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岳太和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39 回复:1

[宗教民俗] 大岳太和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画朵花

ZxID:631045


等级: 派派版主
花花~英署:Miroro~8.18上任周年,有事踢qq349897726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02 0


     金殿是武当山的象徵,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
    在金殿前,极目四方,八百里武当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群峰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奔涌在静止的瞬间,眾峰拱拥,八方朝拜的景观神奇地渲染著神权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金殿是当时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高5、45米,殿顶翼角飞举,上饰龙凤、海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金殿整体为铜铸,外饰鎏金,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鳞、窗櫺、门槛等诸形毕备。各铸件之间严丝合缝,浑然天成。金殿歷经近600年的风雨雷电、严寒酷暑,至今仍然金光夺目、辉煌如初,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准的歷史见证,堪称国宝。
    这里,是智慧和创造力的集成,是美和艺术的展览。金殿內壁上浅雕流云纹饰,线条柔和而流畅;紫色地墁,洗磨光洁,色调和谐柔润;金殿內供奉的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將等神像,均为铜铸鎏金,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生动传神。
    在金殿的前面还有金钟、玉磬两座保存完好的铜铸亭子,两侧有朝山进香的信士抽籤、盖神印的签房和印房,后面是父母殿,供奉著真武大帝的父母。                                                                                                                                              
    大岳太和宫建在眾峰拱托、直插云霄的武当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在1612米的巔峰绝顶上建造规模宏大的道宫,更多地体现出的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气魄和征服者胜利的昭示,武当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眾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也神奇地渲染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大岳太和宫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人信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
    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而在那次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仅次於北京的皇宫了。
    太和宫整体建筑佈局是依居天险、隨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滂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古人赞为“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並说这是“补秦皇汉武之遗,……歷朝罕见”。
    来过武当山的世界文化遗產专家、空间学专家、建筑专家等无不惊叹大岳太和宫所反映出的建筑思想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的统一,高度评价这“旷古之杰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永乐十四年,在武当山天柱峰建成太和宫。而那时,天柱峰绝顶四周並没有现在看到的这一圈城墙。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朱棣命隆平候张信、駙马都尉沐昕营造天柱峰的紫金城。明成祖下詔对建城墙提出要求说:“金顶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动,其墙务隨地势高下,……务要坚固壮实。”
    整个工程歷时五年完工,用巨型条石砌筑的城墙周长344米,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犹如一道光环围绕金顶,让人叹为观止。城墙上按东西南北四方建筑了四座天门,以象徵天闕。四座天门临绝云空,极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严……
    太和宫在建筑规制上和其它道宫一样,但因为在它的上方有座金殿,所以它原来的正殿就有所降格,被称为“朝圣殿”。朝圣殿里供奉著铜铸鎏金玄武及他的部將雷神、灵官等神像。在明朝的一段时间里,香客信士,包括在山道人朝拜玄武大帝只能到这里为止,想上金顶是绝对不允许的,高高在上的金殿他们只能从远处望上一眼。

    太和宫的皇经堂是道徒们每天早晚颂经的地色方,也是武当道教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这座明末被火焚毁,清道光年间又重建的殿堂极富特。它的隔扇门上全部浮雕著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艺精湛又有著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皇经堂內神像、供器、法器琳琅满目,均为铸造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精品。殿內正中高悬的“生天立地”的巨匾为清道光皇帝亲笔所书。
    太和宫的小莲峰上有一殿房,里面置放著元代铸造的一座铜殿。这座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的铜殿为仿木结构,是研究元代铜铸艺术的珍贵实物,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由於它原来置於天柱峰上,明朝建金殿时將其转运到这里,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转运殿”。借著它的谐音,许多香客和游人都到里面转一圈,以求“时来运转”。……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徵,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


    金顶景区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这里保存著大量的各朝代製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准的歷史见证,是无价之宝。
    在金殿前,极目四方,八百里武当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群峰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奔涌在静止的瞬间,眾峰拱拥,八方朝拜的景观神奇地渲染著神权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还能领略到很多奇异的自然天象奇观和流传著许多神话故事。
    可以说,武当山金顶无论是对游人还是对香客都有著强列的吸引力。隨著旅游事业的发展,来武当山金顶的游客连年递增。站在金顶,会有一种无形的震憾使人惊心动魄,崇敬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朝圣门:从武当山古神道攀援而上,经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的艰苦跋涉,只见金顶紫金城高大的城墙就在身边,雄伟的天门傲视群山,金殿即將跃入眼帘…… 这时,抬眼望去,威严壮丽的朝圣门横亙在面前。
    古神道上的三座天门和朝圣门均为明永乐十年在元代旧址上敕建,气势恢宏,依次屹立在数千级饰栏石阶之间。天门设置颇具匠心,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它巧妙运用了环境空间和宗教理义,製造出使人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环境氛围,是古人智慧的具体体现。
    天门的高大稳固烘托渲染著天界的神圣庄严,使朝拜者一步步加重心灵上的敬仰肃穆之情。同时,攀登金顶的神道虽有石阶护栏,仍陡峭崎嶇,攀行艰辛。朝拜者在艰难行进中,猛然发现眼前屹立的高大天门,会从心底迸发出激情,力量倍增。这种体验是审美情趣的昇华。朝山进香的信士香客,每走近天门,则欢呼雀跃,万山回应,经久不息……
    太和宫大殿在明代称朝圣殿,匾额上书 “大岳太和宫”。前面建有无墙阁,梁栋上彩绘各种图案纹饰,精美绚丽。两侧为钟楼和鼓楼,钟楼里悬掛一口明永乐十三年铸造的巨大铜钟,高1.57米,口径1.435米,是武当山现存体量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口钟,敲击后发出像雷声一样的钟声,回音不绝。太和宫大殿为砖石结构,琉璃瓦屋面,墙体的下部为精美的石雕。大殿內供奉著真武、金童、玉女等十几尊神像,形象逼真,其中既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可以说是明清艺术薈萃一堂。
    朝拜殿建成於明永乐十四年,清康熙以后称为太和宫大殿。在明代,来金顶朝山进香的普通百姓是不能到金殿的,只能在这里朝拜真武大帝,高高在上的金殿他们只能在远处望上一眼,由此体现著等级的森严和皇权的神圣。
    金顶皇经堂始建於明永乐年间,清道光29年重建,装饰精美,富丽堂皇。
    皇经堂又名诵经堂,是道人诵经习课的场所。每日清晨和黄昏诵颂经文真誥,是武当山出家道人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课,被视为升仙者的阶梯。每次诵唱时间约一个小时,其目的是陶淑性情、虔诚其心,以做到一心向道。
    皇经堂殿內正中悬掛金匾一块,匾书“生天立地”四个大字,是清代道光皇帝御赐。大殿的阑额、木制隔扇上浮雕著眾多道教人物、故事和珍禽异兽,图案精美,雕刻技艺精湛,反映出清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
    皇经堂內设有左右神龕、中神龕和上神龕,分別供奉著真武大帝、三清、玉皇等道教神像。

    灵官殿:进入紫禁城南天门拾级而上,是金顶灵官殿长廊。这里幽暗阴森,石冷袭人。灵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镇守山门、监坛护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设置在登临金殿之前的灵官殿,对朝拜者进行最后的精神洗礼,具有特殊意义。

    由於山貌地型的限制,灵官殿只是依岩建置的小石殿。石殿內安放一座明代製造的锡制小殿,这座仿木结构的殿堂式建筑,通体用锡金属製作,是中国十五世纪应用锡金属的见证,其冶炼铸技术十分成熟,艺术造型同样值得称道,是武当山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件锡制文物,非常珍贵。
    在道教神系中,灵官是护法监坛之神,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所有违法乱纪、不忠不孝者他都要加以制裁。金顶灵官殿长廊上悬有木质横匾,楷书“圣恩普沛”。在这里,“圣恩普沛”有双重含义,一是说当朝皇帝的恩典广布人间,讚美当朝盛世;另一重含义是讚美真武大帝的恩惠像阳光雨露一样,大公无私地照耀滋润天下,使普天之下获得旺盛的生机.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1-02 0
已审核

道教的典型建筑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