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自己在写命题作文,实际上的确如此。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很有表达欲。而今天我终于试着把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其实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这个,虽然模糊。我记得我还恶作剧将一张写有“我是同性恋”字样的的白纸贴在我前排的一个男孩的背上。那个男孩很温柔,并没有责备我,而是好心地告诉我,我把“恋”写成了“慈”。现在回想,好笑之余,觉得诧异。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我没有任何渠道知道这个。
上初二时开始正视。是因为那个令人心碎的愚人节。媒体不厌其烦、连篇累牍地报道他的生平,猜测他的死因。当然,就免不了拿他的性向说事。其实说他是homosexual并不确切,他已明确说过他是bisexual。当时看到这这方面闪烁其词的报道,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有点别扭,还有死后被迫提供这种话题去满足某些无聊人士的窥探欲的同情。我实话,彼时我对他一点也不了解。在他去世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过他的一首歌,看过他演的任何一部电影。拜那些强大的媒体所赐,在他死后不久,我迅速对他的生平有了大略的了解。看着电视上妖娆妩媚的虞姬时,我不得不承认,这个男人,很特别。真正让我喜欢上他的,是他那个惊世骇俗的告白。长发、短裙、低胸露背连身裤,2000年红馆演唱会,他对唐鹤德深情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令他充满魅力,也让我体会到了他的狂放任真。
只是,出乎我的意料,当我告诉我后排的那个男生我的偶像是张国荣时,却换来他诧异的略带鄙夷的眼神。我隐隐明白了什么,但我告诉我自己,也许他是个例外。却没想到,自己才是那个例外。一个,两个,皆是如此。而我并没有沉默。当有人再次问道类似的问题时,我很坦然。后来开始看王小波的杂文,于是更加坦然。
我很庆幸,我是通过他去了解这个群体。毕竟他是如此特别。
其实有时候我们寝室的座谈会聊天时会涉及这个问题。她们都表示尊重别人的性向,但无法接受自己的至亲好友有这方面的倾向。这种区别对待岂非也是一种歧视?因为与己无干,所以不吝于“尊重”?真正的尊重并不是这样的。
我还记得有一回在网吧电脑发现《断背山》。我打开看了看,说实话,并没有耐性,因为网吧不是个适合看这类电影的场所。太嘈杂,人静不下来。我跳来跳去,看到了两个镜头。一个是两个主角很激烈地接吻,然后被其中的一个的妻子发现。另一个是情事后他们拥抱在一起。其实整部电影没什么激烈的情爱镜头,很“干净”。我特意停下来,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不适,觉得高兴。(在此之前,我没有看过任何同性电影。)而在回寝室的路上,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室友告诉我她瞄到了第二个镜头,觉得有点恶心。我无语。
我们一直都知道,作为弱势群体,作为边缘人群,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尊重和理解,特别是来自至亲好友的。我还记得有一期《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一个中年女人,面容捎带愁苦,而旁边的标题赫然是“我的儿子是同性恋”。我一直想知道这位母亲是以何种心态面对这个事实的。我没能买到,只能猜测。如果她不够开明,无法理解,我相信最后一定是母爱让她妥协。在我向我的室友指出她们的尊重不是真正的尊重时,她们曾就这个问题反问过我。我说,如果我是一个母亲,如果我的儿子真正爱的是个男人的话,我会选择尊重他的决定。我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在标榜自己开明。我只是爱他,并且知道,爱情是没有错误的,与其他的因素诸如伦理、道德、年龄、性别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