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靠心理描写,确切的说是意识流的手法,撑起一本巨著还是有很多大师做到的,例如《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这两本书读很难看)。我是没看过这本暗恋的书啦,从楼主举的例子来看,作者的心理描写手法其实是很传统的,意识流什么的一概没用到。但是好像又太多了以至于让人厌烦。
我觉得问题可能出在题材上。说句实话,暗恋什么的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到足以包含很多生活的感情,而要用心理描写来支撑起一本长篇小说需要远比一个人之的单恋的感伤更多的生活容量,像是《尤利西斯》它几乎包括了整个爱尔兰民族(这本书真的很难看,看这东西是一种折磨,当然人家很有价值)。总的来说就是这个作者还不成熟,把本来可以通过暗恋的心理描写包含进去的更多的生活的流动变成了一个人的苦情戏,看多了难免让人厌烦,过了甚至会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是这个作者的《你好,旧时光》好像更有看头,写作的手法其实没有改变,同样是众多的心理描写,但是《旧时光》这书里的生活容量要比这本书多,不是轴死在暗恋这么件事上,读者就不会那么容易厌烦。不在这件事上找到乐趣,还可以在别的事上找到乐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作者怎么水平下降了??
楼主留言:
啦啦啦,你真是油菜花,一句话解决了我的困惑,没错,就是题材的问题,我当初帖子里本来想说的。一个个人家家的暗恋情怀拿来撑起整个文,有点过于狭窄了。同样用心理描写,我摘的金锁记,也是女性的独白,但你能找出人物的生存状态,挖掘出深层次人性的真实,甚至是社会的投影。所以啦。。。
PS:你举的两本书,都是楼主拿来装13 的书,必备读物啊,掩面撤退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