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铺天盖地的讨论清穿剧,《宫》和《步步》。我对于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毫无兴趣,但“清穿”的题材引起了我的兴趣(以前我是不看穿越至真实朝代的),看了两部半清穿小说后对四四和八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便很狗血的从图书馆借来关于正说雍正的小说。
是我被小说电视荼毒得太过,还是这书想表现出胤禛的成长是慢慢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慢慢的看下去,就发现,里面对胤禛的性格描很BUG。书的封面上写着“被误读三百年的清世宗”,那作者有没误读,有没戏说。胤禛未登基时,想当皇帝,却心机不深,手腕不强,方法不通,遇事首先想到自己的幕席,而且啊,他从来都没有招揽幕席的想法,还是别人建议的,被邬思道一步步的引领着走向帝王的道路,却也一步步的走向邬思道埋下的陷阱里(让清廷的皇子为皇位斗得你死我活,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算无遗算,但人算不如天算。胤禛登基之始,想法还是和未登基前一样,几乎每件事都要别人提醒弊处,才幡然醒悟自己的想法有哪些错误的地方(好吧,这样我可以理解为善于聆听,不专政,不独裁),可手腕立刻开始强硬了,把该杀的都杀了,然后对于可利用的,胡萝卜加大棒。当初逼宫的时候,他还要考虑再三才肯下手(好吧,我可以理解为当初的天下不是他一人说了算,三思而后行才是最佳的方法,忌冲动;登基后他想干啥就干啥谁敢和他对着干),这这性格转变得太快了吧,一点伏笔都没有。难道说,康熙啊,胤祀啊,邬思道啊,他们的下的定论这样的侧面描写就算是对胤禛性格的概括了,就这么几句算是伏笔??!!我凹凸了。我要具体的人物刻画,事件描写。
胤禛都戏说了,更不用说别人了。邬思道离谱就算了,反正不算什么大人物。唉,但也不能把他写成明朝后裔,反清复明人物。作者竟然写了康熙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让把柄落在别人的手上,杀了自己敬爱的父亲顺治帝(我读的书少,只知道野史上说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但我真真没听过康熙弑父之说)。还有,写胤禛为夺位逼宫。逼宫就算了,竟然写隆科多劝告康熙立胤禛为帝,但峰回路转的,康熙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了,是答应了,重新写了份遗诏立胤禛为帝。不是应该写康熙威武不能屈么,这么多年的铁血帝王,虽已垂暮,但气势犹存。同意了?!我吐血啊。或许只有这样写,才能把戏说拉回正轨上,毕竟史学家论证如果真有遗诏,胤禛是篡改不了的,因为上书满汉两种文字,而且上面是书写着“传位于皇X子XX”。但但但,更令我吐血的是,作者竟然写成“传位于四皇子”。好吧,史学家都不能盖棺定论的问题,还是正史与野史结合比较好。
虽然说书名叫《雍正皇帝》,但但但在描写九龙夺嫡中,几乎胤禛和康熙,太子党和八爷党也不用这么HLL的被忽视吧。看到以下文字我就郁闷了--
允祀红着脸脸说:“好,我便豁出这条性命!你说应该怎样做?”
以上这幕发生在胤禛夺嫡成功登上皇位,允禵不服气继续争权并嘲笑允祀时说的,允祀经不起他的嘲笑,便说了以上这番话。允祀争权的时候,允禵还跟着他的尾巴跑。而且,就算胤禛当了皇帝,允祀有可能服气吗,轮得到允禵来嘲笑。还有啊,作者你写允祀脸红干啥啊,就好像他作错事害羞别扭一样,这这有可能嘛。允禵刺激他继续争权他提起胤禛不应该是满脸的讽刺嘲笑鄙夷谩骂吗!!
唉,毕竟写个正史不容易啊。书封面本来就写着“长篇历史小说”,小说,总是正史与戏说的结合。历史嘛,大概是真实的写出了《清史稿》中的发生的历史事件;但事件的经过不可能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那才会有文人墨客对小说发挥的空间嘛。就像YM所说,难不成真的穿回大清体验一下啥叫九龙夺嫡。历史毕竟是历史,是不可能全部还原的。
看了两部半的清穿文+一本貌似正史却也戏说的小说,在九龙夺嫡中,我是越来越讨厌康熙了。虽说他的前半生英勇可赞,但他的后半生,却令我出奇的厌恶。每个帝王想保住自己的皇位,猜忌,多疑,无可厚非,对于做一个父亲,他是在是不及格。他从小把胤礽带在身边,怜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可胤禛呢,从小就被送到康熙帝第二任皇后身边,后来再送到他第三任皇后身边,虽然有母亲,但这不是一样等于没有亲母吗。胤祀也是一样的,只有个地位低下的母亲,还为康熙所不齿(康熙曾说过:况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贱族,今尔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为皇太子,不知何意?),他的小时候的生活也是可想而知的。胤祯,和胤禛同母,但康熙的态度倒是不一样,给了他父爱,虽然不及胤礽,但比起胤禛和胤祀,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在九龙夺嫡的尾声时,康熙大概就只信胤祯一人,放心的把兵权交给他。可康熙,一心只对胤礽负责,只是胤礽一人的父亲。从复立,就可以知道康熙是多么的喜爱这个儿子。胤礽一次次的犯错,康熙一次次的原谅,虽然也有猜忌,但感性总是超过理性的。对比着说,只要是胤禛胤祀犯了一两次错,以后的日子,是不会被康熙原谅的。有时我在想,我宁愿胤禛的皇位是篡来的,气气康熙,看他所谓的阴险狡诈孤僻怪戾心狠手辣的皇四子如何步步为营,把皇位夺来,然后把他最疼爱的儿子胤礽圈禁直至终老。那是多么的讽刺啊。我对父亲角色的康熙之厌恶,只源于以小女人的眼光看问题,需要爱与被爱的角度出发,当然,若牵扯到政治角度,手腕心机我不懂,我的目光当然是短浅的。希望康熙党和历史控多多包容。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作为父亲的康熙,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我喜欢曹雪芹,喜欢《红楼梦》,但若真的把曹雪芹,《红楼梦》和雍正王朝联系起来,我大概会更偏向于胤禛吧。他,一介帝王,有杰出贡献。康乾盛世,康熙打天下是于原由,可康熙晚年,贪污腐败严重,国库巨大亏空,除了帝国的版图,就剩烂摊子给胤禛接手。胤禛凭借着自己的高压政治,硬使国库有了盈余,这才让乾隆有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的资本(这并不代表着乾隆是个没有建树的帝王。乾隆还是不错滴,尽管他养着和珅这样的贪官。和珅嘛,他的罪行罄竹难书,但我对他还是很有爱的,大概是因为王刚吧,他演得特神。以前看过一本关于纪晓岚的书,里面把和珅批得什么似的,作家啊,就是主观。当然,没有多少人真能持中立态度)。曹家被抄,这可不是胤禛的错,谁叫曹家亏空如此之多,而且仗着自己有功于康熙,眼睛长在头顶上。哪个有成就的帝王不铁血,刘彻,曹操,李世民```就是康熙,也是杀鳌拜灭三藩还发现过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战争呢。就许康熙把危险到他统治的人杀了,不让胤禛巩固他的统治。这这这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可惜,清世宗在位仅仅13年就与世长辞了。
有人评论,如果说康熙是创业之帝,雍正便是那守成之主。这话,中肯。
《雍正皇帝》我只看了上半部,就先吐槽到这儿,下半部继续。我上班看书兼码文,我容易吗我。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听说也不错,慢慢看。关于雍正的野史也想看看。《清史稿》嘛,得考虑考虑。哇,最近的读书计划可多了。慢慢看书,慢慢欣赏,慢慢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