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无意中看到一位同好说,她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言情小说皆大欢喜的结局,反而渐渐偏好不那么完美的结局。这句话一时勾起了我一直潜藏在心里的几分遐思和感触。
遗憾,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从小学到大学,从读书到走入社会,总会不经意地跳进我的脑海,似有若无,却顽固地纠缠于记忆的某一处。
什么是遗憾?我不想照本宣科地搬部冷冰冰的字典来说文解字,那不能道出我心里复杂感受的万分之一。
我们总可以看到某些艺术作品刻意留给我们的一些遗憾。一座人体雕塑,惟妙惟肖却偏偏缺少一只臂膀;一部电影,剧中的所有善良角色都得到善终,惟独最重要的那个角色憾然离世或陨落;一部小说,两人之间曾拥有那么刻骨铭心的爱情,却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无奈而终至错过……
评论家说:“最乏味的艺术,就是把话说尽。”所以高明的艺术家在他作品的尾声,总会留给我们一个遗憾的结局,或者说暧昧的结局。看似完结了,却又留着一丝悬念;明明结束了,却又像另一个开始……任凭观赏者自己去想象,去回味。可能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结局,这结局,跟每个观众自己相关,他在解读的那一刻,其实是透过作品回顾自己。
遗憾是一种久经世事的沧桑,也是一种抽然事外的豁达。不喜欢喜剧收场的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更欣赏不完美结局的人,要到一定的年纪,有过一定的人生经历,积累了一些人生彻悟的人才可能做到。他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些甜得发腻的作品,未免矫情,未免虚假。阅读言情小说的读者也是如此。评论家说:“真正的喜剧,是不会允许观众从头笑到尾的。”除非那是闹剧。但是,悲剧却又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对于我们这些还坚持看言情的读者来说,未免残酷,未免撕心裂肺。最打动我们的,开始是那些既能品味到爱情,或者说人性的美好,又能在种种让人黯然泪下的情节里触摸到我们某一部分真实生活的作品。我们读到的,开始不仅仅是故事里那些形形色色的虚拟爱情,还包括我们自己的情感。书中的种种遗憾,可能勾起了我们太过太多的回忆,太多太多的难以诠释,却要在某一刻倾泄而出的感觉,或凄楚、或酸涩、或喜悦、或惆怅……她已经慢慢长大,阅历开始丰富,再不像过去那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自己。再回头看那些甜蜜浪漫得无可救药的爱情,她可能会觉得好笑,就像一个成年人,再翻看儿童时代的童话,是完全带着一种局外人的戏谑态度去看的。
遗憾这种感觉,不是每个人能品味、能读懂的。深切领悟到遗憾的人,或许性格里有一点浪漫、有一点诗意、有一点自恋、有一点多愁善感,还有一点寂寞。对于感到遗憾的事物,前提是我们明白它有多美好,多值得珍视,甚至还可能有一点感激,感激上天曾让我们拥有过这么美好的事物,或者这么一个人;然后,因为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终至放过、错过。多年以后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或许我们会一边微笑,一边流泪。
艺术作品的功能,是把基于生活的东西提炼、加工和升华。它把美呈现给我们,把遗憾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生活里有遗憾,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幸福,也许有一些人,一辈子也不明白什么叫遗憾,因为他可能从未遇见和拥有美好的事物,或者,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小说提供了这种机会,我们在那些洋洋洒洒的文字里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看虚构的故事,品味真实的情感。
忽然想到几年前的一个中学朋友,久未联络却忽然在一天找到我和另一个好友。她大哭大笑,吵着闹着要自杀,要割腕,我们吓到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她男朋友甩了她跟另一个女人好上了。为怕她真的想不开,我们那些天天天陪着她,带她去唱K,去森林公园烧烤。好不容易安抚了她,谁知道那男的又找到她,说既然要永远分手了,何不去开一间房同温缱绻?
真实的生活,有时候何其荒诞?如果是一部小说或一部电影,作者可能会让这样两个曾经相爱,又最终分手的男女,站在离别的车站或机场,相顾无言,彼此心有千言,最终不过一声叹息,然后平静道别。或者更煽情一点,让那个不爱的人,主动拥抱,说些珍重之类的话;让那个还有眷恋的人,先凄美而优雅地转身退场。再回忆往事的时候,还保有一丝安慰、一丝惋惜,感叹那个当年的她,把最美好的那一面留给了那个人,也留给了自己。
所有的高潮迭起、大悲大喜,终要回归真实,回归平淡的人生。
冷不防耳边似乎又回荡着林晓培的那首歌——
有生之年
总有天沦为陌路人不再见
趁你还爱我
答应我
如果有那一天
眼泪要多一点
你比我伤心一点
也不枉相识多年
留一个终身纪念
在我的唇边
离开之前
要吻我狠一点。
写到这不免乏味。遗憾这东西,说不说,都是遗憾。
[ 此贴被路小透。在2011-01-30 16:4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