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blue]2006,中国因他们而感动[/color]
打假医生陈晓兰屡遭报复矢志不改、歌手丛飞生前身后爱洒人间、“最美”女记者曹爱文放弃采访抢救溺水女孩……翻开2006年的“英雄谱”,一位位跃然眼前的人物,或刚强、或柔美,一次次拨动我们的心弦。
感动产生力量,给无助者力量,助孤独者前行,更让善良和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里……
[color=red][size=2]丁晓兵:“只有一只手,我也要做生活的强者!”[/size] [/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00212031411250462082927.jpg[/IMG]
20年前的一次光荣负伤,让丁晓兵一夜之间从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变为失去右手的伤残军人。但他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从系鞋带、越障碍、整内务到切菜、做饭、包饺子,一切都是单手操练;无论各种姿势的射击还是单杠单臂引体向上等高难度训练科目,丁晓兵都能高质量完成。8门军事训练课目,他7门优秀,1门良好,成为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忠诚卫士。
记者感言:20年前,丁晓兵是赴汤蹈火的英雄;20年后,他是感动中国的榜样。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钢铁般的意志”,这是支撑人生的钢梁,是成就英雄的法宝。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4021203141013187363511.jpg[/IMG]
独臂英雄丁晓兵为战士示范打背包的技巧(资料图片)
[color=red][size=2]丛飞:“我为自己能坚定地走一条奉献之路而欣慰。”[/[/size]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51212031410152182876112.jpg[/IMG]
11年里,先后资助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他依然以自己斗病魔的行为激励世人,亿万中国人为之动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三名女孩,爱心大使的人生完美谢幕。
记者感言:在外人看来,丛飞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付出了超人的艰辛,但他一直微笑着、享受着。37岁的生命,似乎有太多的遗憾,但丛飞感到了奉献的欣慰。他的一言一行播撒着希望,更让全社会感悟。
[color=red][size=2]曹爱文:“救人是一种本能。”[/size] [/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2521203141018281554513.jpg[/IMG]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参加工作一年的23岁女记者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不顾女孩身上和面部的呕吐物,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女孩最终没能醒来,曹爱文哭了。但她奋力救人的照片在互联网上传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她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
记者感言:爱是一种本能。面对一个陌生的生命,她奋不顾身。当全社会都在向她求证这一壮举的原因时,她的回答却很简单:“救人是一种本能。”我们从曹爱文身上获得了感动。面对世俗的追捧,曹爱文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平静坦然更显可贵。
[color=red][size=2]陈晓兰:“我是医生,我不能容忍!”[/[/size]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20212031410198281910014.jpg[/IMG]
陈晓兰原是上海一所医院的医生。1997年7月,在偶然发现自己医院使用的“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是假劣医疗器械后,她走上了漫长的医疗器械打假之路。9年不懈的艰辛举报,陈晓兰促使8种假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被查处,自己却因此被迫“下岗”,甚至失去了退休金和医疗保险。
记者感言:陈晓兰的打假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看似弱小的女人身上的坚韧与力量,悲怆中令人为之动容。“不能容忍”,见证着医生的良知和职业操守。面对医疗体系的种种黑幕,只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再容忍”,“打假英雄”才不再是“另类”。
[color=red][size=2]熊文清:“见死不救,我将一辈子不安生。”[/size] [/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54212031410217652574015.jpg[/IMG]
在今年7月的一场车祸中,退役的江西省运动会举重冠军熊文清接连救出27名乘客后悄然离去,却因手机被受伤乘客借走和“不慎”被当地电视台记者拍摄到而“曝光”。
记者感言:举重冠军却非因举重成名。一场偶遇的车祸、一个瞬间决定的救人举动让熊文清声名鹊起。也许我们不应过分拔高他的“壮举”,也许仅仅是出于善良的天性,让英雄一次次从平凡人中诞生。“见死不救,我将一辈子不安生。”越是质朴无华的语言,往往越能让人眼眶一热。
[color=red][size=2]胡同开:“孩子们叫我一声‘爸爸’,就值了。”[/size] [/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11212031410240311384816.jpg[/IMG]
从当清洁工到捡破烂为生,云南昆明“破烂王”胡同开13年收养了21个弃婴。妻子因为“不理解”带着儿子离开了他,有的人认为他是“神经病”而歧视他。但他为孩子寻找亲情的执着,最终感动了弃婴的父母,也让他的“爱心孤岛”传递出了无穷力量。
记者感言:大爱无声。世俗的误解、歧视没有让胡同开心生怨恨,更没有扼杀他身上乐观的天性,在他悲天悯人的宗教式情怀中,人性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熠熠发光。
[color=red][size=2]祝香云:瞬间一推成就生命绝唱[/size][/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57212031410257961799817.jpg[/IMG]
浙江绍兴县平水镇中心小学老师祝香云在带领学生过马路时,面对突然疾驰而来的大货车,她奋力推开身边的学生,自己的血肉之躯却遭遇车轮致命的碾压。上千市民自发到她家中吊唁,花圈、鲜花,密密围住了祝老师的灵堂。
记者感言:生死一瞬,她的奋力一推,成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感动我们的绝不仅于此:连续数年每天陪伴学生走20多公里路上下学,从教20多年时刻严格要求自身素质提升。这些朴实追求、默默奉献的鲜活细节,构成一名当代人民教师的生命样本。
[color=red][size=2]刘易:“我要让卫生院走进农民心窝窝。”[/size] [/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5621203141028250775118.jpg[/IMG]
1991年从卫校毕业后,刘易就一直扎根在陕西省延安市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在他的眼里,病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他经常“半夜叫,半夜到;‘鸡叫’叫,‘鸡叫’到”。他从不开大处方,还时常为农村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他把温暖带到每一个病人的身旁。刘易不幸因公殉职后,几千名山里的老百姓自发地为他立碑。
记者感言:刘易本可以像时下某些人一样,把人人离不开的医院办成“暴利”之地。然而在刘易的眼中没有“赚钱”二字,有的只是病人的疾苦。他把四处奔波为农民看病当成是一种幸福,而恰恰是这种幸福彰显了一位人民医生的高尚情操!
[color=red][size=2]李春华:用生命诠释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size] [/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2621203141115937812625.jpg[/IMG]
2006年7月21日傍晚,湖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李春华正挑着稻谷往家赶,当路过一水塘时听到“救命”的呼喊声,他奋不顾身跳进水深达8米的水塘里,使出浑身气力先后把落入水中的两名小孩救了上来,而自己却沉入了水底,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
记者感言:一位家境贫寒却精神富有的优秀大学生,在危难面前,他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跳进了水塘,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时间会冲淡记忆,但无私的奉献、舍己救人的壮举,人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color=red][size=2]王显明:“捞垃圾可以让人们喝上干净的黄浦江水。”[/size] [/color]
[IMG]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6-12/14/xinsrc_14212031410350312836821.jpg[/IMG]
[color=royalblue] 尽管年过花甲还身患绝症,上海吴泾镇的孤老王显明却用一根自制的捞竿四年如一日在黄浦江打捞各类垃圾400余吨,处理江中动物尸体200多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一位平凡老人用他平凡的举动感动了整个社会!在他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人加入到了环保志愿者的行列。
记者感言:一位孤独的老人,一根自制的捞竿——王显明的故事犹如一部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在这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责任,感受到的是平凡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一根捞竿变成了一批捞竿,让一个人的身影变成了一组群像。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