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就是关于“门当户对”来源于古代于当今现下是否仍旧有适用性或匹配度的问题。那么就要解释何为“门当户对”?所谓“门当”原指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户对则是指位于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雕砖,根据建筑学上的美学原理,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后来旧时就演变为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个人认为此一说法在当下仍有其生命力。当然,这不是说门当户对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就一定保证爱情与婚姻的美满,但起码可以规避一些冲突的风险。以下试析之:
1.让我们就从爱情和婚姻里的主体:男女主角谈起。门当户对对于个体的含义在于彼门与此户在各自身上皆打下了烙印,很难不发生交叉与影响。说穿了在他和她认识之前的人生都处在自我生活的那个大背景中。所以环境与经历对一个人的习惯、性格甚至思维定势的养成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两个人相处在一起,犹如两个不同形状的齿轮在进行咬合,差别只是彼此磨损的程度大不大而已。当两个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也看就是我们俗称的“三观”)相近的人在这个过程里摩擦系数无疑是较低值,因而磨合过程也相对平滑的多。即便是浪漫的低吟浅唱风花雪月,总也要意念相近,意气相投吧?否则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再深入到现实层面看生活的细节,小言里屡见不鲜的桥段是面对高门大户的生活方式,有落差的另一方难免会感到些许的不适与窘迫。于是小冲突就构成了。你也许可以一时的选择忽视甚至无视,但你做不到朝令夕改。当小冲突一次又一次的累积成为一股暗流,终有一日奔涌着向你袭来,那时又如何抵御这般惊涛的侵袭?
2.我们的老祖宗一语中的的点出了一个社会学命题:人的双重属性之—:人是社会人。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除了自然属性之外,还拥有另一层社会属性。除去了个体存在之外,每个人都是其大大小小的社会关系总和。这就决定了爱情和婚姻又不只是两个人的事。
记得看过张小燕(台湾综艺大姐大)的访谈节目,她提到的对爱情婚姻关系的大树理论,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所谓的爱情与婚姻决不仅仅只是两个人你情我愿的单方面结合就好。当你们决定相爱,当你们决定结婚,两个人彼此家庭社会关系的这棵大树就会开始拥抱,枝蔓相交,勾连衍生。这无疑把门当户对的重要性更推深了一步。王海鸰,她的那部《新结婚时代》把都市女VS凤凰男两者间的冲突描绘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声明个人对凤凰女或凤凰男无特殊感觉,此处引用纯做讨论之用)其中两人背后的各自那个家庭对爱情和婚姻施加的重力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当男主与女主在身处对方家庭中显露的种种生活小习惯截然不同时;当男主的父亲对女主的生活方式不满指责时;当男主的那些亲戚非亲戚一波波的上演着“就要办成事”这般求助的疲劳轰炸时;当女主无法理解男主的作为时,当男女主终于开始一次次争吵时;那种错位造成的越来越深的鸿沟,只会使人感到再深厚的爱情也禁不起如此的摊薄与稀释。
我其实也愿意烂漫的想象只要有一往无前的决心与勇气,爱情就会无往不利,无坚不摧。可理智的现实却以生活的真实告诉我们,门不当户不对多多少都会成为幸福潜在或明示的伤害要素。也许会有男女主把它化解了,但前提是他们要有不被其摧折的非凡意志力和强悍执行力。
[ 此帖被imadsh77在2011-07-30 04:2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