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观点,认为嘉靖即位很侥幸,本来他没有即位的希望,是在杨氏父子和张皇后定下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嘉靖是在坐稳了皇位后才发动大礼议。
事实上呢?
封建继承法则首先是立嫡不立庶,都是嫡子的话再立长。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正德死后,嘉靖即位时的背景。
正德无子,弘治也无子,所以弘治皇帝这一支绝后了,只能从弘治兄弟中找继承人。
弘治兄弟(也就是明宪宗的儿子们)很多,但明宪宗的皇后无子。
因为弘治做了皇帝,所以被尊为皇后且有子嗣的当时只有一个:孝穆皇后纪氏。
弘治一支绝后,所以找皇帝继承人只能从名分较高的嫔妃所出的子女中找。
明代嫔妃等级中,最高的什么?当然是贵妃。著名万贵妃没有活下来的儿子,但宪宗还有一个贵妃:邵氏。而这个邵氏就是嘉靖的祖母。
所以说,按照封建礼法,邵氏的子孙继承帝王这才是最合适的。
邵氏有两个儿子:岐惠王朱祐棆,兴献王朱祐杬。
岐惠王朱祐棆英年早逝,而且没有儿子,弘治年纪番号就被撤销了。
所以说,在宪宗诸多儿孙中,出身最高贵的就是兴献王朱祐杬。
兴献王朱祐杬正德年间挂了,所以他儿子嘉靖就是正德死后明朝皇室最合适的继承人。
至于嘉靖忘恩负义,坐稳皇帝后才发动大礼议,这更是胡扯。
早在嘉靖进京前,杨氏父子就曾告诉嘉靖是作为弘治儿子的身份即位。而嘉靖则断然拒绝,并且提出如果如此则不当这个皇帝。最后双方妥协,暂时搁置问题后嘉靖才进京。
也就是说,嘉靖从未答应过给弘治做儿子的。之后的大礼议更是说不上忘恩负义出尔反尔。
最后,二杨和张皇后选择嘉靖,除了他身份最尊贵外,还有个原因是嘉靖是个十多岁的少年。
自古权臣大多喜欢扶植幼儿做皇帝,因为年轻比较好控制。但杨婷和不是史弥远,显然没本事真找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小屁孩做皇帝,所以只能找一个名义上成年的年轻皇帝。
嘉靖父亲是个喜好炼丹修道宅男,嘉靖本人也如此。我估计二杨认为嘉靖比较幼稚,加上身份尊贵所以才选择嘉靖。
但实际上,修道者必须要读懂《道德经》,而《道德经》除了道家经典外,自古还被人认为是权谋术的经典。所以嘉靖虽说小小年纪,但极擅长权谋之术,这我估计杨婷和是没想到的。
所以说说到底,嘉靖大礼议事件就是一场权臣与新皇帝的权利斗争。
期间杨氏父子其实没什么道理可言,这一点看看当时著名的大儒张璁进京前杨氏父子的心虚表现就知道了。
知道自己理亏,皇帝要召张璁进京问对,杨氏父子知道后先是“欲扑杀之”。注意这时张璁可不是死老百姓,而是南京刑部主事,正经的大明高级干部。
然后人家张璁冒死面折,杨婷和之子杨慎就找了几十个同党以辞职威胁皇帝不许见张璁。但人家嘉靖不吃这一套,最后被嘉靖降职罚俸(就这也没真辞职)。
张璁将杨婷和驳斥的哑口无言,于是杨婷和干脆以首辅身份辞职威胁嘉靖(可见父子俩想一块去了)。结果嘉靖仍然不吃这一套,宁可朝政暂时无人打理也不妥协,直接就批准了辞呈。
按理说都这样了,您杨婷和就退休回家吧?但人家最后挣扎了一回,这回是玩硬的:纠集几百同党去哭宫门。
嘉靖也同样玩硬的:廷杖伺候。
大礼议的过程简单点说就是:
某权臣试图让皇帝认自己叔叔做亲爹,管自己亲爹叫皇叔。
结果被人驳斥,说理说不过想玩暗杀。暗杀没玩成就辞职威胁。威胁失败,辞职被接受后最后试图强行扭转局势结果被打成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