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说真的,谈起来会让人觉得很无力,估计也不会太讨好。但是现在的言情小说,台言跟原创可谓是壁垒分明,各成一派,我们暂且不对原创文本身多做分类,单单从整体上来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差别。
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台湾电视剧,偶像剧犹甚,为什么呢?台湾剧给我的感觉,两个字可以概括:发嗲。这发嗲,不仅仅是指语言习惯的差异,也包括台湾剧里面所反映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处事等等一系列跟台湾人本身有关的生活形态。我是一个大陆人,从大陆人的思维习惯来看,台湾剧的表达方式和剧情内容让我有种很不真实的虚幻感,但是这种虚幻感对于台湾人本身来说是真实存在的,发嗲的生活和语言表达也是真诚的,既真诚的发嗲。
很奇妙的,台湾的小说我却能够欣然接受,我想这是源于电视跟小说本身表达载体的不同。台言的特点,也是发嗲,说穿了就是戏剧化、浪漫化、文艺腔化,渲染化。台湾的言情小说,大陆读者看了可能会觉得很肤浅、简单,没有什么可看性。但是,台言的写作宗旨很明确,只有一条——一切为了情感服务。也就是说,每本小说,都是非常明确的讲述一个爱情故事,故事题材、情节编造、写作方式都是为了表达情感的辅助手段,怎么样让这段爱情打动人、感染人,就是小说的最大诉求。这种只是为了讲述男女爱情的写作,在言情小说兴起的阶段是非常能吸引人,激起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幻想的。所有的故事题材都还没有被写尽,也还没有被读者看腻,所以只要故事能自圆其说,一部爱情小说就自然而然地圆满完成任务了,那些情感饱满、笔触细腻到甚至可能有些肉麻的描写,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可能还会产生一种真情实感的感染力。但是到了后来阶段,所有的爱情题材、情节都被写尽了,所产生的一个后遗症就是,每部小说看起来都大同小异,资深的读者可能看了前面的大概,就知道后面会是个什么走向和结局了。因为既然只是讲述单纯的爱情故事,那么总不过是那个模式和架构:相识、相知、相爱、发生矛盾、解决矛盾最后皆大欢喜。
再说到原创小说。我也从不喜欢看大陆电视剧,大陆拍的电视剧,给我的感觉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沉重。我们中国人似乎一直活得很辛苦,身上、思想上似乎背负了太多的东西,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包袱是我们不自觉加上去的。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可能要讲的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表达出来的东西就绝对不简单,它一定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寓意、感慨、反思、讥讽……以及一些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只有深受中国五千年文化洗礼,深处中国这么多年社会变迁的人才可能悟懂。
大陆的原创小说也是如此。原创的作品,厚重、复杂,讲述的很多都不一定单单是一个爱情故事。那些被很多读者推崇、追逐的小说,有历史变迁、家国天下、权谋争斗、人性算计、商场风云,“谈笑间,灰飞烟灭。”似乎所有的情仇爱恨、悲欢离合都在一部小说里让我们体验殆尽。爱情,已经不单单是原创小说的故事主题,很多时候,爱情只是一个道具,一个展现书中人,或者说作者自己的才智精明、文韬武略的道具。所以,看原创小说,很多时候不看到最后,你不知道书里的爱情会往哪个方向转弯,不知道两人能不能在一起,这时的爱情,不是小说的宗旨,是大陆人真实思想的另类演绎。
台言作品,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传情达意,所以对于爱情的描写,细腻、凝练、准确,艺术感染力极强。也就是说,爱一个人,就能让读者感觉到真诚深刻的爱,恨一个人,也能让读者品尝到痛彻心扉的恨。
原创小说,有时候写着写着,就慢慢偏离了她要表达的爱情的轨道,可能大陆的作者,在写作本身有更多的创意和表达方式,但是如何去描写爱情,让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爱得合理,爱得可信,爱得让我们有同感,似乎就有点迷失了方向。就如同《二十八岁未成年》,故事编的很巧妙,读来有几许兴味,但是那是一段怎样的爱情,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有时候看似五花八门、不拘一格的叙事手法,并不一定就适合表达那段爱情。
台言似乎走到了一个瓶颈期,而原创也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怎么才能让二者共同进步呢?也许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点拙识浅见,希望各位不要见笑,特拿出来和大家一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