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与《山河策》对比,并借此讨论女性作者的创作局限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5647 回复:128

[吐槽扫雷] 《琅琊榜》与《山河策》对比,并借此讨论女性作者的创作局限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樱花如雪

ZxID:6200257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0
《琅琊榜》与《山河策》对比,并借此讨论女性作者的创作局限
— 本帖被 路小透。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很多人都拿《山河策》与《琅琊榜》做对比,其一,两个都是男主文;其二,两篇文的作者都是女性;其三,两篇文均无CP;其四,两篇文都旨在描绘一幅恢宏的画卷。首先,我要提一提我对这两篇文的一点看法,仅是个人观点。
PART1《琅琊榜》
这篇文是个男主复仇文,男主在如日中天之时,遭遇突变,变成了病弱书生。主线很清晰,从文案上就能看到,这是一篇复仇文。它火,火在哪呢?主线明晰,阴谋迭生,一环扣着一环,能够自圆其说。看到很多文到最后,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就胡扯起来,这样的文让我很无语。并且,《琅琊榜》对于人性的描写比较深刻,一个好的小说,不仅要有好的情节,还要有好的内涵。人性和感情,大多数女作者偏重于后者。作者对于人性的感悟,就是《琅琊榜》独树一帜的亮点。尽管这感悟不是深刻到极致。
但是它毕竟是一篇网文,不是经过殚精竭虑的传统小说,所以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两点。
第一,人物偏于理想化,比如萧景琰,作者极尽所能要刻画出这位明君的怎么怎么好,有一段让我记忆深刻,我觉得那是一个大大的败笔:萧景琰虽然不擅权谋,但不是傻子。然后blablabla,主要说萧景琰怎么怎么聪明。用这样明显的作者赞美去刻画人物,不显得多余吗?还有,梅长苏和蒙挚的相认,靖王同意夺位,这些情节太过理想化。所以,虽然作者本意是好的,但是一个好的作者不会创造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来显示他的本意,不妨让这个世界更真实更残酷些,因为那本来就是这世界原本的面貌啊。所以,女作者的一些不足就显示出来了,这点待到后面再说。
第二,笔力不够。林殊的人生可以一分为二,前半段天之骄子豪气干云,后半段阴沉隐忍殚精竭虑复仇。那过去的一段历史,该是何等的充满豪气,但是作者并没有将此完整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语言张力不够。我只能从只言片语,得知过往的那种豪情壮志。后半段人生,作为梅长苏,他是阴毒的,携着复仇的火焰要将腐朽的皇室烧光殆尽。但是那仇恨,在我看来不够深重。这就是笔力的问题了。从他的人生经历看,那种仇恨是何等的深重啊!这也是女作者的一点不足,也放到后面再说。

PART2《山河策》
首先我要申明一点,我是《山河策》的NC粉,但是无意拔高此文,打击《琅琊榜》。个人看来,《山河策》的行文要比《琅琊榜》好很多,但是也有不如《琅琊榜》的地方。
看过九州的人都知道,《山河策》充满了九州的味道。它最大的亮点是文风霸气铁血,读罢让人热血沸腾。行文如行云流水,笔力翻飞,一个恢弘大气的长幅画卷很容易就展现在眼前,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充满了张力。这位作者的文笔是极好的,绝对的大神手笔。不套用古人诗词,而用自己的创作,这点是极好的,看到很多文,主角配角套用古人诗词,然后获得各种赞美,很让人蛋疼。再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设定,以及一些考据,非常的严谨。人物关系也很分明,每个人物的特点都非常明显。而且真的是同作者所说的一样,谋中谋,策中策,谋略非常的高明,早早埋了伏笔,却没有让读者发现。越往后越惊艳的一种感觉。作者对于人性,也有很深的思考。成王败寇,胜利者是踩着无数的尸体而上位的,不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从作者的描写中,这个世界残酷,绝望,虽然有一群理想班子——主角军团在,但是仍然无法掩盖这种残酷的事实。正如公子所说,如果不要做别人的棋子,就要把别人当作棋子!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卷太堆砌,语病太多,虽然乍一看上去很惊艳很华丽,但是如果仔细地看,会发现,有很多语病。掉书袋使得情节显得拖沓,使得场景的张力减弱。九州的味道太过浓重,什么星相学都跑出来了,其实我更倾向于诸葛亮式的江女史,能观天文地理识天气,而不是窥得天机,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机可言。虽然作者的这种设定有她自己的道理,但是在读者看来这种设定显得多余而无用。
另外,背景太明显,这文是架空,不是先秦啊,河西嬴氏=秦国,天子式微的大晋=东周,北燕,不用说,这货明显就是燕国,羌胡=匈奴,地理位置也都一样。凉州,长安,敦煌,这些地名,太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由此可见,作者构架地图的能力还有待增加。
最后小小说一句作者的小BUG,楔子里公子高声唱的那首诗,其中有一句:周公一日三吐哺,朝歌钓叟泛清流。作者说,架空哪有什么李白杜甫苏东坡,但是我想说,架空哪有周公姜子牙,但是作者用的这个点,自相矛盾了。笑

两篇文都细细对比完毕了,接下来接着说女性写手的创作局限。
part A
首先还拿那两篇文做例子,若要说跳脱爱情的局限,这两篇文胜了。没有女主各种霸气最后嫁个男人过小日子去了,也没有男主为了女主拱手江山放弃一切的诸多不现实的结局。这也是文好的最大的亮点。众多女性写手,更侧重于爱情,而非其他。人生又不是爱情占了大半,不是么?亲情,友情,各种感情,还有事业,理想,这些都加起来,难道还不能抵得上爱情的分量吗?为了爱情抛弃过往的一切,现实吗?若说有男人只愿携一佳人归隐山林不是没有,但是这数量也太多了吧,十篇有七篇就是这样的文。更重要的是,女作者们,你把男人看得太简单了。虽然我也是女人,但是我知道,男人不会局限于爱情,他们更重视的是事业。什么皇帝为了女主放弃皇位,王爷为了女主放弃夺嫡,全归隐山林了,这显然是矛盾的。偶尔看看还好,但是太多了也会出现审美疲劳的。
比如《将嫁》《且试天下》,很多人都赞扬这些文的霸气之处,但我觉得不然。因为爱情占了大部分的分量,而使霸气显得单薄。

partB
文笔。女作者更重于细节的刻画,而男作者更重于全局的把握。这也是女作者的局限性,不能跳出细笔力腻的局限性而让文章变得更大气。是的,细腻是女作者的优点,但是如果一个女作者,能在不忘记细腻的同时,更加注重笼络全局,则是锦上添花。就像《山河策》,写出了霸气,而《琅琊榜》则逊之。一个好的小说,必然有一个大的背景。而女作者往往不能将那个“大”勾勒出来,让人感觉偏于小气。男性也要学习女性的细腻,才能从细节打动人心;女性也要学习男性的大气,让文章架构变得更有张力。
《一代军师》虽然很好,但是仍跳不脱这个局限,笔力还差一截,纵然是随波逐流,也要写出军师独有的气势,而此文,便输在这里。

partC
女性作者往往偏于理想化,其实男性作者也是一样的,各种种马各种逆天。《琅琊榜》太过理想化了,而《山河策》在这方面的把握要好一些。纵观所有的文章,不分网文和传统文学,我们可以看出,女性作者要比男性偏于理想化。因为女性偏于感性,而男性偏于理性。虽然龙应台女士笔锋犀利,一部野火无比理性,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女作者往往将自己的理想国附加在自己的作品上,而造成了“这个世界太理想”的感觉。不是不能加,是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把握住平衡,那种刚刚好的感觉,是作者们所需要掌握的。

partD
人性。女作者们对于人性的刻画很不足。《琅琊》对于人性,我无法做出点评,个人感觉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有的人却非常推崇这篇文所刻画的人性。《山河》能够更多地描绘人性的亮点就更好了,虽然有简歌这个矛盾体的存在。女作者们更重于写爱情。这好像跟partA重叠了,不过partA是讨论全文主旨,而partD是讨论精神内涵。女作者注重于感情描写胜过人性,对于人性的一面往往是匆匆带过。不妨试着,跳脱爱情的限制,多多描写其他的东西,不是更好吗?

说了这么多,无意编排女作者的不是,只是想把我的一些看法忠实记录下来,仅供大家参考。
[ 此帖被樱花如雪在2012-12-13 13:3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5 条评分 读书值 +10 派派币 +70 威望 +3
yumikoz

ZxID:14488220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2 0
表示只看过《琅琊榜》,强烈不明白为什么此文被拔得这么高,在我看来,就像lz说的,作者笔下的这个世界太理想化了。有人评论说,《琅琊榜》整个情节太过机巧,我深以为然,这是理想化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物的脸谱化,善恶忠奸泾渭分明,要说此文探讨了人性,抱歉我还真看不出来,结尾处的那么一点暗示也非常无力。还有人物,林殊的人生给人感觉很惨烈,但似乎主要是通过作者不断的描写和暗示来表现的,主角多么惊才艳艳命途多舛,但仔细看,却觉得流于表面,这不仅是语言笔力问题,而是人物本身没有具体的倚靠、根基不稳。可以理解作者不希望受到一般言情小说的局限,但其实这不一定要通过女性的缺席来表现。这点我可能吹毛求疵了,最重要的是,很多文给我的感觉是,作者迷恋的不过是一种氛围、一种意气。但全局把握不只是氛围营造,也不单单是人物活动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情节的张力和人物的个性。作者不能一味地沉溺在主角地世界里,更要跳出人物看到深层次的矛盾所在。如果没有那些尘埃落定又悬而未决的矛盾,整个故事便成了无本之木。

补一句,此文其实有那么一点顾影自怜的苏感。。。顶锅盖遁
[ 此帖被yumikoz在2012-12-12 11:5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艾米栗

ZxID:14092741


等级: 热心会员
A man is known by the silence he keeps.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2-12 0
懒的再占楼,一层里重新编辑好了。

我个人认为,部分写手和老白读者都落入了伪大叙事的某种误区。

言情并不是原罪。任何熟悉小说原理的人都懂得,小说完全可以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一个点或一个截面, 来展示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线,一样能方寸之间,以细见广。就是凯特尔所说: “天地狭小其实毫无关系, 重要性是不能用题材大小来衡量的。”

问题的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追求形式感的叙事,功能化的人物观,并不能突破时空,反而陷入了圈套。实际上,那使得读者理想化的乌托邦精神需求变成了一种浅表层,甚至是无序式的。

之所以提及电影白鹿原中麦田场景,是因为导演对多重叙事下农耕文明转化无力,所以只能简单的用视觉化的某个象征符号代替。这和楼主提到的小说相似的,作者试图使用系列情节来表现宏大叙事,但实际上是单一情节的N次集合。

艺术概念上的空间,不是物理空间。虽然设定上假想出一个外部世界,但人物形象和文本背景的关联性不够,所以也没法最大限度的扩充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演变。

即使是剥离了外部条件后,一样存在对角色人性结构中理性与本能欲望矛盾性揭示的不够。


按某位作家说的,小说是生活,阅历,想象力三者结合的产物。

以小见大,奇以显正,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PS:个人不觉得龙应台理性,实际上有批评家指出,她的作品因为某种革 命式的感性,伤害了文本本身。当然,此点可以见仁见智。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2-12-14 18:1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5
 私人日志    

海沉川

ZxID:448865

等级: 热心会员
世皆无常,会必有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12-12 0
女写手架空or历史or武侠的,我心中只有《庆熹纪事》称得上是经典。
整体大气浑厚,细微处细腻动人,草线蛇灰,伏笔千里,人物饱满而又有特色——可惜是个天坑。不过就算只是半本《庆熹》也奠定了红猪侠在网文圈的地位了。


《琅琊榜》觉着一般——不差,但绝对没传说中好的那么夸张。
《山河策》<——这货没看过,不评论。不过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偏女尊文《山河赋》了,据说很牛x,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以称得上是“史诗巨著”——不知道两者有可比性没?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6

↑↑↑这货是吉尔伽美什,出自fate/zero ,fate/stay night
网游专卖店9

ZxID:20875703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12-12 0
光头TV博士

ZxID:21838810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12-12 0
《琅琊榜》就好像我看走西口一样,刚开始任务刻画的那叫水平,后面剧情有如狗屎,关键问题一笔带过。然后再来点让人蛋疼的军阀。
路过的女人很bh

ZxID:12558136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12-12 0
《琅琊榜》根本就米看下去,另一本也米看过,感觉无论男女作者苏文都很多唉。
樱花如雪

ZxID:6200257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12-13 0
回 1楼(yumikoz) 的帖子
你说的很对,其实我也想这么说,但是怕被PIA飞
樱花如雪

ZxID:6200257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2-13 0
回 3楼(海沉川) 的帖子
《山河赋》?!没看过,不过亲你去看看《山河策》吧~《庆熹》是好文,可惜是个坑……
minminmofei

ZxID:18874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12-13 0
回 1楼(yumikoz) 的帖子
赞赞赞 楼主分析的很到位
琅琊榜说实话我甚至没有看完,复仇文却缺乏那种深刻悲怆厚重的感觉,温馨的部分又不够真实,虚假的美好怎么也让人没法产生共鸣,太多的人推荐,可惜真不是我的菜!
huaner9829

ZxID:435481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12-13 0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带爱情的并不一定不是好文 有很多文作者无论是设定还是框架都是非常优秀的 我到不是非常喜欢没有爱情的文 最近看不少女主文感情线很少 就觉得少了些什么 毕竟看文的目的不同 而且女生看文对很多方面的描述不是那么注重 我到是蛮喜欢三千界的文的 星际花匠生活 我觉得设定就非常好啊 万物有阴阳 女生本身属阴天性方面就缺乏一些可能大气或者其他方面的 同样男生写文也有局限啊 很多文更注重的是YY吧 都有不足 历史或者古风的文都不太喜欢如果说喜欢男主的文的话特种兵佣兵的文更吸引我 贴近现实更好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爱神薇薇

ZxID:17938621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12-13 0
part A
首先还拿那两篇文做例子,若要说跳脱爱情的局限,这两篇文胜了。没有女主各种霸气最后嫁个男人过小日子去了,也没有男主为了女主拱手江山放弃一切的诸多不现实的结局。这也是文好的最大的亮点。众多女性写手,更侧重于爱情,而非其他。人生又不是爱情占了大半,不是么?亲情,友情,各种感情,还有事业,理想,这些都加起来,难道还不能抵得上爱情的分量吗?为了爱情抛弃过往的一切,现实吗?若说有男人只愿携一佳人归隐山林不是没有,但是这数量也太多了吧,十篇有七篇就是这样的文。更重要的是,女作者们,你把男人看得太简单了。虽然我也是女人,但是我知道,男人不会局限于爱情,他们更重视的是事业。什么皇帝为了女主放弃皇位,王爷为了女主放弃夺嫡,全归隐山林了,这显然是矛盾的。偶尔看看还好,但是太多了也会出现审美疲劳的。
比如《将嫁》《且试天下》,很多人都赞扬这些文的霸气之处,但我觉得不然。因为爱情占了大部分的分量,而使霸气显得单薄。
====
不好意思,我没看过你说的这两篇,不过对于亲这个论点,我有些看法,交流一下吧。《且试》我是看过的,作者评价的很客观。

因为俺写过文,所以碰到您A这个论调特别想表达一下,我自己对故事的一些研究学习和看法,若有相悖请勿见怪,权当交流,没有特别指责批驳之意。
楼主您指出的这些问题,以前我在构思文时都思考过,但是因为想要表达太多,也的确因为个人生活工作阅历,我也完全同意您所说的生活不仅仅只有爱情,还有很多感情,我更同意现实 中男人绝对不可能为了女人牺牲那么大,尤其是位高权重者9成9都会放弃女人而成就事业。这种价值观非常现实。但是,为什么很多小说尤其是网文更偏于理想化?不知道楼主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首先,读者看小说,尤其是网文,多数都是为了娱乐,所以多数人都会在“真实”(而非现实)的基础上为角色的人性脑补一定的理想化色彩,都会不自觉地将人物放在一个比现实中的人更高更理想化的一个位置,所以才会有些人不太喜欢太过现实的人物,接受无能(随着年龄接受度各不相同)。同时,读者产生作者,作者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不满同时也渴望从创作一个世界及人物里,寻找这种偏于理想化的人性,以满足自我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憧憬和美好向往,故而写得理想化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趋势。这里有一个对比,16岁看漫画的筒子绝对不会轻易承认自己幼稚可笑,但当他36岁回头时就会觉得那时候自己很幼稚很理想化。
     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是在看小说,不是在看纪实文学,小说必然存在杜撰,夸张以拉大戏剧冲突等等情况。如果就这种故事本来天生的属性,来评价故事的深度、人性的内涵,我觉得还是有些偏颇。(所以在这里我也将您的论调,理解为你这个A的论说是为了你这个主题来服务的,事实上要真的细说,说透,必须举更多的例子来进行纵横对比,才能让人更明白您表达 的这个度,是什么。)

其次,关于女作者向来偏好爱情主题,不擅长写其他的类型。这个必须得从女性本身的社会地位,人生历程,平日常接触思考的问题,喜欢关注的要点来看。我想没有多少女人,会跟男人一样,到40岁开始创业。很多著名企业老总(多是男人)都是如此。我觉得从当前社会,多数女性自己的生活观,局限了他们,这些本质上的东西决定了,她们只是通过看些男人的文,看些历史书,看学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政治方面的论著,是不可能跟男人相较的。就是真的精如您所说的龙应台前辈,也实在是少之又少,凤毛鳞角。而有这样才华的人,就不会来写网文了。哈哈!所以,女性写大格局的故事,有很多局限,她们对于除爱情之外的事件,需要太多的想像。而且很多人连自己都不了解,要他们去写人性,真是要求太勉强了。
    就拿咱们都看过的《且试天下》来说,我的感觉也是,作者这文有些主次不分,主题模糊,造作傲骄之感。早前有人就吐过槽,这作者给我的感觉就是想写出一种大格局的势,但偏偏又要拿男女主爱情做一主线,这就有一种非常大的矛盾。故事里的爱情,都渴望浪漫化理想化。而那种大气的背景和浑厚的内涵若要写好,就必须更帖近于现实的真实感,与浪漫柔软的爱情(感性)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冲突。一旦写深入到人性时,人性的无限真实面,趋向于现实时,就会破坏主角等人的形象,这种感觉悖离了故事的那个理想化高度,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违和感。这种平衡不好找,而您说这2本文,我觉得应该是将这平衡点控制得相当好的,不然不会那么多人推崇。

最后,说一下作者写文时的思考角度。即要写爱情,又要写亲情,还要写友情,还要刻画各种鲜明的人物——这种想法也是非常理想,而不现实,且完全不了解如何写故事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为啥?说事上不存在完全面面俱到的故事,您可以会举例子说你看到有人写出这样面面俱到的故事(那可以是您个人的爱好或偏好了)。事实上,再好的故事,再经典的故事,绝对只能有一个主题核心。具体不解释,这是专业戏剧类书籍对故事的一个定义。
    主题是什么?不同故事有不同的主题,所有的人物情节都会为了表达这个主题而搭在一起。有些写得好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也让人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友情的感动。这也是故事的那一个主题,在充分得到表达之后,同时就会带动人感受到人性的其他方面,即他们也可以称为一个小小的副线。所以,《且试》最终还是只能是个爱情故事。我一直觉得这作者的风格就是如此,很多女性作者能写得貌似大气爱情又圆得浪漫的,且试算是其中的翘楚,不然不会被多人推祟了。  
    所以,我觉得您评说女作者把男人想太简单了,十个有七八个都归隐山林这种,大概是不太明白,其实人家作者就只是为了拿大背景来衬托自己理想中的那种爱情的感觉。人家的表达的核心主题,就是这个。也许,根本不是人家写不出来,而人家纯就是遵循了故事的这个核心原理,来运笔构思写作的。故,很多人不理解有些“小白文”那么单薄,居然能那么爆火。那这里的原因就很简单了,人家就是一笔打中了筒子样最喜欢的主题“爱情”,所以爆火。
    因此呢,在构思作品时,就算是明知道男人不可能为女人放弃,我们还是会这样写。因为这样夸张地设定,才更能表达爱情这个主题。这是一个成熟老练的VIP作者必须做出的明智的选择啊!如果大背景大构架只是为了表现爱情这一个主题,你再评论人家亲情写得差,友情写得浅,人性写得弱,还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特别是拿主题核心完全不一样的文来进行类比,这只能是个人读者的一种口味爱好的讨论,跟作者想要怎么写文,基本上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啊!(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前题,读者能看出作者的主题是在写什么才行,不然看不出来,评的价值就容易偏路。)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派派币 +52
  • 逆光如伤

    派派币 +10 2016-06-16

  • 乱舞殇女

    派派币 +1 2012-12-17

    很赞同~什么女性作者的创作局限主楼让我觉得不知所云~

  • 莫の桑

    派派币 +40 2012-12-16

    感谢您的认真回复

  • 蝶哥

    派派币 +1 2012-12-14

    我身边有不少40岁开始创业的女人……这个和生活圈子也有关系吧

zy14502629

ZxID:1213641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2-12-14 0
2楼和3楼说得太好了,琅琊榜真心写得差,一是情节单薄无力,LZ居然说阴谋迭生,一环扣着一环,抱歉我实在没看出来,我觉得谋略的部分是大弱点。
二是人物刻画浅薄,也就是2楼说的脸谱化,记得看梅长苏半坡亭送萧景睿那段,圣母得让我差点就弃了。
其实女作家写大气的文并不是没有,就如三楼说的,言情并不是原罪,没必要为了表现大气就陷入伪大叙事的某种误区,可以去看看萧楼的《流水迢迢》,就是女作家写大气文的经典之作,不仅保留了女性对情感描写的细腻,战争场面,庙堂争斗也写得磅薄起伏,不差男作家。
此外鲜橙的《阿麦从军》也很不错,也是女作家写大气文的佳作。
有和我感觉一样的可以看看我在天涯发的帖子: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789108.shtml
就是抨击琅琊榜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myosin

ZxID:1929209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12-15 0
同意十一楼的观点。
网文是现实欲望的折射,准确的说是主流读者现实欲望的折射。而这种欲望与整个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也有莫大的关系。
然而,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士大夫理想,还是“升官发财,娇妻美妾”的小市民欲望,亦或是由市井江湖,文人想象延伸而来的“侠文化”,由道教文化传说,人生追求延伸出来的“仙文化”,都是以男性为主体,以男性为传承,由男性来完善,勾画的是男性的理想,展示的是男性的愿望,规划男性的人生蓝图。这些传承千古的文化潜意识,很自然的与当代读者的欲望相嵌套,在网文这样一个世界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网文中的几大类型文的来源。
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整个文明的文化传承中,始终是由男性,准确的说是士大夫阶层牢牢把握着话语权和主动权,因此各种文化问题的相关思考也始终是以解答这一阶级的人生困境为主要努力方向,所谓“出世入世”,所谓“穷则达则”,所谓“儒释道”,无不是以解答这一人群的人生追求为要务。而后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追求现实欲望的满足,各种人情练达的智慧机变,也逐渐融入主流的文化。这些文化意识无论现实读者群是否认同,都如同文化基因一般在潜意识里深刻影响了读者群,尤其是男性读者群追求和欲望的构成。为男性群体勾勒出无数条人生追求轨迹,在沿着这些轨迹前行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文类也就自然而然的显现了。
相比之下,女性群体并不具有这样源远流长的“传承”。女性在整个古文明的主观语境中是缺失的,直到近代才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有了表达自身的欲望,自我的思想的可能。然而毕竟时日尚短,并且相应的现实环境也并没有演化到一定的程度,女性读者群的人生追求轨迹并没有延伸出多种多样的形式,而是显得单一而局限。准确的说就是不脱“白雪公主”模式和“灰姑娘”模式之归咎。反映到网文里,就是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类,都有“言情化”的倾向。
没有人生追求的多样性,就很难有题材和文类的多样性。在这里,女频文的所谓多题材,多文类,本质上不过是借助男主文多题材的壳来包裹女主一以贯之的人生追求。
从一个男人(父亲,或兄弟,泛指家庭或家族),到另一个男人(丈夫,或儿子)。这条“短平快”的轨迹,是女主文一以贯之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蓝图轨迹。借由两点之间的不同变化,而衍伸出截然不同的文类,这个才往往是女主文不同分类的关键。鉴于前一个男人势力的不同而有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区别;鉴于后一个男人的不同和竞争,而有了文中多种多样的矛盾和纠葛;争夺前一个男人的认同,既是所谓嫡女庶女争来斗去的“宅斗文”;争夺后一个男人的认同,既是所谓皇后妃子争来斗去的“宫斗文”。而无论两点之间的线条如何变化,经过哪些不同的领域,都不改变线条的本质。即无论女主中间经历过怎样的不同人生变故,无论是宅斗,宫斗,修仙,末世,异能,还是玄幻,历史,女主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换句话说,既是文章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曾改变,既是从一个男人(父亲,家族)的怀抱,投向另一个男人(丈夫)的怀抱这一过程。而一旦这一过程是固定的,那么言情化也就是必然的倾向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鲜花 +2
myosin

ZxID:1929209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2-12-15 0
同意十一楼的观点。
网文是现实欲望的折射,准确的说是主流读者现实欲望的折射。而这种欲望与整个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也有莫大的关系。
然而,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士大夫理想,还是“升官发财,娇妻美妾”的小市民欲望,亦或是由市井江湖,文人想象延伸而来的“侠文化”,由道教文化传说,人生追求延伸出来的“仙文化”,都是以男性为主体,以男性为传承,由男性来完善,勾画的是男性的理想,展示的是男性的愿望,规划男性的人生蓝图。这些传承千古的文化潜意识,很自然的与当代读者的欲望相嵌套,在网文这样一个世界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网文中的几大类型文的来源。
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整个文明的文化传承中,始终是由男性,准确的说是士大夫阶层牢牢把握着话语权和主动权,因此各种文化问题的相关思考也始终是以解答这一阶级的人生困境为主要努力方向,所谓“出世入世”,所谓“穷则达则”,所谓“儒释道”,无不是以解答这一人群的人生追求为要务。而后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追求现实欲望的满足,各种人情练达的智慧机变,也逐渐融入主流的文化。这些文化意识无论现实读者群是否认同,都如同文化基因一般在潜意识里深刻影响了读者群,尤其是男性读者群追求和欲望的构成。为男性群体勾勒出无数条人生追求轨迹,在沿着这些轨迹前行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文类也就自然而然的显现了。
相比之下,女性群体并不具有这样源远流长的“传承”。女性在整个古文明的主观语境中是缺失的,直到近代才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有了表达自身的欲望,自我的思想的可能。然而毕竟时日尚短,并且相应的现实环境也并没有演化到一定的程度,女性读者群的人生追求轨迹并没有延伸出多种多样的形式,而是显得单一而局限。准确的说就是不脱“白雪公主”模式和“灰姑娘”模式之归咎。反映到网文里,就是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类,都有“言情化”的倾向。
没有人生追求的多样性,就很难有题材和文类的多样性。在这里,女频文的所谓多题材,多文类,本质上不过是借助男主文多题材的壳来包裹女主一以贯之的人生追求。
从一个男人(父亲,或兄弟,泛指家庭或家族),到另一个男人(丈夫,或儿子)。这条“短平快”的轨迹,是女主文一以贯之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蓝图轨迹。借由两点之间的不同变化,而衍伸出截然不同的文类,这个才往往是女主文不同分类的关键。鉴于前一个男人势力的不同而有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区别;鉴于后一个男人的不同和竞争,而有了文中多种多样的矛盾和纠葛;争夺前一个男人的认同,既是所谓嫡女庶女争来斗去的“宅斗文”;争夺后一个男人的认同,既是所谓皇后妃子争来斗去的“宫斗文”。而无论两点之间的线条如何变化,经过哪些不同的领域,都不改变线条的本质。即无论女主中间经历过怎样的不同人生变故,无论是宅斗,宫斗,修仙,末世,异能,还是玄幻,历史,女主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换句话说,既是文章的起点和终点都不曾改变,既是从一个男人(父亲,家族)的怀抱,投向另一个男人(丈夫)的怀抱这一过程。而一旦这一过程是固定的,那么言情化也就是必然的倾向了。

myosin

ZxID:1929209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2-12-15 0
不好意思,发重了。
myosin

ZxID:1929209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2-12-15 0
回复11楼
“多数女性自己的生活观,局限了他们,这些本质上的东西决定了,她们只是通过看些男人的文,看些历史书,看学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政治方面的论著,是不可能跟男人相较的。”
我觉得,在网文这个读者和作者群中,男女之间在能力和阅历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差别在意识和关注点上。实际上,像“治国安邦平天下”这样的,男作者同样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阅历,只不过“力虽不及,心向往之”,因为作者和读者内心深处的关注和渴求,自然而然的会更多的去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去尽可能的完善和思考。而女性作者未必没有这样的潜力和知识渠道去构架一个真正大气深刻的世界,只不过女性读者群往往并不关注这个点。不关注自然也就不投入,不投入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足够的水准,这倒是和现实阅历不一定相关。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myosin

ZxID:1929209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2-12-15 0
楼主说“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爱情”。这一点没错,但网文并不是为了深入客观的反映现实,它反映的其实是相关读者群体的内心欲望。而主流的女性读者群体的内心欲望和人生追求就是爱情,自然一切的主题都要为爱情服务。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
myosin

ZxID:19292099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2-12-15 0
要让女主文类真正类型多样化,而不是普遍的言情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女性的读者群要有多样化的人生追求和个人欲望,并要能够对这些人生追求和欲望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
yumikoz

ZxID:14488220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2-12-15 0
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啊,欲望的表达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但与其如11楼同学说的那种纯粹的发泄和自欺,这里所强调的,或许更多的是对经过欲望折射的现实的再现和表达。因此,既不能一味以客观现实来要求网文,也不能沉溺在主观的幻想之中。认知和表达,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功能。女性创作的局限,更多的是认知上的局限。《琅琊榜》之类的无CP文试图超越这种局限,但这种超越并非一定要通过女性或者言情元素得缺失来表现,一味地回避和压抑所带来的那种人为刻意感反而使得言情主题更有存在感。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