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得知消息后,高检院领导致电表示祝贺。本报特别发去贺信(全文见今日本报第五版)。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11日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这类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著名作品有《红高粱家族》、《酒国》、《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成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2011年,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1997年10月至2007年10月,莫言在检察日报社工作期间,创作了《红树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四部长篇小说,《三十年前的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等七部中篇小说,《拇指铐》、《冰雪美人》等十几篇短篇小说,《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两部话剧,还有数十篇散文,并参与了电视连续剧《红树林》和《良心作证》的编剧。先后获得了冯牧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
莫言在检察日报社工作期间,为检察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检察题材文学影视作品,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的检察官艺术形象,并连续十年参加了检察日报社主办的全国检察文学笔会,研讨检察文学创作,扶植检察文学新人。莫言现在仍担任高检院影视中心艺术总监、检察日报社《方圆》杂志名誉主编。
得知莫言获奖的消息后,全国各地曾受教于莫言的检察官纷纷致电本报表达激动的心情: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铁检分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著名诗人苗同利说:“今天/中国没有夜晚/中国无人入睡/当夕阳把一个世纪惊叹投入黄河/当一条大河惊叹着/流向天边。”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反贪局干警、作家朱晓华说:“我的电影和长篇小说《暴风眼》都得到了莫言的指点。可以说,莫言是我创作道路上的恩师,莫言获诺奖,我感到无上光荣!”高检院影视中心导演高伟宁说:“在与莫言近距离的接触和创作过程里,至今不能忘怀的是他犀利、深刻的思想,与博大、宽容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学让我懂得如何凝视世间的苦难,以及对天下众生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