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臉紅紅.... 执行锁定操作(2010-03-21)
—
6月20日,记者沿成绵高速公路,前往地震中受灾比较严重的攀长钢。虽然离地震已经过去39天,但高速公路上仍然有许多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通过,路两旁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巨大广告牌在眼前不断闪过:“因为有爱我们无所畏惧!”“振奋精神重建美好家园!”“挺起脊梁,我们继续前行!” ……
在雨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进入了攀长钢所在地——四川江油。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路两边房屋倒塌的碎石、停放的大量运送救济物资的车辆、空地上民众居住的各种颜色的帐篷。
据介绍,这个离北川半小时、离汶川百十公里的城市,在此次地震中似乎并没有受到外界太多的关注,江油的房屋与北川、绵竹等地房屋大量倒塌不同,整个城市的房屋虽然外立面良好,但大部分的房屋已经受到严重的内伤。 江油市的“丰碑”建筑——李白故居也已在余震中倒塌。
下了高速我们沿着帐篷街区缓慢前行,直接到达攀长钢办公大楼。由于受到地震的影响办公大楼的五层正在维修中,因此只能从大楼的后门进入办公区。一进后门,首先看到的是悬挂在维修中的办公大楼上的“艰苦奋斗,携手自救,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红色横幅。
当我们见到攀长钢党委书记王政时,他正在办公室里接听电话。从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以及沙哑的嗓音,我们就能知道他有多忙。
“虽然离5.12地震已过去39天,但地震发生那一刻人们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保护国家财产、保护生命的故事至今仍鲜活感人,恍如昨日。”回忆起5.12情景,王政书记非常的感慨。
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得攀长钢各主厂房内瓦砾、玻璃、器械散落的撞击声不断响起……
这是我的职责
地震发生那一刻,钢管公司挤压车间整个厂房剧烈地晃动起来,呛人的灰尘到处弥漫。紧接着,厂房内照明灯突然熄灭,屋内一片昏暗,屋顶不断有瓦块、砖头掉下,砸在钢制水罐、气罐上发出急促的“咚咚”声。
“太可怕了,就像山崩地裂一样,我从来没有过那种感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挤压车间水泵站操作工宋新立,这位有着22年工龄的女工依然心有余悸。
14时29分,车间内己是一片慌乱,惊惶失措的人们在本能的驱动下,纷纷涌向车间门口。慌乱中,宋新立习惯性地按动所有的电动阀门开关,也准备向外跑。
“怎么没有阀门关闭信号?开关坏了?”她立即重新按动开关,依旧没有信号。宋新立额头上立时冒出豆大的汗珠。
“糟糕,停电了,所有的电动开关都已失效,必须马上关闭紧急手闸阀!”另一名当班职工王成云用颤抖的声音说。
这个手闸阀是挤压车间核心设备—3150吨挤压机动力设备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关闭设施,如果不能及时将其关上,动力站内8个高压气罐的高压水就会不断流出,当水过度流失后,高压气罐的31.5兆帕高压汽就会瞬间喷发,周边设施将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台从国外引进的,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挤压高温难变形合金的挤压机也会毁于一旦,损失难以估计。
14时30分,宋新立急忙起身,摇晃中,她扶着两边的设备,艰难地绕过几个动力泵,蹒跚着穿过一排阀门和蓄势罐之间仅50厘米左右的通道。剧烈摇晃中,她尽力将手伸向伺服阀,一次,没有抓住,两次,仍然没有抓住。她定定神,快速出手,终于抓住了,一把摁了下去……
“赶紧关手动阀!” 宋新立又踉跄着跑向门口的手动阀,并大声招呼王成云。
这时,厂房内已是“天崩地裂”,光线昏暗,人们惊恐的叫喊声、匆匆奔跑的脚步声、挤压棒和挤压垫散落的‘叮当’声,甚至天车司机在空中绝望的尖叫声,迅速将宋新立的声音淹没。
14时31分,宋新立和王成云相继赶到动力站门口的手动阀边,牢牢抓住直径半米左右、平时需要两个棒小伙转动的手动阀。她们身体稍稍平稳下来,立即转动阀门,1圈、2圈、3圈…时间也在一分一秒走过。
14时33分,阀门完全关闭。此时车间内部,已经空无一人,厂房开裂的“噼啪”声不断传来。
“其实,我没有想啥子,感觉自己的责任就是管好动力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关闭后再撤离是我的职责!”宋新立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她当时的想法。
责任驱使他不断前行
在雨中汽车小心地绕开路边滚落的山石,沿着断裂不平的山路,来到攀长钢位于含增的特冶中心。该厂与北川县城相距仅1 0多公里,与北川县仅一河之隔。
如果没有地震,这里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厂区。它静静地躺在山谷里,周围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一条大河从厂房旁蜿蜒流过。然而,地震使厂区附近的建筑已成瓦砾。走进厂区,景象让人更加心痛。特冶车间电渣厂房位于唐家山堰塞湖泄洪主渠道——通口河畔,设备损失惨重,靠近山体一侧的车间山体墙已严重倒塌,厂房顶大也已面积坍塌露天。
特冶中心党委副书记陈炜还没等记者说话就介绍起地震发生那一刻的情景。那一刻,地动山摇,停水、停电、职工被困……
危急时刻,职工夏秋斌,在一些职工惊魂尚未定之时,他就冒着山体石头继续滑落的危险,徒步走到五公里之外的生活区含增镇政府求救,通过协调, 迅速将叉车带到中通路黄连桥路段,及时清理所有阻路进厂的石头,保证了救援车第一时间进厂疏散被困职工。5月13日因没有通勤车,他从中坝徒步四个小时又赶到厂里配合领导协调各项工作。
大爱无言
沿着山路前往位于武都镇的第四分厂时,遇到一辆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在山路拐弯处与一摩托车相撞,停在路边,记者不禁在心里默默祈祷为灾区送爱心的车的主人仍然平平安安。
四分厂的厂办公楼因地震造成倾斜已成危房,墙体裂缝最小的都有四五公分,裸露的钢筋水泥、砖头格外醒目。
在扁平材车间半露天的厂房里,厂综合科的领导指着正在维修中的厂房对我们讲起了地震发生时的那一刻。地震时扁平材车间,主、附两跨约20余米的厂房房顶和房梁垮塌。砸垮了正在附跨作业的6号天车,天车操作室严重变形 ,当班女操作工刘建华被困于其中生死未卜。危急关头,轧钢厂厂长陈兴作、党员骨干张福超、梁军、谌杨、文朝阳挺身而出,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勇敢地冲向废墟,成功将被困女工安全救出。
在小中型材车间,车间主任钟文坚、副主任段世斌、欧阳俊带领党员突击队不顾余震的危险,冲进了危机四伏的厂房,用绳索、梯子解救出被困天车工。
在大型材车间,车间领导谢韬、罗胜平迅速带领班组长和生产骨干,冒着余震的危险返回到厂房内,逐一关闭均热炉、退火炉天然气阀门,断开煤气炉电源和煤气阀门。
勇气,在危难中迸发
“不能再让厂里蒙受更大的损失”、“头儿,车间的天然气总阀还没关,让我们去吧”
强烈的地震刚刚过去,从炼钢四车间四楼会议室冲出来的机电工段长何勇主动请缨,要求去车间内关闭总阀。“说不准还要出现更大的震动,何勇,你不要命了!”惊恐未定的人群中有人在极力阻拦他们。
“让我们去吧,要是天然气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焦急万分的何勇一边说着一边又重新紧了紧颈下的安全帽绳整装待发。
沿着熟悉的道路,何勇与组员何明、李小龙向着厂房最北面的炉前跑去,很快消失在同事们担忧、急切的目光中。
震后的车间里一片狼藉,快步走在空旷的厂房内,何勇几乎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到处散落的碎石、瓦砾,炉外的一支管道已经有了燃烧的迹象。3个人好不容易才摸到炉前,何勇一个箭步登上铁梯,借着昏暗的光线,寻找到总气阀。忽然,厂房里又传来一次明显的震动,“何勇,小心!”话音未落,房顶上的碎石、渣尘已纷纷抖落下来,散落在他们的安全帽上。何勇和他的同事紧紧抓住铁栏杆,丝毫不敢再发出半点动静。惊悚的几秒钟过后,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快速爬了几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气阀牢牢旋紧,而后安全地撤离了厂房。
有一种真爱叫坚强
“将当班的70多名职工安全撤离到厂房外空旷地带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轧钢厂中小型材车间三横班大班长、共产党员韩祥飞至今心有余悸。“电话打不通,我不敢想太多,而且当时的情况也容不得我想太多。”在地震刚结束的那一刻,家在地震重灾区北川的韩祥飞就召集职工察看灾情,检查厂房、设备损毁情况,组织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13日凌晨7时许,韩祥飞手机响了,电话是北川的哥哥打来的,刚听了两句,韩祥飞泪如雨下,哥哥哽咽着告诉他,父亲、母亲、侄儿全都在地震中遇难。
韩祥飞忙碌在救灾一线,让车间领导心疼不已,特意把他“赶”回了北川,但仅过了一天,韩祥飞就又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他把失去亲人的悲痛泪水化作无穷的力量,冒着持续不断的余震,身先士卒带头进入厂房,连续13个昼夜奋战在车间现场,开展隐患排查清理、设备检查抢修工作。
白衣天使不辱使命
5月12日,这天是护士节,但在一阵剧烈的地震之后,使快乐的节日变成了紧张的抢险和救护。地震发生时总医院主诊大楼发生强烈震荡,大楼多处出现坍塌和宽达数厘米的裂缝。“转移病人!”在危难时刻,医护人员们用行动诠释着“天使”的爱心。
医生护士们在危险的大楼里不停地穿梭往来,他们有的怀抱病人,有的肩背病人,有的推着病人。在余震的摇晃中,病员们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相互搀扶着走出病房;三两个医护人员抬着重症病人来到楼外草坪。在余震的摇晃中,医务人员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一次次地冲进摇动的住院楼,一趟趟地将所有病人安全地转移出来……震后20分钟左右,300多名病人已迅速安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