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过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吧,片中刻画了一群侠肝义胆的妓女,令人可歌可泣。那么,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吗?她们挺身救同胞,确有其事吗?金陵十三钗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让小编为您一一解答。
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吗?
电影中的金陵十三钗,原本都是地位低下、为人所不耻的妓女,但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那么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吗?还是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而已?根据奥秘小编了解,《金陵十三钗》的原作者严歌苓在接受采访时曾称,她写作《金陵十三钗》,最初的灵感来自美国人明妮·魏特琳的日记。
在南京沦陷期间,明妮·魏特琳的身份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安全区范围内,相对比较安全。魏特琳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让大批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她所在的校园,帮助她们躲过劫掠。
魏特琳在日记中提到了一批帮助其他“书娟”们逃过日军强暴的“妓女”。那是 1937年12月24日,魏特琳被叫到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对方要求魏特琳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天的结果是,对方最终挑走了21名妇女。
到这里,小编认为金陵十三钗是真实的,这21名女子就是金陵十三钗的原型。
这21名女子均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会大学,1915年在南京开学。第一任校长是德本康夫人。1923年移至随园。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7年,南京沦陷,改迁至四川。
至于作者为什么没有写金陵二十一钗什么的,那是因为在西方,“十三”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意味着不吉利。她们为了使“战争中最柔弱的生命”不被糟蹋、不成为“最不堪设想的牺牲品”,在平安夜里,她们挺身而出,主动将自己送上祭台。
金陵十三钗人物分析:
实际上,电影中十三钗里有名字的只有赵玉墨、豆蔻、红菱、怡春、小蚊子、香兰、胖春花,其它的都是没有具体名字的,一般称她们为“秦淮女”。其实这样加起来一共是14个,但是因为结局中香兰和豆蔻死了,剩下十二个,小男孩乔治顶上去,凑够十三个,故称“十三钗”。
1、金陵十三钗—玉墨
有人说玉墨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代表,十三钗的精神领袖。她原本是一个教堂的女学生,和书娟一样,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十几岁不得不沦为秦淮女。作为一个秦淮女,她也从不看轻自己,从胖春花“我只听玉墨的话”中可知,她是一个很有领导能力的人。十三钗见到约翰,一团骚乱,而玉墨只需一个眼神就秒杀他,说明她情商很高。玉墨二字,玉者,洁白,美玉,代表高洁,墨者,纯黑,污烂的代表。玉墨,代表一个矛盾结合体,13岁之前的玉墨,纯洁无暇,是高贵的女王,13岁以后,玉墨被继父强奸,沦为黑墨,从此踏入风尘。玉墨玉墨,先玉后墨。玉墨若止于此,那没什么好高贵的。她的高贵在于用生命拯救了小学生,保护了一批人。从此,黑墨重归于玉,灵魂得到洗礼。
2、金陵十三钗—豆蔻
豆蔻是为了浦生,为了那首《秦淮景》,死在了日本人手里。其实我认为在电影中只有豆蔻最具人情味,最热情,如电影中刘教官把浦生救到地窖,小蚊子连她的衣服都不让浦生垫着,这时候镜头一转,豆蔻已经打水过来了。十三钗逃命,每个人都拿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豆蔻仅仅只拿着琵琶,琵琶代表豆蔻曾经的光辉,她拿着琵琶送浦生,也是对心上人最真实的表达。
3、金陵十三钗—香兰
影片中并没有说香兰的故事,如果说豆蔻是为了浦生,那么香兰又是为了什么冒着风险跟豆蔻一起找琴弦?在那样炮火纷飞的南京城里,穿越尸横遍野,需要多大的勇气?也许只是为了那么傻又那么美好的友谊。
4、金陵十三钗—小蚊子
对比于玉墨豆蔻这样的妓女,小蚊子是个自私,冷漠,懦弱,反复无常的人。而且,她经常会干出一些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我想这样一个人物的设置,是为了避免金陵十三钗为大义而牺牲的精神的脸谱化。毕竟人性都是自私的,小蚊子只是那个年代人性自私的代表而已。
5、金陵十三钗—红菱等其他秦淮女
不论在小说中还是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她们的身影,但是可能记不住她们干了什么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们是一个集体,属于金陵十三钗的集体,我们只需记住,在关键时候她们很给力就够了。其实这类人代表的恰恰就是普通民众,她们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带头人,而走向自我救赎的玉墨恰好是领头人,于是带着她们一起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6、金陵十三钗—乔治
乔治其人,小编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他的创作原型,小说中说他是个伙夫,其身份介绍相当简单,是神父“捡回来的弃儿。小说中,他跟秦淮女子中的红菱有一段情,但最终死于日军熗下。整部影片中,乔治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角色,自始至终没有退缩,甚至在影片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成就了“金陵十三钗”的美名。这个十几岁孩子身上展现出来的责任、勇敢和爱,相信也是导演有意为之。在特殊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小人物,哪怕一个孩子,都能做出一些伟大的事情来。
金陵十三钗挺身救同胞是真的吗?
在南京沦陷的相关史料中,关于妓女的记载是比较少的,但是妓女救助抗战将士的事情是确实存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盛鸿先生表示,著名演员秦汉的父亲孙元良就曾得到过妓女的救助。在南京失守后,孙元良就曾经化装躲进妓院得以存活。后来在妓女和相关人员的帮助下,才逃到了安全区。
虽然关于妓女救助同胞的事情史料中记载的并不多,但是妇女救助同胞的事情还是相当常见的。在史料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说的当时有3个女子被日军抓获,要将其带进慰安所进行摧残。当时就有一个女子挺身而出,表示如果硬要把3人都带去慰安所,她们3个人宁愿都自杀。而如果放掉其他两人,她自己就乖乖跟日军走。最后,日军就放了其他两个女子。而这个挺身而出的女子,在半路上夺了日军的佩刀,自杀身亡。
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所长孙宅巍先生表示,在难民营中也有这样的故事。当时日军会到难民营要人去充当慰安妇,每次都会限定人数,交不出这么多人就杀人。在这个时候,有许多女同胞都主动站了出来,保全其他同胞的安全。这都是相当可敬的。
小编相信金陵十三钗挺身救同胞是真实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她们能做出那样的选择不足为奇。
金陵十三钗结局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导演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秦淮缓缓流,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瞻园里,堂阔宇深,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琵琶一曲,有衷肠也有离肠,我们顺从的接受了失足妇女作出的决定,并因此群情激动。在日军的围剿中,贝尔带着一群鲜活的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突围,直到卡车卷起烟尘,消失在一片阳光之中。
导演并不想演绎她们的最终结局,因为这个结局大家都可以预料得到。小说中,只有玉墨活了下来且被毁了容,期间各种折磨病痛不言而喻,活下来的都那么不堪,那些死去的怕是更加不堪。那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金陵十三钗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前面已经说到,金陵十三钗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21名女学生,她们被挑走之后无非就是军妓或者送去军营当慰安妇,据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幸存者称,她们怀孕了有的直接被日军处决,有的就是拉走了,不知道下落。然后有人自杀,有人反抗被杀掉,马上就有新的妇女来替补。她们所经历的都是非人道的,就算最终幸存下来,其心理生理创伤用一生的时间也不能抚平。
南京大屠杀使当时中国民众承受了许多凌辱和苦难,是历史上沉重的一页。不管金陵十三钗是否真实存在,在那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哪种阶层的人,只要有一丝人性光辉,都会舍身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