓)
龙猫(とないのトトロ)
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
点点滴滴的回忆(おもこびでぼろぼろ)
红猪(紅の豚)
听到涛声(海がきこえる)
百变狸猫(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
侧耳倾听(耳をすませば)
幽灵公主(もののけ姬)
我的邻居山田君(ホーホケキョとなりの山田くん)
千与千寻的神隐(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猫的报恩(猫の恩返し)
茄子 安塔路西亚之夏(茄子アンダルシアの夏)
豪尔的移动城堡(ハウルの動く城)
PS:《风之谷》虽然是在吉卜力成立之前制作的,但一般也将其算作吉卜力的作品。
(11)
宫崎事件:1989年,一个叫宫崎勤的男子连续诱拐肢解女童,并向警察下达了犯罪预告,被捕后在警察在其住处搜查到大量的动漫制品,他的律师也将所有问题归咎于“动漫、特摄作品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后经精神鉴定,证实宫崎勤有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倾向。本案在当时可谓震撼全日本,所有媒体都藉这事件大作文章,1997年东京地院宣判宫崎死刑,但现仍上诉中。 (这个你们可以54……)[s:254]
[attachment=243767]
[ 此贴被燕歌既远。在2010-02-19 15:0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