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法家故事集锦50则。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70 回复:0

中国历代书法家故事集锦50则。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xyls柒一7

ZxID:344911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城路
珍惜曾经及现在的每一份善意。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01 0
— 本帖被 xyls柒一7 执行压帖操作(2013-10-01) —


中国历代书法家故事集锦  



一、【秦汉】
     1、程邈创隶书
程邈
  传说,隶书是由秦朝的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创造出来的。程邈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秦汉】2、萧何深思题匾
《笔阵图》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遗于笔下”),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前来观看的人拥挤得象潮水一般,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事见南朝宋·羊欣《笔阵图》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秦汉】3、师宜官卖字换酒
卫恒《四体书势》
  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
    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喜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大约有几百人。汉灵帝仔细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分书法最为出色。大的,一个字的直径可以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
    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很简单: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说以后,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
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了。
(事见晋·卫恒《四体书势》)


【秦汉】4、墨成池__张芝

东汉·张芝《冠军贴》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秦汉】5、蔡邕偶创飞白
   
  1.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
  
  3.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
  
  4.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在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5.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
  
  6.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激情。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7.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8.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韵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秦汉】6、蔡邕喜得素书

      蔡邕进嵩山学习书法,在一石洞发现一本写在素绢上的墨迹,用笔犀利,八面得势,很象籀书、大篆,内容是写李斯、史籀等的用笔法。蔡邕得到它后,高兴得三天不吃饭,好像当面得到古人的教导一般。
    他专心读诵这本素书,整整学习了三年,深得其用笔奥妙,所以他的用笔奇特,书法精深,得到当代书家们的崇敬。
    蔡邕亲自在太学(最高学府)书写了《五经》,令工匠镌刻在太学门外,观看的人象赶集一样多,大家对此赞叹不已。



二、【魏晋南北朝】
     7、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钟繇《宣示表》____传《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摹本。
    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隶书古意,多是真书笔法,是钟繇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钟繇是今天流行的楷书的创始者,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看到一本名为《混迹三国》的闲书,上面也谈到钟繇,说他是个文武全才,文的方面,他精通史学、易学、书法;武的方面主要是学习兵法和剑法,他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
    我不由吓了一跳,在我印象里的一直是文弱书生的钟繇,几时修成了这一指禅功?莫不是现代的海灯法师也要认钟繇为祖师爷吧!
想马超的堂弟马岱与钟繇那一战,被后人评为三国战史上实力最为悬殊的一战:“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钟繇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繇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
    后人评:“对付钟繇这号只会白纸上写黑字的还用宝刀,太夸张了吧!”
如果钟繇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虽然不能洞穿马岱的宝刀,那至少在武艺上并非等闲之辈,不至于与马岱只斗得一个回合吧。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 史上记载钟繇指力洞穿棉被,是他学书三十余年,每天夜晚在被子上不间断练字的结果。
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籍,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上厕所,竟忘记了出来。
    钟繇在学习书法入迷忘我,堪称骨灰级书法爱好者,还有一事更能证明。
青年时期,钟繇就与后来的领导――曹操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走到了一起,那时经常出席书法学术讨论会的还有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书法迷。
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擅长制墨的先生(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大概很怕钟繇借了不还他,也有可能是怕钟繇的书法超过他,总之,任钟繇死磨硬缠都坚决不借。
    钟繇很生气,他把胸脯擂得咚咚响,一直擂了三天,擂得胸前青一块紫一块,还呕了一大滩血,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在练大力神功,准备去跑江湖卖狗皮膏药,这韦诞也够狠心,全不为钟繇的“苦肉计”所动,硬是没给他看。钟繇却因为“表演”太投入,把自己擂得奄奄一息,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得了心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邕的秘诀。
    这差不多为韦诞做了一个广告,谁都知道韦诞手中有一本练书法的秘籍,以致于后来韦诞的墓真的被盗了。
    但韦诞比钟繇晚死了二十年,钟繇是不可能亲自去盗的,但是由于他发下的那个誓言,后人还是一口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这可真是冤枉了钟繇。



【魏晋南北朝】8、韦诞题匾掷笔
韦诞书法
  韦诞,字仲将,三国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人,擅长楷书,尤其精于题署,汉魏时期的皇宫、舍馆和各类宝器上,都有他写的手迹。
    魏明帝即位后,在洛阳兴建凌云台。楼台上悬挂有未题字的匾额,让韦诞去题写。人们用笼子装着韦诞,再以滑轮、长绳牵引,吊拉上去。匾额离地面有二十五丈,韦诞站在上面,胆颤心惊。一气之下,他扔掉手中笔,把它烧了,并告诫他的子孙,断绝传授他的楷书法,还将这一条写进了家规。
  



【魏晋南北朝】9、一代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擅书法,世称“书圣”。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10、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事见唐·张怀瓘《书断》)








[ 此帖被xyls柒一7在2013-10-01 19:43重新编辑 ]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