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小时候我不仅爱看书,自己也喜欢写些东西,偶尔老师也会在班上念念我的作文。不过我常常有个疑问,作家在写文章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就把自己写进书里面去?
这里谈的作家,指的都是言情作家,写的文章自然也指的是言情小说。我觉得,写这种风花雪月、伤春悲秋的东西的人,很容易就把故事中的人物跟自己挂上钩。人的天性里都有一种自恋,写文章的人也概莫能外。有的作家,是在自己的作品里抒发自己的感想、体悟、对事物、情感的认识与见解;还有一种作家,不仅仅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她的作品里,永远都带有一种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她的很多作品,里面的主人翁都跟自己很像,或者是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
我也是一个在尝试写作的人,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总是坚持着一种理念,就是作家不应该总写自己,而是应该抽离于作品之外,用一种更广博、更客观冷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觉悟。
写自己跟写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候很难界定。作家不可能写出违心的东西,他笔下的人物,或善或恶,或美或丑,他应该是有一套自己的衡量标准的。举个例子,假如我在现实中很讨厌那种生存环境优越,又自认善良,在帮助其他人的时候却总是用一种施舍的态度来行惠的人的话,在我的作品里,可能就会将这种人的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借由读者的目光去评断他。又假如我欣赏的就是那种自立自强,同时又热心帮助他人的人,我可能会在作品里对这样的人诸多褒扬。但至于我自己是否是这样的人,那又另当别论。
我说的自恋的作家,指的是她写的不仅仅是自己,或者是跟自己很像的人,而且,她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这样的角色极尽美化、诗意化。比方说,她是一个在现实里感情不太顺遂,而且还介入了别人的家庭的人,她非常明白自己的爱情有多真挚,爱得有多辛苦,也非常疼惜这样的自己,于是在自己的作品里,她会把这样一个角色艺术化,用优雅、婉约、华丽的文笔去刻画她,让她获得读者的喜爱、同情甚至肯定。我这里所说的自恋,其深沉涵义是指,一个人不仅对自己身上的优点喜爱之极,对自己的缺点也是用一种呵护、悲悯、怜惜的态度去看待的。
自恋的作家也好,不自恋的作家也好,我所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总是陷在自己的那个世界、圈子里不肯出来,会不会限制了她的作品?对我来说,如果写的每本书,都是同一个模子出来的,这个人跟那个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是一件很可怕甚至很可悲的事。作家的存在,不仅仅是写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对这样一个东西、一件事情的思考。很多事物本身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人类的观察角度、认知水平、文化观念等的差异,呈现出来的东西才会那么千差万别。
我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用一种完全不同于我自己的角度去审视它。一方面,写出来的人物或事件可能真跟我周边的人事物有关,但我总会下意识地用更加客观,更加苛刻的眼光去描述它。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我欣赏的人物,可能身上存有诸多缺点,例如悲观、懒散或者自闭,而我不喜欢的人物,可能漂亮、有才华、做事果敢。事实上,作家喜欢的人物,跟其笔下人物的优劣、完美与否是不相关的。金庸先生先生说,他的那些武侠小说里,他最喜欢的,是那个不怎么好看、人品也不怎么高洁,武功也不怎么高强的程灵素,这一点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小说最忌讳的就是人物模式化、脸谱化乃至单一化。红楼梦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书中的人物每个人都那么多元、复杂。即使是金陵十二钗,竟然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讨厌林黛玉的小心眼和尖酸刻薄,可我也喜欢她的诗才,她的真挚;我不喜欢薛宝钗的过于圆滑世故,但我也欣赏她的处事得体,和对人体贴的关怀和帮助。
没有人是非黑即白的,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善良或邪恶。脸谱化的角色其实非常好写:完美的人就把所有好的形容词往他身上套,坏的人就把所有不好的东西堆砌在他身上,可这样一来,这样的角色看过以后,你还会有印象吗?还会有任何感触和共鸣吗?
写这样一个帖子的目的,一来是想跟大家讨论方便我以后的写作之路,二来,也是想探讨一下,如今的言情小说,除了极度完美化的写作方式之外,是不是也可以走出另一条完全不同,却同样可以吸引、打动人心的路径?
[ 此贴被路小透。在2011-01-30 16: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