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正史,即使是纯故事的《资治通鉴》一类,也提不起兴趣。
不同的人看见不一样的历史,而正史只能叙事无法抒情。
从国人一贯的秉性来看,我甚至有些质疑某些史料的真实性,特别是那些史官们如何处理当时的敏感词敏感词和敏感词,也不外乎歪曲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抹杀正派角色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而已吧。
纵使文采斐然下笔如神,那段时光里那些人的喜笑纷争也难以以叙事的方式还原。我们看到的历史,是后人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或者一世枭雄,或者足智多谋,或者小人心计,或者红颜误国,那些荣耀加身和千古骂名,只不过是后人YY的结果。
历史里每个人的一辈子,都不会只做着一件事,或者只为了在千万年的时光里为万人称颂。
几天前关于海瑞七旬纳妾生活淫靡的帖子,也觉得无可厚非,谁规定了清官不可以爱美人,又何必就此大呼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何必何必。
是谁说过,越是自身无法做到的事,越是对他人要求苛刻。
大概这就是我厌倦史书的原因,那些铅字冷漠地叙述着千百年前的往事,就如同电影的编剧,操纵演员的台词,设计演员的桥段,塑造成历史这段大戏需要他们成为的样子。
其实有一点同情的。
从书柜里翻出萧云雨的《读史读女人》,一页一页地翻下去,很感激终于有一个作者能试着综合各种冷冰冰的史料揣度那个时代的人们,那样工于心计抑或义无反顾的动机,而我想,再如何残忍的人,总有个让他残忍的理由,而那些背后的故事才是历史真正动人的部分。
而如此解读历史,定会被卫道士之流谴责为对历史的歪曲和亵渎。罢了。
直入人心才能了解真相,我一直这么认为。
心理学和历史,应该是双生花。
看着那样的武瞾则天大圣皇后,死前诏曰:“遗制袝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对这个神一样的存在的女强人,突然心疼起来。励精图治之后,她最终把天下还给了李唐子孙,而自己,只以一个皇后的身份,永远地和李治厮守在一起。
人的一辈子,是因着一些追求一些信仰存在的,只有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突然发现自己存在的理由,然后前尘旧事,和未来,就一并铺陈开来,晕成一幅淡墨山水画,封存进历史的木匣中,没有钥匙。
后人何必去杜撰何必去定义他们的属性,冷暖自知。我想他们那样俯瞰天下的人,生前可能都渺视着众人的眼光,身后怎么还会去在意呢。
我没有信仰,我不是无神论者,我认为科学无法解释一切。所以我很煽情地认为他们灵魂不朽。
大恶人也有小善,看故事的人也该有职业操守,我们只要看着就好。
[ 此贴被沉蔹在2011-04-01 18:3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