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这东西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36 回复:0

[暂留:不合格贴] 人情这东西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yyy88521

ZxID:47480217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4-23 0
人情这东西
— 本帖被 夜落远陌 从 散文随笔 移动到本区(2014-04-26) —
常常听人说,世道变了,人情淡了。也听人说,那个人还可以,说话做事很有人情味。
  人情这东西,还真是个怪物。现实生活里人们都在念叨,都在历经,都在感悟,却谁也说不准到底是个什么。说人情话,还人情债,送人情,领人情。总之五花八门,脱不开人情。世道变,人情变。人情乱如麻,人情又紧如债。
  朋友的侄儿结婚,打电话告诉我,还要我代请一些朋友。朋友们听了我的转告,都很纳闷:真是的,碰面了连一个话都懒得说,这会儿请,有啥意思?更有朋友说,自打毕业,都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联系,现在突然认个同学,情分何在?于是,感觉人情有点变味,并不是道理上有关系就有人情的。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国人也特注重面子排场。家里有事了,请朋友们来帮个忙,凑凑热闹,谁都觉得正确。按眼下的俗规,家里红白事,人们都会持一定的礼钱上门表心意,或恭喜或吊唁,礼金之大小,真的直接表述着人情之浓淡。当然,因为世事变迁,这玩意儿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听着谁家有事了,人们一般就得先翻翻保存的礼薄,想想看看曾经在自己的事情上,有没有他们家的名字,搭了多少礼,然后再决定去与不去或者怎样去。礼尚往来这本来是最基本的人情表现,一些新认识的朋友亲戚,虽然以前没有来往,可现在走近了,这人情就可以从现在开始,直接按眼下交情的深浅交礼金表心意就是。确实,现在的人,事情多,人情有时也真的明目繁杂。结婚给孩子做满月,葬老人给父母自己过生日,甚至孩子考上大学乔迁新居等等,都需要行人情凑份子,有些日子,光这些事就会弄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当然,有时候,除了礼薄上的数字,还从头到尾地帮人场,真的出人出力,甚至几百几千的帮钱,这自然属于另类,是一种格外的关系。
  现今的人情确实是有了点怪味。报纸上写着,电视里说着,生活里演着,权贵人家,如果事情发生在正当时,人家的人情世故便出奇的好,人气又旺收的礼金也多。当然,谁都明白,这当中有些数字垒砌的就并不都是情分,准确说仅仅是一种关系而已。也难怪,世事需要这样,不这样不行。好在现在是用人情做幌子,怎么做了都合适。内行人知晓,外人看了也理解。
  还有一种人情现在好像已经消失了。记得小时候庄上有个社请老师(民办教师)姓张,一个人支教在山上,过得很潦倒,但他却很义气,除了教学,还经常义务为大家开中药看病,给大家编对联写对联。不管谁家有事,他当然也都去,只是不搭礼金,一进门就对着记账人喊:“人情在东!”意思是人情在东家,我来人情就来了,不需要你们再写数字。这种人情,清淡,但很贵重。比起现在以数字看情分,要特别要新鲜。
  做事有人情味,就是说做事圆滑老道,永远一团和气,听起来顺口,看起来顺眼。人都是俗人,爱听好话。所谓“佛前一炷香,人前一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说的话中听,良言一句三冬暖,大家感觉舒服,你就说得对。就觉得你这人不错,很有人情味,可交。特别是一些比较义气,爱记情的,人缘往往很好,因为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好,只看成是情与情的交流。这种人一般善良厚道,习惯将心比心,不喜欢在人的交往里腾出利润的空间,因而他们一般很受人尊敬受人爱戴,走哪儿,口碑都好。
  我常游走于人情的漩涡浪尖里。既陪着大伙一块俗,也跟着大家与时俱进。该怎样,我也就怎样,大家怎样我也就怎样。虽然也常为一些乏味的人情困惑甚至难堪,但我还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社会发展了,物产丰富,世态纷杂,想不通也得想通,看不惯也得看惯。名言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叫聪明。我还得学聪明点。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