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3楼人不如故于2010-09-28 20:47发表的 :
当年台言由盛转衰就是如此。签约的作家们为了保住半年一本的期限,为了保持足够的出版率,再加上编辑们为了有足够的书大批量出版,作家们马马虎虎套用模式赶工期,讲不出来就床戏凑,100本里有新意的不足5本,其他全部都是八股文一般的流水产品。编辑们马马虎虎看,不反人类错别字不多就行了。结果台言成为模式化老土千人一面肤浅的代名词。
大陆刚开始出现,大多秉着兴趣,好不好另说,总有心血在里面。后来工期的压力,利益的诱导,又要讨好读者口味,大量作者涌现,真是鱼龙混杂。商业化就是这样。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记得当初花雨开始起步的时候,一边买台言版权出书,一边学台言推出原创言情,那会很有一批内容新颖、文笔上乘的好文出现,真是百花齐放啊——对比日渐八股的台言尤为鲜明。也是那么个小口袋本,只对字数(8-10W)、人称(第三人称)和结局(HE)作了要求,当然也有少数优秀的特例被过稿的。这个对我来说是惨痛的记忆啊,第一次看虐得十分惨还以为是HE结果BE了的文TAT
这其中有名的作者有藤萍、于佳等人,还有好多记不得名字的作者,现在都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再看看如今各大文学网站的条条框框下所出的作者,倒是越发怀念她们了。。。
[ 此贴被冰糖水在2010-12-30 01:47重新编辑 ]