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学会生存》内容:
(1)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它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的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科学的人道主义,不同于理性至上、技术至上的科学主义,也不同于追求人性化的人文主义,它既崇尚科学,又规范科学,是以科学为基础,以人文为取向的,追求在科学人文的相互融合中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任何事业中基本的、贯彻始终的因素;要使科学和技术成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设计一切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帮助个人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也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他自己、他的抉择和他的行动;最后,要使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类建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以促进科学发展而不致为科学所奴役。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灵魂。
(2) 培养创造性。
(3)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传统的政治教育“把政治宣传或意识形态的灌输同对权力的性质及其构成、对制度的力量准备进行广泛而自由的思考混为一谈。训练驯服而划一的公民这种思想代替了唤起人民的政治意识和发展民主的美德。改进策略:通过积极参加社会结构的功能活动进行学习,并于必要时在改造这些结构的斗争中承担个人的责任。同时,把民主的政治纳入教育体系。还必须注意经济学的教育和国际教育。经济学的教育帮助每个人成为自觉的消费者和促进发展的开明人士。国际教育在于增进各国国民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帮助人们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
(4)培养“完善的人”。人已经成为自己命运的潜在主人。人的生活环境还存在暴力和暴政,传统的教育促使了人的分裂。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意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的状态下发展。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年轻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人是一个完善的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针对传统教育是“知识”的教育,现代教育不否认获得知识,掌握研究与表达思想的工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更强调一个人的好奇心,强调一个人的观察、试验和对经验和知识进行分类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的能力,从事系统怀疑的能力,不断进行阅读的能力,把科学精神和诗意情境相结合以探索世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育还应该重视感情品质的培养和美感活动。这只是静态的,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惟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之人。
总之,《学会生存》中揭示的“预示未来的某些新的社会形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主体、民主主义的促进者、实现自己潜能的主人。这样的人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是自由发展的主体,不仅具有独立人格,而且是一个承担社会义务的世界公民。这就是类本位社会的理想人——类主体。
3、 从培养个人主体性到社会历史性
当今社会趋势:一是强调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是世界的经济、文化已经走向了一体化,作为协调各国关系的、体现政治一体化的国际组织也日益增多。
国家和社会的区别。反对国家主义教育观。
康德的“人类个体本位”。世界的公民具有普遍的善。
黑格尔把世界历史性个人看作世界精神的代言人。历史的规律性就是世界精神。
世界历史性个人主体是在人类利益的联合上,具有世界历史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