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回家,刚上大学的小堂妹给我推荐《沥川往事》,好奇点进去看一下,刚看开头就雷得我不行(好像现在吐槽扫雷帖都是这么开始的),我这个人其实是非常不较真的一个人,但是这位作者让我不能不较真。这里要说明一下,本人上的是211重点大学,在北京,周围高中同学有一个北大的,另有几个也是211或985,一共9人,都在北京。现在吐槽如下:
原文:第一章:我坐着拥挤的火车,坐了整整一天,到了北京。然后,我按着“入学通知”上的指点,坐了几站公共汽车,终于到了S大学。这是一个师范大学。我的成绩,其实上北大有余,可不知为什么,北大没有录取我,录取我的是第二志愿S师大。我报的本是国际经济,国际经济系也没有录取我,录取我的是外语系。虽然我的外语很好,但我从没有想过要以此为业。我便是带着一分沮丧进了S大学的校门。排队办完了入学手续,在绿荫中穿梭了良久,找到了我的寝室。 1、我没看后面,只看了这一点,但是怎么都不可能过分数线没录取吧?
2、国际经济没录取你肯定是分数不够或被挤下来了呗,有什么好奇怪的??外语系,你不想以此为业,那你就别报啊,或者写明“不同意调剂”就行了呀??
虽然高考肯定有很多黑幕,但这些明显错误是不可能的啊?高考没录取上,自己不知道去找班主任,校领导啊,一辈子的事啊。
她眉毛一挑:“哪个语种?”
“英语。”
她指着其中的一个上铺说:“下铺都有人了。上铺还空着,你自己挑一个吧。”
她长得很美。高鼻梁,大眼睛,皮肤白晳,举止之中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悠闲。
“你叫什么名字?”她又问。
“谢小秋。”
“我叫冯静儿。这是魏海霞,这是宁安安。我们都是本地人。”她指着另外两个衣着时尚的女生,说:“我们都是你的室友。”
本地人就是北京人。
“你们好。”我说。魏海霞和宁安安向我点头示意。
“等会儿还有一个上海人会住进来。她已经到了,补办一个手续去了。”宁安安指着门脚的一堆行李。过了一会儿,她想起什么,又说:“还有一个铺会一直空着。那是刘萱的位子。她是刘校长的女公子,家就在学校。估计大多数时候会住在家里。”
“你们大家以前就认识吗?”我轻轻地问了一句。
“我们都是一个高中的。” “别客气。”萧蕊一面吃,一面忽然说道:“我觉得,这个上下铺的安排是不是应当每个学期更换一次,才合理呢?比如说,上个学期住下铺的下个学期住上铺。上个学期住上铺的下个学期住上铺。大家都有机会住下铺,这样才公平,小秋,你说呢?”
我点点头。
冯静儿的脸色有几分不自在,魏海霞更是不悦地看了我们一眼。宁安安笑道:“下学期还早,等下学期开学我们再仔细商量吧。也许到那个时候你住习惯了,不肯搬下来了呢。”
萧蕊咬了一口巧克力,道:“我肯定愿意搬下来,我现在就住得不习惯。”
魏海霞看着我,问道:“你呢,小秋,你也不想住上铺吗?” 1、我自己报名,还有听同学说,都没听过床铺是可以自己选的,要换床铺,必须有管理员同意,比如身体原因不能住上铺,就是为了不让人搞特殊。大学宿舍的管理有严有禁,比如我们学校从不查寝,同学的学校不仅查寝,而且周六日出校门还必须由班长同意
2、这一点是最让我崩溃的,北京的大学根本没有那么多北京人好不好。我自己的学院,230左右个人,北京人只有三十几个,同学的学校,班里没有北京来的女生(她们班只有5个女生),男生也只有3个而已。
另外,现在大学一般是不会让一个人地方的人住一起的,比如说我们宿舍,六个人没有一个是一个地方来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多交流,甚至现在不都听说有的学校准备学习外国,把不同专业的人分在一起吗?那你把一个人地方的人分一起,肯定会有一系列问题啊?
还有,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学校,什么概率,在高中一起在大学还在一起?人真有这能耐就不上这个不是北大的学校了!!!
3、我们那班有2个北京女生跟我关系很好,人家从来不自称“本地人”,被问起来,标准回答是“北京的”,我也不是非常了解,但我猜,应该是在某个省的大学里,才会介绍自己是“本地人”吧??
“晚上学校礼堂放电影,三块钱一张门票,大家都去吧。放完电影是舞会,女士免费。静儿,你的保镖来不来?” 宁安安笑道。
“好哦!!”所有的人都举手,除了我。
“你吃巧克力吗?”萧蕊递给我一块:“德芙的。其它的牌子我不吃。” “谢谢,我……不大吃甜食。”
“来一块吧,给个面子,好不好?” 她继续往我手里塞。
“好吧。谢谢你。” 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不是拜金,我自己也不舍得吃德芙,但是德芙已经不流行了,前段时间沃尔玛打折,同学们一起去抢购外国进口的什么什么牌子,我也不清楚,我当时还问:是跟德芙一个档次的吗?同学居高临下的看我一眼:满超市都有的东西,不嫌掉价!(沃尔玛也是低价超市,但人有外国原装进口)看到那句“德芙的。其它的牌子我不吃。”,真是然我想到了一起来看雷阵雨里面,贵公子对女主说:你发质不好,用舒蕾蚕丝蛋白吧 恶寒!!!
“I’m……terribly sorry! Sir! (译:非常对不起,先生!)”仓皇中,我说了一句英文。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一句英文。也许是疯狂英语背得次数太多,也许是我不愿意说中文,以免让人觉察出我的外地口音。总之,我看见他雪白的衬衣上有一大片污渍。蓝色的领带也成了褐色。
他皱了皱眉,没说话。
“对不起,我是……实习生。您烫伤了吗?”
末了,宁安安笑道:“这屋子别看在四楼,灰尘挺大的。还是有一个帐子好,睡着干净。大家都有帐子,这屋子看着也整齐。你说呢?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谢小秋。”
没人问我从哪个城市来。生怕答了她们会没听说过,或者我会不好意思说。
“你喜欢游泳?”
“挺喜欢的。”
“我也喜欢,还是我们那个县少年运动会四百米自由泳的冠军呢。我家就在河边。夏天的时候,天天游泳。可惜来到这里,大学的游泳池只有暑假才开放,我只好改成每天跑步了。”
“难怪你看上去精神那么好,脸色总是红润的。”他凝视我的脸。
“乡下孩子都是这样。吃,你为什么不吃?多吃点啊。” 1、在没上大学之前,我非常担心会有人瞧不起自己,而且北京也确实是以瞧不起人闻名的,当时我还做了一件现在想来挺雷的事,托同学去美特斯邦威买了好几件衣服(没办法,当时真觉得他是国际知名品牌,穿出去有品位)结果到学校才发现,大家都一样吗,北京人穿的还不如我呢,我还能穿个美邦什么的,他们很多都是去什么外贸什么淘的,然后自己再搭配。
北京人其实上我们这种中等偏上的学校的人一般不会很有钱,您别不信,前面提到的一个土生土长北京人就是贫困生,大家都知道,可都很淡定啊,人家来自“门头沟”区,反正我是没听过,但人家也逛西单,一起去唱K,也有笔记本,活得很滋润,完全不是啃馒头就咸菜的形象啊??不精确的说,北京有钱人(如作者描写的那个档次)要么低调,不会让人知道自己是谁谁的孩子,学习好的,进北大,留学,不好家里又没钱的,进个北服之类的,将来找工作,凭借北京户口,其实没差的。这里,推荐《君子一诺》和《绿红妆之军营穿越》,人家那写得北京才叫靠谱!
2、记得好像是中考之后参加夏令营来北京,还有很多骂人、冲外地人翻白眼之类的现象,导游还教我们不管说不说的好都要说普通话,不然让人觉得没素质。可现在我再接触北京人,人家真不这样了。问个路,一个个都热情得不得了,一老太太,我都走开老远了又追过来,怕自己没说清楚,非要领我走一段。当然我不是说北京人现在都是道德楷模,但瞧不起外地人的现象真的有很大好转了。一方面是素质确实高了,另一方面是他们发现,其实自己不如外地人有本事。
女主一直强调自己“乡下来的”“云南来的”“县城”,我觉得真没必要这么自卑。大学刚开始,大家还很羞涩,都拿家乡、高考之类做话题,之后就没这样了,我除了自己宿舍的,平常熟的朋友也只是知道她是南方或北方而已,因为根本不聊这个啊。
另外,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县城”“乡下”或“云南”来的,如果不是,我为这些地方感到愤怒,凭什么你就认为“城市”“北京”来的就瞧不起这些人呢?恐怕是作者自己瞧不起吧?如果作者是从这些地方来的,那我为这些地方感到悲哀,因为它们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以家乡为耻的东西!!
3、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了解过“现代”的大学,大家都各忙各的,谁有空天天针对你啊,没事闲得慌!整的一大学宿舍跟文革时候似的,说白了,看你不顺眼,人就不搭理你。
本人多年住多人宿舍的经验:有一个人讨厌你、针对你,可能是她的问题,有两个人三个人,也可能是她们的错,但如果全宿舍除了你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讨厌你,那一定是你有问题!你以为自己屈原啊,就你“众人皆醉我独醒啊”,别人都庸俗不堪,就你鹤立鸡群、高贵、淡定、特别、独立啊!!!!!她奶奶奶奶奶奶的,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调调,一面表现得很悲情,一面又嫉妒并羡慕着,再配上刻意为之的独立自主、坚韧不拔,啊呸!!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小说都这么写。在《我叫金三顺》里面的女配,那真是称得上完美,漂亮性格又好,还从没使过坏,让人稀罕,偏偏还并没压下女主的风头,到最后,也不是传统的女配最后被女主的人格魅力感动,靠女主的施舍过活之类的,人早有一帅气多金的护花使者,最后也跟女主还是互不服气、相看两厌,但这才叫萌啊。你跟一心理变态的比优秀,那最多说明你是个正常人,只有比优秀的更优秀才叫厉害啊。本文的女主,就是不拜金,打工挣钱呗,这样的真多了去了,有什么特别的?还不如直接写一见钟情,肾上腺分泌呢,至少还真是点。要突出一个人的特别有很多方法,非要靠踩着别人的肩膀上位,可惜,你不是牛顿,也没那么多莱布尼兹!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本人真的是很不较真的一个人,但写着写着忍不住爆发了。我对北京还真没特别热爱,最爱的还是自己家乡,但生活了近五年的地方,实在受不了有人这样写它。我看小说,你可以把黑的写成白的,把清朝的写成秦朝的,但绝不能
恶意诋毁,凭空揣测,我真接受不了。
站内链接
http://www.paipai.fm/r5203590/[ 此贴被heibula在2011-04-15 12: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