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资料大全(转)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02 回复:3

[宗教民俗] 封神资料大全(转)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御风蝶衣

ZxID:1351557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0
封神资料大全(转)
  【封神资料】 陆压


  陆压道人的一些资料 (转)


  陆压是个神秘的家伙,主要特点是不吃亏,专解疑难,另外疑点就是没有来历,自称非仙非圣一闲人。而且是燃灯败给赵公明的时节出场,阐截两教都不知道他,他却处处先知,虽然被混元金斗捉走,却能自行逃脱。战孔宣时虽也吃了点亏,但也能化长虹而去,而且两次失手的原因都时因为没有能及时祭出法宝封神斩将飞刀。


  很多人在看了封神演义后认为他的实力应该在阐教十二真仙之上。这是勿容置疑的。但同样很多人认为他的实力在几大教主之下。对这个,我有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有句话叫做“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这句话的份量我想不仅仅是表示陆压的年龄比较大而已吧?其次,大家认为他实力在教主之下的很大原因是因为前述的两次战斗。这里就要讲到封神演义里关于法宝的描述。据我所知,在那个时候,法宝的好坏绝对决定了实力的高低。有赤精子,广成子两人为证。他们两人身为阐教十二真仙,在将阴阳镜,翻天印传给其弟子后,与弟子相斗时落荒而逃。而恰恰陆压道人的封神斩将飞刀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其他法宝能克制。其实力可见一斑。


  另有读者提出这样一说:鸿均老祖是天地宇宙洪荒之祖(其实就是道教的开山鼻祖),也叫元阳上帝,盘古圣皇。其实就是盘古原神所化。天地常坏而老祖之身历劫不坏,每逢天地初开老祖便出世度人。他一道传三友即:老子、通天、原始三人。而老子通天原始他们三人其实又是一体所幻化。老子居于玄都,通天与原始分掌截阐两教。后于万仙阵灭了截教故后只剩下阐教一宗。


  陆压道人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彼时天庭似乎还非玉帝掌管)。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而燃灯自得定海珠24颗即为后来佛教中二十四诸天,随后兴盛佛教建立西方极乐无穷。(后度劫有涅盘)


  接引道人后在西方修成仗六金身成就西方佛法无边


  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知何故隐居山林培养出孙悟空这一超级杀手来大闹天宫)


  另有一说:鸿均老祖乃是曲蟮得道。


  姜子牙确说是一成精白熊闻得阐教妙法无边甘心向道,求原始收留。跪于原始洞外。怎奈原始不收乌合之众只看根基。于是白熊一座数百年在洞外坐化了。后转生为姜子牙复上山学道。原始见其与道无缘本不欲收留,怎奈他前生精诚所至,且日后有将相之才况可代己完封神一职便收为门人,后来便衍生封神许多故事。


  查阅封神等书后,愚意上述当无大谬。


 【封神资料】 封神法力排行


  


  封神演义一百回,大罗金仙道术法宝变化出奇,层层不穷。


  前20回的哪吒等人,在后面的战斗力指数不值一提,几乎沦为龙套人物。


  20-30回时候的太乙真人等到了后期,泯然众人矣。


  大凡神仙妖怪都有法术,也藏的几件宝物,战场上可以克敌制胜。法术为


  基础,若得到了好法宝如虎添翼。云霄姐妹的宝物混元金斗厉害无比,但


  本身法术尚未登峰造极,所以面对杨戬的啸天犬,子牙打神鞭不免吃亏。


  陆压道人,本身道行深,不用宝贝葫芦-斩仙飞刀,也可以来去自如。而


  武功,在这里基本是包括在法术里面的,武功再高明,面对宝贝,逃都未


  必逃得了,而仙人有五行遁术,总可以全身而退。所以说,考察一个仙家


  的实力,要综合考虑其法术和法宝。


  下面隆重推出封神演义人物法术实力排行榜:


  1.鸿钧道人


  2.通天教主


  3.老子


  4.接引道人


  5.元始天尊


  6.准提道人


  7.多宝道人


  8.金灵圣母


  9.武当圣母


  10.孔宣


  11.燃灯道人


  12.陆压


  13.赵公明


  14.云霄姐妹


  15.广成子等十二弟子


  说明:


  鸿钧道人作为天下道术的祖师爷,排名第一无可争议,老子等三大弟子在


  万仙阵战役尾声的时候,面对老师毕恭毕敬,可见一斑。而根据封神中的


  规律,一代不如一代,第四代的哪吒,在上一代的师叔道德天尊等面前,


  没有招架之力,束手就擒,而第三代的佼佼者多宝道人,在老子面前,如


  蹒跚学步的儿童般无力。门风如此,想必第一代祖师爷也留了不止一手吧


  ,正是天下风云出我门,鸿钧道术世无敌。


  老子、通天教主、元始天尊三人的法术同出一门,但各有千秋。而接引和


  准提作为西方的佛爷,法力无边。这几位属于一个水平线,而在诛仙阵和


  万仙阵两大战役,他们显露身手。


  诛仙阵上,老子先进阵探虚实,一气化三清,三个虚像分身加自己围住通


  天教主,给了通天教主一个下马威,打了通天教主几拐杖,似乎老子法术


  过人,其实不然,通天教主同时与老子+ 三清共四个敌人对阵,好一段时


  间才落下风,实力可见一斑,而虚像不能伤人,老子只打得通天几下,通


  天势必明了其中究竟,其后胜负难说。而且后面的事实是,老子、元始、


  接引、准提四人围攻通天教主一人。通天教主奋起神勇,以一敌四,后来


  被打,也得以脱身。两大战役,二位师兄都要请来西方的接引、准提二


  位顶级高手来助阵了。因此,通天教主排名第二。


  我一直怀疑鸿钧道人对三弟子是青眼有加的,这从很多细节可以推敲。当


  年商议设立封神榜,鸿钧让在通天教主的碧游宫开三边会议;分宝崖上分


  给三徒弟通天教主四把宝剑,得以设立诛仙阵,而威力巨大,若不是有


  接引、准提帮忙,老子、元始天尊必输无疑,莫非鸿钧道人有意安排;到


  后来万仙阵通天教主吃亏,也是想直奔老师主持公道,在最合适的时间,


  鸿钧道人飘然而至,言语对三徒弟明责实护,最后带着通天回府,处处


  着想,所以三徒弟的法力高于师兄,也不奇怪了。


  老子和元始天尊,都是阐教领袖,元始天尊处处师兄长,师兄短。阐教弟


  子们口中也称老子为“教主” ,“大老爷”,其地位显然尊于元始天尊。诛仙阵上,元始


  天尊闯入阵中,只得全身而退,却没有老子一气化三清那般潇洒


  ,可见元始毕竟不及老子。


  接引道人,按照不少达人的推理,是西方阿弥陀佛。佛法无边,却极少


  出手。诛仙阵上四人对付通天教主一人,接引道人大慈大悲,手无寸铁


  而以舍利金莲招架,却足以镇守一边。作为西方偏远之地的第一仙,接


  引的法力和道家教主相比,当在伯仲之间。但有两个细节,当年元始天


  尊派人去西天借青莲宝色旗以便收复有利害法宝翻天印的殷洪,此旗乃


  佛家之宝,接引开始不肯借,还是准提道人知情通达说服接引,实准提


  道人知道兄弟二人合力当不及老子元始合力,不便得罪故不借也得借。


  其二,洪钧道人三个徒弟,个个都有三花聚顶,万劫不坏之身,而且掌


  握了造化的秘密,可以用地火风水改换世界,这等法术,西方二位长年


  不出门,恐怕未必自己想得出,否则,自力更生创造一班弟子,或者猛


  龙过江早就到东方来招募有缘人了,也不要等到东方仙界大乱,才来混


  水摸鱼。


  所以,接引的法力应该不及老子,而就诛仙阵上,接引应对通天教主的


  拂尘挥洒,元始天尊却拿着七宝如意乱打,似乎稍胜一分。


  准提道人,据考证是菩担老祖,现不论是否,在诛仙阵上,须要借助


  孔雀明王之力镇守一方位应对通天教主,明显实力是逊于元始天尊等人。


  作者当真是个明白人,口诵“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春秋


  笔法下自然不会把几位教主的实力点破,辛苦了我辈好事后人了。


  上一篇到准提道人为止。属于教主级别的高人。


  下面的排名,多宝道人是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之首,代理师傅设立诛仙阵,


  在截教中,可谓一人之下。广成子三闯碧游宫的时候,多宝道人面对十二


  弟子中最强大法宝——翻天印,仅仅被打一个跟头,须知一般仙家早就被


  打死,十二弟子中各位都无一人敢当。此宝要聚集老子、元始、接引、王


  母四把宝旗才得以收复,可见多宝道术之高深。多宝道人与老子对阵,不


  幸被捉,多宝道人后来被接引等西方教主等人挖走,足见其实力。孔宣被


  准提道人降伏后到了西方,只做得准提道人的手下,而多宝道人可独得一


  席,多宝道人法术地位当在孔宣之上。


  金灵圣母是通天教主的四大弟子之二,万仙阵上以一敌三,对付文殊、


  普贤、慈航道人且不落下风,最后被燃灯道人偷袭身亡。可见实力超群。


  燃灯在十绝阵的时候,作为元始天尊任命的诸仙领袖,带领十二大弟子,


  可见是阐教门下的第一人了。燃灯尚且不敢挡其锋芒,只能鬼蜮偷袭,金


  灵圣母不愧是女仙中的第一。


  而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之三的武当圣母,在万仙阵中其对手乃持诛仙、绝仙


  等四把剑的十二弟子,此剑乃洪钧给通天的宝物,乃是最高位仙人的法器


  ,混战中得以全身而退,其实力当远胜于阐教诸弟子。应与多宝道人、金


  灵圣母实力差不多。


  孔宣乃是创世之初得道之孔雀,阐教第二代弟子的翘楚如燃灯道人根本无


  奈何,要准提道人出山才可以收服。孔宣与燃灯单独正面交锋时,燃灯的


  第一法宝定海珠对其无可奈何,其实力在燃灯上,但毕竟未经正规教育,


  实力难免不及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武当圣母。


  而燃灯正面战斗力不高,不要说孔宣,面对混元金斗,玉蛟剪都是三十六


  计走为上,自然当在多宝、武当圣母等人之下。但与赵公明兄妹比,宝贝


  各有千秋,法术却要强,赵氏兄妹在打神鞭、哪吒那边都吃亏,功力不及


  得道已久的燃灯道人了。


  陆压道人原本是逍遥派,在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面前,没能逃脱混元


  金斗的,但没有昏迷且可以法术从捆绑中安然逃身,其功力固在燃灯之下


  ,却在十二弟子之前。


  赵公明宝贝厉害,法术也强,几件宝贝可以捉拿黄龙真人等十二弟子,可


  见不凡,混元金斗在云霄姐妹手上,更是法力无边,捉了十二弟子。而可


  怜赵氏兄妹,兄长死于陆压的巫术。妹妹们捉住陆压,且无可奈何,眼看


  他逃跑。陆压在赵氏兄妹法力之上。


  广成子的宝贝——翻天印煞是厉害,要教主级别的法宝才可收付,而十二


  弟子法术半斤八两,不一而足。


  还有吕岳等截教仙人,以及伏羲、女娲等上古仙圣。其实力将在下篇简述。


  排行榜之外,还有若干人物。火云洞住着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三圣,伏羲号称辟天


  开地太昊皇上帝,实际就是盘古。女娲有补天之功,有江山社稷图这样的宝物,轻易收伏


  了梅山袁洪,功力了得。山河社稷图类似于老子的太极图,变化莫测。但是三圣和女娲,


  并无参与封神榜的制定,也就是说,天道运行,他们说不上话。第一回提到,女娲乃上古


  之正神。这几位,盘古当年累死,女娲以身补天,神农轩辕本是凡人,事后都进入天界,


  地位虽尊贵却无实权。女娲的法力当在燃灯等之上,但与金灵圣母等比较就难说了。金灵


  圣母也是在天地初分的时候得道,资历不见得差。盘古的法力应远胜于女娲,但较之元始


  天尊等,当有不及。神农轩辕二位,劳苦功高,却未必有什么高深法力。恐怕未必比十二


  弟子高明多少。这里要说明,盘古开天辟地,不等于说之前就没有神仙,鸿钧道人等几位


  ,开天辟地前就得道了,陆压、燃灯也是早就有一定修行了。


  玉皇大帝在封神演义中没有出场,按照传统说法,玉帝修行多年,成正果,做了天地的统


  治者(无论是不是名义上的),本身是修仙得道之后被任命管理神界,神界如同一个官僚


  体系。玉帝手下官员很多也是修道之士,如南极仙翁,四海龙王。的确,封神这件活动,


  给玉帝为首的官僚体制提供了大批人马,但不是说,做神一定要先消灭肉身,仙人一样可


  以在神界做官。道教讲究的是炼精化气,炼气还神和炼神还虚。十二弟子喜欢自称炼气士


  ,可见还未修炼到还神的境界。而元始天尊等早达到还虚的境界,万劫不坏了。


  玉帝的法力如何?为了广大信徒的情感,我们排除玉帝是个草包这种可能。这样,按照推


  理(修行时间如此久,不至于太差),应该不及几位教主,也应不及盘古。但要比下一代


  诸位弟子们强。通天教主万仙阵后,一怒之下打算重新设定地火水风四大元素,改换世界


  ,那时候玉帝可咋办呢?


  由此可见玉帝为首的神灵们,是受到道家掌握的。最后封神榜也是奉元始天尊法旨(本应


  是奉三大教主法旨,而后通天教主被打败,取消资格,老子避人耳目,元始遂独自出现)


  。封神演义里面,玉帝当是几位教主安排作了头头。类似于总经理,而背后的董事会,正


  是几位教主。或者说玉皇大帝类似于官僚行政方面的领袖,而老子等三位(自不必说洪钧


  道人)等类似于宗教界的领袖,即精神领袖,精神领袖的权威大于官僚领袖首脑。


  以上这几位由于没有正式出场较量,没有排入榜内,如果排入,大概盘古位于准提道人之


  后;玉帝排在盘谷之后,在多宝道人前。


  排行榜内的十二弟子之间,在阐教召开的派对上一般是赤精子对广成子,太乙真人对灵宝


  大法师,道德真君对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对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对黄龙真人,玉鼎真人


  对道行天尊。赤精子击金钟,广成子击玉磬。广成子具备翻天印,颇有点本事,每有大事


  多半派他,单身匹马三闯截教的老窝,独自去西天借宝贝,很是有些胆识。另外道德真君


  法宝五火神焰赤精子有几件宝贝,但胆识法力不够,不如广成子几位。而文殊,普贤,慈航三位,原先一


  般,被西方教主准提点化后,俨然超越同辈。黄龙真人,灵宝大法师,道行天尊比较无特


  色。玉鼎真人徒弟厉害,正是杨戬二郎神。阐教云中子福德之仙免于黄河阵之劫,实际道


  行和十二弟子差不多。


  另外,原始天尊的封神榜里对闻仲太师、吕岳、罗宣还是很重视的。他们都不低于十二弟


  子的修行。吕岳实力应该属于原始天尊十二弟子中上级别,他死在道德真君交给徒弟杨任


  的宝贝五火神焰扇里。罗宣死在龙吉公主手里,这位公主是玉帝和王母之女,法宝也多,


  实力强,最后万仙阵遇到金灵圣母而亡。罗宣和闻太师的功力至少不低于黄龙真人那几位


  。有一位西昆仑度厄真人(李渊老师)是个中立人物,阐、截都不得罪。截教的毗卢仙、


  长耳定光仙、乌云仙、羽翼仙、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这一批人物,也当在十二弟子中


  等的位置,由于人数众多,排不胜排,就不一一区分了。阐教下一代弟子中,杨戬、哪吒


  最出色,但中间有无数高人,就无法列出了。










  【封神资料】 阐教、截教


  


  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偶们某个时期划分出的右派跟左派。偶们知道,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同学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弟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偶们知道阐是阐化,也即“立”,截是截取。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  


  阐教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阐教之中的人事构成基本是这样的。  


  第一,老子。后来被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但这一教在历史上要等张角跟张鲁两个姓张的给他创出来。所以那时老子还很寂寥,老哥儿一个住在八景宫。座下弟子玄都大法师。师父跟徒弟都是莫测高深。  


  老子之后就是元始天尊,正宗的教主,印把子在手。元始座下弟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计有玉虚十二门人。十二门人中: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跟玉鼎真人这十一个雷打不动,另外一个名额或是云中子或是灵宝大法师。这样算来已经有十三个人了,再算上玉虚本部常驻的南极仙翁,一共十四个。  


  这些人都是正牌的元始座下弟子,另外的小弟子比如姜子牙申公豹萧臻之类的数目就不详了。所以说阐教人数其实也不少,只是种类比较单调而已。  


  在第一代教主跟第二代十二门人之间,活跃着一个特殊人物,就是燃灯道人。老道实战功夫不行,法宝只有一个紫金钵盂,而且超被动。要等人家主动望上撞,恰似守株待兔里那树桩子。但封神演义里的兔子显然不多,是以这钵盂属于典型的鸡肋产品。  


  除去法宝狼狈,燃灯辈分不低,十二门人都要尊他为首。  


  他道行是比较高深的,法号燃灯,顾名思义,眼前果然有一盏灯。这琉璃灯的灯芯有一阵也跑了出去,找姜子牙的麻烦。物品如此了得,主人可想而知。所以大概真的要比十二门人高。后来在佛教里也有一尊燃灯佛,西游记里揭穿了无字真经的那位未出场人物。照理说,象这种苦守孤灯住在藏经阁上的,倘若不真是废物,那么一定非同小可。(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和尚)。  


  这人特立独行,自成一系,姜子牙要叫他老师,但他又要叫元始天尊老师,具体分辈偶实在头疼,只好把他单个刨开,算一代半人物。  


  除去三个光杆司令:慈航,黄龙跟灵宝大法师,第二代玉虚门人大多收了徒弟,这些弟子算第三代,领军人物杨戬。其次哪吒,韦护,雷震子。这四个人是第一阵营。首先他们都不是凡人。哪吒是灵珠子,雷震子是将星。杨戬跟韦护不详。其次大伙儿都活到了最后。  


  第二阵营李靖,金吒,木吒。也活到了最后。以上七个人肉身成圣,但这三位明显没上四位牛。李靖侥幸拜到了燃灯道人门下,混了座玲珑宝塔托在手里。辈分是不低,也免了跟三个儿子做同门师兄弟的尴尬。但那塔在燃灯手里可以罩住哪吒烧,在李靖手里就只能当铅球砸人,也不知道这师父都教了些什么呀。  


  第三阵营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殷洪。五个人除土行孙外一百年道行会地行术外,余人都没根基,草草锻炼十几年就放出来了。本身修为最强也就是跟金吒木吒差不多,原则上就这种低配置也指不上他们去狙人,老师们发了狠心,基本上都给配一身好装备。黄天化玉麒麟穿心钉。杨任五火七禽扇飞电熗云霞兽(注意,小黄跟杨任一个师父。清虚道德真君确实挺猛,居然有两只座骑。)殷郊翻天印落魂钟,殷洪阴阳镜+八卦紫绶仙衣,利马把这四个菜鸟培养成四头霸王龙,格斗能力相当的高。  


  可惜都死了,没挺到最后。  


  第三代第四阵营韩毒龙薛恶虎,道行天尊的门下,除了给西歧送一次米,别的虾米也没干就牺牲了……  


  第三代诸弟子除杨戬收了武夷山金毛童子外,别人都没徒弟,所以玉虚第四代也就是金毛童子。    


  截教


  说完阐教,再说截教。后来截教被围攻的一大罪名就是滥收弟子,但偶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截教弟子虽多,核心弟子却比玉虚十二门人还少。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1,多宝道人(就是火灵圣母的师父。所以火灵圣母被广成子拿翻天印拍死,严格说来广成子是以大欺小,怨不得人家生气),2,金灵圣母,三,无当圣母,四,龟灵圣母。  


  就这四个。多乎哉?不多也!  


  这四个大弟子认真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多宝道人后来为替师父出气,昏了头去单挑老子,自然被捉。但他硬吃了翻天印一印,除了被打个跟头,并不怎样,可见本身道行是很高的。第二金灵圣母,死于玉虚门下文殊,普贤,慈航跟燃灯道人的夹攻。她毕竟不是教主级人物,被人这样打,再不死没天理了。这个不能说她不强,只能说对手太不仗义,没有费厄泼赖的精神。第三无当圣母,在万仙阵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容逃脱,不知所终。第四龟灵圣母被同是教主级人物的接引道人拿下,在无意中被西方的蚊子叮死了。  


  龟灵圣母的情况比较特殊,刚出场就被翻天印逼的现了原形,好象很弱,实则不然。因为翻天印威力非同小可,纵是广成子自己也接不下。龟灵圣母虽然现了原形,硬接翻天印居然不伤不死,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象他们那个级别的仙人,一动上手,谁先出法宝谁赢。龟灵圣母缠着广成子斗剑,表面上是欺负他,实际上还没翻脸。因为纵观整部封神,还没有哪两位神仙不比法宝单靠斗剑论胜负的。法宝龟灵圣母也有,后来不是拿日月珠打跑了惧留孙?只不过当时一念慈悲,没使在广成子身上而已。本来就想吓唬吓唬广成子出口气算了,谁想到红脸汉子不禁逗,终于惹出大事。……这是后话。所以,单论道行,龟灵圣母还是有的。  


  四大弟子之下的杂牌弟子还有几个,但也不多。六耳定光仙投降了阐教。毗芦仙归了西方,这都是有根器的。实际上,截教第二代门人的数量相当有限,不见得多于阐教,甚至还少。之所以造成截教人数众多的状况,主要是因为碧游宫里法宝太多,以至于众多截教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门人手里都握有相当强悍的法宝,足以令玉虚第二代的十二门人头疼。  


  截教第三代望下数目太过庞杂,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闻仲,有很多人都奇怪以闻仲的人臣身份怎么会在截教中享有那么高的威望,那么多人来替他助拳。实际偶们想闻仲是金灵圣母门下,这辈分不低,跟火灵圣母之流是一辈的,截教散落在海岛山川上的诸门人,身份最多也就跟他平级。加上闻仲个人魅力相当的强,乃是靠一人撑一国的伟人级角色,所以有这样的威望跟号召力不足为奇。殷商制内,高手众多,以魔家四将的凶悍,黄飞虎如何在他们眼里?只有太师闻仲才压得住。何况还有孔宣张奎一堆猛人。殷商第一高手孔宣,那是连陆压都只能开溜的厉害角色。封神整部书里除了教主级人物,孔宣差不多可以排到第一。这样的人都能为殷商所用,阐教这边的封神要如此大张旗鼓也就顺理成章了。  


  法宝概论  


  且说这个法宝在封神演义里是再重要不过了。法宝,法宝,有多少罪恶借你名义而行。不过法宝之间彼此可以相克,也分左中右。老毛说,你看封神演义里那么多法宝,哪有一个是不被克的呀?他话语权比偶大,暂且听他的。  


  03年偶做了个封神的排名,里边的人物数据主要分三大块:一、根器,二、道行,三、法宝。来个简单的比喻,介个根器是硬件,法宝是软件,道行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三者合一才是一个强大的工作单位。当然封神那时候并没有电脑,虽然YJ999师兄指出了黄巾力士就是民工,由此偶们可以很悲凉的得出一个结论,虽然软件开发在国内的历史不过数十年,但欺压民工的传统可是天长地久的……  


  阐截二教的法宝多半来自于上边。诛戮陷绝四大宝剑就是鸿均老祖在分宝岩分给通天的。那时候,把手伸口袋里乱摸的是这哥儿仨。三大教主本身的修为何等了得?即使是四宝剑这个级别的宝物对他们来说也跟玩具差不了多少。你看老子进诛仙阵,整个就是小九碰上老乐嘛——你叫他站那儿,他可以随便走……  


  所以当年分宝的目的是,镇压四方!  


  介个目的瞧着是很难理解的,认真分析一下大概能牵扯到地缘塑造人格之类的很麻烦的课题,偶脑容量有限,就不分析了。总之,高级仙人们认为凡钟灵毓秀的洞天福地,其本身的存在未必是好事。比如说,偶们在大街上忽然看到一摞钱,这时候拣起它的后果就有两种,好的跟坏的。碰到好的,自然没话说,钱落腰包。碰到坏的,也许就此身陷麻烦。在神仙的眼里,人类的可怜程度比蝼蚁也高不到哪去,于是悲天悯人,也出于省心,分各种宝物到天下各地镇住此地灵气。  


  ——鸿均这第一次全国大派送无疑收到了负效果。因为把法宝分发下来如果落到坏人手里为害更厉,而且更迅速。所以后代的修真(米办法,现在书库里都这么叫)人另辟蹊径,将宝物镇压法改成建筑镇压法,大派送变成大兴土木。亭台楼阁,庵塔寺庙,纷纷破土而出。这活不但本国人干,外国人也干。藏传佛教的某祖师从天竺来到西藏,就在整个藏境修筑八庙,镇住魔王身体。  


  偶不知道他镇住的究竟是虾米……  


  法宝从鸿均手里传给三大弟子,再由三个教主层层下发。落到诸如十二门人这样层次的仙人手里,就重要起来了。  


  对于教主级以下的仙人,法宝最少有两个大用处。一是破敌,二是护身。护身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对敌自卫,而在于,应劫!  


  偶们知道整个封神里边只有几个教主是万劫不坏之体,拿FPE锁定了生命值,与天地同寿,要想干掉他们,除非从根本上破除掉他们存在的基础。比如,毁天灭地。把太阳系灭掉。大概他们就会死了。除此之外,只有鸿均的红丸才有这个本事。因为鸿均本人不是实体,他就是混沌,他就是天,他就是地。这个世界的一切所在都是由他一人化出。所以作为他弟子的三个教主实际上是生活在由他化成的这个世界里。——偶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好比偶们肚子里的蛔虫。  


  所以鸿均也有灭掉三大教主以及这世上所有生灵的基础。但这种毁灭实质上不啻于他自身的毁灭,属于自杀性攻击,没必要的时候他是不干的。通天后来闹的紧了,万仙阵大败后,要另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闹个人小天地的独立。偶们知道合并是民心所向,统一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行为鸿均岂能容他?  


  但三个教主毕竟是高端,除非鸿均亲自出手,只要天地不动,他们就不灭。更底下的仙人都米有这样深厚的功力。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时应受天劫。躲过去了还则罢了,躲不过去神形俱灭,没处喊冤。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神仙们或从师父那里领,或四处搜求,或自己炼出一些法宝。这些法宝随出处不同跟主人存在着一定的感应,比较讲究的避劫法宝要将施法者自身精血注入,那法宝宛如主人的一个分身。等天劫来了,勇敢冲上去接住,即使法宝废了,主体可保平安。是典型的舍卒保帅里的小卒子。  


  所以,当燃灯弄到定海珠这相当上乘的宝贝时候说,我道成矣!这个确实比他那钵盂强多了。  


  但仙人应劫的循环是相当漫长的,封神里边匆匆数十年,对神仙们来说也就是打一盹。所以偶们米看到具体有谁应劫,十二门人被混元金斗拿了,尽封了顶上三花,这也是一小劫。  


  应劫的功效看不到,剩下的就是对敌功效了。封神里的法宝按攻击方式跟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若干种。  


  一,物理攻击型,拿大锤子砸呀砸。这种法宝不算虾米极品。乾坤圈啊,白玉镯啊,闻太师的双龙鞭,赵公明的金鞭,燃灯的钵盂都是这类型。这类型里最强的就是金蛟剪跟翻天印这个档次。定海珠也可以算,而且宝光眩目,有迷惑性。  


  二,魂魄锁定,介个类型哪吒免疫。包括阴阳镜,落魂钟,张桂芳的呼名落马,虾米四肢酥,幽魂白骨幡等等等等都是这种。这种法宝对除哪吒外的几乎全部都有威胁。赤精子看见阴阳镜也跑。  


  这个类型里最强的极品就是混元金斗!杨戬那么机灵的人,在这里吃了亏。十二门人全被拿下。  


  可惜的是,偶们不知道哪吒对这个极品是否也免疫,三仙拿混元金斗乱拿人的时候,哪吒已经被拍到红沙阵里了。  


  三,元素型。风火瘟毒一类都算里边。比如虾米万里起云烟啊,雾露乾坤网呀,吕岳的瘟癀,余德的痘,这一类很难说强弱,因为一物降一物,一旦碰上解药,立马就完。魔家四将的青云剑,风火琵琶跟混元珍珠伞是相当强的混合型元素攻击法宝,可惜四个家伙死的不明不白,宝贝也不知哪里去了。若是姜子牙拿这几件宝贝去对付商朝的军兵,那简直是……简直是,屠杀!(汗~~~大概就是因为这个,这几件宝贝才没了下落吧)  


  这个类型另一性价比较高的是五火神焰扇。  


  四,捕捉型。捕捉型按各自锁定范围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基本就这个样子,比如捆仙绳,穿心钉(只奔人心去),清净琉璃瓶等等。  


  五,防御型。八卦紫绶仙衣,扫霞衣都是这一类。八卦紫绶仙衣相当的牛,广成子破金光阵的时候就是披这个进去的。殷洪穿了紫绶衣后,打神鞭打上去都没事。  


  六,复合型。比如九龙神火罩,玲珑宝塔,都是先捉后烧……  


  七,特殊型,打神鞭,四把宝剑,四面大旗。山河社稷图,太极图。所谓教主级的宝贝,都是非同小可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陆压的斩将封神飞刀!  


  按宝物分类的不同,每件宝物在展现其强的时候必然暴露其弱。比如说翻天印那么强的攻击力,命中率却成问题。不见得每次都打中脑袋,要不然的话哪吒早牺牲了……


  有人跟偶说,“首先,我们得肯定,榜上没名得人肯定死不了,同时,死了得都是榜上有名得。所以金斗,剑杀不了榜上无名的这点是无疑的。而榜上有名者按说打神鞭也尽打得(当然打神鞭得表现很不如人意),所以打神鞭应该是不错的探测器。”


  这里有一个原则性错误,虽然封神里边死了的几乎都是榜上有名的,但并不是说榜上无名的人(或神仙)就不能死。封神中曾经屡次出现过较高级的神仙被更强的法宝逼退的战例:如广成子被徒弟的翻天印吓退,赤精子被徒弟的阴阳镜吓退。(两个不争气的师父)陆压也曾经躲过赵公明的金蛟剪和孔宣的五色华光。……除了陆压出身比较特殊之外,广成子和赤精子假如真的被翻天印等击中,基本上是必死。翻天印的威力相当大,要出动四面大旗才制的住,首创者必不是广成子这种货色。


  至于诛戮灭绝剑……这个不怪老兄看不懂,其实是诛仙剑,戮仙剑,灭仙剑和绝仙剑的统称,也就是构筑诛仙阵的核心法宝。——这四把剑,除了六个教主级人物之外,基本上可以说见谁杀谁,如陆压,孔宣,燃灯道人这样的高手本身根本没有抵挡余地。就是这么强。


  所以才有元始与老子的话“此剑你我二人不怕,别人怎么当得起?……”


  基本上,在封神里出现的法宝都有一定的攻击范围,比如攻击魂魄型,阴阳镜,骷髅白骨幡等(哪吒对此免疫),物理攻击型(如闻仲的雌雄龙鞭,广成子的翻天印,甚至邓MM的五色石(杨戬统统不惧),各种读,瘟,火,参照罗宣,余德,吕岳各人(这个基本上就是哪吒和杨戬扛的住)。综合法宝:比如魔家四将的青云剑,混元珍珠伞跟紫玉琵琶,五火七禽扇(火系最强的法宝),陆压的飞刀跟钉头七箭书。其余阐,截门人无数法宝基本上都可以划归这几类。


  然后就是所谓的超级法宝:金蛟剪,混元金斗(混元金斗固然不能杀人,但生擒活拿都是可以的)。太极图(有多厉害不知道,看起来一般)。四面大旗(杏黄旗,青莲宝色,离地炎光,素色云锦),六魂幡,盘古幡,诛戮灭绝剑等等,孔宣的五色华光也可以勉强入列。


  真正的超级法宝:鸿均老祖的红丸!


  基本上分类是这样的。教主级人物可以通吃所谓的超级法宝。即老子可以轻取混元金斗等等。玉虚第二级门人(广成子,赤精子……)可以收拾威力比较小的宝物(比如石玑可以拿掉乾坤圈)但收不住各自洞府的顶级宝物即守府之宝。(比如石玑顶不住九龙神火罩。)。原因很简单,守府之宝(比如九龙神火罩,五火七禽扇,翻天印,阴阳镜等的制造者应该是教主级人物。而乾坤圈,混天绫这些小法宝才是多半出自各二级神仙自己的手笔。除此之外,凡是遇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法宝都有致命的危险!!


  因此,第二级玉虚门人实际上离开法宝已经不是很强了。除非玉鼎等单纯以法力见长的神仙。截教门人更不必提。


  第三级玉虚门人,即杨戬,哪吒这一队,没有制造法宝的能力,只能靠师父给。因此本身基本没有什么说的上的道行(杨戬除外)。这一队顶多可以破一些不入流的邪法,比如哪吒曾经破过魂魄系的一些法宝。因此本身的生命几乎完全靠法宝来保障,极容易挂掉(就是哪吒之类的狠人也几乎被化血飞刀弄死,但杨戬若无其事)


  特殊人物如燃灯(昆仑在教主跟门人之中的唯一一个人,相当于副教主),陆压(散仙,身份未知,如果不是打不过孔宣,我曾经怀疑他是凤凰),孔宣(孔雀,后来的大明王!),袁洪(可能是无之祁的化身,单兵能力跟杨戬伯仲)等等,不一一计算。在下这两天时间不够。


  最后申明一个重要问题,即很多人对封神榜不分好坏贤愚通吃一气的做法不解。认为有折中主义的嫌疑。实际上是这样的,虽然同上封神榜,但各自的分别完全是不相同的,比如金灵圣母,虽然是斗部主神。但毕竟是从地仙降到了神仙的范畴,根本就是一种变相的降级。相反伯邑考从凡人一下子升到北极中天紫薇大帝。很显然是一种表彰。因此虽然同在封神榜上,视每个神仙之前的表现,还是有一定区别与限制的










  【封神资料】 封神人物介绍(较完整简介)


  文殊廣法天尊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琉璃瓶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崑崙十二仙之一,金吒的師父,個性沉默寡言。


  靈寶大法師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落魂鐘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崑崙十二仙之一。


  懼留孫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梱仙繩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崑崙十二仙之一,土行孫的師父。


  柏鑑


  等級:妖怪仙人


  隸屬:不明


  寶貝:不明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封神台的管理人兼導遊。


  黑鶴童子


  等級:妖怪仙人


  隸屬:不明


  寶貝:不明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白鶴童子的對手。


  燃燈道人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不明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術


  龍吉公主的異母弟弟。曾是崑崙十二仙之首,因參與封神計劃


  的內幕而刻意隱姓埋名,暗中調查女媧的動向。其仙位空缺後


  由普賢遞補。處事以「正義」為信條,身懷絕技,擁有崑崙最


  強的力量。


  四不象


  ◆來自秘境「四不谷」的靈獸,打從第一回以來便與御主人-


  太公望結下了不解的孽緣。


  ◆個性溫和,跟太公望雖然偶有拌嘴,感情還是挺不錯的。


  ◆飛行速度驚人。變成戰鬥型態後,個性會大轉彎。


  ◆持有寶貝「復活之玉」。


  ◆愛吃辣的食物和草類。最恨被人叫成河馬。


  四不爸爸、四不媽媽


  ◆四不象的父母。四不爸爸原本是元始天尊的座騎,因對趙公


  明一戰重傷而提前退休,由四不象子代父職。


  ◆四不一族在長大成人後,都有變身為戰鬥形態的能力,能吸


  收敵方的法寶攻擊。


  黑點虎


  ◆申公豹的靈獸,擁有千里眼。


  ◆傳說中最強的靈獸,但未曾展現過實力。


  ◆與申公豹焦孟不離,兩人平常最常做的事就是到處偷窺。


  黑麒麟


  ◆聞仲的靈獸。個性沉穩,十分尊敬聞仲。


  ◆外殼由寶貝合金組成,非常堅固。


  神鷹


  ◆崇黑虎的靈獸,能操縱所有鳥類。


  龍鬚虎


  ◆跟在鄧九公身邊的妖精,跟蟬玉感情極佳。


  ◆特技:丟石頭


  烏煙


  ◆張奎的靈獸,擁有過人的移動速度。  


  蘇妲己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不明


  寶貝:傾世元禳、金霞帽、五火七禽扇


  座騎:無


  興趣/專長:虐待別人/誘惑之術


  千年妖狐,原是通天教主的得力部下,後脫離金鰲島,以各種


  面貌(夏朝的妹喜、殷王太丁之后王氏等)在宮廷盤據了數百


  年之久。由於她殘忍的喜好使朝政日漸敗壞,百姓叫苦連天;


  邊疆民族更是被趕盡殺絕。對於太公望來說,她是個既有實力


  又富心機的可怕敵人。


  紂王


  等級:普通人


  隸屬:殷太師聞仲門下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女人/不明


  原是殷朝的賢君,個性溫和懦弱。自從迎妲己進宮後,荒廢國


  政,整天只顧與妲己享樂,無法體會到民怨;因接受了妲己的


  「改造」,而逐漸走入魔道。


  聞仲


  等級:道士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禁鞭


  座騎:黑麒麟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殷朝太師,教養歷代的殷君,跟殷朝有著強烈的繫絆。個性耿


  直的他雖看不慣妲己的殘暴作風,但也不願把王朝就此交給西


  岐,為了國家甚至不惜與摯友黃飛虎決裂。但是,隨著愛國之


  心漸漸偏激化,致使聞仲決意消滅仙人界,讓崑崙和金鰲兩敗


  俱傷。然而直到最後,他終究還是被黃飛虎的真誠友情打醒,


  恢復了自我,並且將建造新和平的責任交給了太公望。


  申公豹


  等級:道士


  隸屬:不明


  寶貝:雷公鞭


  座騎:黑點虎


  興趣/專長:旁觀/不明


  擁有最強的寶貝「雷公鞭」,騎著最強的靈獸「黑點虎」,被


  譽為最強的道士。視太公望為最大勁敵,雖然口頭上宣稱自己


  是中立派,但常常做些偏袒殷的事情。


  胡喜媚


  等級:道士(妖怪仙人)


  隸屬:不明


  寶貝:如意羽衣


  座騎:無


  興趣/專長:享樂/變化


  九尾雉雞精,妲己的義妹。外表天真爛漫,內心難測。  


  黃天祥


  等級:天然道士


  隸屬:無


  寶貝:無(武器:長槍)


  座騎:無


  興趣/專長:探險/不明


  黃飛虎的小兒子。天真活潑,擁有仙人骨與不輸老爸的怪力。


  黃一族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略


  黃飛虎的家族,包括飛虎之父黃滾、飛虎的兩個弟弟飛彪和飛


  豹,以及飛虎的兒子天祿與天爵(天化和天祥另有介紹)。


  飛虎之妻賈氏是著名的美女,至宮中探望小姑黃氏竟遭紂王調


  戲,憤而跳樓自盡;飛虎之妹黃氏是紂王的第三個妃子,目睹


  嫂嫂身亡悲痛不已,痛責紂王後隨即跟著跳樓自殺。


  ▼左起:天祿、天爵、賈氏、黃氏▼


  武吉


  等級:天然道士


  隸屬:崑崙山道士太公望門下(自稱)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多得數不完/體育、伐木


  西岐當地的樵夫,是個健康勤奮的好青年。其父因蠆盆事件身


  亡但並不影響他對太公望的仰慕之情,反而自願當他的****,


  靠著天生的能力立下不少功勞。


  南宮适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與黃飛虎競爭/不明


  西岐的大將軍,標準的熱血男。自從武官No.1的寶座被黃


  飛虎佔了,就對黃很感冒,時時想跟他一較高低。


  四大金剛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略


  黃飛虎的結拜兄弟。左起依次為吳謙、龍環、周紀、黃明。  


  王貴人


  等級:道士(妖怪仙人)


  隸屬:不明


  寶貝:紫綬羽衣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玉石琵琶精,是妲己的義妹。性急且脾氣火爆,曾吃過太公望


  的虧,從此對他懷恨不已。


  殷郊


  等級:普通人


  隸屬:九仙山桃源洞廣成子門下


  寶貝:番天印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紂王的長子,也就是第一王位繼承人。在母親姜后遇害後,為


  了逃離妲己的魔掌,和弟弟一起逃出朝歌,幸虧太公望及時搭


  救。之後兄弟皆被帶到崑崙山修行。然而,責任感重的他一直


  沒忘記自己身為太子的義務,毅然背叛了崑崙,但終究難逃被


  封神的悲哀宿命……


  殷洪


  等級:普通人


  隸屬: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門下


  寶貝:陰陽鏡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紂王的次子,也就是第二王位繼承人。殷郊背叛崑崙後,殷洪


  數次勸解兄長回心轉意,卻都無功而返。最後為救太公望而死


  在殷郊的寶貝「番天印」之下。


  張奎


  等級:道士


  隸屬:不明


  寶貝:土龍爪


  座騎:烏煙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澠池城守將,也是聞仲的得力助手。非常尊敬聞仲。


  高蘭英


  等級:道士


  隸屬:不明


  寶貝:太陽針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張奎的妻子,出身金鰲。跟張奎夫唱婦隨,頗為恩愛。  


  道行天尊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萬能菜刀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變臉


  崑崙十二仙之一,韋護的師父。有多重人格,平時一副可愛的


  樣子,發怒時卻非常可怕。


  赤雲&碧雲


  等級:道士


  隸屬:鳳凰山龍吉公主門下


  寶貝:不明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龍吉公主的****兼隨侍。(左為赤雲,右為碧雲)


  韋護


  等級:道士


  隸屬: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門下


  寶貝:降魔杵


  座騎:無


  興趣/專長:說老頭子笑話/感覺


  個性開朗,喜歡說一些很冷的老頭子式笑話(同音字笑話)。


  重義氣,是頗能依賴的夥伴。因為擁有特殊體質「敏感肌」,


  所以能藉由身體感覺外界細微的變動。


  慈航道人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不明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崑崙十二仙之一,熱血漢子。


  黃龍真人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不明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崑崙十二仙之一,個性沉穩。  


  邑姜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司法


  太公望之妹的孫女,羌族的後裔,太上老君的養女。在桃源鄉


  擔任裁判長,是個聰明伶俐的少女。


  金鰲十天君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十絕陣


  座騎:無


  興趣/專長:略


  與崑崙十二仙相對立的金鰲島仙人,各自操縱亞空間,合稱


  「十絕陣」。以下為各人道號和陣式:


  道號      陣式          原作破陣者       漫畫破陣者


  秦天君        天絕陣          文殊廣法天尊       雲霄三姊妹


  趙天君        地裂陣        懼留孫          哪吒


  董天君        風吼陣          慈航道人       黃天化


  袁天君        寒冰陣          普賢真人       普賢真人


  金光聖母        金光陣        廣成子          楊戩、哪吒


  孫天君        化血陣          太乙真人       玉鼎真人


  白天君        烈焰陣      陸壓          雲霄三姊妹


  姚天君        落魂陣        赤精子          哪吒、韋護


  王天君        紅水陣          清虛道德真君       聞仲


  張天君        紅砂陣          南極仙翁       楊戩


  王天君(王奕)


  等級:仙人


  隸屬:無


  寶貝:紅水陣、寄生蝨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魂魄分裂


  伏羲的另一半魂魄,以元始天尊的大****身份,在四百年前被


  送到金鰲當人質。因環境影響而逐漸墮落並與妲己聯手,後來


  更成為十天君的首領。對元始以及同是人質卻受到良好教養的


  楊戩懷有恨意。頭腦絕頂精明,在思考時習慣咬著指頭。


  【紅水陣】王天君造的亞空間,以自身為空間,落下腐蝕性的


  酸霧與紅雨。


  姚天君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落魂陣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十天君之一,個性高傲。


  【落魂陣】姚天君造的亞空間,由會發射光束攻擊的符咒所構


  成的陣式。


  張天君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紅砂陣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十天君之一。


  【紅砂陣】張天君造的亞空間,是一片無盡的沙漠。踏入此陣


  者除了要對付張天君操縱的沙子以外,還得面臨被


  高速風化的危險。


  孫天君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化血陣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十天君之一。


  【化血陣】孫天君造的亞空間,是一間玩具屋,有猜謎輪盤、


  將棋(類似中國象棋)和神經衰弱(一種撲克牌玩


  法)等關卡。  


  女媧


  等級:?


  隸屬:?


  寶貝:四寶劍、山河社稷圖


  座騎:?


  興趣/專長:?/變裝(?)


  所謂的「歷史道標」,在妲己身後主導一切的神秘存在。僅知


  她來自外星球,因為野心過大而被同伴囚禁在異空間裡。


  太上老君(老子)


  等級:仙人


  隸屬:無


  寶貝:太極圖


  座騎:無


  興趣/專長:睡覺/睡覺


  三大仙人之一。無為,長年以來一直居住在人間(睡覺),但


  從不過問世事。


  伏羲(王奕)


  等級:?


  隸屬:?


  寶貝:?


  座騎:?


  興趣/專長:?/?


  「最初之人=始祖」殘存的最後一人,也是女媧的同伴。為了


  阻止復活後的女媧的野心而留下來。跟元始天尊共同主導兩千


  年後的封神計劃。之後魂魄被元始分為兩半,一是原來的王奕


  (在金鰲成為王天君),另一半則植入到羌族首領之子呂望的


  身體,就是後來的太公望。


  太公望(姜子牙)


  等級:道士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打神鞭、杏黃旗、太極圖


  座騎:四不象


  興趣/專長:騙吃騙喝/占卜、泥醉拳


  本書主角。原是最初之人──伏羲的半個魂魄,卻是以羌族族


  長之子「呂望」的身分與記憶長大。在族人被妲己殺害後,由


  元始天尊帶往崑崙山修行,並授與道士名「太公望」。六十年


  後,被選為「封神計畫」的執行者。


  小時經歷滅族之痛使太公望立誓掃除人間的妖道,不讓「仙人


  支配百姓」的事再度發生。他雖然外表吊兒郎當又愛耍花樣,


  事實上卻有著超越任何人的悲天憫人的胸懷和遠大的眼光。


  元始天尊


  等級:仙人


  隸屬:無


  寶貝:盤古幡、千里眼、飛來椅


  座騎:四不爸爸→黃巾力士、飛來椅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崑崙山脈的教主,老謀深算。表面上是個不受下面****尊重的


  糟老頭子,事實上卻是掌握所有真相的黑幕。


  白鶴童子


  等級:道士(妖精)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鶴舞


  元始天尊的****,常跟在天尊旁邊幫忙傳遞消息或命令。


  崑崙十二仙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略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略


  元始天尊門下的十二名仙人,以下是他們的資料。


  〔道號〕       〔居所〕       〔門下代表〕


  文殊廣法天尊       五龍山雲霄洞       金吒


  普賢真人       九宮山白鶴洞       木吒


  清虛道德真君       青峰山紫陽洞       黃天化


  太乙真人       乾元山金光洞       哪吒


  玉鼎真人       玉泉山金霞洞       楊戩


  赤精子          太華山雲霄洞       殷洪


  黃龍真人       二仙山麻姑洞       (未出現)


  廣成子          九仙山桃源洞       殷郊


  懼留孫          夾龍山飛雲洞       土行孫


  靈寶******       **峒山元陽洞       (未出現)


  慈航道人       普陀山落伽洞       (未出現)


  道行天尊       金庭山玉屋洞       韋護  


  董天君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風吼陣


  座騎:無


  興趣/專長:學蟬叫(?)/不明


  十天君之一,外表像某鳴蟲……


  【風吼陣】董天君造的亞空間,無止盡地刮著強風,最底端鋪


  有銳利的超合金網,一旦掉落非死即傷。


  袁天君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寒冰陣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十天君之一,是個浪漫主義者。


  【寒冰陣】袁天君造的亞空間,可隨意操縱水的變化,如大風


  雪、冰山等等。


  金光聖母


  等級:仙人(妖怪仙人)


  隸屬:碧遊宮通天教主門下


  寶貝:金光陣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十天君之一。目光敏銳,能在短時間內就看穿對手的弱點。


  【金光陣】金光聖母造的亞空間,陷入此陣之人必須和自己的


  影子作戰,但影子受到的傷害跟本體是一樣的。


  楊戩〔清源妙道真君〕


  等級:道士(妖怪仙人)


  隸屬: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門下


  寶貝:三尖刀、哮天犬


  座騎:哮天犬


  興趣/專長:扮女裝/變化之術


  通天教主之子,四百年前因仙界兩大勢力的秘密協議而被送到


  崑崙作為人質,由玉鼎真人教養長大。是仙人界唯一會使用「


  變化之術」的天才道士。天資聰穎,遇事沉穩。因欽服太公望


  的能力而願意助他完成封神計畫。隨著仙界大戰爆發,其謎樣


  的身世也漸漸曝光……


 ▼楊戩的半妖態▼


  哪吒


  等級:道士


  隸屬: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門下


  寶貝:乾坤圈、風火輪、混天綾、金磚、火


  尖鎗、九龍神火罩Ⅱ


  座騎:無


  興趣/專長:跟強者打架/破壞


  原為一靈珠子,投胎為陳塘關總兵李靖之子。天性好動。某日


  在河邊戲水時,失手殺死了水棲靈獸王的兒子,靈獸王一怒之


  下來到李家興師問罪。哪吒為了不讓母親為難,就當場自殺,


  把身體還給母親。幾年之後,太乙真人再用蓮花化身讓哪吒復


  活,成為崑崙的一大戰力。


  黃天化


  等級:道士


  隸屬: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門下


  寶貝:莫邪寶劍、鑽心釘、火龍鏢


  座騎:無


  興趣/專長:戰鬥/戰鬥


  黃飛虎的次子,從小就上崑崙山修行,直到黃飛虎一族逃出朝


  歌後,才下山與家人會合。性情豪爽好勇,不輕易認輸,但亦


  兼具細密的觀察力,天生是當戰士的料子。


  雷震子


  等級:道士


  隸屬: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門下


  寶貝:天騷翼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起風打雷


  姬昌的第一百個兒子。小時候被雲中子帶上崑崙山修行,因為


  吃了不可思議的杏,而長出能起風發雷的一對翅膀。個性急躁


  易怒。曾成立盜賊團「空之兄弟」,專事劫富濟貧,  


  李靖


  等級:道士


  隸屬:鐵叉山八寶雲光洞度厄真人門下


  寶貝:玲瓏塔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逃跑


  陳塘關總兵,是個懦弱怕事的不良老爸。


  殷氏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李靖之妻,明朗活潑,很疼愛哪吒。


  金吒


  等級:道士


  隸屬: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門下


  寶貝:遁龍樁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哪吒的大哥。溫和的樂天派,很關心弟弟。


  木吒


  等級:道士


  隸屬: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門下


  寶貝:吳鉤劍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哪吒的二哥。總是活力充沛的模樣。跟金吒是一對好拍檔。


  清虛道德真君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雙頭莫邪寶劍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運動/運動


  崑崙十二仙之一,黃天化的師父。熱愛運動,擅長培養戰士系


  的道士。  


  廣成子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番天印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軍事/不明


  崑崙十二仙之一,殷郊的師父。既嚴格又囉嗦,是個軍事迷。


  赤精子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陰陽鏡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刀劍/劍術


  崑崙十二仙之一,殷洪的師父。長於武藝,愛好刀劍。


  玉鼎真人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斬仙劍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劍術


  崑崙十二仙之一,也是撫養楊戩的恩師。個性理智冷靜。為了


  營救身陷敵陣的楊戩,不幸死在王天君的紅水陣。


  普賢真人


  等級:仙人


  隸屬:總本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


  寶貝:太極符印


  座騎:黃巾力士


  興趣/專長:不明/物理學


  崑崙十二仙之一,也是木吒的師父。穩重大方,愛好和平。跟


  太公望同期上山修行,所以兩人感情很好,可說是最了解太公


  望的人。暱稱太公望為「小望」。


  姬昌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不明


  西伯侯,治理西岐之地。為人寬厚仁慈,深受西岐百姓的愛戴


  ,他看到天下蒼生受苛政之苦,感到十分憂心,曾當面違逆妲


  己而被囚禁在羑里七年。回國後,他親自拜訪太公望並邀其擔


  任軍師,可惜不久後便因過於思念長子伯邑考而染疾去世,諡


  號文王。


  姬發(武王)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泡馬子、四處遊蕩/借錢


  姬昌的次子。是個無拘無束、喜歡遊樂的浪蕩子,直到繼承王


  位後,才稍微收斂了一下玩心。優點是人望極佳。


  姬伯邑考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彈琴/彈琴


  姬昌的長子。外表俊俏,個性正直,治理都城豐邑頗有政績。


  孝順的他因擔心被囚的父親的安危,特地帶了傳家三寶前去朝


  歌欲贖回父親,沒想到卻被妲己陷害而慘遭殺身之禍


  周公旦(姬旦)


  等級:普通人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飼養大象/政治


  姬昌的四子。嚴謹正直,擅長政事,從旁輔佐姬發治國,是個


  不可多得的良相之才。


  黃飛虎


  等級:天然道士


  隸屬:無


  寶貝:無


  座騎:無


  興趣/專長:不明/料理(?)


  原是殷的鎮國武成王。由於妻子賈氏和妹妹黃氏的死,使他爆


  發了對妲己積壓已久的憤怒,在單挑紂王失敗後,率領全族人


  逃出朝歌,投靠西岐,從此為周效力。雖跟交情極好的聞仲處


  敵對地位,卻從不放棄要聞仲醒悟。可惜這種難能可貴的友情


  被王天君利用,使得兩人最後皆葬身在仙界大戰中。  











御风蝶衣

ZxID:1351557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0-16 0
— (wj宝宝) 帖子内容很好,建议再补充相关内容和图片可以申请加分,改完后点击举报通知版主审核,感谢支持写作素材 (2015-10-17 20:05) —


  【封神资料】 封神英雄论(好文)

  封神英雄论

  商末,纣帝好酒色,为千年妖狐所惑,日益暴。常有忠义者谏之,多为之杀。民间怨声载道。各路义军纷起讨之,时有文王虎踞西歧,兵良而将广,贤明而势强,众皆以其为首而从。文王崩,武王立,号周,继父业,率诸义伐纣,所及,百姓多箪食壶浆以迎。破于牧野,纣亦自焚其身,武王王而民欢颜。

  商周之战,历数载。仙妖人三道能者辈出,然可谓英雄者,诚难寻矣。

  或曰:“昆仑多俊杰。才若杨戬,勇若哪吒,坚若天化,仁若普贤。此四子者,皆攻必胜,战必果,勇冠三军,可谓英雄乎?”禅曰:“否。此四子虽武艺超群,却多乏远略。杨戬才而不细,哪吒勇而不谋,天化坚而不明,普贤仁而不决。虽有万夫不当之力,却无运筹帷幄之策;故常以身而战,却无将兵之才,此不可谓英雄矣!”

  或曰:“姬氏多良才。贤如伯邑考,广如周武王,通如周公旦。此三子者,皆文王殿下,为后世所传颂,可谓英雄乎?”禅曰“否。此三子虽治世之奇才,然不善刀剑之术;虽有道以治一方之土,却无途以率三军之兵;胸乏韬略,偏文而弃武,亦不可谓英雄矣!”

  或曰:“亦有文武双全者。闻仲尝平北海七十二路诸侯之乱;燃灯统率十二仙,师元始而逾之;申公豹智断始祖行踪;老子独创桃源圣境。天下皆以此四子为尊,定当可谓英雄也!”禅曰:“否。此四子俱腾江之蛟龙,震山之猛虎,入空则为鹏,落海则为鲲;世间少有与之匹敌者。然闻仲忠而孤傲,燃灯正而冷漠,申公强而乖僻,老子隐而莫测;四子多独行,少与人相交,不善处世之道,性多怪异难断,故不可谓英雄矣!”

  其余碌碌之辈,虽亦多有过人之才,然未出其上三类之右者。若如妲己之辈,王天君之流,则奸猾无道而多诡谋,决不可谓英雄矣!

  纵观封坛,可冠英雄之名者,惟一人耳。姓吕名望号太公,太公望是也。

  望尝钓于渭,文王躬身相顾而仕周。深谙兵法,熟知天文地理,晓阴阳之术,明阵图之机。赞曰:水步马车三军皆通以创六韬,仙妖神人四道俱闻而忌三分。后有淮阴侯韩信者谓高祖曰:“王虽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善将兵者,称之曰将;善将将者,称之曰帅。望善将兵亦善将将,此诚难得,亦其超人之处,其可旺周八百年亦由是也。

  或问曰:“其亦常用诡谋,何哉?”禅曰:“其用诡谋则多出于善,故虽使诈而得善果。为人不拘小节,行事不束世俗,真丈夫也!”

  或问曰:“其亦常若愚,何哉?”禅曰:“岂不闻大智若愚乎?外滞而内聪,表愚而心智,此智之至境也!”

  况其雄心壮志亦众所不及,诚当堪称英雄矣!





  【封神资料】 封神悲剧人物TOP10

  

  №10

  马元

  他只想变强以讨养父的欢心,却被吕岳那个混蛋利用,把他当实验品和战斗机器。最后以死救了哪咤一家

  实力指数:★☆  悲剧指数:★★

  №9

  玉鼎

  为了弟子杨戬,不惜自己的身体在王天君的酸雨中饱受腐蚀……昆仑比较露脸的人里第一个被封神的,他的牺牲让仙界大战全面爆发

  实力指数:★★★  悲剧指数:★★☆

  №8

  殷郊

  一边是自己的生父,一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作为殷的太子,又在昆仑山修炼成长,他不得不做出抉择:为殷而死,还是倒戈于周。他选择了前者,这是他的身份所决定的,他只想弟弟能好好活下去,谁料弟弟竟为了保护太公望死在自己的宝贝之下……

  实力指数:★★悲剧指数:★★★

  №7

  天化

  失去了父亲的他,就如同失去了目标。他在赵公明一战受了可能一生也无法治愈的伤,他决意于纣王一战,作为超越老爸的证明,却以谁也无法预想的方式死去,他的死,为殷周之战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实力指数:★★★☆ 悲剧指数:★★★

  №6

  普贤

  小贤被封神是全篇最赚MM眼泪的了。尽管我对小贤的死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他临终前和小望那通对白还是让我难受了好一阵子

  实力指数:★★★ 悲剧指数:★★★☆

  №5

  太公望

  小望的悲剧不在他自身,而在玉鼎,在普贤,在十二仙,在飞虎,在天化,在他得到许多朋友相助却又失去了他们……他背负了太多太多……仙界大战后小望的眼泪是全篇令我感触最深的……

  实力指数:★★★★悲剧指数:★★★★

  №4

  王天君

  原本他可以平平静静当他的昆仑大弟子,却被元始天尊作为交换送到了金鏊,在那里,他饱受妖怪们的歧视和轻蔑。终于,他堕落了……堕落……

  实力指数:★★★★ 悲剧指数:★★★★☆

  №3

  闻仲

  殷的太师,很有霸气,也很有才气。最先他失去了和自己并肩作战的红颜知己朱氏,接着又失去了和自己相识相知的刎颈之交黄飞虎,接着是纣王对妲己的偏袒,金鳌十天君对他的违背,除了四圣,他被孤立了,身边的人统统变成了敌人。从此,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只为自己的信念而战,并贯彻自己的信念而亡,到封神台前还不忘对纣王行最后的礼节……

  实力指数:★★★★★ 悲剧指数:★★★★☆

  №2

  杨戬  

  ‘我是昆仑的仙人……同时,也会是妖怪。‘作为金鏊的王子,从小就被送到昆仑。作为妖怪,在昆仑山,除了玉鼎,他不愿也不敢对任何人敞开心扉,他默默承受着多年以来一直压在他心底的秘密……他只是默默为昆仑而战。在仙界大战,他亲眼看到师父玉鼎真人为保护自己死在王天君的红水阵中,接着是自己的真实身份暴露,再接着,他被迫与亲生父亲通天教主一战……这些伤痛,他不愿为任何人提起,只是自己默默承受着……

  实力指数:★★★★☆悲剧指数:★★★★★

  №1

  纣王

  悲中之悲。本来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君,有母仪天下的皇后,有贤能孝顺的皇子,有尽心辅佐自己的太师和武成王,有忠心耿耿的四大诸侯,他本来可以使殷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结果全因妲己的出现而改变了一切……皇后和皇妃自尽,皇子战死,武成王和四大诸侯反叛,太师闻仲在拼尽全力之后封神……而他自己,却被妲己改造成一个怪物,一个失去理智,失去人性的怪物!臣民唾弃他,咒骂他,没人把他当君主,不,没人把他当人啊,而在他陷入绝境之际,就连妲己也不知所踪,最后在自己无尽的悔恨和人民的欢呼声中死去,并从此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流传千世的骂名,永远也无法抹去的骂名……

  实力指数:★★★悲剧指数:★★★★★★

  





  【封神资料】 哪吒

  

  《封神演义》哪吒莲花化身故事考源---杜萌若  

  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从开篇至第三十回,除了有关哪吒身世经历叙说的第十二

  、十三、十四回外,几乎完全根据元代讲史平话《武王

  伐纣平话》扩大改编[1],第三十回之后的情节也大体上围绕着武王伐纣这一主线展开,所

  以哪吒故事实际上可以独立成篇,具有一定的“插话”

  性质。柳存仁先生的《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之关系》一文考证了《封神演义》中

  哪吒故事自佛典脱化衍生的轨迹,其要旨在于阐发作品中

  所蕴含的佛教色彩与教场:“《封神演义》之作者分属文士,虽吸收外来故事人物,曼衍释

  典,能使之彻底中国化本土化,与中国固有之风俗习惯生

  活打成一片,佛法反因之而益弘,人民信仰反因之而益坚。”[2]我们认为,柳氏对于作品

  文化内涵的阐释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封神演义》全书思

  想虽以三教混同为特色,但有着很明显的化佛入道、以道统佛的偏重道教的倾向,通过从

  文化学角度对哪吒莲花化身故事“深层结构”所进行的

  解读,我们发现道教因素的介入是故事流变过程中至为重要的一环。

  哪吒闹海闯下杀身之祸后被迫自尽,魂归无所,能够得以复生是有赖于其师太乙真人

  的“莲花化身”之术:“真人将花勒下花瓣,铺成三才,又

  将荷叶梗折成三个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

  ,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罩住哪吒魂魄往荷莲里一推,

  喝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这一情节的早期雏形始见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为骨、藕为肉、丝为筋

  、叶为衣而生之。”可见在原始传说中为哪吒莲花化身施法的其实是佛陀,从《西游记》

  第八十三回的叙述中尚能看出这种原始传说的影响:“

  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

  。”[3]那么,到了《封神演义》中,莲花化身的施法者

  为什么由原来的佛陀换成太乙真人了呢?

  我们不妨先从哪吒身份的转变谈起。哪吒的原型本是佛教护法神,三面八臂大力鬼王

  (一说为三头六臂),相传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

  王之子,在佛典中写作那吒,全称那吒俱伐罗或那罗鸠婆(Nalak uvara)。《佛

  所行赞·第一生品》:“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

  天众,皆大欢喜。”《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尔时那吒太子……白佛言:‘我

  护持佛法。’”《宋高僧传·道宣传》载释道宣夜行跌

  倒,被一少年扶起“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

  之久矣。’”在《封神演义》中,哪吒的身份由原来的佛

  教护法神变为转世的神仙道童灵珠子、道士太乙真人的弟子。

  哪吒之父毗沙门天王在佛教中兼有护法神和施福神的职能,管领罗刹夜叉,相传佛陀

  曾令其掌檠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在中国民间的流传

  过程中,托塔天王这一名号逐渐被转嫁到初唐名将李靖身上,元杨景贤《杨东来批评西游

  记》中就有“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檠镇四方,四海尽

  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亦谓哪吒“托胎于托塔天子李

  靖母(按:“母”字应为“妻”字之误)素知夫人”。《封

  神演义》中的毗沙门天王成为佳梦关“魔家四将”之一的魔礼青,与哪吒已了无关涉,而

  李靖与哪吒的父子关系则确定不移。书中李靖曾拜昆仑

  山度厄真人为师,虽修炼未成,但隶属于道教谱系却是不争之事实。这样,毗沙门天王、哪

  吒父子原始的佛教护法神身份在《封神演义》中已经演

  变成为李靖、哪吒父子的道徒身份。

  通观全书,许多佛教神 被转移到了道教门下,如观音菩萨被复原为男身,称作慈航道

  人,文殊、普贤两尊菩萨成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

  三者都进了元始天尊的玉虚宫,燃灯佛则化身为燃灯道人,是老子、元始天尊的晚辈。中

  国宗教史上的释道先后之争从佛教入华之日起即已兴起,

  绵延了千余年之久。西晋道士王浮伪撰《老子化胡经》,称道教始祖老子于周幽王时西涉

  2 《封神演义》

  流沙,入天竺为佛,教化胡人,释迦牟尼就是他的弟子,而

  佛徒则或曲解旧籍,或抛出《周书异记》等伪书,竭力证明早在老子之前佛陀已经出世并

  传佛法入华,佛教的资历比道教更老[4],《封神演义》作

  者所构建的太乙真人与哪吒的师徒关系正是《老子化胡经》思路的延续。

  在佛道斗争史上,佛徒经常攻击道士剽窃佛学理论的行径。南朝梁释僧 《弘明集》

  卷六载谢镇之《重书与顾道士》云:“道家经籍简陋,多

  生穿凿,至如《灵宝》、《妙真》,采撮《法华》,制用尤拙。”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

  十二载释明 《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并表》云:“而今

  道士或出情制造,或改换佛经,添足目录增加部帙。”陈寅恪先生指出:“综观二千年来道

  教之发展史,每一次之改革,必受一种外来学说之激刺,

  而所受外来之学说,要以佛教为主。”[5]现代的道教学者对于道教教理、经典、仪礼、

  戒律、图像诸方面承袭融合佛教因素的现象进行了更为

  深入细致的研究[6],哪吒莲花化身故事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久远的佛道关系问题。莲

  花本是佛教的圣物,却也常见于道教典籍,《元始天尊说

  无上内秘真藏经·显道品第一》云:“天尊曰:‘真藏法中……诸善男子,闭目谛听,须臾

  之顷,忽见四广严净国王狮子,千叶莲花,散满虚空”。

  《封神演义》哪吒故事中莲花化身的施法者由原来的佛陀换成了太乙真人,这也正是

  道教移花接木之术的一次具体演示。下面,我们将对哪

  吒故事中莲花化身前后一些情节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进行解析。李靖哪吒父子的矛盾冲

  突是以哪吒得罪石矶娘娘、大闹龙宫为导火线而引发的,

  四海龙王擒住李靖夫妇,哪吒曰:“我今日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

  于是自尽。《西游记》第八十三回中的叙述与此大同小

  异:“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

  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臂,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

  父。”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保存了一条与此段情节相关的早期材料:“那吒太子拆

  肉还母、拆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通,为父母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条材料里,哪吒还骨肉于父母而现本身为主动而非被动行为,这一

  情节阐发的是佛家的色空思想,而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

  原有的佛教意蕴逐渐淡化乃至消亡,哪吒割骨剔肉的情节被嫁接到了新的父子冲突的情节

  体系之中,其思想实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哪吒复生之后,寻李靖报仇,父子相斗,李靖不敌,土遁而逃,哪吒紧追不舍,路遇李靖

  第二子木吒,木吒痛斥哪吒“子杀父,忤逆乱伦”,哪吒则

  以“已将骨肉还他了,我与他无干,还有甚么父子之情”的逻辑为自己辩解开脱。这种伦

  理观念的冲突,在南宋志磐《佛祖统记》卷三十九所载佛

  徒有关隋炀帝弑父之事的论辩中早已有所体现:“世谓炀帝禀戒学慧,而弑父代立,何智者

  不预鉴耶?然能借 王之事以比决之,则此滞自销。故观

  经疏释之,则有二义:一者事属前因,由彼宿怨,奉为父子,故阿阇世此云‘未生怨’;二者

  大权现逆,非同俗间恶逆之比……则炀帝之事,亦有前因

  现逆二者之义。”陈寅恪先生就此问题进行了精辟的阐发:“阿阇世王为弑父弑君之恶主

  ,然佛教经典如《大涅磐经·梵行品》则列举多种理由,

  以明其无罪……夫中国佛教徒以隋炀帝比于阿阇世王,则炀帝在佛教中,其地位之尊,远非

  其他中国历代帝王所能并论,此点与儒家之评价适得其

  反。”[7]原始佛教的家族伦理排除了以前婆罗门教子对父要硬性服从的观念,这与儒家

  的孝道伦理是极不相容的,哪吒认为他与李靖只是前世父

  子、剔还骨肉后已无亲缘关系、故可报前世之仇,反映出衍生于佛教三界轮回、因果报应

  理论的思想观念。

  哪吒在追杀李靖的过程中,先后遭到普贤真人弟子木吒、文殊广法天尊、燃灯道人的

  阻击,而这一切恰恰均出于其师太乙真人的精心安排,从

  中可以看出道教与儒家的纲常伦理相互调合的关系。《魏书·释老志》谓道教大师寇谦

  之“专以礼度为首”,葛洪在《抱朴子·对俗》中也宣称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唐代道士李仲卿在与佛徒法琳的论争时提出

  “老君作范,唯孝唯忠,救世度人,极慈极爱,是以声教永

  传,百王不改,玄风长被,万古无差,所以治国治家,常然楷式。释教弃父弃亲,不仁不孝,

  王杀父,翻说无愆,调达射兄,无闻得罪,以此导凡,更为

  长恶,用斯范世,何能生善?”法琳被迫以佛教三界轮回、因果报应之说证明 王杀父是由

  前生之怨而来,[8]二者相较,李仲卿的论说显然更为符

  合中国固有的传统伦理规范。哪吒对追杀李靖一事所作的声辩与法琳之说在思路上是同

  出一辙的,都和儒家的纲常伦理背道而驰。

  哪吒誓不认父,燃灯道人授李靖玲珑宝塔道:“如哪吒不服,你便将此塔祭起烧他。”

  这才迫使哪吒最终屈服。《西游记》第八十三回的相关

  情节为:“(哪吒)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

  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

  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与此相比,《封神演义》中情节的演变主要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授塔者由佛陀变成了燃灯道人,二是

  解决矛盾的方式由和平感悟变成了武力征服,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原有故事所表

  现的佛法无边的主题及其所保存的毗沙门天王托塔奉佛

  的原始含义。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莲花化身故事是由几个佛教故事原型演化、组合、变形而成

  的,而道教因素的介入则彻底改变了初始情节的性质,这

  为我们理解中国宗教史上的佛道关系问题提供了鲜活的形象演示。

  





  【封神资料】 《封神演义》序(清康熙四雪草堂刊本)

  明人许仲琳.关于陆西星之说也值得重视和研究,张政烺,孙楷第先生

  对此说有精辟论述,我的老友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中也

  对此说颇为重视.

  《封神演义》的本事,主要见自司马迁《史记》中的《殷本纪》,

  《周本纪》及托名姜尚的《六韬》.据《殷本纪》载: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

  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

  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明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

  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

  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

  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

  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

  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在《周本纪》记载较《殷本纪》更详,会盟津时‘武王渡河,中流,白

  鱼跃入王舟中‘.武王‘还师归‘后: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

  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

  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

  盟津,诸侯咸会.……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

  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以太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

  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

  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

  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

  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悬其头小白之旗.

  周武王在纣王死后,还对之极酷,有失仁厚,远不如后来李自成之待崇

  祯,难怪后人对此有微词.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但又不放

  心,在殷都东,西,北三处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是为三

  监‘(《帝王世纪》).在托名姜尚撰《六韬》中亦有较详记载,并收

  录了一些传说,如武王伐殷时,‘丁侯不朝‘,于是:

  太公乃画丁侯于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卜者占云:‘在周崇恐惧,乃请举

  国为臣.‘太公使人甲乙日拔丁侯著头箭,丙丁日拔著口箭,戊己日拔著腹箭,丁

  侯病稍愈.四夷闻,各以来贡.

  《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昆仑山‘中,闻太师至金鳌岛请人

  摆下‘十绝阵‘,姚天君在‘落魂阵‘内筑一土台,台上札一草人,上

  写姜尚的名字,每日披发仗剑,步罡念咒于台前,一日三拜,拜走了姜

  尚的二魂六魄,幸亏赤精子持太极图入阵,抢走草人,否则姜尚就要丧

  命.在第四十八回‘陆压献计射公明‘中,陆压散人在岐山营内筑一台,

  札一草人,上写赵公明三字,每日令姜尚披发仗剑,脚步罡斗,用‘钉

  头七箭书‘将赵公明射死.这方法与《六韬》所记大同小异.又如在《六

  韬》逸文《犬韬》续篇中记载: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

  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

  调雨顺.

  逸文《阴符》中又记载此事,并云‘四海之神皆会‘:

  南海神名祝融,东海神名句芒,北海神名玄冥,西海神名蓐收.

  《封神演义》第十三回加‘太乙真人收石矶‘中,衍为四海龙王敖光,

  敖顺,敖明,敖吉.再如《六韬》逸文《犬韬》续篇记载:

  武王伐纣,师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太

  公曰:‘用兵者,顺天之道未必吉,逆之不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

  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遂命驱之前进.周公曰:‘今时逆太岁,龟灼言

  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请还师.‘太公怒曰:‘令纣刳比干,囚箕子,以飞廉

  为政,伐之有何不可 枯草朽骨,安可知乎 ‘乃焚龟折蓍,援枹而鼓,率众先涉

  河,武王从之,遂灭纣.

  此中姜尚是位唯物主义的卓越军事家,不失时机,一举克殷兴周.

  关于文王长子伯邑考事,史载有矛盾.《史记 管蔡世家》中记载

  伯邑考去世较早,故不得立.《礼记 檀弓》云:‘文王舍伯夷考而立

  武王‘,汉 郑玄注曰:‘权也.‘似文王去世时,伯邑考仍在.而《帝

  王世纪》中则载:

  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

  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 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二十回中,即取材于《帝王世纪》之载衍为小

  说.

  关于姜尚封神事,大概先秦时传说颇多,除《六韬》中记载‘五方

  之神‘,‘四海之神‘,‘风师‘,‘雨师‘,‘河伯‘之外,《史记 封

  禅书》还载:

  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

  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

  由此可知,姜太公封神传说在先秦时已出现了.

  关于妲己,《尚书 牧誓枚传》,《史记 殷本纪》已有记载,《国

  语 晋语》又载: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妲己出身于诸侯之家,是位贵族小姐.清 俞樾《小浮梅闲话》中考,

  ‘《代醉篇》引《古今事物考》谓‘商妲己,狐精也,或曰雉精,犹未

  变足,以帛裹之,宫中效矣‘.委巷之谈,即今演义家所本.‘张政烺

  先生在《〈封神演义*于日本古刻本‘梁大夫内司马李逻‘撰《注千字文》,

  在‘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句下注释.此书在唐以前即有,九尾狐狸精

  变成苏妲己,俗传也很久了.

  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兴盛发展,说话人往往喜欢搜集神奇怪诞的传说

  耸动听众,以此谋生,武王伐纣事因年代久远,史书中即有神话成分,

  又自先秦后流传成不少神话故事,遂成为说话人绝好的讲话资料.《全

  相平话武王伐纣书》,或称《吕望兴周》,为上,中,下三卷,就是宋

  代说话人的旧蓝本,经元代说话人补充修订,在至治年间(1321—1323)

  由建安虞氏刊刻的.《武王伐纣书》只分上,中,下三卷,无回目,但

  书中有图四十二幅,图上均有题句,也可代替回目,赵景深先生在《〈武

  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一文,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

  下册中,曾对平话与演义内容做过比较.平话中四十二幅题句如下:

  1.汤王祝网

  2.纣王梦玉女授玉带

  3.九尾狐换妲己神魂

  4.纣王纳妲己

  5.宝剑惊妲己

  6.文王遇雷震子

  7.八伯诸侯修台阁

  8.西伯谏纣王

  9.西伯宝剑惊妲己

  10.摘星楼推杀姜皇后

  11.酒池虿盆

  12.炮烙铜柱

  13.太子金盏打妲己

  14.胡嵩劫法场救太子

  15.殷交梦神赐破纣斧

  16.刳剔孕妇

  17.纣王斫胫

  18.皂雕爪妲己

  19.文王囚羑里城

  20.赐西伯子肉酱

  21.西伯吐子肉成兔子

  22.雷震破鼓三将

  23.纣王赐黄飞虎妻肉

  24.太公捉黄飞虎

  25.飞廉费孟追太公

  26.比干射九尾狐狸

  27.剖比干之心

  28.剪箕子发

  29.太公弃妻

  30.文王梦飞熊

  31.文王求太公

  32.太公下山

  33.武王拜太公为将

  34.南宫列杀费达

  35.离娄师旷战高祁二将

  36.伯夷叔齐谏武王

  37.太公烧荆索谷破乌文画

  38.太公水淹五将

  39.太公破纣兵

  40.八伯诸侯会孟津

  41.烹费仲

  42.武王斩纣王妲己

  从这些题句可窥知平话内容的大概.《封神演义》从开头至第三十回,

  除去哪吒出世的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外,几乎全是据平话内容加以扩充

  编写的.从第三十一回起,才暂抛开平话,专写‘三教佥押封神榜‘和

  ‘三十六路伐西岐‘的神怪故事,由五万字的平话扩展成七十万字的演

  义小说.中间只将烹费仲和伯夷叔齐谏武王事插入.《封神演义》写到

  第八十八回孟津会师时,才又将平话中尚未采用的内容衍入,如刳剔孕

  妇,囚箕子,除千里眼,顺风耳,火烧邬文化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有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只是一个改作者,不是创作者.这种

  说法不够公允,因《封神演义》比平话扩充了约十四倍,而且所采用部

  分也做了较多变化,发展,这正如《西游记》,《三国演义》与平话之

  间的关系,它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再创作,是全新的作品,决不只是改作

  者.

  《武王伐纣书》因是宋代说话人的蓝本,来自民间,故能突破儒家

  封建伦理观念的说教,表达了强烈爱憎.如文王姬昌对被纣王囚禁羑里

  城之仇和其子伯邑考被醢之恨,刻骨铭心难忘,以致‘胀于心,因此得

  疾染患‘,临终前叮嘱太子武王‘不得忘了无道之君,与伯邑考报仇‘,

  含恨而逝.武王继位后,忙于治国政,‘不念伐纣之事‘,太公作‘韬

  书,放在武王御案上‘.武王见后‘大喜,遂宣文武至殿评议‘,决定

  筑坛拜将,命太公率军伐纣.于是‘太公前进,武王御兵后随‘,兵伐

  朝歌,生擒了殷纣王.殷郊本是殷纣王的太子,因纣王听信妲己之言,

  将太子生母姜皇后推下摘星楼摔死,又欲杀太子,殷郊被胡嵩救出法场,

  得神人赐破纣斧,所以殷郊请命‘一斧斩了纣王‘.此中的周文王,周

  武王以臣叛君,弑君,殷郊以子叛国,弑父,均表现得很果决,很激烈,

  反映了民间的爱憎观.但此部平话内容不够丰富,情节简单,叙述不够

  细致,生动,人物性格不够鲜明,文字又比较粗陋,做为一部文艺作品,

  水平不高.

  《封神演义》虽然深受《武王伐纣书》影响,但它的叙述方法并非

  直接承袭这部平话,还另有所本.据孙楷第,胡士莹,柳存仁,周贻白

  等先生考证,在《封神演义》刊刻之前,明人余邵鱼编《列国志传》(全

  名作《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中,其第一卷‘苏妲己

  驿堂被魅至太公灭纣兴周‘,共有十九则,叙述武王伐纣故事,与平话

  中内容略同.《列国志传》八卷,仅第一卷叙述姜太公灭纣兴周事,‘然

  无封神之说,其所敷陈之事,虽与《武王伐纣书》大同小异,而神怪色

  彩却抹去不少,其叙事多出以简炼之笔,不逞想象,不涉夸张,比较接

  近史实.‘《封神演义》作者是以《武王伐纣书》为蓝本,又参考了《列

  国志传》卷一中内容,而创作出这部长篇小说的.但《封神演义》标明

  重在斩将封神,所以大量描写战争,侈谈神魔,在阐截二教斗胜中又杂

  入佛教内容,神怪色彩,宗教色彩较浓.从下面两个例子,可见三种书

  的演化与承袭关系.《武王伐纣书》中终南山白水洞贤人文素献‘宝剑

  惊妲己‘,‘剑似一条大蛇走赶‘,妲己请纣王将剑‘送在太庙内挂了‘.

  《列国志传》则演化为‘云中子进斩妖剑‘,‘纣王即将木剑悬于后宫‘,

  妲己‘昏卧于榻‘,乞纣王下令‘出木剑焚于宫外‘.《封神演义》中

  仍为‘云中子进剑除妖‘,‘挂在分宫楼‘,妲己‘昏昏惨惨,气息微

  茫,恹恹若绝‘,纣王急命左右将木剑‘用火作速焚毁‘.又如殷交事,

  《武王伐纣书》中,殷交为殷纣王之子,因母亲姜皇后被害,心怀不愤,

  也险遭杀害,被将士救出.他得神人授破纣斧,投奔武王为将,破殷,

  亲自持斧杀了纣王.《列国志传》觉得这做法太过份了,遂演化为‘纣

  王自焚,妲己则由殷交手刃‘.《封神演义》内容前半部分与上述二书

  近同,但后面则演化为殷郊奉九仙山广成子之命下山助周灭纣,途中受

  申公豹游说,违背师命,兵伐西周,在‘岐山受犁锄‘.这种演变,反

  映了三个不同时代中不同作者的封建伦理观念,很值得研究.

  《封神演义》在创作上受儒家思想影响较重,又因题材所限,陷入

  种种矛盾.儒家主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恭守臣节,仁孝治国.但孟

  子又提出民贵君轻,‘民惟邦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民伐罪的

  民本思想.董仲舒虽提出‘君权神授‘,但他又认为:‘天立王以为民

  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国

  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

  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宣扬的虽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的观念,但其中又有儆戒当政者勤于政事,重视民间疾苦的一面,即施

  仁政,顺民心,也隐念有民本的思想.《封神演义》正是从儒家的这些

  观念出发从事创作的,因此对《武王伐纣书》,《列国志传》中有些故

  事,有些人物加以改造.如为了粉饰周文王姬昌,写他虽被纣王囚禁羑

  里,又杀害了其子伯邑考,但他临终时一再叮嘱武王姬发道:

  ‘我死之后,吾儿年幼,恐妄听他人之言,肆行征伐.纵天子不德,亦不得造

  次妄为,以成臣弑君之名.‘

  ‘商虽无道,吾乃臣子,必当恪守其职,毋得僭越,遗讥后世.‘

  并叮嘱姜尚道:

  ‘今日请卿入内,孤有一言,切不可负:倘吾死之后,纵君恶贯盈,切不可听

  诸侯之唆,以臣伐君.丞相若违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见.‘

  最后,文王姬昌感喟自己‘蒙纣王不世之恩,臣再不能睹天颜直谏,再

  不能演八卦羑里化民‘,‘言罢遂薨‘.在作者笔下的文王没有一点反

  抗性,是典型的忠臣.作者笔下的武王也是如此,当姜尚上出师表时,

  武王坚决反对,认为‘纣王无道,君也,孤若伐之,谓之不忠‘,‘有

  辜先王之言,谓之不孝‘,他希望:

  ‘孤与相父共守臣节,以俟纣王改过迁善,不亦善乎 ‘

  后经姜尚,散宜生一再谏言,要‘行吊民伐罪之师‘,‘代天以彰天讨,

  救民于水火.如不顺上天,厥罪惟均‘,才勉强同意.当兵过首阳山时,

  伯夷,叔齐阻兵谏言,‘武王听罢,停骖不语‘,心存愧意.当兵围朝

  歌时,东伯侯姜文焕鞭伤纣王后,武王竟对众诸侯道:

  ‘今日这场恶战,大失君臣名分,姜君侯又伤主上一鞭,使孤心下甚是不忍.‘

  当纣王在众叛亲离后以火自焚时,武王见摘星楼火光冲天,‘掩面不忍

  看视,兜马回营‘,并对姜尚叹道:

  ‘你我皆为臣下,曾北面事之,何忍目睹其死,而蒙逼君之罪哉 ‘

  作者通过种种事件,种种细节描写,美化文王,武王是仁义之君,千古

  圣贤.至于说殷纣王之荒淫无道,这是周人的大力宣传,究竟如何,因

  历来留下的都是对胜利者有利的史料,真伪难辨.不过,这是历史学家

  研讨的问题,与《封神演义》关系不大.又如殷郊,本奉老师广成子之

  命下山助周兴纣,殷郊听申公豹之言,不欲‘子助外人而伐父‘,遂兵

  败岐山受犁锄.死后殷郊怨心不服,一阵风径往朝歌城来‘,见‘纣王

  正与妲己在鹿台饮酒‘,便立于御前谏言道:

  ‘父王,孩儿殷郊为国而受犁锄之厄.父王可修仁政,不失成汤社稷.当任用

  贤相,速拜元戎,以任内外大事.不然,姜尚不久便欲东行,那时悔之晚矣!‘

  作者笔下的殷郊已由平话和《列国志传》中的叛逆者,大义灭亲之士,

  变为封建社会中忠于社稷的孝子贤孙了.作者不仅从儒家的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仁政化民观念出发,而且在小说中还有一根宿命论的弦在颤

  抖,哀鸣,低唱,贯于始终,不仅周兴殷灭是天命,小说中所有人物的

  吉凶祸福,生与死,皆由天定,无法改变,所以‘三教共议封神,其中

  有忠臣义士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

  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弥封,只至死

  后方知端的‘.殷纣王正因为荒淫无道,逆天行事,才使天人共怒,诸

  侯叛反,自取灭亡的.

  《封神演义》通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

  最主要的是姜子牙.姜子牙据《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

  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

  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日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

  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

  兴‘.子真是邪 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

  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三国时谯周《索隐》谓‘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吕氏春

  秋》云‘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水经注》云‘磻磎中有泉,谓之

  兹泉‘,‘即太公钓处‘,‘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说苑》

  中记载较为神异: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

  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

  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剌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

  姜尚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大概从战国时起渐渐衍变成了神异的人物.

  《汉书 艺文志》道家类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大多失传,流传下来的

  有《六韬》,《金匮》,《阴谋》等佚文,真伪难辨,其中收有一些神

  异故事.唐肃宗李亨上元元年(760)追封姜尚为武成王,列入祀典,天

  下遍立太公庙,与文宣王孔丘分别为文武两庙共存.在宋代之后,武庙

  的位置才渐渐被关羽取代.小说中的姜尚虽增加了神异的色彩,但运筹

  帷幄,指挥若定,不失军事家的风范.小说中黄飞虎是个来历不明的人

  物,《武王伐纣书》说他是‘胙城县南燕王‘,又称作‘食殿王‘,大

  概最初是个地方性的神,被《封神演义》作者又加以改造,充实和发展.

  张政烺先生推考,《史记 齐太公世家》中文王遇姜尚时占卦有‘非虎

  非罴‘之语,唐代讳虎字引《史记》多改‘非虎‘为‘非熊‘,‘可见

  飞虎和非熊‘出于一个来源,由武成王姜飞熊变成武成王黄飞虎,这是

  《封神演义》作者有意地掉换.‘

  《封神演义》展示出一个庞大的神仙体系,还杂入佛教中人物,《西

  游记》中出现的仙佛,在《封神演义》中几乎都有介绍,似乎在为《西

  游记》作注释或详解.因为商末时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未出生,所以

  小说中只提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隐指佛教.小说中道教的最

  高人物为洪钧道人,‘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洪钧实指宇宙洪荒,

  也许就是道家的大罗天,张政烺先生认为洪钧道人大约就是据此编造出

  来的.洪钧道人门下有三大弟子,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子,

  元始天尊主持阐教,通天教主主持截教.此外还有位道行甚高的燃灯道

  人,似乎独立于阐,截二教之间,而且每逢姜尚有难,他就来帮忙,阐

  教下的十二大弟子也听他指挥.燃灯道人修真在灵鹫山圆觉洞,他得到

  赵公明二十四颗定海珠,此珠后兴于释门,化为二十四诸天.此中燃灯

  道人,似隐射佛教中燃灯佛,亦译‘锭光佛‘,是比释迦牟尼还早的一

  位古佛.又如阐教十二大弟子中的惧留孙,后入释教为佛,据《五灯会

  元》卷一‘七佛‘中有拘留孙佛,为在贤劫第一尊,而释迦牟尼佛为第

  四尊,也是一位古佛.惧留孙即拘留孙,故小说中注明‘后入释成佛‘.

  再如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小说中注明后成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观世音大士.截教下的门人也不乏西方之客,如多宝道人,

  定光仙,毘芦仙等都归了西方教主,毘芦仙后成毘芦佛.又如一气仙马

  元,蓬莱岛炼气士法戒,金鸡岭孔宣,也入西方,而孔宣是天地初开时

  孔雀精,即佛教中孔雀明王.此外,如李靖,哪吒,韦护更是佛门中人

  物,李靖即《西游记》中托塔天王,也就是释门中毗沙门天王(北方天

  王),手托宝塔,眷属很多,其三子哪吒太子.毗沙门天王事见《毗沙

  门仪轨》,《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哪吒事见《五灯会元》

  卷二‘哪吒太子‘:‘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

  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封神演义》由此衍出第十二回‘陈塘关哪

  吒出世‘至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的动人故事,塑造了具有叛逆

  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所有描写哪吒的小说中最丰满,最生动的典范.

  韦护即佛教中韦驮,梵文塞建陀音译讹略,佛教守护神之一,居四天王

  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后,被置于寺院中,手持金刚杵.

  至于杨戬,素被称作二郎神,来源很复杂,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李冰之子李二郎,助父除水患,灌口有二郎

  神庙.二是隋朝嘉州太守赵昱,斩蛟除害,有‘七圣‘相助.三是杨天

  佑与云花公主之子,曾劈山救母.四是毗沙门天王之子二郎独健,见《毗

  沙门仪轨》.《封神演义》中的道教神仙甚多,而且还与民俗关系甚深.

  道教认为大罗天生玄,元,始三气,化为玉清,上清,太清,玉清元始

  天尊(天宝君)居清微天;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居禹余天,太清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大赤天,为三大尊神.又有‘一气化三清‘之

  说,即‘三清‘均为元始天尊的化身.《封神演义》尤尊老子,为元始

  天尊的大师兄,‘一气化三清‘,二人共掌阐教.元始天尊的弟子赤精

  子,广成子皆道教中传说的上古仙人.《历世真仙通鉴》记载,赤精子

  在颛顼时‘说微言经,教以忠顺之道‘.广成子隐居崆峒山石室中,《庄

  子 在宥》记载,黄帝闻广成子之名,上‘空同之上‘,‘问以至道之

  要‘.至于南极仙翁,传说极早,极多.南极仙翁,一作南极老人,寿

  星.又云角亢为二十八宿之道,故曰寿星.在《史记》中《天官书》,

  《封禅书》,《汉书 天文志》,《后汉书 礼仪志》等书均有记载,

  《通俗编》说‘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东汉时祀老寿星时,还举行

  敬老活动,《西游记》中孙悟空戏称他为‘肉头老儿‘.

  《封神演义》反映古代民俗的内容甚丰,除寿星外,还有神农氏药

  王,火神罗宣,灶王张奎,财神赵公明,瘟神吕岳,门神高明,高觉,

  雷神闻仲,开路神方相等,几乎将天上星宿,民间诸神全部包括.尤其

  有趣的是赵公明的妹妹云霄,琼霄,碧霄,其最厉害的法宝是混元金斗,

  《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点明这‘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

  即人间之净桶.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也.‘古代社会中妇女地位低,

  生育被认为是污秽不净事,常被迫在厕所进行,婴儿落入净桶,虽圣贤

  神仙也不例外,故她们祭起混元金斗大显神威,将文殊广法天尊,慈航

  道人,太乙真人等十二弟子俱拿入阵中,而她们摆下的‘九曲黄河阵‘,

  即是张政烺先生考证的‘华北一带农家的大粪坑‘.就连道术神奇的陆

  压,也躲不过混元金斗,燃灯道人借土遁化清风才逃过一劫,足见其厉

  害,寓意又很幽默.

  《封神演义》深受宗教思想和思维的影响,突破一般思维的模式,

  驰骋幻想,创作出极其离奇,而又能令人接受和启迪的充满幻想的内容

  和荒诞的情节,令人耳目一新,不忍释手.如杨戬和袁洪均有八九玄功,

  七十二变,不惧刀剑,哪吒是莲花化身灵珠子,没有三魂七魄,不怕各

  种夺魂魄之术,还能现出三头六臂.又如土行孙,张奎俱会地行术,日

  行千里.雷震子,辛环身生内翅,可飞起半空与人酣斗.杨任的眼睛长

  在两个小手的掌心,能看见地下之物.郑伦,陈奇在哼哈之中,吐出两

  股白光吸人魂魄.高明,高觉,一个能目视千里,一个能耳听千里.陆

  压不惧弓箭,使之化为灰烬.作者在矛盾纠葛和情节发展中任意驰骋,

  使表现手法和格调意境呈现出独特的风采,富有艺术魅力.

  《封神演义》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姜尚,黄飞虎,哪吒,土行孙,闻

  仲,申公豹,纣王,妲己等人物形象,个性突出,令人难忘.但众多的

  仙魔却模式化,而且有些内容近同.

  另外,在描叙上犯有时代性错误.如第三十二回中黄天化取出‘莫

  邪宝剑‘,剑尖吐出一道星空,将潼关守将陈桐斩首.第三十九回木吒

  背上宝剑两口,名曰‘吴钩‘,分有雌雄,祭剑空中斩了九龙岛炼气士

  李兴霸.‘干将‘,‘莫邪‘宝剑,乃春秋末期铸剑大师干将,莫邪夫

  妻所造.‘吴钩‘是一种特殊弯形的刀,也是吴王阖闾时所造.在时间

  上较殷末晚数百年,实为失笔.

  《封神演义》今存有:《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别题作

  《批评全像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为明金阊舒载阳刊本,二十卷一

  百回,存日本内阁文库.《封神演义》八卷一百回本,清覆明本,别题

  作《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作《商周列国全传》.《四雪堂订正

  本封神演义》一百回,首有康熙乙亥褚人获序,也是覆明本.还有《绣

  像封神演义全传》二十卷一百回,与四雪堂订正本相同,首有褚人获序.

  





  【封神资料】 《封神演义》其书介绍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广博的道教知识,将民间流传的封神故事加以整理而成一部伟大的神话巨著,其中包罗的神仙及魔怪多得不可胜数,许多人物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如辅佐周武王的姜太公、莲花化身的哪吒三太子,神通广大的杨戬等等,都是深入人心的人物,由此可见这一部小说对大众的影响力。  

  《封神演义》叙述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宠信妲己,设置酷刑,残害忠良之士,使百官钳口,忠贞之士为之一空,奸佞之臣横行,四方诸侯纷纷起而反抗暴政。另外,纣王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劳民伤财,甚至视百姓之命如草芥,敲骨验髓,剖孕妇之腹验胎等恶行,可谓残暴至极,集所有罪恶於一身。上得罪於天,下失百姓之心,於是从大罗天仙至凡夫百姓,皆为推翻商朝暴政而奔走。最後终於辅助顺天应人的周武王推翻商纣。  

  天命思想是《封神演义》一再强调的观念,也就是说,周武王取代成汤之历数,不仅合乎天命,也是早己注定的事实。尽管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扶持商纣的势力仍不乏其人,甚至有高明之士为其卖命,但最终都因违反天命而功败垂成。这种天命从纣王到女娲宫进香之後便开始了,於是九尾狐狸精化为妲己,迷惑纣王,唆使纣王做出无数倒行逆施的暴行,正所谓:「国家家亡,必有妖孽。」继而有武成王黄飞虎父子归周,邓九公等良将受周武王感召而为其效命,政权也渐渐为西周所有。一切都依照天意的安排进行著,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历史上关於封神的事迹流传已久,《史记》封禅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此外,《旧唐书》礼仪志中,也有提到类似的事迹,由此可知,太公封神之事早就见於史籍,并非凭空杜撰。其後再经後人穿凿附会,形成庞杂的民间传说。到了宋元明时期,说书之风气盛行,再加上中国人向来就崇尚阴阳灾异的观念。太公封神的传说自然成为大家爱听的题材,作者因而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加以想像敷演,并加入大量的诗文,写成现今流传的一百回封神演义。  

  至於《封神演义》的作者,向来有二种说法。一种是锺山逸叟许仲琳撰;另一说法是明朝道士陆西星所作。许仲琳作封神演义的说法,是根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明刻本。有关许仲琳的事迹,我们知之甚少,只知他是南直隶应天府人。至於陆西星的说法,则是根据传奇汇考:「封神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

  





  【封神资料】 雷震子与辛环

  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与辛环是一对,都是生有一双翅膀,可以飞天作战的道德之人。

  雷震子在封神之后,肉身成圣,成为什么神仙,却没有交代,查找道教神仙,也不见端倪。

  而有人说他是雷公,但民间流传的锤钻雷公形象,却是辛环。

  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司掌天庭雷电。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所传始为兽型,或似鬼,或似猪,而以猴形居多; 后状若力士,坦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脸赤色猴状,足如鹰鹯,左手执楔,右手持锥,呈欲击状,神旁悬挂数鼓,足下亦盘蹑有鼓。击鼓即为轰雷。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封神资料】 商纣王

  商朝,从汤到纣共经历30王(汤子太丁,未立而死,不计入),17代。据《竹书纪年》说共为496年,《三统历》说共为629年,是一个很庞大而漫长的朝代。商(或殷)最后一个君主,名辛,故称帝辛,是帝乙的第三子,就是纣王。纣王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有良辩之才,武艺也高超莫敌,膂力过人,可以与猛兽搏斗,传说他能倒拖九牛,托梁换柱。如此良才美质,深得他父亲的喜爱。

  帝辛先天智商很高,聪明颖悟、灵敏多才、机智勇敢、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和大哥启与二哥仲衍一起习文练武。帝辛力大,两个哥哥常常被他摔倒在地。几年工夫,刀熗斧钺,各种兵器在帝辛手里舞弄十分娴熟,大哥二哥自叹不如。有一次,他在一个宴会上看奴隶操着牛尾巴跳舞。一时兴起,走下堂来拨开奴隶,并九牛之尾攥在手中。帝辛大吼一声,将九头牛拉得向后连连倒退。九牛任凭帝辛摆布。只看得诸侯百官目瞪口呆,忘记喝彩。只见帝辛舞的九牛大汗淋漓,匍伏在地。再看帝辛大笑,大踏步地回到坐席上,端起美酒一饮而尽。帝乙看在眼中,深知道这个儿子可以继承王位,便在临终之前,把江山托付于他。

  在我看来!帝乙拥有一个这样的儿子是很可喜的,不仅聪明而且健壮,还有故事据说一日帝乙与辛赏花,突然那支撑房屋的柱子突然破裂,大厦将倾,这个时候辛冲上去高举双手将屋顶支撑住,命人去取新木料来。后来拖延了几个小时将柱子修补好,而辛也支撑了几个小时





  【封神资料】 三皇

  追寻我们民族的根,有几个伟大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就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位居“三皇”之首,中华文明史上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如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创乐器等都附着在伏羲身上,因此伏羲也就成了文化的化身,古往今来被尊称为“人文始祖”,民间称“人宗爷”或“人祖爷”。当然,现代意义上伏羲文化内涵更加广泛,凡和伏羲事迹相关的事或物,诸如祠庙遗迹、民情风俗、轶闻传说、史籍记录等都属于伏羲文化范畴。     关于伏羲的传说至迟在春秋战国之时即口传心授,长久流传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秦汉以降,伏羲开天辟地第一帝的地位确立,其事迹及相应的文化通过三个层面传播:其一,典籍传承层面,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代不绝书;其二,图像传承层面,伏羲女娲交尾像被广泛采用,频频出现在墓室雕刻、建筑物彩绘、工艺品加工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其三,祭祀传承层面,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设祠祭祀,绵延不绝。由此,形成了内容博大的伏羲文化,而对伏羲的钦崇自然而然成了几千年来信仰民俗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尽管伏羲的形象或事迹被传说和神话缠绕,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具体而言:    一、伏羲氏是中华人文始祖。纵观史籍,历史上的“三皇”有五说,①《礼·۬含文嘉》为伏羲、燧人、神农;②《春秋运斗枢》为伏羲、女娲、神农;③《礼·号谥记》为伏羲、祝融、神农;④《白虎通》为伏羲、神农、共工;⑤《世经》为伏羲、神农、黄帝。西汉以后第⑤说占统治地位,如《帝王世纪》即继承此说。排比这五种“三皇说”即可得出两点结论:其一,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其中都有伏羲;其二,不论是那一种“三皇说”,伏羲都位居第一,居三皇之首。追根溯源,以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伏羲非凡的功绩使然,特殊的贡献使然。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兴嫁娶,造书契……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犹如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尽管学术界对伏羲是人、是神以及功业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代表了一个时代,尽管对伏羲时代的定位也是众说纷纭,但是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伏羲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肇启时代。退一步说,即使伏羲本身就是神话,但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伏羲的神话是最古老的神话。王剑先生在《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确认》一文中指出:“因此,对中华民族先祖的认识,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他在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人,可能是一个神话人物,甚至可能是来源于一个观念,但他的身上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基因。他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血缘和民族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①本此,伏羲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文明战胜愚昧的标志,其人文初祖的地位不容置疑,正《汉书·古今人表》所谓“上上圣人”,李燕杰先生《伏羲人祖礼赞》言:“伏羲氏作为人祖,是神话?是传说?还是历史?如果是神话,这种神话,显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如果是传说,这种传说,留下口头相传中最美好的篇章。如果是历史,这段历史,更记录了我们先祖的光辉业绩。从神话、传说、历史中,我们深深感到伏羲氏是人文之祖,智慧之灵,教化之圣,铸魂之师。”②    二、伏羲代表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伏羲是人祖,伏羲形象始终和龙紧密相关。如战国楚帛书就有“故有龙雹戏(即伏羲),出自雷泽……”说法,再加《太平御览》引《帝系谱》说:“伏羲人头蛇身(即龙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此类记述包含着一条远古文化信息——即伏羲部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三皇五帝之中,也只有伏羲是人首蛇(龙)身的,其实质便是伏羲就是中华祖龙。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等许多地方原始文化遗址都发现了龙文物,如河南濮阳的蚌塑龙、红山文化遗址的碧玉龙和黄玉龙,这些文物可将崇拜龙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以前。更有学者声称,民间藏有8000千年前的龙文物。从而可映证,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神,华夏先民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中,龙图腾始终是最显亮的旗帜。伏羲而下,炎帝神农、勾芒、共工、祝融、轩辕黄帝等远古文化英雄都继承了龙图腾。三皇五帝一脉相承,他们创造的文化与龙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从而龙也就成为中华文化内涵博大、最富有魅力的形象。正如闻一多先生《伏羲考》所言:“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建立国的象征。”③其实,从更大的范围而言,从物质世界到精神天地,从上层文化到民间习尚,龙无所不在,中华大地几乎是龙的世界。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龙完完全全走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其形象威武雄壮,团结强大,成为中华文化最伟大的标识。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龙有着不同替代的牢固地位。无论何时何地,“龙的传人”这一口号始终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团结奋进的“粘合剂”。有一句歌词唱得好:“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三、以八卦为基础的《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在赞颂伏羲的匾联上,“一画开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匾联之一,所谓“一画开天”就其实质,即伏羲在质朴、简易、无框框条条局限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不断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后找到了一个思维的制高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次考察,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阴”和“阳”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并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打开人们认识世界的闸门。以八卦为基础,另一圣人周文王将其两两相叠推演成六十四卦,又得三百八十四爻,卦卦相通,爻爻相应,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涵容了宇宙万物的真理,奠定了天、地、人三才大道的完整系统,从而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周易》。《周易》历来被奉为六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柱,众多哲人学者推演说解就形成了易学。易学作为中国人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三个方面是从大处着眼的,如果细化论述,则伏羲文化的精神实质还可表述为:①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②兼容并包的协作精神;③百折不绕的奋斗精神。伏羲和伏羲时代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伏羲的精神仍涌动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历朝历代对伏羲的崇拜,其实就是对文明和进步的礼赞,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对无私奉献者的感恩,这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富强和谐国家的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也无疑会对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起到积极的作用。

  





  【封神资料】 三清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

  《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

  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

  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

  《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

  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封神资料】 财神与四大元帅

  瘟神之赵公明

  赵公明为道教中的神明,是虚构的人物。道教称其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所化生。姓赵名朗,字公明,与钟馗是老乡,终南山人氏。自秦时避世山中,虔诚修道。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入鹤鸣山精修时,收之为徒,并使其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分丹使赵公明食之,遂能变化无穷,形似天师。张天师命其守玄坛,所谓玄坛,即道教之斋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其为赵玄坛。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他在《封神演义》中成为财神,是 源于元明朝之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大全》所描绘 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 这正是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图像。书中又称其授正一元帅,手下有八元猛将,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将等。又称他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镶灾‘,功莫大焉。据此,道教又将其与灵官马元帅、关羽、温琼合为四大天将。  

  关于赐财功能,《搜神大全》说他:‘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自此,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备受欢迎。至近代,又有人附会赵公明为回人,不食猪肉,‘每祀以烧酒牛肉,俗谓斋玄坛《铸鼎余闻》卷四。本属虚构,他的回回族籍,更属无稽之谈。

  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 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 珊瑚之类,以加强财源福辏之效果。





  【封神资料】 封神与西游神仙结构(评)

  《封神演义》具有和《西游记》一样的天庭神仙结构2006-09-20 20:28《西游记》中天庭神仙界的结构非常明显:  

  玉皇大帝为天界领袖,代表一个政治首脑。帐下文武群臣,各司其职位。玉皇  

  虽为道教人物,但在小说以明显作为统治者身份出现。  

  而以太上老君为代表的道众,虽为道祖道尊,但在政治上,与天庭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充当大国师的角色。独居无上仙境,讲道炼丹。  

  以如来佛为首的佛,菩萨,罗汉众人,作为化外高人,轻易不与朝廷为伍。  

  属于世外高人的一个群体。  

  以上是《西游记》的天庭神仙群体结构。  

  而在《封神演义》中,由于重点表现的是道教众仙,突出老子,元始的高深道行  

  ,其天庭神仙结构很不明显。  

  不过,在第六十五回中,南极仙翁去瑶池借“云界”旗的时候,其结构就明朗  

  了。仙翁作为元始的徒弟,在天界也有很高地位。他去瑶池,相当于去朝廷,  

  于是,他先换上了朝服,作为一个臣子,他去天宫。  

  由此,昊天上帝与老子等的关系也很清晰。昊天作为天庭首脑,政治中心。  

  老子等为宗教中心。而老子等与天庭封八部神众,其关系又是何等密切。  

  同样,准提,接引等也是不得以才来东方步红尘,化有缘,因此,构成了  

  和《西游记》一样的结构。  

  由此,我认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创作都是在参考同样一个参照物,比如  

  说是当时的社会政治格局,或是说民间信仰格局。  

  因此,虽然是尊佛崇道,各有不同。但其大体框架,仍是一致。  





  【封神资料】 《封神演义》在道教中的影响

  作者打乱了传统的神位系统,按自己设想作了另外的安排,而道教中只看作是神话小说,在醮坛科仪中并未加以参考。但这小说出现以后,在宗教观及神职神位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影响,兹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1.三教合一的思想形象化。这小说全部体现了三教合一观点。为了写起来容易,作者选择了商末周初时代,这一时期在道教经典记载中代表道的尊神传说已经存在,但在世间则三教教主都没有降生。所以作者用了避实就虚的写法,在道教鸿钧老祖下,神化的老子列于第一位,虽领袖群仙,但不管实际事情,而仙在神上,以元始天尊为尊。对佛教则只称西方,以准提道人为尊而不提释迦。因为释迦此时尚未降世,“人间的老子”也是在东周才诞生,并未成立道、佛、儒三教,所以十五回谈到三教会定封神榜的三教是阐教、截教、人道。“人道”是哪一教,此回以后并未再提。所以书中避实取虚,在此以后凡后来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均不列入,只采神仙传中的古代仙称神号,以免有时代不符之嫌。间又将佛教几位菩萨列于元始天尊十二弟子之内,这就是说佛受仙传,由无生有,三教本源,皆是仙派,这小说实际是在明代三教合一思想上,又用塑造形象创造故事将其更加具体化。在道教思想上消灭了对立的因素。而道观中供奉慈航道人(即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书出刊以后开始的,这种影响是泯灭了两教界限,起了混合两教的进一步促进作用。后来流行的“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由来是一家。”的诗句,也是这作品的影响。

  2.对道教神位的增添和补充。“封神”系统,道教中并未采用。庙宇尊神,仍按宋代系统未变。但因这小说的影响,增添了不少的神祇,例如:

  (一)玄坛殿,是供赵公明的庙宇,因封神榜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并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十部下大神,所以自此尊赵公明为财神,过去北京东岳庙东院玄坛殿,香火最盛。

  (二)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传说的变化。二郎神话本由李冰父子治水衍变而来,后来在宋元杂剧中已渐神化,朱子语录中还说他是李冰第二个儿子,自《封神演义》、《西游记》两书流行,遂尊杨戬为二郎尊神,在《封神演义》中梅山七怪为杨戬所歼灭;在《西游记》则成为二郎神的梅山七兄弟。二郎神由李冰第二小儿子一次衍变为隋代嘉州太守赵昱,再衍变为杨戬,确是受《封神演义》的影响。

  (三)东岳大帝及其子炳灵公,为泰山之神,神位来源很早。即炳灵公封号,亦在宋代。但本书行世后,一般信奉的人,却认为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炳灵公是黄天化。

  (四)甲子太岁神像,虽姓名为金辨,但形象却为目眶中生两支手,手心中有二目,很明显是受小说中杨任形象的影响。而且杨任在书中是封为甲子太岁的。

  (五)此外北京东岳庙有瘟神殿,也是明代所增修。

  以上仅列举几个显著的例子,实际道教神位受本书影响,尚不止此。

  3.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小说中的形象,如开路神方弼、方相,古书虽有记载,但颇简略。自本书出刊后,在旧社会大殡葬行列中,前面均有此二开路神纸扎的巨象,《垂帘听政》电影中也在咸丰归葬殡仪行列前出现此两偶像。民间在建房竖柱之际,贴一红纸上写“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盖因相信姜太公是封神之人,一切凶煞均在其属下,不敢为非之故。

  4.支配自然之理想。作者思想基础,受《阴符经》影响较大,他相信“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道理,要从有为到无为,所以放开想像,塑造仙神异术,如雷震子背生双翼,飞翔天空,土行孙土中穿行,地下无阻;杨戬八九玄功,随心变化;哪吒脚踏飞轮,驾风御火;又如魔道中高明高觉,眼看远方,耳听千里;闻太师额生一目,时发神光。这些都是作者认为“万化生乎身”,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当然在今日科学发达时代,这些事本不为奇,但在五百年前有此畅想,也是从道教从有为到无为的思想来的,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扫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在小说里实贯彻了作者这种宗教观。

  作者在小说中有不少定命论的思想,认为一切都是前定。周武王当兴商纣当灭是前定;封神也是三教会谈预定的名单。这一种想法导致了他是非不分、邪正同炉的结论,不论好人坏人,都到封神台上受封,这样结尾,是一个最大的缺点。

  但作者生于明代中叶,因九试不第,才皈依道教,疏解道经。从他的思想变化来看,虽然受到时代局限,存在着宿命论的观点;可是目睹朝政日非,生民疾苦,贿赂公行,怀才不遇的局面,充满了嫉恨这种丑恶现实,也不满意当时号称道士而获得高位的教徒。所以他的理想是从政治上荡瑕涤秽,在宗教上廓清异端。所以在宗教上自行创派开宗,自称东派;在政治方面,歌颂了吊民伐罪的周武王和姜子牙,而不责备他们以臣伐君;肯定了哪吒对李靖的对抗行动,赞许了为了正义以子攻父。他受《阴符经》影响较深,他认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正确的,所以用“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精神,认为有明中叶混乱局面,非有大力者如周武王、姜子牙这样人物加以澄清不可。在那人魔不分时代,所谓魔即是丑恶的代称,作者颇以安天上定人间的姜子牙自许,所以用系统的宗教语言,比较隐晦地曲折地表达出他对当时政治不满而希求改革的思想,在这一方面是有其可取的成就的;在宗教上它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这一部小说在道教史上是值得一提的。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10-17 0
已审核

很全面的资料,感谢分享

相关素材:
封神榜的封神名单
http://www.paipai.fm/read.php?tid=5886832&keyword=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5-10-17

    潜心修炼,最终金刚不坏之身,得到1护身符


式微ddcb

ZxID:28784537

等级: 职业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0 0
        楼主可以问一下吗,为什么说“因为鸿均本人不是实体,他就是混沌,他就是天,他就是地。这个世界的一切所在都是由他一人化出。“?我有看到说天地是有盘古演化而来的,原始,老子,通天是其三清气所化,然后盘古应该死了吧?怎么会说世界的一切是鸿钧(天道)所化?疑惑。上古洪荒神话这块确实有很多是不清不楚的,我还是很感兴趣的,谢谢楼主分享。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