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国宝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70 回复:1

[其他]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我爱贵贵

ZxID:10510582


等级: 热心会员
向往成为妖孽的人生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3-22 0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
[table=70%,#ffffff,#000000,5][tr][td][table=70%,#ffffff,#000000,2][tr][td] [table=70%,#ffffff,#000000,2][tr][td]
[color=#ff0000]壹[/color].鸮尊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66]
鸮尊概况

洛阳钟鼎青铜器基本信息
名 称:鸮尊
年 代:商代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
出 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规 格:通高45.9cm, 口长16.4cm
复制件规格:高47.3cm/高24.5
现 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
简 介:中国西周晚期的铜尊最早见于商代,主要形制有圆尊、方尊、鸟兽尊等,鸟兽尊种类繁多有羊尊、牛尊、鸮尊、象尊等。妇好墓同出两件,整体做站立鸮形,头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双足与尾构成3个支撑点,使鴞形尊体稳稳地站住。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此尊整体以雷纹衬地,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口内有铭文,为“妇好”二字。此鴞尊,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既是实用器,又是极好的艺术品,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color=#ff0000]贰[/color].四羊方尊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67]
藏品简介
高:58.6厘米
用途:盛酒器
所处时期: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出土地点:湖南省宁乡市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1]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color=#ff0000]叁[/color]. 匽侯盂西周时期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整体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69]
匽侯盂铸工精湛,装饰华丽,圈足和腹部前后布满了精美的夔凤纹饰。全器锈色碧绿,晶莹美观,是难得一见的青铜器珍品。仿制品A高24,5cm,重kg(原文物等大)仿制品B高14.7cm,重3.1kg(原文物3/5)仿制品C高12.3cm,重1.6kg(原文物1/2)。
匽侯盂为古代盛食器,匽侯即西周燕国国君。匽侯盂的主题花纹是一种很特别的凤纹,龙首而华冠逶迤下垂。周武王封其弟召公为燕侯,燕为商故国,地望在河南延津。召公为示区别,另创“匽”字来替代商朝的“燕”字。新创的“匽”字,有“像燕之匿于巢”的意思,表示“在此安居下来”。此外凤的别称为“鶠”,可能也“匽”国独特的凤崇拜有关。这件器物的铭文只有简单的“匽侯作饙(fen)盂”。意思就是“燕侯所作用于盛放熟饭的盂”。从器形、铭文综合考虑,这件器物是西周成王时铸造的,同时代的燕国青铜器中有“匽侯旨”使用的器物,这个“匽侯旨”就是召公的长子。从时代推定,这件器物也可能是召公长子匽侯旨所作。匽侯盂的出土地点远在辽宁凌源县境内,而据史料记载及考古发掘证明,西周的匽都在今天北京房山琉璃河。器物出土地点离我们熟知的燕地相去甚远,匽侯盂的出土表明,西周初年匽国在北方的扩张已达辽河流域。《说文》:盂,饭器也。《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杅不穿。注:杅,饮水器。杅通盂。铜盂最早见于商代,春秋时已较少见。匽侯铜盂就是匽侯盛饭食的盂。匽即燕。“燕”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匽侯即是燕国的君主。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发现西周时燕国的古城址和古墓葬,出土了不少刻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由此可见,北京一带曾经是燕国的政治中心。匽侯铜盂出土于今天的辽宁,说明在西周初年,辽宁一带也是燕国的属地。

[color=#ff0000]肆[/color].大盂鼎三足圆鼎,周康王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歧山县,鼎腹内记载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经验,为史学家所重视。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82]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 .青铜铸的铜鼎

[color=#ff0000]伍[/color].琱生簋周宣王时期器物,早年出土于陕西,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71]
【名称】:西周琱生簋
【类别】:金属器具
【年代】:西周时期
【文物原属】:民间旧藏
【文物现状】:留存至今
【简介】:
高22.2厘米,口径21.9厘米,足径18厘米
这是贵族琱生为其祖先制作的宗庙祭祀时使用的青铜器。
器内铸有104字铭文,记述琱生在一次关于田地的狱讼中,得到本宗族宗主的庇护,达到了多占田地的目的。

[color=#ff0000]陆[/color].龙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意义深刻,此器也是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72]

藏品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龙虎纹青铜尊藏品图片高:50.5厘米
口径:44.9厘米
足径:24厘米
重:26.2千克
用途:盛酒器
所处时期:商淮夷
出土时间:1957年
出土地点:安徽阜南月儿河出土

龙虎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出土于阜南县。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color=#ff0000]柒[/color].铜冰鉴铜冰鉴为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73]
战国器。原器一九七七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商周以来的中原青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铜冰鉴便是曾侯乙墓青铜器中的代表器物,集中表现了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
铜冰鉴的四足是四只动感很强,稳健有力的龙首兽身的怪兽。四个龙头向外伸张,兽身则以后肢蹬地作匍匐状。整个兽形看起来好像正在努力向上支撑铜冰鉴的全部重量。鉴身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个龙耳,作拱曲攀伏状。这些龙的尾部都有小龙缠绕,还有两朵五瓣的小花点缀其上。
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

[color=#ff0000]捌[/color].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底部有铭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75]
藏品简介 长:137.2厘米

宽:86.5厘米

高:39.5厘米

重:215.3千克

用途:盛水器

所处时期:西周周宣王时期

出土时间:清道光年间

出土地点:陕西宝鸡虢川司

详细信息 器作长方形,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收,微鼓,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四足作矩形,是目前所见商周时期最大的水器。器口缘下部周饰穷曲纹,腹部环饰波曲纹。

器内底铸铭文8行111字,记述虢季子白率军对狁作战,斩敌首500,俘虏50人,战后献馘,周宣王宴飨虢季子白,并赏赐马、弓矢、钺以资勉励。

铭文云:“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工,经蒦四方。伐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馘于王,王孔加子白义,王各周庙宣榭爰飨。王曰白父,孔显有光。王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铭文中语句以四字为主,且修饰用韵,文辞优美,行文与《诗》全似,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

同时,此篇铭文中“薄伐狁”、“折首”、“执讯”及“是以先行”等句,可与《诗》之《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等篇所记史实相互征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color=#ff0000]玖[/color].曾仲斿父壶为春秋时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attachment=12340176]
春秋 曾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966年湖北省京山县苏家陇出土
壶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青铜壶始见于商代,西周壶一般为圆形,春秋壶多扁圆而方,战国的壶则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样式。发展到汉代,大的圆形壶称为锺,方形壶则称为钫。
曾仲斿父铜方壶,器体高大,纹饰精细,显示了其主人高贵的身份。壶上刻有十二字铭文,其大意为“曾仲斿父用上等金属铸造宝壶”。铭文所提到的国家是周代被分封到汉水流域的曾国,然而在群雄争霸的年代,这个诸侯国很早就销声匿迹了。该壶为我们踏寻这个古国的人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壶是古代盛酒或盛水器,始见于商代,春秋战国尤为盛行。春秋壶多扁圆而方,贯耳,圆足;周代的壶一般为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
此壶器体高大,通体以波曲纹为基调,动静呼应,虚实相谐。阴刻与阳刻,宽与窄的变化形成节律,气势凝重而华丽。与此器同墓出土的还有鼎、簋、鬲、豆等共计97件,其主要礼器组合为九鼎八簋(缺一簋),按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九鼎八簋”。但铭文告诉我们,该墓的墓主人只是一位曾国的上层贵族,据该墓另外几件铜器铭文“曾侯仲子斿父”可知,墓主为曾侯次子,是没有资格用这么高规格的礼器的。这显然是西周晚期以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地方诸侯僭用天子之礼而出现的现象
铭文中记载的曾国,在历史文献中却不见其踪影。而历年在汉淮地区发现的曾国青铜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布甚广,其中尤以曾侯乙墓最为著名。学者们研究发现,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曾国,其实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随国。因此,曾仲斿父壶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其高超的制作水平,还为我们揭开千年曾国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color=#ff0000]拾[/color].司母戊鼎为商后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院。
[attachment=12340181]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3月,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td][/tr][/table] [/td][/tr][/table] [/td][/tr][/table]
[ 此帖被我爱贵贵在2015-03-22 11:37重新编辑 ]
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
天广、不如心宽!
舞子2

ZxID:368440

等级: 热心会员
忽然发现威望是很重要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4-03 0
长见识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