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了一半的精舍,未完成的救赎。——观《金陵十三钗》(新年观影2)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422 回复:17

[探讨交流] 装修了一半的精舍,未完成的救赎。——观《金陵十三钗》(新年观影2)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艾米栗

ZxID:14092741


等级: 热心会员
A man is known by the silence he keeps.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1-04 0
装修了一半的精舍,未完成的救赎。——观《金陵十三钗》(新年观影2)
— 本帖被 路小透。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1/19860_77b5132542497679f2c9d95d9cbfa.gif[/img]国师老谋子近年来的电影之路一直是个纠结的矛盾体。一边厢我能看出他对奥斯卡小金人的渴望。(哎,李安的卧虎藏龙开启了所谓大制作的滥觞。)一边厢我看着二张组合(投资人+导演)真是没某也疼。那些“大片”,森森的使人有过度消费国师品牌的感觉。这一回,一是因为原著给的命题,二是这个题材涉及的那段历史。我还是买单了。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1/19860_77b5132542497679f2c9d95d9cbfa.gif[/img][color=#ff0000]整体说这是一部追求艺术范儿的商业片[/color]。聪明的选择了战争里痛苦历史事件的素材。同龙门类似的是,只开篇第一个镜头就已经交代了全片的基调。奇妙的是,也成了两部片表达症结的暗喻。那沦陷的南京城,炮火下建筑与人体的废墟。迷雾一般氲氲氤氤。全片有泪点,你可以用面纸。[color=#ff0000]奈何节奏上总是内敛的缺乏真正的高潮。[/color]我需要的突破口总是在堪堪将有希望时又被隐忍压抑了下去。完结时我和剧中书娟的眼神一样略带迷茫。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1/19860_77b5132542497679f2c9d95d9cbfa.gif[/img]国师有慧眼,毋庸置疑。单看这一次的嗅觉。选择了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故事。作家的特点是用历史做背板,给出女性的传奇命运。[color=#ff0000]老谋子则是捕捉到了弥足故事性短板,引入诱人的道德讨论的价值。他过往的作品一概有共同特征,形式感极强。这是独家招牌,也一度成了硬伤。所以,这一次,选择看起来是明智的。不过,真的达成圆满了吗?[/color]

任何根据原著改编的小说,都不可能100%忠于它。照搬固然愚笨,但转化也是个高端技术。小说里,日军屠城,作家用一座实际没有了保护力的教堂做外壳。宿主是女学生、国军伤兵、妓女、神父。每个人在战争怪兽前需要做的是:选择。

而[color=#ff0000]电影做了个转化。框架不变。但内核变成了保护。或者说更想追求的是:救赎。[/color]应该说论编剧,金陵十三钗好于龙门飞甲。但是[color=#ff0000]恰恰也正是在寻找这个支点上,落入了陷阱。[/color]保留了原著里书娟的第三者观察视角。强化了女学生与妓女一开始的对立。却在最后一样对自己提出的命题未完成解答。

其实就小说《金陵十三钗》而言。原本各个群体间不存在尖锐的对立。女学生固然看不起妓女们。但在残酷命运前都是待宰的羔羊。终局也是妓女走上了直面日军的道路。但这一选择,基于人性的何种来源?什么理由?作家巧妙的不去完成题面。选择了戛然而止。

电影则是很快的就借着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之口把主题抛了出来:保护这批女学生。谁都明白在当时的氛围下这意味着什么。这里其实已经把被牺牲的对象固定了。所要做的一切工作不过是让十三钗自主走向牺牲之路。并努力的将其合理化而已。[color=#ff0000]所以症结正来源于此:它成了叙事的起源。而不是叙事的终点。创作者爱上的是随心所欲的操弄着剧中人物命运的快感。而不是十三钗们。也就注定了电影商业的命运。[/color]

即使是强如刘恒这样的编剧。也没办法在人性上做深挖。只能是在情节、台词上做的极致华彩。[color=#ff0000]但在救赎这一终极目标上天然不足。所以人物种种行为模式的可信度自然要打个问号。而最后波及的是对此题材选择的质疑。[/color]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1/19860_77b5132542497679f2c9d95d9cbfa.gif[/img]来看核心人物的转折。贝尔的演技精彩。很好的调动了演员所能使用的一切表现手段。对白、眼神、肢体语言。但[color=#ff0000]角色的转变太仓促[/color]。本来是个敛葬师。战争来了,骗钱走人的混混。在目睹了日军闯入教堂后。只一个镜头,瞬间变身成了人格高贵,担负起保护者角色的假神父。中间那些盘算计较衡量的心路历程呢?从一个品行不端到高尚灵魂的自我救赎上的力度来看,很可惜的,打了折扣。之后他亲眼目睹了豆蔻和香兰的惨死。那一幕是导演用心刻画的残暴。 可当他爱的玉墨走上了要接受同样命运道路的时候,那些痛苦挣扎纠结呢?平滑的叙事再一次失去了爆发力的机会。

至于玉墨。我自己很喜欢倪妮的表演。有股傲雪欺霜的风骨。无疑,她是十三钗的精神领袖。在她充当救赎者角色上,明显铺垫的要多一些。李教官一开始就嘱托了。日军头回冲进教堂里,是书娟领着女生们离开了她们藏身的地窖口。之后被告知离开教堂的妓女豆蔻是日军性虐惨死的。到后来面对日军的胁迫,女生们要跳楼自杀。所以,创作者觉得至此,铺垫足够了,完成了。妓女们可以慷慨赴死了。可那些做了同样抉择的女性却总是让我觉得面目模糊。缺乏辨识度。她们充当女学生保护者的救赎,[color=#ff0000]更多的是一种自慰式的理想过度。而不是坚定意识的实体升华。[/color]

当然,好编剧的功力在于,他照顾到了这些软肋。用打补丁的办法去做。比如米勒回忆自己和女生们同龄的小女儿。比如最后上车时小蚊子的突然反悔。但这是补充说明的斑斑点点,不是自然天成的浑圆饱满。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1/19860_77b5132542497679f2c9d95d9cbfa.gif[/img]所以,[color=#ff0000]它无法回避对于消费苦难,消费女性的题材质疑[/color]。一方面创作者想要完成追溯民族浩劫的大使命。另一方面却无法摆脱妓女抗日的煽情演绎。而这恰恰悲催的呼应了鲁迅老先生所言“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亡国一次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

电影刻意强化了女学生的白莲花和十三钗的黑色大丽花。前者对于后者的蔑视,后者张扬下的自卑。所以当那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来。我清晰的感受到她们是必然的悲剧角色。自我催眠式的牺牲,怎么看怎么觉得包装精美,却冲击力不足。而最后她们美丽的幻影在书娟的眼睛里再一次浮现。令我更加悲哀。妓女做了民族伤口愈合的象征性创可贴。但同小说一样,在人性之路上,无解。假神父米勒想起“上帝说人生而平等”不是更加讽刺?

十三钗赴难,为的是白莲花免于泥淖之苦。自己的生命低于道德价值的被洗白。又给了个这么厚重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相比有群体分层的受难者们,只有一个兽的面孔的侵略者们。加上导演为了镜头感制造的玉墨的曼妙背影、妓女们有意无意有裸露点的旗袍。教堂彩色玻璃下小光环笼罩下的女生们。此番操作,还真不能罔顾那些影评里提出的让观众围观暴力、消费性受害者惊惧凄婉之美的尖锐问题。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1/19860_77b5132542497679f2c9d95d9cbfa.gif[/img]电影和小说于艺术是两种形式。但却有相同之处。好故事是第一层面。但要跃升等级,必然不会滞留于此。按原著的路子,是给出了个色彩斑斓的故事。在转换成影像时,创作者团队也有圆熟的技法。上文里提到有功力的编剧刘恒。和奚仲文旗鼓相当,香港最出色的美术设计张叔平。贝尔和老谋子精心挑选的新人演员。(这一点,我从来佩服他的眼力。)[color=#ff0000]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精致。可就是无法真的把你的心揉碎。[/color]
 
电影是造梦的机器,戏中人的人生境遇和不同选择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和诱导本身就是戏剧更大的魅力所在。观众先是要被给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从而接近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color=#ff0000]逻辑的顺理成章自然过渡推导到形象完成,故事圆满。从而也完成了导演拖交出的价值观、观众自我价值的延伸与再塑。[/color]

我始终记得《辛德勒名单》里男主角的喃喃自语:“我本来可以救更多人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这种痛苦是辛德勒的,也是斯比尔伯格附加的。那些在战争里被摧毁的犹太人的生命,因为人性本源的同类相伤,那一霎,痛苦有了最致命的力量,穿透人心。
 
好吧,如果单看这一部电影,为了国师终于克制的不再流俗。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我可以打个好分数。[color=#ff0000]但若是放在表现战争题材的同类电影下,如同装修了一半的精舍,真的是未完成的救赎。 [/color]  
  
 


PS:评论参考:豆瓣老晃关于此片的影评。

再PS:新年里看过的电影3。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从线性到倒叙、插叙的多时间线混合,叙事却光滑流畅至极。没有多余的镜头。剔除了花团锦簇却有着迷人的色彩。绝不是所谓的“重口味小清新奇葩片”。精妙的剪辑保证了环环相扣的悬疑张力。
往简单说是个复仇和变性重生的故事。往复杂说,是个探讨皮囊与自我之哲学意义的故事。就像有影评人说的,它是那种你或许不会爱上,但一定会力荐给身边朋友看的电影。
大师那梳理复杂人物关系,随心所欲叙事的功力,真的赞。碍于时间,我不写这部的影评了。也打个补丁在此吧。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2-01-04 17:2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读书值 +10 派派币 +60 威望 +3
  • 渡 迷失

    派派币 +10 2014-05-05

    周年快乐啊!!!

  • 覀L覀

    派派币 +20 2014-05-05

    恭喜

 私人日志    

airma

ZxID:289265


等级: 热心会员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2-01-29 0
电影没什么不好。
评论也都是思考下的结果,大义也罢,惊艳也罢,情欲也罢,只要在看的时候你被此感动,就是一部好电影。
最后的最后,存在的事实就是日本兵杀死中国百姓。
这勿用思考了吧。
袁大喵

ZxID:12968861

等级: 热心会员
海纳百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2-01-15 0
还没有看这个片子,不过严歌苓是一直喜欢的作者,可身边的看过的人告诉我的感想是:很难受 于是就有点犹豫了。
有点遗憾的是,楼主为什么不写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的影评嘛,我好想看哦,虽然是重口味,却多了更多的内涵,因此对这个导演有了兴趣跑去看了他更多的作品,个人能力有限也不知该怎样恰当评价他,只能说其个性十分浓烈,之中我最爱目前作品中的一部名字叫做《对她说》。

楼主留言:

严歌苓我自己也蛮喜欢的。用女性的视角去关照社会人文。
至于影评,哈哈,是因为当时坛子16号疯丢子征评就截止,偶因为稀饭这作者,就在最后一天看书,写评去了。
好吧,我看看如果过年前有时间,写那个影评粗来。因为我爱那导演。

无欲无求啊

ZxID:17035680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2-01-15 0
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臉紅紅....

ZxID:704295


等级: 内阁元老
把每一次都当作是最后一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2-01-07 0
奈何节奏上总是内敛的缺乏真正的高潮。我需要的突破口总是在堪堪将有希望时又被隐忍压抑了下去
相当赞同。
但是这部电影是我从一开始就高度集中一直到最后。
走出影院我还在和一起的朋友说我连水都没有喝一口,好像就怕错过了什么镜头。
这部片子给我的震撼蛮大,我没有看过南京南京,但我很庆幸我进了电影院看了十三衩
老实说整部电影并不算完美,但瑕不掩瑜。个人非常非常喜欢。

楼主留言:

我看的时候也是,就怕漏掉什么。
对电影本身宽松点,加上那段历史,这个电影是值得看。


zdlhl

ZxID:1556423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01-06 0
引用
引用第11楼linsalee于2012-01-06 14:42发表的  :
这片的评论看了好几个,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但普遍有一个共识,就是这片是老谋子这几年来最好的一部了。。。所以我也长草了呀~

这样子啊。。 那可以下载来看看。 本来没啥兴趣的。
安の非

ZxID:294478

等级: 明星作家
姐看的不是书,是寂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2-01-06 0
没看之前 我以为这片一定很恶心
看了以后我实在不愿说出这片子的不好
哪怕它在细节处的漏洞以及两三处让人出戏的设置
它是可以引起我内心共鸣的一部艺术作品
我说不出这部电影好还是不好  
也只能贫乏的对人说
进电影院看 值
PS:我对于原著中 书娟跟玉墨的矛盾冲突看得十分别扭
电影里倒是削弱了这种别扭

楼主留言:

那个值字,我基本赞同。
我其实看的时候也被某些细节打动了。但每次哭的都不尽兴。有点拥堵的赶脚。是微微的遗憾。
原著里两人的冲突是由于玉墨曾经的恩客之一是书娟的父亲。后者自然有些敌意。但是女生整体没有这个冲突吧,我记得不错的话。

驯养或者 被驯养
linsalee

ZxID:7999786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01-06 0
这片的评论看了好几个,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但普遍有一个共识,就是这片是老谋子这几年来最好的一部了。。。所以我也长草了呀~

楼主留言:

嗯,我也是这个意见。那确实是普遍共识。

fenhongzhibei

ZxID:17349512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1-06 0
我还没看,被网上的各种评论惊到了。一开始一片赞誉声,后来一片质疑声,各种新闻,各种评论,比电影都精彩了...对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嗯,视角终于走出来了,以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总是有一个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的日本人,然后电影就以他们的眼睛来看那场灾难,好像总有一种“你看,连你们日本人自己都觉得自己太禽兽”的意思,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这种电影又不是只拍给日本人看的吧?这次好不容易没有日本人的视角了,又来了个美国人。我知道我们中国人在那时很痛苦,但就不能只拍一个只有我们自己视角的南京大屠杀电影吗?我有朋友在南京,说总觉得南京是一个阴气太重的城市,这么多年他们还不愿意离开,总是想自己告诉点我们什么吧....

楼主留言:

嗯,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我所以没有犹豫的一定要看这部电影。视角问题,我只能说,是导演在拓展观影领域的考虑吗?这片子,先在洛杉矶点映过的。不过历史上也确实有施以援手的外国友人。所以。。。
南京去过的,印象里却是一个好干净的城市。满街的梧桐树。绿意盈盈。因为自己的缘故,我对那里有天然的好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威望 +3
西屏襄夏

ZxID:10346794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1-05 0
被鲁迅先生的话震到了!果然犀利!大爱他!

楼主留言:

小夏,这位老先生一贯犀利。人家从文前是要拿手术刀滴人呐。

妮、安安

ZxID:1527393


等级: 热心会员
我现在只爱无CP!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1-05 0
她们充当女学生保护者的救赎,更多的是一种自慰式的理想过度。而不是坚定意识的实体升华。

非常赞同这句!

和同事一起去看的~~o(╯□╰)o得出的结论是,她以后再也不想去电影院看华语片了~~给这部片子的评价是,情感充沛,剧情苍白,情节拖拉。。。

楼主留言:

我觉得那处给出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应的价值决定论,解释不足以说服我自己而已。
片子情感度、剧情都是有的。我私以为在怎么打包上创作团队用了心的。不过内里的那颗巧克力糖球,我总期待更好吃些。

黄某某

ZxID:4659216

等级: 家喻户晓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1-05 0
没看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说凭什么让妓女替代女学生去面对日本军,质疑妓女的命就比女学生的命高贵,说什么人性的不公、歧视,看了电影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些女学生都是一些女娃娃,倒不是妓女和学生这两个不同职业所代表的所谓不同等级的人,而是在成年人和小孩子之间的选择,根本就不是什么不公,而是社会基础道德所向,就想我们说的  为什么要尊老爱幼。看什么评论都不如自己亲自看一遍的好!十三钗唱《秦淮景》的时候很惊艳,很美!

楼主留言:

看来童鞋找到了动机:尊老爱幼。
若要楼主说,这的确是国师近年来最好的一部作品。如果他真的能以此为起点,那观众幸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威望 +2
司徒奉剑_Y

ZxID:14459366

等级: 专栏作家
或许、早已经不爱了,维持的 只是 那份剩下 的不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1-05 0
我一直也没想看这个电影。。

楼主留言:

呃。。。好吧。观众有选择看不看的权利。

我养你啊

ZxID:12151049


等级: 热心会员
还活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1-04 0
看之前没有看过任何预告片,其实看名字我还以为是个古装片来着,结果……咳。
因为种种原因这片我只看了一部分,印象比较深的是女学生受迫害以及两个找琴弦的女人惨死。
老实说我看这些镜头的时候在吃东西,然后吃不下了,我错了Orz
这些既隐晦又直观还给特写满耳充斥惨叫的场面,也是我不太想看这类题材电影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印象深刻之处大概就是假神父了。一开始和女学生恰巧躲在一处时,觉得就是个比较乐观外向的外国人,碰上那群妓女与之调情时,瞬间变成了普通有欲望的男人,当然喝得酩酊大醉后大喊着逃不出去的时候则是个充满颓废的男人。然后日本兵冲进来欺凌女学生时,他突然变得很崇高很神圣(尤其是充满正气抖落那面红十字大旗的时候),我一下子有点适应不良。
后边我只看到军官要求所有女学生出席他们的庆功宴给他们唱歌,一个都不能少。现在看来,我好像咔嚓在了高潮前夕?
后来有看过影评的同学告诉我,女孩每次从教堂的彩色玻璃向外看,看到了不同的人,表达了不同的深刻内涵……我瞬间觉得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片子,因为永远只能看到最表面的东西。

PS:7嫂的评很好很深刻的说,让我望尘莫及,毕竟有很多东西,真的不能用调侃的语调去讲述,还是乃的风格适合啊。

楼主留言:

找琴弦那里我自己去看影评的时候,看这个情节有争议的。原著里豆蔻是为了幻想和伤兵过田园生活,跑出去的。
从小养说的,应该你是看了半部。之后的替换是导演追求的重头戏。
那个彩色玻璃是承担了窥透镜的作用。至于内涵深刻与否,见仁见智了。
其实乃要是用你自己的语言风格来写影评,应该很有趣的说。

[ 此帖被我养你啊在2012-01-05 15:37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威望 +5
零的牙牙

ZxID:15397078


等级: 热心会员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1-04 0
一转身,沙发板凳地板都没了。。。
《金陵十三钗》我没看过,应该也不打算看了。战争片我不排斥,国产的集结号我也很喜欢,但是我真心不喜欢以女性身心受摧残来弘扬牺牲奉献等等崇高主题的题材的片子,同为女性,同为中国人,而且在南京生活了4年,面对这样的片子心里很压抑。
《金陵十三衩》周围看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评价。一个喜欢的朋友甚至看了5遍,并且打算再去电影院看一遍。而不喜欢的朋友则说老谋子这部《金陵十三钗》虽然比之前的纯商业电影质量高了不少,但是依然流于形式,把外皮包装得过于鲜亮,不太注重电影内在的东西。这也没有办法,老谋子摄影出身,特别注重光影效果和色彩画面,在拍摄电影过程中,习惯性带有偏执的对这方面特别要求也是可以理解,不过如果能更多的着眼于叙事剧情方面的完满和周全,共鸣点的深挖,那就更好了(突然想起了十面埋伏里章子怡的那段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怎么都死不掉的情节,噗)。
看了7嫂乃的评,印象最深的就是你说的其中妓女和学生的对立。虽然没有看电影,但是我也和你一样很疑惑,这里学生和妓女的对立从何而来?在国家存亡关头,个人生死不知的情况下,关于社会地位的争端和矛盾实在是很微不足道。这让我想起了《战起1938》,面对犹太人,有人选择帮助,有人选择举报,帮助的人里有社会地位低的的人,举报的人里,也有社会地位高的人,这只是面对战争的自我选择,而和社会地位并无太大关系。
最后说一下关于《吾栖之肤》,当初因为微博有人说重口味,并且大概介绍了剧情,然后去看。结果发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撇开其中一些露点变性等比较刺激眼球的画面情节,其实这部片子真的不错。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演技真棒,从他身上我能看到一个丧妻丧女的可怜人追求幸福的无奈,最后把爱转移到了那个和妻子有着一样皮囊的人身上,最终却没有善终。恩,女主也很漂亮。

PS:乃真是总让我倍感惊喜啊,乃的评为啥总那么高端啊,为啥总能分析得那么透彻,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啊,我再次膜拜。我要好好学习,握拳~

楼主留言:

牙牙的回复认真又精彩,偶很稀饭你。
我自己关于南京大屠杀印象最深的是幸存者李奶奶的带着南京味的口述回忆。比任何影像都有力量。看的我好难受。
至于老谋子,你说的偏执性那里很准确。这次他是极力在克制了,但某些镜头还是看的出一丝端倪来。
对立那里,我自己觉得是为了强调妓女们自我道德羞耻感和社会地位认知。从而为行为模式买单。
吾栖之肤我喜欢,都可以只为了一个词:流畅。
最后,关于本评,偶是学习了高人后,拼凑了个。实在不敢当。

[ 此帖被零的牙牙在2012-01-05 09:37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威望 +8
秋秋-racheld

ZxID:38152

等级: 热心会员
累~~吃力~~沙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1-04 0
娘子,我来也~~~

楼主留言:

嘿嘿,我家是地暖式,地板也暖呼呼滴。

弁慶·凝菓

ZxID:14465617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1-04 0
抢板凳~好深奥。。。我不准备去看。。。还不如看书,实在无爱

楼主留言:

其实两种艺术形式还是有不同的。不过选择哪一种对重温那段历史都是好的。

金色提琴

ZxID:15658139

等级: 职业撰稿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1-04 0
       我没看电影,不过从网上了解情节,网上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好的觉得金陵是最近最好的电影,坏的觉得金陵毫无内涵可言,我就简单的说说我从大致的情节了解到的看法吧,毕竟没看过,不能深入评价。
    其实我不喜欢老谋子,我一直觉得他的电影偏商业化,拨开层层商业元素去了解里面内涵深度后,其实很多都是老生常谈,论内涵,没有文艺片深,论商业,没有很多大片表达内容的直白,可谓两者都有,却都不深。金陵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描写战争中的人性救赎。这种题材的深度很多战争中的电影都表达过,不同是这种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
    电影改编于严歌苓的小说,我一种觉得严歌苓是习惯以女性的视角(特别是边缘人)来写人生和人性的,以小来见大,《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扶桑》包括《金陵》都是如此。写的文字细腻有余大气不足。《金陵》的视角独到,讽刺了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同时也展现了不同的人性救赎。是一个突破,可是却不能说上了一个高度,有太多的小说和电影来描写战争中的人性了。
    从《南京!南京!》到《金陵》,都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拍电影,其实我看南京后就比较排斥这种类型,这也是我现在都没去看《金陵》的原因,不喜欢这种太多描写女性被日本人欺辱来展现伟大牺牲的调调。我希望看到光明的一面,那种真正的救赎,真正的人性的光明和坚强,而不是一种没有结果的牺牲。
PS:我终于抢到沙发了。
    

楼主留言:

嘿嘿,沙发最舒服。
你的意思是国师陷入了商业化和纯文艺两头都想靠的窠臼里。偶懂滴、我自己觉得他总是有让我能惊喜一下的文艺追求,可总是难以再深入一步。偶和他一起陷入了纠结中。比如活着,比如山楂树。前者更好些。(当然还是原著功不可没。)
至于严歌苓,我自己还是喜欢她的人文色彩的。以一个切片去勾勒社会性命题。不过确实有女性作家的局限。此篇作品在做选择那里其实是回避了道德性无解。
再说电影,我自己的感觉,真的始终就是影片开镜里的那种氛围:灰茫茫的迷雾般。

[ 此帖被金色提琴在2012-01-04 17:37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威望 +6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